《宋史·艺文志》中收录张载著作有:《易说》三卷、《诗说》一卷、《横渠张氏祭仪》一卷、《三家冠婚丧祭礼》五卷、《经学理窟》三卷、《正蒙书》十卷、《张载集》十卷等。南宋朱熹在编辑《近思录》时所列张载著作有:《正蒙》、《文集》、《易说》、《礼乐说》、《论语说》、《孟子说》、《语录》、《经学理窟》等。
综合后世对张载著作刊印存世情况的研究,一般认为张载代表性著作有:《横渠易说》、《正蒙》、《经学理窟》、《性理拾遗》、《张子语录》等。这些著作集中阐述了张载哲学思想、教育思想和社会变革思想。
一、《横渠易说》
《横渠易说》是张载研究《易经》的专著,也是张载完成最早的一部学术著作。张载青年时期即深研《易经》,在学术界已有较大影响。在进京侯考期间,应宰相文彦博之邀,即在相国寺设座讲《易》,听者皆应考举子以上人士。《横渠易说》奠定了张载哲学思想体系的基础。
二、《正蒙》
《正蒙》是张载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与《横渠易说》一起构建了张载哲学思想体系。篇名取于《周易·蒙卦·彖》“蒙以养正”之意。“正蒙”是订正愚顽蒙昧,使人生持正不邪的意思。张载曾将《正蒙》最后一篇《乾称篇》的第一段抽出独列题目“订顽”,将最后一段抽出独列题目“砭愚”,分书于书院大门两侧,以警示弟子谨记。程颢、程颐对此两段话十分推崇,命名之为《西铭》、《东铭》。程朱及后世哲学家尤其对《西铭》推崇备至,影响十分深远。
张载在《正蒙》及其它著作中所阐述的哲学思想的主要命题有:
“太虚即气”。认为气是宇宙的本体,是构成宇宙的基本物质。“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聚散幽明皆气。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讲人与自然的关系。老百姓是我的同胞兄弟,万物皆我的朋友。主张人与人、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讲事物运动的辩证法。主张不同事物的对立矛盾运动,最终以“和而解”为必然结果。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讲人生宗旨和政治理想,表达了哲学家精神的最高境界。后人将此尊称为“张子四句”。被近千年来学者和政治家广泛引用和推崇。
“一物两体”、“动非自外”。讲事物矛盾对立统一关系和事物运动的根本动力在于内因而非外因。
“天人合一”。天人关系是中国传统古典哲学的基本问题。汉代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学说。张载则在《正蒙》中首次明确提出“天人合一”。在天人关系问题上前进了一大步。
三、《经学理窟》
《张载集》(
1978
年中华书局出版·章
钖
琛点校
)收有《经学理窟》,卷首有明嘉靖元年弋阳汪伟序。卷末有莆阳黄巩跋。其所列篇目:《周礼》、《诗书》、《宗法》、《礼乐》、《气质》、《义理》、《学大原》上下、《自道》、《丧纪》等,主要是对儒家经典的研究成果。提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人性论观点。天地之性纯善纯美,而气质之性善恶杂揉,二性相互作用,决定了人生善恶美丑之千差万别。首次比较合理地解释了历史上关于人性善恶之争。
四、《性理拾遗》
《性理拾遗》见《张载集·性理拾遗》。主要阐述关于心、性、情及其相互关系问题,是关于人性论的重要著作。提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命题和“天下公利”原则。认为“利,利于民则可谓利。利于身则于国皆非利也。”
五、《张子语录》
《张子语录》为张载学生根据听讲所记而集成的语录体著作。提出“闻见之知”与“德性之知”的认识论命题。他一方面认为人的认识由耳目感官接触外界事物而取得,为“闻见之知”。另一方面又认为仅耳目闻见不能认识、穷尽天下事物之理,于是提出了“德性之知”。德性之知能引起人的理论思考,使人能够知天理。在中国思想史上首次明确提出人的认识发展上的阶段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