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大网讯 10月25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许智宏审议时说,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表现。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各地并不一定真正理解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真正含义。一些地方又在圈地准备大兴土木,搞文化产业、搞动漫园。我认为如果真正把这件事做好,首先思想上要更加明确。

许智宏说,蔡部长报告中对文化发展的状况向委员们作了报告,为委员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考基础。从报告来看,中国在文化领域每个方面就数量而言已都有第一的事,或至少在前几位了,正像我国经济发展一样,我们是不是满足于中国经济GDP已是世界第二?我认为在这些数字后面,要很好地分析。最近由于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使得媒体和网上有很多评价。不要因为一个人获诺贝尔奖,就觉得中国的文化艺术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峰。看看现在出版物,有多少称得上是精品,是传世著作?一些作家没有真正地生活和工作的经验,靠拍脑袋“创造”作品。莫言的小说之所以能够有那么大的影响,我想在于,他的确是身在农村,了解农村,对农村有很多的切身体会。假如我们的作家都没有自己的切身体验,关在房子里喝杯茶,是出不了好作品。这就涉及到如何来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引导编辑、作家深入社会各个方面了解社会,文化发展应像我国的经济发展一样,要强调质量,但是真正做起来往往是非常难的。

许智宏委员讲了三个具体的问题:一是报刊。报刊的出版量也是世界第一,现在不能说每个报纸都不好,但是很多报纸质量确实太差。部分记者本身的综合素质不高,很多新闻在误导舆论,标题醒目抢新闻。不少报道中文水平很差,错别字不少。还有一些表现出利益关系的,如报纸的广告内容,有关医药卫生的报纸上,屡有虚假广告推销产品,夸大功效,误导读者,甚至有假药的广告。每天都有这样的报道及刊载,我不知道这是在引导什么?地方报纸上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广告就更多了。

二是文化界各种各样的评奖,如何做到公正公平公开。我听到了一些评奖背后的内幕也有不少问题,无论是优秀电影、电视剧,演员的评比。这些事,实际上社会上有很多评论,特别是在网络上。

三是关于“走出去”,实际上文化产品的确可以提高对外的影响,是国际竞争力很重要的方面,但是总体上讲,我们在这个方面重视得不够。其实中国很多学者还是有不少很好的著作,但是没有国际影响力,因为我们没有一支很强的队伍把他们的作品翻译成外文。为什么我们不能很好地组织一批学者,把很多学者的成果及时地翻译到国外,包括我们的历史、文化。当然,这方面需要培养人,不光外文要好还要对中国文化有很高素养。现在我们非常缺这样的人。外文好的,中文功底都不行,对中国文化的理解都不行。所以我认为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包括少数民族的文化。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键在人,当然也有机制的问题,否则很难得到健康发展。所有这些,也和教育有关。现在很多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和过去不一样,现代媒体和现代传媒技术已无法分开,现在文化的发展离不开这些新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我们的教育也是在这个方面脱节。大学里有计算机专业,但是培养的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功底不够,如何使二者结合起来?我们要培养适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能够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熟悉现代技术,培养这类高素质的人才应是当前教育上值得高度关注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