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祖先民在使用中逐渐把文字和图画区别开来,如 IMG_257 可看作车的图画,但当这个符号和语言中 的意义、读音结合,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传播开来,原本 同源 的文字和图画开始分家,真正的文字就诞生了!数千年来,中华先民仰望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与阴晴圆缺,领略山岳河海的巍峨雄奇与浩瀚澄澈,目睹草木鸟兽的春华秋实与千姿百态,铭记祖辈们一路走来的古朴厚重与荣辱辛酸,感受作为人类的形体容貌与思想禀赋;他们的历史记忆和生活体验,纷纷淬炼成平面的视觉符号,来记录他们的语言和思想,传承先辈们的智慧和荣光。它就是文字,它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文明和智慧的结晶,它的出现必将照亮中华文明的前行之路,是世界文明谱系中的东方曙光!来看看他们的模样吧:

IMG_259 IMG_260 IMG_261 IMG_262 IMG_263 IMG_264 IMG_265 IMG_266 等形体就是 IMG_267 IMG_268 IMG_269 IMG_270 IMG_271 等形体就是 ;大豆古称 ,《管子》记齐桓公北伐山戎,得其 戎菽 戎菽,大豆也 ,今黑龙江宁安大牡丹屯出土了距今四千年前的大豆,东北极可能是大豆的原产地。以上是中华本土培育的农作物。 IMG_272 就是 ,本指小麦, IMG_273 是大麦,《说文解字》: 来,周所收瑞麦来麰也,天所来也,故为行来之来。 小麦和大麦并非黄河流域原产,西亚是国际公认的小麦原产地,小麦很可能是通过新疆、河湟一带传入中原地区,文字记录了中华先祖共同创造吸收的文化。

单个字符还可组合起来使用。 IMG_274 IMG_275 IMG_276 (休),双 IMG_277 IMG_278 (林),众 IMG_279 IMG_280 (森)。历史的车轮进入商代中晚期,在文字符号的使用中,巫师和史官有意识让文字中一个构件表示语言的意义,另一个构件表示语言的读音,这就是 形声字 ,这种科学方法的使用,使字符在经过漫长积累后迎来了爆发式增长。火的使用和石器的制造伴随并推动着人类发展进程, 炒、烙、烤、烬、灼、烧、烂、炮、照、煮、熄、煎、焦、烹 ”“ 磨、研、破、砸、砌、碎、磕、碰、碍、磋、碾、砥、砺 等一个个文字记录着先民们在 刀耕火种 砥砺前行 。中国是最早养蚕和织造丝绸的国家, 线、绪、缕、纲、纪、经、维、络、纱、绢 记录了纺织中的千丝万缕, 练、纺、维、绩、约、绝、继 反映了纺织中的辛勤劳作, 素、红、绿、紫、绯 就是纺织材料和成品的五颜六色,这些文字的造出,或源于女性们在梭机转动中的灵光乍现,或起于男性们对他们心爱的母亲或妻子昼夜纺织的细心观察和深切感恩。作为文明符号的标识,汉字深深植根中华历史和先民日常生活,这是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谛和内涵。

明代以前,这种符号一直就叫 文字 ,明代宋濂主持编修《元史》时才出现 汉字 这个名称,以与其他少数民族文字相区分。这个 汉族、汉学、汉服 一样,与西汉、东汉这两个王朝有关,源于前述大禹治水时 决汝汉 ,也就是今天的汉江。汉字的形体虽然不断演变,但不变的是其作为中华儿女共同的交际工具和中华文化主要传承载体的角色和使命。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 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 从远古到上古,先贤圣哲们的思想汇集成儒家 五经 ,并在春秋战国这个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时代,产生了众多思想文化经典。这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在后世漫长发展中根深叶茂、干壮枝繁。依托它形成的经典,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财富。《左传》襄公十四年(前 559 ),鲁、晋等诸侯国举行盟会,姜戎首领驹支也参加,面对晋国范宣子的无理猜忌,驹支据理驳斥并 赋《青绳》而退 ,所背诵的《诗经 · 青蝇》诗中 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让范宣子大为惭愧,当即向驹支道歉并结成 兄弟之交 ;日本学者平田昌司认为: 《诗》《书》、汉字成为东周列国的卿大夫,无论是华夏、四夷,能够自由运用的文化资本 ,并推测当时 非中原出身的贵族以及从事跨地域贸易的商人阶层都具有双语、多语的能力。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越人歌》唱出有情人心中的愁绪。《越人歌》本名《越人拥楫歌》,是公元前 528 年,拿桨的越人为游湖的楚国王子所唱的歌,在东汉刘向《说苑》中本为用汉字记录的百越古歌,后被翻译成朗朗上口的汉文歌词。东汉明帝永平年间,益州刺史朱辅大力广施善政,对附近的少数民族影响很大,白狼王作诗三章,歌颂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这就是保存在《后汉书 · 西南夷列传》中的《白狼王歌》,是用汉字所记录的藏缅语古歌。汉字在历史上就是表达各民族同胞思想感情的工具和载体,用汉文写作的少数民族作家更是群星璀璨,如女真族元好问、李直夫,契丹族耶律楚材,蒙古族萨都剌,维吾尔族贯云石、薛昂夫,回族兰楚芳、李贽等,也产生了如康里巎巎等著名书法家,各民族携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甲49号 邮政编码 100800 网站维护:国家民委舆情中心

建议使用IE9.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