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弟

[cóng dì]
亲属(宗亲)称谓
收藏
0 有用+1
0
俗用中,古人从血缘脉络或礼法脉络出发,称共曾祖父不共父亲(属平辈)的亲属中年幼于己的男性为从弟,此为旧义。据《宋书·武帝本纪》行文记述,从弟的亲疏远近当介于弟、族弟之间,疑其分属大功、小功两种丧服。
尔雅·释亲 》中“兄之子、弟之子,相谓为 从父 晜弟”、“父之 从祖 晜弟为族父”两句谈到了从父晜弟、从祖晜弟两个概念,进而当可用作 从父弟 从祖弟 (从父弟与自己的亲疏远近比从祖弟与己的近一些,即从父 弟亲 于从祖弟)。这里的旧义从弟,在《 尔雅 》中则分述成二种:从祖弟(若不共祖父)和从父弟(若共祖父)。
从弟作为称谓,单独用时有四个基本特性:平辈、男性、年幼于己、亲疏不定,不考虑称呼方的性别(第五特性)。难辨亲疏是因为除了旧义,还有较旧义更宽泛的用法。如果要辨亲疏,需有相应的成文规定。称呼双方只要有一人存在出养过继的情况时,随之(由此)形成了两种世系脉络,一则体现 血缘关系 ,一则体现传承关系。为了对这两种算法有所区分,试表示如下。1.被称呼方如果按过继后(礼法承继)形成的从弟算的,试将其表作“据礼从弟”,如“绍之从弟”。2.被称呼方如果按过继之前(自然血缘)的从弟算的,当从弟的称呼方出养(被称呼方出不出养都行),试将其表作称呼方的“本生从弟”;当从弟的称呼方未出养而被称呼方出养,试将其表作称呼方的“出养从弟”。有时,过继前后验算下来的结果都是从弟,便难区分。
今试将从弟、从兄合称为从兄弟(该词待考证)。
中文名
从弟
汉语拼音
旧读zòng dì、cóng dì [1]
繁    体
從弟
源    出
《汉书》
对立称谓
从兄、从姊
关联称谓
弟、 从父弟 从祖弟 族弟
同义称谓
阿戎
应用领域
礼学 民俗、律法 诏令 、姓氏 谱牒学 、史学诗文、金石学
习用时期
西汉到清朝
归属类别
宗亲 >旁系宗亲 (古代分法)
构词方式
“从+X 1 ”(冠从称谓) [8]
字词归类
加缀 复词 [2]

释义

含义:1)从弟旧义, 中古时期 以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弟。2)从弟新义,唐宋以后以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弟。3)从弟裹义,由于古时语言的地域习惯等因素,有人也将比“从弟本义”血缘隔得更远的“平辈”或“辈分难辨而 年龄比 自己稍小的非亲兄弟(族内兄弟)”笼统、含混地称之为从弟。
最早出处:《史记· 李将军列传 》:初,广之从弟 李蔡 与广俱事 孝文帝
其他:从弟,由词根“弟”加 词缀 “从”构成的 合成词 。1、释从部分。语素“从”,《 集韵 》去声用韵似用切:“从,同宗也。” 梁章钜 称谓录 》“ 从父 ”条则认为:“从,从也,言与父类从也。”《 现代汉语词典 》和《 汉语大词典 》都笼统地释为“堂房亲属”,《 辞源 》释云:“同一宗族次于至亲者叫从……又次者,叫再从、三从。”相比而言,《辞源》的说解较优。 语素 “从”的基本含义是“从某而称谓”,他是比“族”小一级的称谓单位,只限定在连己之兄弟房的四代 亲属关系 内。 [8] 2、释弟部分。《 说文解字 》云“弟,韦束之次弟也。从 古字 之象。凡弟之属皆从弟。”《 释名 》云:“弟,第也,相次第而上也。” [3]
对立称谓是从兄、从姊。
关联称谓:1.从父弟、从祖弟、族弟;2.再从弟、堂弟
同义称谓:阿戎;堂弟与从父弟(“旧义从弟”之一)、“从弟新义”为同义称谓

