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土耳其大选,第一轮选举埃尔多安没有过半数,所以无法连任,按照法律他和第二名要在28号进行第二轮选举。
而埃尔多安的竞争者,是和土耳其国父同名的一名政治家,凯末尔.科勒奇达奥卢。
可能有很多朋友对土耳其并不了解,那么心净借这个机会给大家普及一下土耳其国内政坛的情况,他其实有一条非常重要的矛盾主线的。
那就是世俗化和走向传统的路线冲突!
这位竞争者,凯末尔.科勒奇达奥卢就是国父世俗化政策的坚定支持者,而这样的政策是美西方非常支持的。
而埃尔多安其实是一名偏传统的政治家,大家别看他天天穿西装,但是内心里埃尔多安非常保守,很倾向于传统。
有没有证据呢?当然有,而且非常的多,就比如说头巾禁令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在中东世界里,因为宗教的规定,女人是不可以抛头露面的,如果女人要出门必须要戴头巾。
这一直都是中东国家的铁律,但是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废除了这条规矩,出台了一个头巾禁令。
就是不允许女性在政府机关还有学校等公众场合佩戴头巾,你在家里戴或者大街上戴可以,但是政府部门学校等公共场合,女性必须摘掉头巾。
这条禁令,就是土耳其世俗化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可见当年凯末尔建立土耳其时候的政治思想了。
那就是全面世俗化,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废除过去的传统。
这条禁令从一战后期就开始执行了,结果到埃尔多安手里给废除了,埃尔多安通过投票的方式,废除了这条禁令。
允许女性在政府部门佩戴头巾,这其实就是一种向过去政教一体方向的摇摆。
其他还有圣索菲亚大教堂的问题,本来以前这座大教堂是土耳其的一座博物馆,里面陈列了拜占庭时代东正教的文物,还有奥斯曼帝国时期,伊斯兰教的文物。
两种宗教在博物馆里和平共处,最后也是在埃尔多安的执政时期,这座大教堂从博物馆又变回到了宗教场所。
内部所有关于基督教的壁画都用布给遮挡起来了。
由此可见,埃尔多安其实内心就是一个政教合一思想的支持者,当然了他自己肯定是不承认的,但是西方舆论界通过他的言行举动,就已经认定他是这样的人了。
而这次竞选的对手,凯末尔.科勒奇达奥卢,则是国父凯末尔的支持者,他的执政风格就是彻底的世俗化,坚决不肯走政教合一的老路。
好了,这就是完全不可调和的矛盾,也是土耳其国内,传统和新生力量之间的矛盾。
那么土耳其国父为什么要推行世俗化呢?
这就要从现在这个土耳其国家的诞生开始说起了,从土耳其国父身上说起。
1881年穆斯塔法.凯末尔出生于马其顿地区,他不能算马其顿人啊,因为那时候这片土地是奥斯曼帝国的疆域,他就是妥妥的奥斯曼帝国的人。
他这个凯末尔的名字,不是父亲或者家里的长辈给起的名字,这个凯末尔其实是一个称号,是他老师给起的。
凯末尔在奥斯曼古语里面,就是优秀的,完善的意思,因为他成绩特别好,在军校的成绩也非常好,老师这么叫他,结果最后就变成他的名字了。
凯末尔所处的时代,正好是19世纪末期,那时候的奥斯曼帝国,跟大清国一样,都成为了西方的半殖民地国家,民众贫穷国家落后。
但是毕竟是半殖民地国家,好歹帝国的面子还能维持的住,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这最后的帝国遮羞布也被撕碎了。
其实在一战之前,凯末尔就已经和一些年轻的有识之士,开始建立秘密的地下组织,那时候他就有了革命的意识了。
他深受法国大革命思想的影响,也希望用革命来改变祖国的命运,这就是学生时代凯末尔的理想。
后来1905年凯末尔从军校毕业,结果他偷看革命文章的事情被揭发了,当时的苏丹也没有砍他的脑袋,而是把他放逐到大马士革的第五营去服役。
毕竟当时他就是看了一些文章,没有真正的去革命,所以苏丹也没有难为他。
等到一战之前,凯末尔已经是奥斯曼帝国驻保加利亚大使馆里的武官了,军衔为中校。
后来一战爆发,凯末尔非常坚定的认为,奥斯曼帝国加入同盟国是一场灾难,他希望国家保持中立,但是一名中校的意见,肯定是没有人听的。
既然改变不了国家的决定,那就只能加入其中勇敢的战斗了。
凯末尔在战争中被任命为19师的师长,并在达达尼尔海峡保卫战中,成功的阻击了协约国的进攻。
那一战之后,凯末尔被尊称为伊斯坦布尔的救星,第二年就被升官为将军了。
值得一提的是,达达尼尔海峡保卫战中,协约国进攻方案就是丘吉尔的手笔,丘吉尔是当时的海军大臣,他组织了这场战役,结果输的是一塌糊涂啊!
