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简称“
渝
”,别称
山城
、江城,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
直辖市
和
超大城市
,国家相关部门规划定位与支持建设的
国家中心城市
,
[1]
[250-251]
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是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和对外开放门户、长江上游航运中心。
[1]
与成都共同建设西部金融中心,
[243]
[249]
[252]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242]
辖38个区县,
[164]
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
[28]
截至2023年末,常住人口3191.43万。
[230]
重庆市地处中国
西南地区
,是全国唯一兼具水、陆、空、生产服务、商贸服务“五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
[2]
,在
西部大开发
中发挥支撑作用,在“
一带一路
”中发挥带动作用,在
长江经济带
中发挥示范作用;
[3-4]
拥有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
、世界自然遗产武隆
喀斯特
和
南川金佛山
等景观。
重庆市是
巴渝文化
发祥地,有三千余年建城史,
[145]
自古被称为“天生重庆”。
[157]
宋光宗
先封恭王再即帝位,升
恭州
为
重庆府
,由此得名。夏商
巴国
在此建都,
[146]
元末
大夏
在此建国。
[196]
清末
重庆开埠
及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使重庆成为近代中国大后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红岩精神
起源地。
[145]
新中国初为西南大区驻地及直辖市,1997年又恢复为直辖市。
重庆市是中国山地城市典范、
[145]
世界温泉之都
、
[197]
中国火锅之都
。
[198]
为
成渝金融法院
驻地,
[192]
中欧班列
首发城市,
[193]
截至2022年,集聚各类研发平台964家;
[194-195]
驻渝高校73所
[31]
。
2023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30145.79亿元,比上年增长6.1%。
[230]
- 中文名
- 重庆市
- 外文名
-
Chongqingshi
Chungking - 行政区划代码
- 500000
- 行政区类别
- 直辖市
- 所属地区
- 中国 西南地区
- 地理位置
- 长江上游地区,四川盆地东南部地区
- 面 积
- 82402 km²
- 下辖地区
- 26个区、8个县、4个自治县
- 政府驻地
- 渝中区人民路232号 [223]
- 电话区号
- 023 (+86)
- 邮政编码
- 400000
- 气候条件
-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 人口数量
- 3191.43 万 [230] (截至2023年末)
- 车牌代码
- 渝A、渝B、渝C、渝D、渝F、渝G、渝H、渝N
- 地区生产总值
- 30145.79 亿元 [230] (2023年)
- 人均生产总值
- 94135元 [230] (2023年)
目录
- 1 历史沿革
- ▪ 远古时期
- ▪ 先秦时期
- ▪ 两汉三国时期
-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 隋唐时期
- ▪ 两宋时期
- ▪ 元代
- ▪ 明代
- ▪ 清代
- ▪ 民国时期
- ▪ 新中国时期
- 2 行政区划
- 3 地理环境
- ▪ 位置境域
- ▪ 地形地貌
- ▪ 气候
- ▪ 水文
- ▪ 自然灾害
- 4 自然资源
- ▪ 水资源
- ▪ 植物资源
- ▪ 动物资源
- ▪ 矿产资源
- 5 人口
- ▪ 人口数量
- ▪ 民族构成
- 6 政治
- 7 交通运输
- ▪ 综述
- ▪ 公路
- ▪ 铁路
- ▪ 航空
- ▪ 航运
- ▪ 公共交通
- 8 经济
- ▪ 综述
历史沿革
1935年 重庆市图
(2张)
夏商时期为
百濮
地,《
华阳国志
》载:“
越嶲郡
会无为
濮人
居地,有濮人冢”,《史记·
楚世家
》说:“(
楚武王
)于是始开濮地面有之,
建宁郡
南有濮夷,濮夷无君长总统,各以邑落自聚,故称百濮也”。
三峡
地区是中国主要
岩盐
产区,由于盐是古代重要的硬通货之一,由此在
商朝
至
西周
时期
巫山
地区催生了巴国文明。
战国
时期,巴国从
汉水
流域南迁至长江上游后,先后在枳(今涪陵区)、
江州
(今渝中区)、垫江建都。
周庄王
八年(前689年),巴国与
楚国
激战于那处(今
湖北省
荆门市
东南),双方相持数月,
巴人
不敌而归。巴楚之战时断时续,几乎贯穿整个巴史。
渝中半岛全景
(4张)
魏晋南北朝时期
,巴郡先后是
荆州
、益州、
巴州
、
楚州
的一个辖区。
西晋
巴郡改属
梁州
。
东晋十六国
时,巴郡为
成汉
所辖,今重庆东部则为
东晋
巴东郡管辖。
桓温
讨伐
李势
,
朱龄石
平定
谯纵
,皆经由江州入益州。
刘宋
时,将巴郡归属益州,巴东郡仍属荆州辖制。
泰始
五年(469年),分益州之巴郡,荆州之巴东郡等五郡置
三巴校尉
(今奉节)。
萧齐
时,以益州巴郡、荆州巴东郡等四郡置巴州(今奉节,480年-483年)。
梁元帝
太清
四年(550年),
武陵王
萧纪
于巴郡置楚州,
西魏
大统
十七年(551年),改为巴州,
北周
闵帝元年(557年)又改为楚州。北周
大象
二年(580年),改属
信州总管府
(今奉节)。
[146]
山城夜色
(28张)
宋代
,重庆先后短暂属
西川路
、
峡西路
(也叫
峡路
,治奉节)管辖,大部分时间则属于
夔州路
(
川峡四路
之一,治奉节)管辖。
北宋
崇宁
元年(1102年),因
赵谂
谋反之事,
宋徽宗
以“渝”有“变”之意,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迄今已800余年。
南宋
嘉熙
二年(1238年),
彭大雅
任重庆
知府
。为防御蒙古南侵之需,拓修重庆城,向北扩至嘉陵江边,向西扩至现今
临江门
、
通远门
一线,范围大致比李严扩建的