演化

父系亲属称谓语(五服内外) (2张)
【从弟旧义】中古(唐代以前)时人,习惯将“从父弟”或“从祖弟”合称为从弟。二者便构成了“从弟旧义”的内涵。具体而微,根据同源的先祖,又分为二类:①同源自祖父(不共父亲)而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父弟”。即现在所谓的堂弟。 (堂弟本义也是待考的) ②同源自曾祖父(不共祖父)而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 从祖弟 ”。唐宋时也叫再从弟。
从,中古(唐代以前)时期用以表亲疏,比表亲疏的“族”近,即同曾祖父不同父亲的旁系。弟,年幼于己者的男性。
中古(唐代以前)时人以同曾祖父,不同父亲,年幼于己的男性为从弟。分析这一时期“同辈幼于己者”序列时,由近及远,依次是“ 弟→从弟→族弟 ”(在五服之内),该序列“从弟”指代比较宽泛,将这一意涵作为从弟的旧义(或原义)。广泛出现在魏晋南北朝人及其前人写的书籍、作品当中的“从弟”当属从弟旧义。
基于以上,为示区分,从弟之意若为旧义,拟作为“ 旧义从弟 ”。
1.当男性对方(或族内兄弟)年龄比自己稍小而非 亲兄弟 ,又因为共同的先祖隔得太远或者已不清楚自己与对方是共几世祖关系,古人偶尔会含糊地称其为从弟。该“从弟”严格意义讲可能还不算平辈兄弟,只是同族近宗年齿相仿。2.还有些情况下,古人有意无意而将除了亲兄弟以外的平辈兄弟(从、再从、三从、四从甚至隔得更远)泛称为从弟。
将这一与己关系不易琢磨的意涵作为从弟的裹义。“从弟裹义”带有泛指、含糊的性质。见例5.3条。

