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战地3
- 原版名称
- BattleField 3
- 别 名
- 战地风云3
- 游戏类型
- FPS
- 游戏平台
- Xbox360 、 PlayStation 3 、PC
- 所属系列
- 战地 [4]
- 地 区
- 美国
- 开发商
- EA Digital Illusions CE
- 发行公司
-
美国:
EA
国际:EA Origin
- 发行日期
- 2011年10月25日
- 制作人
- Patrick Bach
- 总 监
- Hao Superman
- 内容主题
- 枪战、第一人称射击
- 玩家人数
- 单人、多人
- 游戏引擎
- 寒霜2
- 游戏分级
- PEGI:16 ESRB:M
- 发行阶段
- 正式版
- 结局数
- 1 个
- 主要角色
- 布莱克 、 哈金斯 、 米勒 、 帝玛
- 媒 介
- DVD、数位版
背景设定
故事发生在公元2014年,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侦察营“米斯菲1-3”(Misfit 1-3)五人战术小队的亨利·布莱克本中士(SSgt. Henry “Black” Blackburn),在
伊拉克
库德斯坦的
苏莱曼尼亚
维和行动中接应负责搜查可疑化学武器地点的友军部队时,遭到来自伊朗的名为人民解放抵抗组织(People's Liberation and Resistance,简称PLR)的武装分子袭击。在激烈交火中,当地发生大地震,PLR乘乱控制了整个两伊地区。爬出废墟的布莱克本在目睹了一位名为“所罗门”(Solomon)的神秘人物出现后杀出重围与战友会合,残余美军全部撤离。
美国为首的盟军随后对伊朗发动战争,布列克本的小队在海军航空兵的支援下发起“断头台行动”进入德黑兰进行抓捕PLR领袖法鲁克·巴希尔(Farukh Bashir),但是在一家银行的金库内却发现了可装有三颗俄制便携式核弹的箱子以及纽约和巴黎的地图和火车时间表,其中有两颗
核弹
不翼而飞。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暂时撤出之后,布列克本的小队重返德黑兰并且捉到了巴希尔,而重伤的巴希尔在死前透露了所罗门意图核攻击纽约和巴黎的计划。
布莱克本的小队随即前往伊朗北部抓捕巴希尔的军火供应商阿米尔·卡法洛夫(Amir Kaffarov),在路中遭遇了为了同一目的而来的俄罗斯空降兵的袭击。布莱克本在攻入别墅后遇到了俄罗斯总参情报总局(GRU)特工"帝玛"迪米特里·马雅可夫斯基(Dimitri “Dima” Mayakovsky),帝玛说服了布莱克本与他合作阻止核爆和美俄战争的爆发。而此时布莱克本的上司科尔上尉(Cpt. Cole)赶到并试图逮捕二人,迫使布莱克本不得不将其射杀让帝玛脱身。此举导致布莱克本被军事法庭逮捕并交给中情局审问。与此同时,迪玛与其GRU的战友赶到巴黎试图阻止核爆,但是却没能成功,核爆造成了超过八万人死亡,幸免于难的迪玛也染上了核爆病。而在纽约秘密受审的布莱克发现所罗门是中情局的线人,利用了中情局,且帝玛在巴黎的现身更使中情局没有相信布列克的说辞,仍认为是俄罗斯人想要挑起战争。意识到形势紧迫。他在战友大卫·蒙特斯(David Montes)的协助下逃出并且追赶所罗门,一番追逐后,大卫被所罗门开枪射杀,但同时所罗门的第二发子弹是哑弹(要快,不能让他打第三枪,左轮手枪你懂的),于是经一轮肉搏战后,布莱克本最终在众目睽睽的时代广场之下,用砖块将所罗门格毙。
结局最后一段是帝玛的一段充满哲学性的谈话,随后故事随着一声手枪上膛声结束。
角色设定
人物名称
|
人物信息
|
---|---|
布莱克——SSgt Henry Blackburn(亨利·布莱克本上士)