江州城
扩大了两倍,奠定了此后直至明清重庆古城的大致格局。
南宋宝祐六年(1258年)农历七月,蒙古大汗
蒙哥
亲率主力南征攻入四川。十一月,蒙古军抵重庆附近地区。
开庆
元年(1259年)六月初,四川制置副使
吕文德
率战船万艘,溯江而上,冲破蒙古军封锁救援重庆。同年七月,蒙哥卒于合州
钓鱼城
下,蒙古军遂放弃重庆撤围北还回师争夺汗位,战事告一段落。
巴渝传统建筑“吊脚楼”
(16张)
明
洪武
四年(1371年),
朱元璋
灭大夏国,复改为重庆府,隶属于
四川承宣布政使司
。整个明朝,今重庆直辖市所辖地区依旧分为重庆府和
夔州府
。重庆府辖2州、11县、1厅,包括
巴县
、
江津
、
长寿
、
永川
、
荣昌
、
綦江
、
南川
、
合州
、
涪州
、
铜梁
、
大足
、
璧山
、
定远
、江北厅。
明
崇祯
十七年(1644年)6月,
张献忠
攻占重庆。
[9]
之后重庆被
大西军
、清军、
南明
军队轮番占领、蹂躏十余次,最后几乎沦为空城。从崇祯十七年(1644年)到
康熙
二年(1663年),以清廷
四川总督
李国英
重筑通远门为标志性事件,长达19年的重庆争夺战才告一段落。
[10-11]
据《
重庆通史
》记载:经过明末清初的战乱之后,康熙四年(1665年),重庆主城(即
渝中半岛
)全城仅有3000人。
[12]
1909年的重庆(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摄影)
(8张)
民国
十年(1921年),重庆设埠督办处,任命
杨森
为督办,筹办市政。其时重庆城区范围未定,权以
巴县
城关即今渝中半岛部分及原
江北
县城附近一带居民区为辖区。民国十一年(1922年),将商埠督办处改为市政公所。民国十五年(1926年),又改为商埠督办公署,拓展城区,开始进行城市建设。民国十六年(1927年),又将商埠督办公署改为市政厅,划定重庆两江上下游南北两岸30华里为市区,但无明确边界。
[147]
民国十八年(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编制为国民政府二级乙等四川
省辖市
,首任市长
潘文华
,市区面积46.75平方千米。
[199]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重庆市区正式划定,水陆总面积93.5平方千米,人口28万。
[13]
-
抗战陪都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3月12日,
蒋介石
由
汉口
第一次飞抵重庆考察。在
抗日战争
开始以后,沿海地区有243家工厂迁到重庆,占全国内迁工厂的54%。
[14]
10月6日,蒋介石在一次讲演中指出重庆为西南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经济中心,与西南各省联系密切,有西南、西北两大国际交通线。
[129]
[149]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0月29日,蒋介石在国防最高会议上作《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讲话,明确提出迁都重庆,30日决议迁都重庆。
[130]
11月,中华民国政府颁布《
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
》,宣布:国民政府“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
[15]
[129]
12月1日,国民政府在重庆正式办公,国民党中央也同时迁渝办公。
[130]
至此,重庆成为中国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更是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
远东指挥中心。以
周恩来
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团也迁抵重庆并在渝相继成立了“
中共中央南方局
”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同时兼新四军驻重庆办事处)。
[129]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重庆市将原有的6个区改设为12个区,巴县龙隐乡(小龙坎、沙坪坝、磁器口一带)划入重庆市。5月5日,迁都至重庆的国民政府颁令,将重庆升格为甲等中央院辖市(即直辖市),重庆亦成为继南京、上海、天津、青岛、北平后的第六个中央院辖市,辖区范围大致为今
重庆主城区
,即渝中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以及江北区、南岸区,而北碚市(今北碚区)为中央行政院和
临时政府
所在地。
[149]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至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川渝省市划界,巴县、江北县位于城郊的区域陆续划归重庆市。
[13]
国民政府迁渝初期,称为移驻重庆。经重庆市参议会议长康心如等人提议,行政院多次审核,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颁布《国民政府明定重庆为陪都令》,明定重庆为
陪都
。
[15]
[130]
。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0月1日下午,重庆市各界机关团体人员3万余人在夫子池广场,参加庆祝陪都建立大会。
[131]
不屈之城
(13张)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日本投降后,全国各界人士强烈反对内战,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呼吁民主协商成立联合政府。蒋介石为欺骗公众舆论,于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接连发出三封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
[244-245]
毛泽东于1945年8月28日飞抵重庆,开始了与国民党当局长达43天的、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