从弟新义

引例分析

宋代以前不见对“从弟”称谓的注疏解释,结合 谱牒 、墓志、基本称谓等,用世系简表、 丧服制 揭示从弟的亲疏。宋以后有解释,多着眼当时不贯通,主要用世系简表佐证从弟的亲疏间隔。为获取本词,对引用的 版本 有相当要求。
说明:“[ ]”表明原文省略部分,为行文通顺、易于理解特补上。“()”表示解释 说明性 文字,或者为按语。
1) 贾谊 治安策 》一:假令悼惠王王[wàng]齐,元王王楚,中子王赵,幽王王淮阳,共王王梁,灵王王燕,厉王王淮南 1 ,六七贵人皆亡恙,当是时陛下(指 汉文帝 )即位,能为治乎?……元王之子 2 ,帝(指汉文帝)之从弟也;今之王者 3 ,从弟之子也。惠王之子(指 城阳景王 ),[帝之]亲 兄子 也;今之王者 4 ,兄子之子也。
引注:1.“假令”七句:悼惠王, 刘肥 刘邦 子,封齐王;元王, 刘交 ,刘邦弟,封 楚王 ;中子,刘邦子如意,封 赵王 ;幽王,刘邦子 刘友 ,封 淮阳王 ,后徙赵;共(公)王,刘邦子 刘恢 ,封 梁王 ;灵王,刘邦子刘建,封燕王;厉王,即 淮南王 刘长 ,厉是谥号。2.元王之子,楚夷王 刘郢客 。3.今之王者:指楚王 刘戊 。4.今之王者:指齐共王刘喜。 [4]
简表1
刘恒∣ 汉文帝
刘交 ∣①楚元王
刘郢客 ∣②楚夷王
刘戊∣③ 楚王
刘礼 ∣④ 楚文王
刘道 ∣⑤楚安王
附: 楚元王前201-前178在位;楚夷王前178-前174在位;楚王刘戊前174-前153在位;汉文帝前180-前157在位;贾谊前200~前168。 自注: 用谥号称王表明当时已不在人世。《治安策》写于何时不详。 上限 不早于谥号王的卒年(最后的卒年是前174),也不早于在位王的即位年(最后的即位年是前174年),因此不早于前174;下限不晚于在位王、汉文帝、作者的卒年(取最先逝世的,贾谊卒年是前168年)。综合,当写于前174-前168之前。
2)《三国志·袁术传》:袁术字公路,司空逢【 袁逢 】子,绍之从弟(案,据礼 从父弟 )也。
汝南汝阳袁氏(简表2)
袁汤 仲河
袁成 文开,早卒应无后
袁绍 ,继嗣
袁逢 周阳
袁绍,出养出嗣
附: 1、《 英雄记 》:袁绍父成,字文开,名壮健。2、 裴松之 案:魏书云"绍,逢之 庶子 ,出后伯父成"。如此记所言,则似实成所生。夫人追服所生,礼无其文,况于所后而可以行之!
3.1)《 晋书 》卷五十《 曹志传 》:议成当上,[ 曹志 ]见其从弟高邑公嘉。
简表3
曹操
曹植子建
曹志 允恭
曹彪 朱虎
3.2)《 晋书 》:兴【 姚兴 】问谦【 桓谦 】,谦曰:“臣门著恩荆楚,从弟玄末虽篡位,皆是逼迫,人神所明。今臣与纵东下,百姓自应骇动。”兴曰:“ 小水不容大舟 ,若纵才力足以济事,亦不假君为鳞翼。宜自求多福。”
简表4
桓彝 茂伦
桓温 元子
桓玄 敬道
桓冲 幼子
桓谦 敬祖
3.3)《晋书》: 王舒 ,字处明,丞相导之从弟也。
琅邪临沂王氏(简表5-1)
王览
王裁 士初
王导 茂弘
王会 士和
王舒 处明
王晏之
3.4)《晋书》:顗( 殷顗 )性通率,有才气,少与从弟仲堪俱知名。
简表6
殷融 (太常卿)
殷康(吴兴太守)
殷顗 伯通
殷师(沙阳男)
4)《 魏书 》:僧渊【 崔僧渊 】从弟和, 平昌 太守。
简表7
崔辑
崔目连
-
崔曰连
崔僧深· 崔僧渊
失讳
崔景微
注: 崔目连、崔曰连是否为同一人,待考。
5.1)《 南齐书 》: 王思远 ,琅邪 临沂 人。 尚书令 晏从弟(《南史》作从父弟)也。父罗云,平西长史。思远八岁,父卒,祖弘之【 王弘之 】及外祖新安太守 羊敬元 ,并栖退高尚,故思远少无仕心。(同述称谓关系“从弟”有 中华书局 本《 南史 列传 第十四《王镇之附晏从弟思远传》)
简表5-2
王耆之
王随之
王弘之 ·方平(卫军参军)
王普曜
王晏 士彦(尚书令)
王罗云(平西长史)
王思远
5.2)《南齐书》: 王慈 ,字伯宝,琅邪临沂人,司空僧虔子也。年八岁,外祖宋 太宰 江夏王 义恭迎之内斋,施宝物恣听所取,慈取 素琴 石研,义恭善之。少与从弟俭【 王俭 】共书学。
