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皆歌虽然基本一个曲调、两段衬词,但根据内容和情绪的变化,可变成快板式欢快、激昂旋律,或低沉、伤感、缓慢节奏。由深圳市本土文化艺术团,根据龙岗皆歌音乐创作演出的《客家妹嫁老公》舞蹈,该舞蹈较好选用龙岗皆歌哭嫁时的委婉哀怨、出嫁时的欢快跳跃以及抢逗新娘中的幽默谐趣音乐元素,再现了深圳传统民俗文化艺术,受到群众和专家的好评。该节目参加2004年2月“中国
客家山歌
汀州
旧时汀州有“山歌之乡”的美称,一提到唱山歌,大家就来劲了,你听:
要唱山歌只管来,拿条凳子坐下来。唱到鸡毛沉落海,唱到石头浮起来。
要唱山歌就来唱,唱到日头对月光。唱到麒麟对狮子,唱到金鸡对凤凰。
客家妇女与山歌的关系更加密不可分,有道是,“客家山歌最出名,首首山歌有妹名。首首山歌有妹份,一首妹唱唔成”,离开了客家妇女,也就没有客家山歌了。
客家山歌中数量最多、最精彩的是爱情山歌。歌者绝大多数是不识字的耕夫农妇,艰辛的劳动和朴实无华的生活是他们创作灵感的来源。歌声缘情而发,天真而又直率。客家爱情山歌语言生动朴素,取譬设喻巧妙,贯穿歌中的感情真挚热烈,抒发男女间的爱慕和相思,表现爱情的悲欢离合,可以与十五国风、南朝子夜歌媲美。
例如,一对男女初次相识,互相有了好感,男方就用山歌试探对方的心意:
十八老妹嘀嘀亲,浑水过河不知深,丢个石子试深浅,唱支山歌试妹心。
女方出于慎重,同时因为娇羞,迟迟没有开口。男方急了,再送过一首山歌,把女方的嘴巴比作铁打的荷包,盼望有一把利刀去打开它:
心想上天天高,心想恋妹妹刁。铁打荷包难开口,石头破鱼唔似刀。
于是女方终于开口了,也用巧妙的比喻,婉转地道出了自己心中喜悦,但不敢贸然表示的心情:
刀子斫柴筢子筢,老妹有事藏心下。老妹唔曾同郎讲,好比杨梅暗开花。
等到了解了对方,心中主意已定的时候,姑娘便敞开了心扉,用最美好的语言赞美情郎:
十八亲哥笑融融,肉色笑起石榴红。牙齿赛过高山雪,眉毛赛过两只龙。
于是双方互表心迹,男方唱道:
郎有心来妹有心,唔怕山高水又深。山高自有人行路,水深自有摆渡人。
女方唱道:
六月食冰冷津津,老妹喊哥放下心。亲哥好比杨宗保,老妹好比穆桂英。
进而是双方互赠定情礼物,也用山歌表达。女方送的是亲手编织的草鞋,新颖的式样,绵密的针脚,蕴涵着姑娘的浓情蜜意:
郎有心来妹有心,做双草鞋打钩针。鞋面斜起胡椒眼,鞋底打起鲤鱼鳞。
男方送的是特意新买的凉笠,寄托着小伙子对姑娘真切的关心:
新买凉笠四块绸,送给老妹抵日头。这得日头档得雨,唔怕大风吹烂绸。
情人眼里出西施,情人之间总是希望长相守,一刻也不分离。对于这样的道理,客家人喜欢用人们常见的事物来打比方。有一首上杭客家山歌唱道:
春天里来插菜秧,妹妹好比月光光,阿哥好比星子样,夜夜陪妹到天光。
客家妹子大多是直性子,她们主张追求爱情要直爽、热烈,不喜欢畏怯迟疑、遮遮掩掩。你听,汀江岸边浣衣的客家妹子唱得多么豪爽大方:
你要莲花快向前,你要恋妹莫挨延,世间只有船泊岸,盲曾见有岸泊船。
正在汀江中弄潮的客家小伙子同样是快性子,你看他竹篙一点,船儿箭一般朝岸边驶来,汀江上立即回响起他热情幽默的歌声:
撑船撑到大路边,唔晓老妹要搭船。妹要搭船开句口,亻哥立即就泊船。
客家妹子认准了心上人,就全副身心地投入到爱情中,爱得缠绵、执著、死去活来。你听这首长汀山歌:
郎是岭中长年树,妹是岭中百年藤哎,树死藤生缠到死嘿,树生藤死死也缠,咧嗨哟。郎是岭中长年树,妹是树边长生藤哎,树生藤死永唔离嘿,藤长树生万万年,咧嗨哟。
