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英剧《是,大臣》与《是,首相》中的吉姆·哈克的执政水平?

关注者
1,871
被浏览
2,116,963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 私信答主深度交流 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在剧中宇宙的话,妥妥后丘吉尔时代第一人。

吉姆是一个天生的政客,在西方这种选票政治中有一个很大的优势:

报社编辑出身

这位就曾经当过西方记者和杂志主编

三十余年积淀下来的把握机会的能力无形之中养成了他的梦特性:

杀手本能

这种威胁也让阿诺德爵士察觉到了哈克隐藏的杀手本能,也为最后提点小汉钦定哈克为首相奠定了基础


吉姆刚开场的时候是一个满怀理想的改革家。虽然和外相马丁领导过反首相运动,但因党派人才凋零而被PM发配到了大臣杀手汉弗莱爵士的手中。

在经历的早期的磨合之后,吉姆在拿破仑奖一役中第一次发动了杀手本能,成功扔掉了“神风敢死队阁下”的帽子;

而第二次发动技能则是在浪费质询中,斯宾塞爵士的一杯酒,让吉姆果断抛弃文官体系,果断承认了自己部门存在的浪费现象,一举赢得了PM的心,也为之后成为党主席奠定了基础;

第三次发动技能则是在交通冤大头一役中,哈克利用调查10号涉密的可能性逼迫阿诺德爵士让步,阿诺德爵士唯一一次在剧中失态便是拜吉姆所赐:

反过来说,这种威胁也让阿诺德爵士察觉到了哈克隐藏的杀手本能,也为最后提点小汉钦定哈克为首相奠定了基础。


在经过了三年DAA的执政后,除了PM外,几乎所有人都给到吉姆一个不算差的评价:

财相和外相都想拉拢吉姆以通过吉姆的好人缘吸引党内摇摆人士加入到他们的阵营当中;

而文官们更是喜欢 可塑性强、灵活、随和、立场不坚定、观点不突出、思维不敏锐、没能力改变现状、公认的好操纵、懂得接受引导,将国家大事留给专家处理 的领导。

在一番铿锵有力地讨欧演说和两大热门人选分别退出竞选之后,哈克念着“尽管一个人不谋其位,他仍以造福国家为己任。若是众望所归,唯有上台才能造福国家,他也只能承担起责任来,完全舍弃自己的私心”入驻唐宁街10号。


进入10号之后,吉姆的权术开始玩转得出神入化了起来:

利用卫生大臣彼得来给财相埃里克掺沙子;

利用弗兰克爵士来制衡汉弗莱爵士;

利用 温赖特 女士来搅浑内阁和文官系统的水;

利用路克来敲打外交部和汉弗莱爵士;

在被汉弗莱爵士利用踢掉了达德利之后又迅速将达德利的方案收为己有;

在被汉弗莱爵士以圣玛格丽特丑闻相逼时毫不犹豫地就卖了温赖特女士;

当然了,他也利用了采访母带威胁汉弗莱爵士说谎。


如果你真要问吉姆从大臣以来做成过什么事情的话,好像除了让内阁出一个厨子给自己做饭外,各项改革永远都在酝酿中,总方针看起来已经今非昔比,确立了新的发展观,执政理念不断升华,社会结构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家地缘政治面貌也只是看起来为之一新而已。


但是詹姆斯·哈克阁下,却从一个化外之民成长为了伊斯灵顿男爵、嘉德勋章获得者、枢密院成员、 牛津大学 荣誉法学博士,还 成为了牛津有史以来第三个以其名字命名学院的人


对比一下二战之后与他或同时代或先辈的首相:

  • 丘吉尔退休后拒绝了伦敦公爵的爵位,嘉德勋章获得者;
  • 安东尼艾登,退休后被授予亚芬伯爵,嘉德勋章获得者;
  • 哈罗德·麦克米伦,退休后被授予 斯多克东伯爵 欧文登的麦克米伦子爵, 是英国历史上最后一位被封为世袭贵族的非王室成员;
  • 亚历克·道格拉斯-休姆,担任首相前曾拥有包括第十四代休姆伯爵等六个爵位,退休后被授予夏塞尔的休姆勋爵,蓟花勋章获得者;
  • 哈罗德·威尔逊,退休后被封为 里沃 的威尔逊男爵, 嘉德勋章获得者;
  • 爱德华·希思,退休后被授予男爵爵位,嘉德勋章获得者;
  • 詹姆斯·卡拉汉,退休后被授予 加的夫的卡拉汉男爵, 嘉德勋章获得者;
  • 撒切尔夫人 ,退休后被授予撒切尔女男爵(封邑于林肯郡 凯斯蒂文 ),嘉德勋章获得者;
  • 约翰·梅杰,拒绝了爵位,嘉德勋章获得者

这些或伟大或送人头的首相只一个人跟吉姆达到了类似的成就——即丘吉尔,

1958年,剑桥大学新建了一个学院,并命名为丘吉尔学院。

而在60年后,哈克的日记也在牛津的哈克学院编辑完成。

而曾经的那个身上闪烁着理想主义之光的改革狂想家,最后却也不得不变成了一个酒鬼牧师,正如哈克披露的日记的末尾:

突然,我从未像现在这么清晰地发现,尽管我偶尔也能取得政策上的胜利,做一些小的改革,或者被人用无关痛痒的小事纵容一下,但是从根本上来讲,什么也不曾改变,也 不会 改变。

这种 西西弗 式的不断把巨石推上山顶,但是巨石又滚落下来的循环往复中, 他得到了他作为一个英国公民可以得到的一切。

但对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呢?


1956年报纸上关注的是中东武装冲突升级、以色列是否会和邻国打仗、英国是否该属于欧洲、英美特殊关系、国防预算、对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物价停滞/物价飞涨的恐惧、失业问题等等;

1986年夏天编剧们动笔写“首相”时,报纸上关注的依旧是中东武装冲突升级、以色列是否会和邻国打仗、英国是否该属于欧洲、英美特殊关系、国防预算、对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物价停滞/物价飞涨的恐惧、失业问题等等;

而到了2022年春天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英国报纸上关注的仍然是中东武装冲突升级、以色列是否会和邻国打仗、英国是否该属于欧洲、英美特殊关系、国防预算、对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物价停滞/物价飞涨的恐惧、失业问题等等。


1986年,是为 伊丽莎白二世 三十四年,丙寅年,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 大英帝国 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在这个时候,首相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内阁秘书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 廉洁奉公 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则身败而兼名裂。

因此《是,首相》的故事只好在这里作悲剧性的结束。伊丽莎白二世丁卯年的年鉴,是为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