5.3)《南齐书》: 褚炫 ,字彦绪,河南 阳翟 人也。祖秀之,宋太常。父法显, 鄱阳 太守。……炫少清简,为 从舅 王景文所知。从兄渊谓人曰:“从弟廉胜独立,乃十倍于我也。”
河南褚氏(简表8)
褚秀之 (宋太常)
褚湛之 ·休玄(宋尚书左仆射)
褚渊 彦回(齐赠太宰)
褚法显(宋鄱阳太守)
褚炤 (宋国子博士)
褚炫 彦绪(齐吏部尚书)
6)五代《旧唐书·列传第二十七·刘德威(子审礼 孙易从 审礼从弟延嗣)》:审礼【 刘审礼 】从父弟延嗣【 刘延嗣 】,文明年为润州司马,属 徐敬业 作乱,率众攻 润州 ,延嗣与刺史 李思文 固守不降。
辨析: 该例目录中云“审礼从弟延嗣”,相应的正文为“审礼从父弟延嗣”,目录中的“从弟”意指下文的“从父弟”。两者同时出现在一文,唐、五代“从弟”的概念与“从父弟”似有互通趋势或已存在此类现象。
7)《红楼梦》第四九回: 薛蟠 之从弟 薛蝌 ,因当年父亲在京时,已将 胞妹 薛宝琴 许配都中 梅翰林 之子为妻,正欲进京聘嫁。”
今注: 《红楼梦》第四九回:宝玉……笑道:“……谁知宝姐姐的亲哥哥(指薛蟠)是那个样子,他(指 薛宝钗 )这 叔伯兄弟 (指薛蝌)形容举止另是一样了,倒象是宝姐姐的同胞弟兄似的。”详察可知,“他这叔伯兄弟”意即“薛蟠的叔伯兄弟”。如此,《红楼梦》第四九回上文中交代了“薛蟠之从弟”与下文提起的“薛宝钗的叔伯兄弟”是同一人,《红楼梦》作者用“叔伯兄弟”——常见的 称谓语 ——的关系阐释了“从弟”。表明 明清 之际,从弟可解释为叔伯兄弟而年幼于己者。人物关系绘表如下:
简表9
薛某
薛蟠 文龙
皇商薛某
具体分析
源出类别
亲疏可考与否
义涵类别
编序、语例
正史《汉书》
共祖父
从父弟
《治安策》帝之从弟也
正史《三国志》
过继后,共祖父
从父弟
绍之从弟也
正史《晋书》
共祖父
从父弟
见其从弟高邑公嘉
共祖父
从父弟
从弟玄末虽篡位
共祖父
从父弟
丞相导之从弟也
正史《旧唐书》
共祖父
直谓从父弟
《旧唐书》子目录云“审礼从弟延嗣”、审礼从父弟延嗣
清小说《红楼梦》
共祖父
直谓叔伯兄弟
薛蟠之从弟薛蝌
  • 共曾祖父(从弟=从祖弟)
1)《三国志· 曹仁 传》:曹仁字子孝,太祖从弟也。
简表10
曹腾,有爵无后
曹嵩 ,继嗣
曹操
2)《魏书·崔励传》:[ 房法寿 ]会从弟崇吉【 房崇吉 】在升城,为 慕容白曜 所破,母妻没于白曜军。崇吉奔还旧宅。法寿与崇吉年志粗相谐协,而亲则 从祖兄弟 也。
注: “例1.2”将“从弟”具体地确指为“ 从祖弟 ”。该例在同一文中给出了例证,很重要且能说明问题。该例中“从祖兄弟”之意待以后可另作分析。
3)《 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八》:秦 苻定 信都 以拒燕,燕王垂以从弟北地王精为 冀州 刺史,将兵攻之。
具体分析
源出类别
亲疏可考与否
义涵类别
编序、语例
正史《魏书》
共曾祖父
直谓从祖弟
而亲则从祖兄弟也
  • 共高祖父以上(从弟=三从弟、四从弟……)
《宋书·列传第二十七· 谢灵运 传》:在郡一周,称疾去职,从弟(案三从弟)晦·曜·弘微等并与书止之,不从。
陈郡阳夏谢氏(简表12)
谢裒
谢奕 无奕
谢玄 幼度
谢公义·灵运
谢据 据石
谢朗 长度
谢重 景重
谢晦 ·宣明
谢安 安石
谢琰 瑗度
谢峻 (建昌侯)
谢密 ·弘微,继嗣
谢万 万石
谢韶 穆度
谢思景伯
谢曜
谢密·弘微,出养出嗣
2.1)《晋书·帝纪第五》:秋七月, 刘聪 从弟(案四从弟以上)曜及其将 石勒 围怀【 怀县 】,诏征虏将军宋抽救之,为曜所败,抽死之。
简表13
挛鞮 羌渠
挛鞮 于扶罗 (持至尸逐侯单于)
刘豹 (左贤王)
刘聪 玄明
刘亮
刘绿
刘曜 永明
1)《三国志·蜀志· 许靖 传》:[许靖]少与从弟劭【 许劭 】俱知名。
《文选·卷四十二》收录三国时 应璩 与从弟君苗君胄书