这首歌热烈、朴实,甚至带点野性,表达了对生死不渝的爱情的追求。另有两首上杭山歌,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郎有情来妹有情,两人有情真有情;两人好到九十九,麻衣挂壁不丢情。郎有情来妹有情,两人有情赛赢人。黄鳅生鳞马生角,铁树开花不丢情。
生也魂来死也魂,死喱两人共墓坟;周年百日共碗酒,纸钱烧落两人分。
麻衣挂壁、扫墓时烧纸钱、设酒祭奠等都是闽西客家的民俗,歌中将这些民俗事象吸收进来,又巧妙地运用“九十九”、“麻衣挂壁”、“共碗酒”、“两人分”、黄鳅生鳞马生角,铁树开花等民间象征永恒和友好的词语,反复渲染双方生生世世恩爱相守的感情,造成强烈的艺术魅力,感人至深。
对于劳动人民爱情生活的方方面面,闽西客家山歌都有所涉及,都留下了动人的篇什。下面这首《老妹连郎望久长》,表达的是男女青年因同劳动而生情,进而希望能结成夫妻,白头偕老:
三月田行对行,阿哥田妹送秧。阿哥田望割谷,老妹连郎望久长。
有的表露等待情郎的细腻深沉感情,如《老妹低头等亲哥》:
一坡过了又一坡,坡坡竹子尾拖拖。竹子低头食露水,老妹低头等亲哥。
还有一首《老蔗总比嫩蔗甜》,是一位热恋中的女子用巧妙的譬喻,向比她年轻的恋人表达心声:
芋子细细芋叶圆,老妹大哥唔嫌。好比入园摘蔗子,老蔗总比嫩蔗甜。
由于封建礼教布下的天罗地网,自由恋爱困难重重。下面这首山歌反映的就是女子爱情受阻左右为难的心情:
左也难来右也难,好比鱼子在深潭。上潭又怕鸬鹚打,下潭又怕网来拦。
送郎送到大路边,送郎送到古井前。古镜上尘难见面,头顶笠麻隔重天。
但是也有一些“野性”男女,敢于冲破一切阻力,敢于用热血和生命为代价,去追求诚挚的爱情。下面这首山歌,就是一位热血女子发出的冲破封建罗网的呐喊:
生爱连来死爱连,唔怕官司在眼前。杀头好比风吹帽,坐监好比逛花园!
诸如此类的客家情歌不胜枚举。有人说“山歌又几乎是情歌的同义语”,虽有夸张,也还近实。根据调查,客家男女团唱山歌情投意合而结成夫妻的情况并不多,唱山歌表达爱情又常常被人认为淫荡、不正经,受到种种阻挠和束缚。因此可以说,在封建礼教的桎梏下,在各种畸形婚姻的牢笼中,客家人大量的爱情山歌只是以此浇心中的块垒。客家爱情山歌的蓬勃兴盛,正好折射出客家人婚姻的普遍不幸。也就是说,至少在晚近以来,客家人有较自由的社交,有压抑不住的爱情,但在旧时代,爱情是爱情,婚姻是婚姻,由爱情走向婚姻的毕竟是极少数。
客家山歌
中山
五桂山
五桂山
还是中山客家人聚居的地方。不久前,五桂山的“
白口莲山歌
”获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牌匾,五桂山民歌手刘永荣获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证书。
五桂山客家山歌分为采茶调、叹情调、白口莲、顺口溜(儿歌)等4种。采茶调音调柔扬、易学易唱,适宜表达各种主题的内容,老少皆宜,是山区客家人最普遍传唱的歌种;叹情调音调低沉悲凄,感怀身世,哀怨缠绵,多在女子出嫁或哭丧时,边哭边唱;顺口溜则多为客家儿歌歌谣,顺口显浅,易学易记,唱时犹如念书一般,内容上,洋溢童趣且富有教育意义,多为长辈教小孩传唱的歌谣。
而白口莲山歌与采茶调、叹情调、顺口溜等歌调完全不同,接近于沙田区的咸水歌调。
传统的客家山歌围绕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主要是口头创作,随意而出,出口成歌。在传唱之中,涌现出周金泉、周锡良、刘永荣、万润好、陈玉池、邱家仁、吕华基、周庆基等一批优秀民歌手。其中周金泉的山歌曾在省民间文艺汇演中演唱,其子周锡良因山歌唱得好而被中山文化局所招聘,刘永荣、万润好的山歌还被录入《中山文艺》CD片中。