最后丘吉尔也是因为这次失败而暂时退出了政坛!
那么大家知道凯末尔在战场上杀的什么敌人最多吗?就是澳新军团,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组建的军团,让凯末尔的19师,一场战役干掉了小一万
正是在一战期间凯末尔建立了自己非常高的声望,他在土耳其军队中立起了自己的山头。
后来一战结束了,奥斯曼帝国成为了战败国,色佛尔条约直接把奥斯曼帝国给拆了,原来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分裂成40多个国家。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波黑,马其顿,希腊,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约旦,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联酋,卡塔尔,巴林,阿曼,也门,土耳其,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
这些都是当年奥斯曼帝国的领土,一战后全都独立出去了,大家看看英法他们的刀子够狠了吧。
其实当年英法等国还想把土耳其的根本领土,也就是安纳多利亚地区也给拆分了,这下土耳其实在是活不下去了。
凯末尔利用自己崇高的声望,开始集结爱国者,发布了不独立,毋宁死的口号
1920年凯末尔召开国民议会,发布建国独立宣言,这就是近代土耳其国家建立的日子。
而协约国不肯放弃土耳其这块殖民地,立刻派兵占领了伊斯坦布尔,解散议会并开始搜捕凯末尔。
凯末尔转移根据地,跑到现在土耳其的首都安卡拉,又召开了一次国民大议会,再次宣布独立。
这时候,凯末尔向北方的邻国求援了,那就是苏维埃的列宁,虽然苏维埃当时刚刚建立但是也力所能及的给予了一定的帮助。
最重要的是在外交上承认了土耳其这个新兴国家的地位。
1920年六月,协约国命令希腊出兵入侵土耳其,战争这就爆发了,凯末尔被国民议会任命为总司令,带领军队用3年时间打败了协约国联军。
最终签订了《洛桑条约》西方被迫承认新兴的土耳其独立。
战后凯末尔成为了第一任土耳其总统,过去封建的苏丹制度被彻底废除。
这就是土耳其建国的历史,那么通过这样的历史,您就知道了,凯末尔虽然打的是西方侵略者,但是他内心是接受西方的价值观的,尤其是法国大革命的思想。
而且他也很清楚,土耳其太落后了,必须要进行改革,否则永远都强大不起来。
所以在他执政土耳其的年代,他利用自己强大的军队保驾护航,开始对土耳其进行世俗化,也就是学习西方。
穿西装打领带,女人不许戴头巾,建立学校,开战工业等等。
一夫多妻制也被他废除了,夫妻之间可以离婚,女人也可以上学,女人拥有和男人一样的政治权利。
甚至他把阿拉伯字母都改成了拉丁字母,全国废除阿拉伯字母。
还有大学里面传统的神学,也被废除掉了,正是在他的努力下,土耳其迅速世俗化,国力也日益强盛起来。
一直到1938年凯末尔因为肝癌而去世,那个时候二战已经爆发了。
正是在凯末尔以及他的政治势力的影响下,土耳其做出了非常正确的选择,那就是在二战中保持中立。
由此可见,凯末尔对土耳其的功劳是相当大的。
但是我们千万别低估土耳其传统宗教力量的影响力,凯末尔的世俗化政策,已经触及到了他们的根本利益。
这个庞大的信仰过去政教合一的团体,其实一直都在蠢蠢欲动。
那么凯末尔死后,土耳其又出现了哪些问题呢?
请看下一期,土耳其的军事政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