世说新语 》: 诸葛瑾 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於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2.1)《晋书·列传第七》:玄【 桓玄 】上疏以闵王 (指谯闵王 司马氶 不宜绝嗣,乃更封尚之【 司马尚之 】从弟康之为谯县王。
2.2)《晋书·列传第九》:使者未及发,会 洛京 倾覆,浚大树威令,专征伐,遣督护 王昌 、中山太守阮豹等,率诸军及务勿尘世子疾陆眷【 段疾陆眷 】,并弟文鸯【 段文鸯 】、从弟末柸【段末柸】,攻石勒于 襄国 ,勒率众来距,昌逆击败之。(同述称谓关系有《晋书·列传第三十三·段匹磾传》载“从弟末杯”)
注: 段疾陆眷从弟段末杯,但此处未明从父弟还是从祖弟的关系,给研究 段部鲜卑 世系的人带来的不少麻烦,待商榷。
2.4)《晋书· 阎缵 传》:墓成,当葬,骏【 杨骏 】从弟模【杨模】告武陵王澹,将表杀造意者。
2.5)《晋书》: 刘裕 前将军 诸葛长民 及其弟 辅国大将军 黎民【诸葛黎民】、从弟 宁朔将军 秀之【诸葛秀之】。
2.6)《晋书·列传第三十三·李矩传》:后 刘聪 遣从弟畅【 刘畅 】步骑三万讨矩,屯于韩王故垒,相去七里,遣使招矩。……曜遣从弟岳【刘岳】军于河阴,欲与矩谋攻石生。
2.7)中华书局《晋书》卷六十五《 王导 附劭子谧传》:谧【 王谧 】从弟谌,少骁果轻侠,欲诱谧还吴,起兵为乱,乃说谧曰:“王绥无罪,而义旗诛之,是除时望也。兄少立名誉,加位地如此,欲不危,得乎!”(同述称谓关系有《 宋书 》卷一《武帝本纪上》、《 南史 》卷一《宋本纪上》) 蝌案,侍中谧出继协为子,当为劭本生子。王谌先世不详。
2.8)《晋书》:超【 郗超 】无子,从弟俭之【 郗俭之 】以子僧施【 郗僧施 】嗣。
2.9)《晋书》:慕容钟,字道明,德从弟也。少有识量,喜怒不形于色,机神秀发,言论清辩。
3) 东晋 · 常璩 华阳国志 》:马超临没上疏云:“臣宗门二百余口,为德所诛尽,惟从弟岱,为微宗 血食 之系。”
4)《 魏书 ·列传第五十五· 崔光 》:长文【崔长文】从弟庠,字文序。有干用。初除 侍御史 员外散骑侍郎 给事中 。(同述称谓关系有《 北史 》卷四十四 列传第三十二》)
崔琼
崔辑( 崔光 曾祖父)
长文祖父、崔旷兄弟崔甲
失讳
崔长文·景翰
崔乙祖=崔琼?
崔乙父=崔辑?
庠祖父崔乙=崔甲?
失讳
崔庠 文序
注: 1.崔长文曾祖父由“光从祖弟长文”推得,但长文祖父之名不详。2.仅据“长文从弟”,则长文、庠两人各自的祖父以上亲疏关系模糊不确定、辈分可辨(是平辈关系),又无两人先世的关联信息补充,故该“从弟”是旧义还是裹义难辨。暂作是表,以待将来。 (原注2:崔庠祖父及父名不祥,暂由“长文从弟”推得,从弟旧义还是从弟裹义难辨,存疑。2013-02-06)
5.1)《 宋书 》卷一《武帝纪上》:三年二月己丑朔, 乙卯 ,高祖(指 刘裕 )托以游猎,与无忌等收集义徒,凡同谋 何无忌 魏咏之 、咏之弟欣之·顺之、 檀凭之 、凭之从子韶、韶弟祗·隆·道济、道济从兄范之、高祖弟道怜、刘毅、毅从弟藩、 孟昶 、昶族弟怀玉、河内 向弥 、管义之、陈留周安穆、临淮刘蔚、从弟珪之、 东莞 臧熹 、从弟宝符、从子穆生、童茂宗、陈郡周道民、渔阳田演、谯国范清等二十七人;愿从者百馀人。 [7]
5.2)《宋书》:田子【 沈田子 】又于镇恶【 王镇恶 】营内,杀镇恶兄基、弟鸿·遵·渊及从弟昭·朗·弘,凡七人。
5) 鲍照 送从弟道秀别诗 》,诗名中云“从弟道秀”,即鲍道秀是鲍照的从弟。
7)《梁书· 萧介 传》:介【 萧介 】性高简,少交游,唯与族兄琛【 萧琛 】、从兄际素及洽、从弟淑【萧淑】等文酒赏会,时人以比谢氏乌衣之游。
8)《 北齐书 》:循义【 薛循义 】与其从叔善乐、从弟嘉族【 薛嘉族 】等各率义勇为攻取之势,与凤贤书示其祸福。
9.1)《 周书 ·宇文深传》:从弟神(誉)〔举〕、神庆幼孤,深抚训之,义均同气,世亦以此称焉。
9.2)《 周书 》:[ 裴侠 ]从弟伯凤、世彦,时并为丞相府佐,笑曰:「人生仕进,须身名并裕。清苦若此,竟欲何为?」
9.3)《周书·薛善传》:会善【薛善】从弟馥【薛馥】妹夫高子信为 防城都督 ,守城南面。