东莞
凤岗镇
的山歌以客家山歌为主,雁田等村也有本地山歌。客家山歌是客家人抒发感情、表达理想、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形式。歌词以七言为主,可以衬字。以独唱(也称放唱)、驳唱(也称对唱)为主要演唱形式。唱歌的地点不限,以山野、田头、禾坪等地为多。客家人喜欢唱山歌,以唱山歌为乐事。新中国成立前,凤岗排沙围、竹塘、黄洞、塘沥、油甘埔、官井头等地都有对歌的专门场所,以排沙围、两渡河中间的空旷地为最著名。对歌时,人们打着火把、扛着板凳,汇集在歌场上。山歌手即兴驳唱,歌词简练,寓褒贬,别善恶;
客家话
悠扬悦耳,词句贴近生活,听者如醉如痴。各村都有善唱的客家山歌手。竹塘村有张仁和,黄洞村有洪官祥,三联村有房新云,五联村有廖来兴,塘沥村有何官粦、曾春娣,凤德岭村有阮官娇,油甘埔村有张竹英,官井头村有
李金
等。新中国成立初,人们用客家山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歌唱新生活。改革开放后,由于娱乐的方式增多,加上客家山歌的演唱曲调单一、无新意,唱客家山歌的人越来越少。
客家山歌
湖南炎陵
近日,湖南卫视国际频道《印记》栏目,播出节目时长约30分钟的纪录片《客家山歌》。据悉,5月份该栏目组深入炎陵县客家山村,纪录拍摄
炎陵客家山歌
的原始风貌,展现当地客家文化的独特风情。炎陵县客家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0%以上,千百年来当地客家人以山歌的形式歌唱劳动、歌唱生活、抒发情思,至今还传唱着的客家山歌有2000余首。2009年,炎陵客家山歌还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客家山歌
陆河
在河婆镇南侧十多里,与陆河,普宁客区交界的地方,附近乡村市镇居民长年所需的燃料,多到莲花山去采割山草。每到秋冬季节,农事稍暇,青年男女都成群结队到莲花山割山草,处处都可听到此起彼应的男女山歌对唱,有的—唱—答,竟日不歇;有的二五成群斗歌,各不相让。他们所唱的歌内容十分丰富,包括爱情生活各个方面,诸如以歌试探,互相讽刺、互表爱慕、互询身世、互表关怀、以至海誓山盟等;有的以歌表达初恋、热恋,送别、相思;也有的表达拒爱、感叹、谴责,断情等等,都是即景所生,随口应答,出自肺腑,扣人心弦。从歌中反映出来的感情,有纯真坚决的,有贪财爱貌,移情别恋的,性格上有大胆泼辣、有委婉含蓄,有大方袒露,有温柔羞涩,表现手法也十分多样出神入化,妙不可言,虽然他(她)们在山歌中唱出百般恩爱,山盟海誓,但是在那个封建礼教统治下的社会,—切都受到封建宗法的约束,每个乡里都有封建的“卫道者”,加以有形无形的干涉,不给男女青年婚姻恋爱的自由,有的以为有伤“风化”,不准在乡里唱歌,但是—些具有反抗思想的青年,偏要上山唱山歌、以求得精神上的安慰和心里上的满足,如他们唱的:
敢放白鸽敢响铃、敢唱山歌敢大声。
哪人敢话唱唔得,官司打到北京城。
戏子下台好收棚。山歌唱了心内甜。
消尽忧愁精神足,百斤上肩还嫌轻。
许多对唱山歌的青年男女,他们多数在婚姻爱情的追求上只是暂时的“
画饼充饥
”、”
望梅止渴
”,但是他(她)们高度的才华所创的佳作。成为客家山歌宝库中最为精彩的瑰宝。
下面辑录几首河婆莲花山歌:
莲花山上路迢遥,肚饿脚酸喉又骚(干)。