|
出生于纽约州的水牛城,隶属于美国海军陆战队(Marine)侦察营米斯菲(Misfit)1-3五人战术小组的一名士兵。发现了所罗门的计划,其后联系自己的战友和军中朋友捕捉所罗门。后和米斯菲一同捕捉军火商卡法罗夫。在最后获得所罗门消息后,以米斯菲全部阵亡的代价下击毙了所罗门。
|
哈金斯——Lt. Jennifer Colby Hawkins(珍妮弗·霍金斯中尉)
|
隶属于美国海军陆战队鲨鱼(Shark)4-6战斗攻击机小队的一名FA-18F武器控制指挥员并兼机长。与布莱克是旧交,后私自与布莱克共同参与追捕所罗门的行动。后期参与了攻击卡法罗夫的计划。
|
帝玛——Dimitri "Dima" Mayakovsky(“帝玛”迪米特里·马列可夫斯基)
|
俄罗斯情报局(GRU)调查小队成员,奉命追查军火商卡法罗夫和他的上司所罗门的计划。杀死了卡法罗夫,与布莱克正面对峙说服其放下俄美间的隔阂,全力追捕所罗门
|
米勒——Sgt. Jonathan "Jono" Miller(“离子”强纳森·米勒中士)
|
隶属于海军陆战队坦克营C连铁锤(Anvil)3-4小组,M1A2主战坦克车长。配合了布莱克的行动并掩护其运走了一枚核弹,随后被所罗门抓住并被其割喉。
[6]
|
名称
|
特征
|
---|---|
突击/医疗兵
|
在游戏中,突击兵和医疗兵进行了融合。现在突击兵既可以选择治疗和复活队友,也可以为了更强大的火力而选用榴弹发射器替换医疗箱。
|
补给兵
|
补给兵现在不仅可以提供弹药补给,还可以提供火力掩护。当补给兵加上轻机枪向敌人开火时,还好因为提供掩护而获得额外分数奖励。你还可以选择在一些比较黑暗的地方使用带有手电筒的突击步枪。
|
工程兵
|
工程兵依旧扮演和以前一样的角色。工程兵装备有火箭发射器,还带有可以修理友方载具的工具箱和冲锋枪。
|
狙击手
|
狙击手的任务还同以往一样。他带有狙击枪、C4炸弹以及侦察装备。
[7]
|
物品道具
名称
|
特征
|
---|---|
近战武器
|
各兵种均有配备,即战斗刀。必须在近距离进行攻击。
|
手枪
|
所有角色都配有手枪,手枪射程中等,威力较小,通常做为副武器。
|
冲锋枪
|
包括冲锋枪和卡宾枪,射程中等,但是射速快。
|
突击步枪
|
威力较大,射程较远,可以连发的枪械。
|
霰弹枪
|
射程近但是威力强大的武器,距离越远精度越低。
|
狙击枪
|
精度高,射程远但是射速慢的步枪,威力很大。
|
投掷武器
|
主要指手雷,通过投掷之后引爆,造成伤害。
|
陷阱
|
主要包括地雷、诡雷等触发性机关,以爆炸效果为主,有多个不同的种类
。
|
比起《
战地:叛逆连队2
》的载具改装,《战地3》的改装更加的丰富。玩家可以为自己的载具从
特殊功能
、
被动功能
和
副武器
三个方面进行各种配件的搭配。包括装配红外烟雾弹、地面探测器、反应装甲、热成像,甚至是EMC电子干扰系统。武器也可以在反坦克导弹、或者是对空导弹等武器中选择。只要玩家通过游戏进行解锁,载具的能力就会不断的增强。并且可以搭配出更多的载具配件组合。
而攻击机则仅在“突袭”模式提供。硬式登陆艇作为唯一的可驾驶船类出现。
前作中散落于地图的机枪哨和个人防空基站取消,不过固定反坦克发射器依然得到了保留。
在玩家的意见下,双方的基地一般上会有一台可控制并不可摧毁的固定防空机枪,以防止出生点屠杀的行为出现。
地面单位
道具名称
|
道具信息
|
---|---|
摩托车
|
两人驾驶。拥有最快的移动速度和灵活性,防御力极差,实用性低,成员完全暴露在外,很容易被杀。
|
全地形车
|
两人驾驶。拥有最快的移动速度和灵活性,防御力极差,乘员均暴露在外。
|
沙漠巡逻车
|
三人驾驶。拥有极快的移动速度和较高的灵活性,防御力较差,成员均暴露在外。
|
突击车
|
三人驾驶。专为伞降而设计的通用载具。拥有较快的移动速度和较高的灵活性,防御力较差,成员均暴露在外