10)《 南史 》:高帝诛黄回,回弟驷【黄驷】及从弟马【黄马】、兄子奴【黄奴】亡逸。
11)唐· 张籍 《送从弟戴玄往 苏州 》,诗名带有“从弟”。
12)《资治通鉴·第九十九卷·晋纪二十一》:故太守刘准,隗之 兄子 也;土豪封放,奕【封奕】之从弟也;别聚众自守。
注: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言封奕是封放之弟。
16)清· 汤之旭 《皇清州同知尹思袁公( 袁可立 曾孙)墓志铭》:女一,适旭从弟 岁贡生 之盼【汤之盼】。
汤契祖
失讳
汤之旭 ·孟升
-
之盼父汤甲=汤斌?
失讳
汤之盼
  • 世系缺载
1.1)《三国志·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 曹洪 ,字子廉,太祖从弟(按,从祖弟乃至更疏远的)也。
休高祖曹甲=曹节?
失讳
曹鼎 景节(吴郡太守)
失讳
曹休 文烈
失讳
曹洪 子廉
曹节
曹腾 季兴,无后
曹嵩 巨高,继嗣
曹操 孟德
曹昂 子脩
注: 据“曹洪字子廉,太祖从弟也”,曹洪、曹操的亲疏间隔 不可确定,现有的文献资料又未发现两人亲疏间隔的记载(1.曹洪世系2.能表明两人亲疏关系或先世其他成员间亲疏关系的亲属称谓,诸如“叔父”之类)。又“曹休字文烈,太祖族子也”,曹休、曹操的亲疏间隔 不可确定(辈分关系可确定),也未发现两人亲疏间隔的记载,且作是表如上。族子若用作“族子本义”,则上溯到曹休高祖父曹甲就是曹操曾祖父曹节,其子(“曹鼎父”、曹腾)便是 亲兄弟 ;族子用作“族子裹义”的话,则曹甲、曹节为两个人,他们或是亲兄弟或是更疏远的兄弟辈,其子再疏远一层(已非同父的 亲兄弟 )。由上表知,曹洪是曹操共曾祖父的弟弟,乃至更疏远的同族弟弟了。表中“曹甲”作指代用。 附: 上表中吴郡太守曹鼎是曹洪的伯父,而非中堂侍曹腾的弟弟河间相曹鼎。
2)《晋书·列传第四十八· 孔愉 (子汪 安国 弟祗 从子坦 严 从弟群 群子沈)》,子目录云“从弟群”。◑
会稽山阴孔氏(表6)
孔潜
孔竺 (吴豫章太守)
孔恬(湘东太守)
孔愉·敬康
孔訚
冲祖父孔丙=孔潜?
冲父孔甲=孔竺?
孔冲(丹阳太守)
孔侃(大司农)
孔坦 ·君平
奕祖父孔丁=孔潜?
奕父孔乙=孔竺?
孔奕(全椒令)
孔群 ·敬林
孔沈·德度
附: 竺,吴豫章太守。恬,湘东太守。冲,丹阳太守。奕,全椒令。侃,大司农。沈,群嗣子。相关资料:《 孔子家谱 》《孔子世家谱》。
中华书局「中华国学文库」版《汉书·卷八十一·匡张孔马传第五十一》:北宫有紫房复道通 未央宫 ,傅太后果从复道朝夕至帝所,求欲称尊号,贵宠其亲属,使上不得直道行。顷之,太后【 孝元皇后 】( 傅氏 )从弟子傅迁在左右尤倾邪,上【西汉孝哀皇帝】( 刘欣 )免官遣归故郡。
《汉书·卷九十七下·外戚传第六十七下》:唯高武侯喜得全,自有传。 孝哀傅皇后 【孝哀皇后傅黛君】, 定陶 (刘康)太后【孝元皇后】(傅氏)从弟子(从父弟之子)也。
河内郡 温县 傅氏世系表
不详
不详
傅氏【孝元皇后】
刘康 【共皇】
刘欣 【孝哀皇帝】#
傅中叔
傅黛君 【孝哀皇后】#
注: 人名后加#,表示存在婚姻关系。 附: 刘康的谥号,一作共皇,一作恭皇。
从弟孙(附)

实用情况

称谓实际使用统计(含从弟子、从弟孙)
版本或检索数据库
书名
使用情况
二十五史全文检索系统
《史记》
7篇,含从弟子2篇
《汉书》
24篇,含从弟子4篇
《三国志》
24篇,含从弟孙1篇
《后汉书》
28篇,含从弟子2篇、从弟女1篇
旧唐书
19篇
新唐书
24篇

词素

从弟子——从弟之子称之为从弟子, 称谓词 “从弟子”在中古使用中,多属于“转述 叙称 ”类。
再从弟——共曾祖父不共祖父而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称之为再从弟,是唐宋以后的较为常用亲属称谓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