唱条山歌来解渴,歌声出口愁就消。
山歌唔唱心唔开,石磨唔推唔转来。
人唔同心唔相恋,花唔逢春唔乱开。
黄峰酿蜜望花开,哥想成双望妹来。
人筑田塍用脚锄。涯筑田塍用手模。
人家恋妹用钱讨,涯恋阿妹用山歌。
上山砍烂步步高,唔系好柴唔开刀。
唔系好藤涯唔割,唔系好妹涯唔交。
岭岗顶上—株梅,手攀梅树望郎来。
阿娘问涯望哪个?涯望梅花几时开。
(二)挑担山歌
“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1943年前后,潮汕沿海各地沦陷,人民流离失所、这时
半山客
的河婆山城成为后方重镇,是联结揭阳、陆丰、普宁、惠来、五华、丰顺各县的贸易中心,—批批大豆、米面、食盐等项,由沿海经河婆运抵五华,进入江西湖南等地,就日以几千担计,当时没有水运和车运、千万担货物全靠人力肩挑,自河婆到安流途中的“七畲径”上,每天都有好几千名挑夫“肩挑担来口唱歌”或利用歇脚的机会斗唱起山歌来。这些男女挑夫的山歌如果收辑起来十天十夜都唱不完。当年河婆有个女歌手叫刘粉,她与丈夫双双去挑担赚钱,丈夫不太乐意,她就以山歌鼓励丈夫刻苦去挑担,她唱道:
讲到赚钱切莫贪,不如夫妻去挑担。
上午挑来买米煮,下午挑来买油盐。
下田耕种不如核(挑担),屐子丢掉穿草鞋。
虽然不是富家女,双脚未曾沾看泥。
丈夫听了“嘻”的一笑,就双双欢快地挑起担来。
挑担的男女虽然生活很劳累,但他们以乐观主义的精神苦中作乐,请听下面的“挑担歌”:
因为无食挑盐担,一身汗水变成盐。
早知身上有盐出,唔当空手慢慢行。
(三)、革命山歌
丰顺汤坑与揭东县的玉湖镇(部份)、白塔镇(部份),龙尾镇及揭西县的五经富、京溪园等镇互相毗连,有20多万半山客人,沿古揭阳岭东南麓即今之大北山一带居住,他们的语音接近,风俗习惯基本相同,喜唱山歌,且歌调也基本相同,这里是大北山著名的革命根据地——八乡山所在地。也是粤东区大革命时期革命领导人古大存同志等从事革命工作的所在地,这里的革命斗争非常剧烈,多次受到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烧杀、革命同志经常利用革命山歌,发动群众,鼓舞士气,在当时大部分半山客区都传唱着许多激励人心的
革命山歌
,略举如下:
(1)农民苦情歌。
讲到耕田苦死哩,日出做到日落西。
—年四季无闲日,么得食来又无衣。
耕田阿哥真凄凉,夜夜睡个烂眠床。
禾秆拿来当被盖,缩手缩脚到天光。
端起饭碗水凄凄,上照目眉下照须。
照出屋瓦几多片,照得桁桶几多枝。
穷人生活真寒酸,衫烂裤烂膝头穿。
落锅水滚无米煮,地主迫债恶过狼。
年年都有四月荒,白兵来到雪加霜。
坐等死路唔当拼,擎起犁旗上八乡。
一条大路曲弯弯,一直透到八乡山。
东江工农齐暴动,要为穷人把身翻。
(2)斗争翻身歌。
你莫切来你莫愁,自有风光在后头。
革命自有成功日,茅屋烧了住洋楼。
日想郎来夜想郎,保佑涯郎得安康。
你上战场打反动,涯在家中奉爷娘。
年头望来到年尾,朝晨望到日落西。
穷人盼望共产党,恰似婴儿盼娘归。
天下农民一家亲,团结起来斗敌人。
土地回家把主做,挖掉穷根裁富根。
山上无树变荒山,河里无水变沙滩。
如果唔拣共产党,涯兜怎得把身翻。
天上最亮红太阳,海水最深太平洋。
工农团结力量大,共产党的恩最长。
此外还有“抗日山歌”“戒嫖戒赌歌”“劝善行孝歌”“十送亲夫过台湾”,以及“长工苦”等,这些山歌在《河婆客家山歌选辑》里已作为珍贵资料保存起来,这里就不一—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