|
运输车
|
四人驾驶。为了城市巡逻而配备的载具,各项性能平衡。平衡的灵活性和移动速度。成员均在车内,拥有较好的防御性,但不能防御大口径枪弹和火箭弹。二号位配备一挺遥控机枪,俄军的运输车可以涉水前行。
|
主战坦克
|
|
坦克歼击车
|
五人驾驶。拥有极强的机动性和凶猛的火力。俄军使用履带移动机动性强、美军使用轮式速度更快,防御力较好。其他位置均配有一挺遥控机枪。
|
步兵战车
|
六人驾驶。拥有很强的反步兵火力,适合扫荡。武器为20mm炮 和陶式导弹,俄军使用履带移动机动性强、美军使用轮式速度更快,防御力高。其他位置均为乘客,乘客位也可用机关枪扫射,只不过攻击角度有限。美军为
LAV-25
俄军为BTR-90跟BMP-3。
|
移动火箭炮
|
|
移动防空车
|
一人驾驶。拥有很强的防空火力和装填速度非常快的导弹,可以有效防空,是直升机的克星。俄军使用履带移动机动性强、美军使用轮式速度更快,防御力一般。
|
两栖突击车
|
|
铲车
|
三人驾驶。施工工地常见的载具。最高移动速度和士兵跑动速度相仿,灵活性较好。有三个位置,坐在驾驶位的驾驶员,坐在铲子上的二号位和坐在发动机上的三号位。因为外观和游戏中不可驾驶的“景物载具”相仿而常常被忽视。
|
空中单位
道具名称
|
道具信息
|
---|---|
侦察直升机
|
四人驾驶。灵活性极佳的小型直升机。噪音低,适用于战术侦察,也可运送技术好的队员深入敌后,虽然也装武器,但不适合担当攻击任务,速度直升机中最快,防御力低,可被任意火器击落。常规装备两挺六管机炮。四号位可以使用激光锁定器,是游戏中为其他导引武器进行战场激光导引的重要载具,美军为AH-6J小鸟 俄军为
直-11
海豚。
|
攻击直升机
|
|
运输直升机
|
除驾驶员外最多拉五人。空中运人平台。适合战略/偷袭/敌后运兵和执行高优先任务使用。武器为加特林机枪(威力小),灵活性和速度中等,防御力较高(受伤到20%会失控)。四名乘客都暴露在外,美军为UH-1Y毒液 俄军为Ka-60。
|
战斗机
|
|
攻击机
|
|
炮艇机
|
两人驾驶。自动在天空慢速飞行的巨大载具,可使用其进行空降重生。配备带有变焦功能的120mm和40mm火炮以及两挺防空炮。热诱弹非常绚丽,外形取自AC130但有一定的区别。
|
水上单位
道具名称
|
道具信息
|
---|---|
硬式充气艇
|
四人驾驶,快速在水上部署兵力的载具。二号位持一挺大口径机枪。三四号位位于皮艇中部和尾部。
|
场景地图
地图
|
信息
|
---|---|
“大型市集”Grand Bazaar
|
位于德黑兰,一副在雨中城市的巷战地图,蓝色调。
|
“里海边境”Caspian Border
|
位于伊朗,有大量平原和大量森林的地图,是以载具为主的树林战,地图广大。
|
“火线风暴行动”Operation Firestorm
|
位于伊朗沙漠的平原地图,地图广大,是载具城市战。
|
“诺沙运河”Noshahr Canals
|
港口地图,美军乘坐登陆舰攻击。
|
“地铁行动”Operation Métro
|
在巴黎的公园和地铁近距离战斗,即使是征服模式也没有载具。
|
位于德黑兰的夜战地图,场景中的照明弹和对空火炮会将地图照亮。
|
|
位于法国巴黎的巷战地图。
|
|
“德马峰顶”Damavand Peak
|
拥有隧道和山地,在强袭模式中美军可依靠地图的落差可以跳伞。
|
“哈格岛”Kharg Island
|
比较标准的登陆战地图,在强袭模式中有陆战队汽艇登陆的过程。
[10]
|
章节名称
|
章节内容
|
---|---|
重返卡肯
(Back to Karkand)
|
《战地3》首个资料片《
战地3:重返卡肯
