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子于归是什么意思?

在诗经上看到不同的文章里都有之子于归,但意思好像并不一样。
关注者
9
被浏览
24,847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 私信答主深度交流 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之子于归的意思就是:

女儿要嫁人了。

-----------------------------

“子”在先秦可以指儿子也可以指女儿,这里具体指女儿。“之”是指示代词,这里可以不翻译。于归就是归,这里是“嫁人”的意思,先秦有不少“归”字都可以释为“嫁人”。至于“于”,没啥意义,就是表音的词头,很可能对应的就是书面藏语中的前加字 འ, 威利转写为'。

-----------------------------

下面这部分是我结合一些学者的解读后,融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先秦的“归”可能对应了好几组藏语的同源词,主元音有o也有u。

首先,归字对应了藏语同源字'khor这一组,基本含义是“圆圈”,按照龚煌城的观点,还包括了“回”、“围”。按俞敏的考证,“归”还对应了skhur“托人送”,'khur“带走”。

两组字之间,也应该有一定含义上的关联,可能更早的时候是同一组字分化的。之子于归中的“归”,后来有了“归还”的含义,后来在通过词形的变化,把物品交换的方向改变了,有了“赠送”的含义。

归的基本含义应该是”返还”:

归,举韦切,《广雅》:“返也。”
《诗经·殷其雷》:“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左传·隐公九年》:“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

先秦有“馈”字,含义是“赠送物品给他人”,但是也经常有直接用“归”代替“馈”的用法,两个字是同源的,“馈”就是“归”的某个形式。本来“归”和“馈”的差别是“归”是送回来,“馈”是送出去。但是,如果直接用“归”通“馈”的时候,因为是去声,所以我们能够很自然地想到是带上了*-s词缀,这个词缀含义丰富。其中一个用法可以让动词带有施与的意味在里面,而且改变动作传递方向。通常一组字有带*-s和不带*-s两种形式时,带*-s的是送出去。所以,当“归”通了“馈”,就表示“送出去”,而且这个时候按理还应该读音同“馈”,一些古代韵书对这个读音也有记录,我们看一些读音和用法的例子:

《左传·闵公二年》:“归公乘马,……归夫人鱼轩。”【注】:“归,遗也。”
《论语·阳货》:“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释文》:“如字,郑本作馈,读为归,今从古。
“归”《集韵》求位切。《左传·昭公二十四年》:“越公子仓归王乘舟。”【注】:“归,遗也。”
“归”,《释文》:“如字,又其愧切。”馈',求位切,“饷也”。

“遗“在《广韵》中有“以醉切”一读,含义为“贈也”。

“归”表示“出嫁”的含义,大概就是从“归”通“馈”这么引申而来的,最早可能就是指把女孩子送到夫家。按这么推断,“归”最初可能还有点嫁高亲的含义在里面,比如商末有一个历史事件叫“帝乙归妹”,商王帝乙为了稳住姬昌,主动联姻,最后双方皆大欢喜,史称“帝乙归妹”。

编辑于 2023-07-19 23:27 ・IP 属地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