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班杜拉先生去世

北京时间2021年7月29日,班杜拉先生去世的消息冲上微博热搜,相信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同学们对于班杜拉先生并不陌生。

“早巴甫洛夫的狗,桑代克的猫。斯金那的老鼠,班杜拉的宝宝。苛勒的猩猩抓香蕉,托尔曼的白鼠走迷宫。”这句话,涉及到了诸多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几乎人人皆可脱口而出的顺口溜,今时再次念起,更是添了几分悲伤。

今天,让我们跟随天道出国留学老师一起回顾班杜拉先生做出的卓越贡献,向伟人致敬。

02人物经历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现任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约丹讲座教授。

有人称他为社会学习理论的奠基者,社会学习理论的集大成者或社会学习理论的巨匠。

03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于1977年提出的。它着眼于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所谓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

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

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04自我效能理论

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行为不仅受行为结果的影响,而且受通过人的认知形成的对自我行为能力与行为结果的期望的影响。

他发现,即使个体知道某种行为会导致何种结果,但也不一定去从事这种行为或开展某项活动,而是首先要推测一下自己行不行?有没有实施这一行为的能力与信心?这种推测和估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我效能的表现。

所以,人的行为既受结果期望的影响,更受自我效能期望的左右,自我效能是人类行为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区别效能期望和结果期望,’班杜拉创造了自我效能概念。

05致敬伟大的灵魂

班杜拉先生曾说“人必须要拥有一种自我效能感,才能应对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阻碍和不公,走向成功。”

对此,网友们表示非常认同班杜拉先生的观点,并表示“没想到跟伟人同处一个时代”,“书中人回到书中去了”,“有幸曾在伟人的肩膀上见过世界 ”,“班杜拉先生是真正的心理学巨人”。

致敬班杜拉先生,希望先生一路走好!

--部分文字来源:百度百科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