》(Battlefield3 Back to Karkand)在发布一个月之后就进行了更新。该资料片以15美元的价格在EA的Origin商店销售,在一些地区也销售印有激活码的印刷纸条。《战地3:限量版》则无需购买可以直接更新。该资料片提供了新的四幅地图和所配套的征服突击游戏模式,3种新载具和10种新武器,同时增加了成就任务系统。大多数服务器都更新了重返卡肯补丁,没有购买资料片的玩家将无法进入这些服务器。如果购买了《战地3:增值版》,资料片会自动获得。
|
正面交锋(Close Quarters)
|
《战地3》发行的第二个资料片,《
战地3:正面交锋
》(Battlefield3 Close Quarters),将会将《战地》系列越发浓厚的巷战发挥到极致。短兵相接具有4幅全新的巷战地图,并且这些地图都带有称为“高画质破坏”(HD destruction)的新机制。同时,随地图也更新了新模式Conquest Domination(队制征服),该模式类似于《战地1943》中的“空中英豪”模式。玩家们需要保证兵力在一定区域内的充足,就可以更快的削减敌方的兵力值,从而获得胜利。“
正面交锋
”也提供了10种全新的武器,包括经典的AUG A3都将一并更新。
|
装甲之怒(Aromored Kill)
|
《战地3》发行的第三个资料片《
战地3:装甲之怒
》(Battlefield3 Aromored Kill)将战地系列特色的载具战斗回归原点。《战地3:装甲之怒》将会包含4幅全新的载具作战地图配合全新的游戏模式Tank Superiority (装甲优势),5种新载具,和一副《战地》史上最大的平原战地图。资料片以于2012年9月发布。
|
劫后余波(Aftermath)
|
《战地3》发行的第四个资料片《
战地3:劫后余波
》(Battlefield3 Aftermath)将带来与以往不同的《战地》游戏体验,玩家必须作为独立的战士在地震后的城市废墟中生存下去。新DLC将提供4幅新地图,新武器和载具,独有的Scavenger(荒荡征服)模式等。
|
终局(End Game)
|
《战地3》第五资料片《战地3:终局》(Battlefield3 End Game)以于2013年3月发布,届时会出现全新的“空中优势”(Air Superiority)模式,通过占领空中的飞艇获得胜利;以及经典的“夺旗”模式(Capture the Flag)。新DLC会出现越野摩托和新款改装防空吉普车。
[10]
|
特色系统
在《战地3》中,
寒霜2引擎
内置的破坏系统已经被提升至3.0版本,主要的提升在于细部细节的精细度提升。同时《战地3》也支持了大型建筑和地标建筑的毁坏和倒塌,但破坏效果不及战地:叛逆连队2,因为多人游戏中经常会进行室内和城市作战,所以破坏效果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否则游戏将无法正常进行。
《战地3》采用了ANT 引擎制作人物的动作效果。在此之前,
ANT引擎
已在EA Sports旗下的《FIFA》等游戏中得到应用,不过在FPS游戏中使用尚属首次。用ANT引擎可以花费较少的精力制作出逼真的效果。举例来说,战士下蹲时会先低头俯身、放低枪口,而不是像以前的游戏那样头、身、枪如木偶般同时发生位移。此外,ANT引擎也可以让电脑AI的行动更加合理。
在瑞典军队的帮助下,游戏制作组为《战地3》录制了真实的枪械、坦克、直升机、
吉普车
等战地装备声音,并反复在不同环境下播放,与真实声音对比效果。回到工作室后,声音被进一步地润色。音效总监Stefan Strandberg表示,考虑到《战地3》是一款竞技性很强的游戏,声音在还原真实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游戏性。《战地3》的武器音效十分纯,没有刻意为渲染战场气氛而保留乃至添加杂音,这可以让玩家更方便地通过声音判断敌情,掌握战场动态。
出于相同的目的,游戏对声音调控给予了一些其他的设计,这在DICE被称之为“
HDR音效
”,例如与玩家身处同一房间的脚步声要大于窗外的枪声,迎面驶来载具的声音与驶向别处载具的声音也可通过左右耳音量差简单判断。
《战地3》使用了DICE的
寒霜2引擎
(Frostbite 2)。该引擎也是“战地”系列首款全面支持DirectX11技术的引擎,并向下兼容DirectX 10.1。寒霜2引擎也同时支持PC和游戏主机。因为技术层面的升级,《战地3》在游戏优化、画面表现和物理表现都体现出了整作的最高水平。不过因为需要DirectX11(或DirectX10.1)的强制性支持,所以不支持DirectX 10.1以下DirectX版本和Windows VISTA以下的所有系统。
游戏在画面上面比起《
战地:叛逆连队2
》有一定提高,尤其是在场景的拟真性上面提高了不少,但是植被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但《战地3》的场景足以到达以假乱真的效果,这在静态截图上面尤为明显。不过由于早期的《战地3》在画面的计算上面过于消耗资源,所以在正式版游戏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增强和优化。
在《战地3》中,
寒霜2引擎
的色调统一和冷色表现强的特点被很好的表现出来,大多数《战地3》的地图都是用鲜艳的色调,所以每副地图会有很统一的颜色表现,给人以清爽、细腻的感觉,但也有玩家不接受太过于简洁的色调,尤其是后期更新的地图中,大量冷色的使用。
《战地3》的界面也经过了一定的改变,游戏整体的界面使用了较为时尚的“金属”的表现手法。这使得《战地3》有很强的现代感。游戏的UI配色以蓝色为基础,配以明黄色的“极光带”效果,而读取的标志则变成了以蓝色为基底、泛彩虹色光芒的方块。在战斗HUD方面,《战地3》使其可以模仿士兵的战斗眼镜,不仅会向屏幕中央倾斜,在移动和射击时还会抖动。
同时,游戏有来自于《
战地:叛逆连队2
》的经典模式“
突袭
”(Rush)。“突袭”模式下,守方将拥有数对“移动基站”(M-COM)。而攻方则需要将C4炸药安放在通讯基站上进行爆破;成功爆破一组后,攻方兵力值将被重新充满,地图会向后扩大,攻方继续攻击下一组。直到所有移动基站被毁或者是攻方兵力值耗尽为止,值得一提的是工兵的遥控排爆机器人也可以安放或拆除C4。
在“
突袭
”的基础上发展出了“
小队突袭
”,“
小队突袭
”模式是突袭模式的缩小版,人数更少并且M-COM驻站也更少,更加讲究精密的团队配合。
游戏中还有“
团队死斗
”和“
小队死斗
”模式,这两种模式都是在缩小版的地图上进行对战,团队死斗不配备载具,小队死斗会在地图中固定的若干位置刷新BMP-2M步兵战车,最后依据每个队伍的击杀数进行判定胜负。两者的区别是团队死斗模式有两个队伍,小队死斗模式可能会有多个队伍。
在资料片“
正面交锋
”中,游戏添加了“
枪神
”(Gun Master)模式和“团队征服”(Conquest DM CQ)模式。枪神模式来自于经典的“军火库”(Gun Game Mode)模式,玩家初始只能使用手枪等较弱武器,击杀指定数量的敌人武器会自动升级,最先用最高等级武器击杀敌人的玩家和其所在队伍将获得胜利。“队制征服”则是在小地图且没有部署点的情况下进行随机重生的快节奏征服模式。
以上模式中,征服和突击征服可进行“大型”(Large)选择,所有模式都可以开启“
硬派
”(Hardcore)或者“
步战
”(Infantry Only)选项。大型模式顾名思义就是支持64人的战斗。而硬派模式中玩家只有较少的血量并且HUD减少到最少,步战模式中则没有载具,但是这两个选项都并不是很受欢迎。
奖励
(Award)是直观反映玩家对于游戏熟练程度的数据,本作提供了45种
勋带
(Ribbon)和50种
勋章
(Medal)两类奖励。勋带很容易获得,而获得一定的勋带后就会获得勋章。勋带和勋章都可以增加玩家的阶级经验。奖励中有一种
勤务之星
(Service Star)的称号,每当使用特定武器达到100人时,就会获得并增加经验,熟练者将会获得大师称号。不同兵种也有自己的勤务之星,只要达到指定的经验即可。
狗牌
(Dog Tag)则是《战地》系列的传统特色,军牌分为一般和特殊两枚,特殊狗牌很难拿到。对敌人发动背刺(按F)就可以获得他的狗牌,所有的狗牌会陈列在自己的个人信息内。
任务
(Assignment)是《战地3》加入的新元素,只要达成指定的击杀或者是游戏时间目标,就可以解锁一些物品(武器、狗牌、枪支迷彩)。
战地快报
(Battle Feed)来自每局游戏的结束,玩家可以从中获得“最佳工程兵”、“枪神”等称号。但这些称号并不会记录在个人信息中。
对于主机版用户而言,《战地3》也依旧提供了“成就”和“奖杯”的解锁,分别对应XBOX360和PS3。但由于没有奖励,对于游戏本身内容而言意义不大。
任务
|
信息
|
---|---|
撤离行动Operation Exodus
|
许多重要战俘被关押在美军营地。发生的地震削弱了营地防线,使PLR的袭击更加容易。营地已收到撤离的命令。玩家和为数不多的海军陆战队负责保卫营地,直到所有人员撤离为止。
|
火雨行动Fire from the Sky
|
美国车队护送一名已取得机密情报的上将,在他们返回基地的途中遭到埋伏。上将被关押在偏僻的山村。对于前去救援的先锋小组,玩家将为他们提供近距离的空中支援。
|
突破重围Exfiltration
|
敌军重要人员厄尔·尼诺扎(Zakir)同意了投降谈判。厄尔·尼诺扎在巴格达郊区的一栋公寓里等待撤离。玩家需要保护他,并把他带回安全区域。
|
游击战Hit and Run
|
厄尔·尼诺扎透露,一家位于巴黎市中心,称作为闪电(Levin)的公司存有敌人的情报。击退闪电公司的私人保安小组,获得情报并逃离。
|
拯救人质Drop 'em like Liquid
|
巴黎发生了人质劫持事件。扮演双狙人小组,配合特种小组,提供其狙击支援并干掉主谋阿布·穆罕默德(Abu Muhammad)。
|
争分夺秒The Eleventh Hour
|
厄尔·尼诺扎透露被称为阿卜杜·拉赫曼(Rahman)的炸弹持有者将袭击巴黎,预料袭击会类似几年前在伦敦发生的事件。协助法国警方找到炸弹,拆除它并干掉拉曼。
[1]
|
配置需求
《战地3》在
PS3
,
Xbox 360
上不支持
1080P
分辨率输出,而仅为支持720P分辨率。DICE表示这是为了保障游戏的流畅性体验。主要原因是由于当今
游戏主机
的性能已无法满足《战地3》的需要。为了保障游戏的正常运行,PS3,Xbox 360的画面效果基本与
PC版
的低特效持平。
PC版配置要求
[2]
:
最低要求
|
推荐配置
|
|
---|---|---|
操作系统
|
Windows vista/7
|
Windows vista/7
|
处理器
|
Core 2 Duo 2.4GHz Althon 2.7GHz
|
四核心CPU
|
内存
|
4 GB
|
4 GB
|
硬盘
|
20 GB
|
20 GB
|
显卡
|
AMD 兼容DirectX10.1,显存至少512 MB(ATI的Radeon3000,4000,5000或6000系列,ATI的Radeon3870或更高的性能的)
NVIDIA 兼容DirectX10.0,显存至少512 MB(NVIDIA GeForce 8系列,9,200,300,400或500系列的NVIDIA GeForce8800 GT或更高的性能与兼容)
|
兼容DirectX 11,显存至少1024 MB(NVIDIA GeForceGTX560或ATI的Radeon69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