重庆谈判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在桂园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以下简称《
双十协定
》)。
[148]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在其后的制宪国大中,以法律形式规定重庆为中华民国永久陪都。
[148]
-
解放前期
1949年10月11日,
解放战争
后期,国民政府宣布将第二次移渝办公;10月13日,
李宗仁
代总统由广州飞桂林,行政院各首长由广州迁往重庆;10月15日,正式在重庆办公;11月27日,中国国民党中央直接授权中统对关押于
渣滓洞
、
白公馆
的400多名政治犯进行“最后解决”,史称
重庆”11.27”大屠杀
。
[148]
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
(3张)
1950年至1952年,设立
川东行署区
,隶属于
中共中央西南局
。1950年川东行署驻地为重庆市
黄桷垭
,1951年,迁驻北碚市。1952年8月7日,川东行署区被撤销,与
川南行署区
、
川北行署区
、
川西行署区
重组为四川省,北碚市并入重庆市。
[150]
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关于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市建制的决定》。7月,重庆市并入四川省的建制。国家对其在改为省辖市后“政治、经济待遇不变”,实行国家计划单列体制,时间为1954年到1958年。
[19]
1964年,
北部湾事件
爆发,
三线建设
开始,重庆成为三线建设核心城市。1964年至1968年,4年间重庆第二次计划单列,从1964年到1966年,涉及中央15个部的58个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43488人从12个省市如北京、上海、南京、辽宁、
广东
大规模内迁重庆。到1975年,重庆主城区“三线建设”内迁而来的外来职工达到最高峰,总人数43.5万人,占当时重庆市区人口的1/4。从1964年下半年到1967年,还安排了59个大的骨干项目和配套项目的新建和改扩建,包括兵器工业的改造和扩建,船舶、电子、航天等新建项目,冶金、化工、机械工业项目的配套建设,交通项目的新建扩建。
[150]
1965年和1979年,中国三线建设重点控制铁路工程川黔铁路和襄渝铁路相继通车。
1981年,江津地区更名为永川地区。
重庆
(3张)
1992年,重庆辟为沿江开放城市。
[150]
2009年1月16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2]
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重庆国家中心城市的规划和定位。
[23]
2016年12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设在重庆市,并正式挂牌办公,是全国唯一设在直辖市的巡回法庭,管辖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5省区市有关案件。
[253]
2020年5月9日,重庆主城都市区工作座谈会召开,“主城都市区”的范围随之宣布,由原来主城9区扩至主城都市区21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0月,重庆市辖26个区、8个县、4个自治县;239个街道、621个镇、157个乡、14个民族乡。政府驻渝中区人民路232号。
[164-165]
区划代码
|
名称
|
政府驻地
|
面积(平方千米)
|
---|---|---|---|
500101
|
3453
|
||
500102
|
2941
|
||
500103
|
23
|
||
500104
|
103
|
||
500105
|
221
|
||
500106
|
396
|
||
500107
|
431
|
||
500108
|
262
|
||
500109
|
751
|
||
500110
|
2747
|
||
500111
|
1434
|
||
500112
|
1457
|
||
500113
|
1823
|
||
500114
|
2390
|
||
500115
|
1421
|
||
500116
|
3216
|
||
500117
|
2343
|
||
500118
|
1579
|
||
500119
|
2589
|
||
500120
|
915
|
||
500151
|
1341
|
||
500152
|
1585
|
||
500153
|
1077
|
||
500154
|
3964
|
||
500155
|
双桂街道
[239]
|
1888
|
|
500156
|
2892
|
||
500229
|
3289
|
||
500230
|
2899
|
||
500231
|
1517
|
||
500233
|
2187
|
||
500235
|
3636
|
||
500236
|
4098
|
||
500237
|
2955
|
||
500238
|
4015
|
||
500240
|
3014
|
||
500241
|
2453
|
||
500242
|
5168
|
||
500243
|
3897
|
地理环境
重庆市位于
中国西南部
、长江上游地区,地跨东经105°11'~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
青藏高原
与
长江中下游平原
的过渡地带。东邻
湖北
、
湖南
,南靠
贵州
,西接
四川
,北连
陕西
;
[26]
辖区东西长470千米,南北宽450千米,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千米。
[28]
重庆市
重庆地理图
(7张)
重庆市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东南部靠大巴山和武陵山两座大山脉,坡地较多,有“山城”之称。总的地势是东南部、东北部高,中部和西部低,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
[26]
重庆市地貌结构复杂,呈现出四大特点:一是地势起伏大。东部、南部、东南部地势高,西部地势低。东部最高处为大巴山的川鄂岭,最低处为巫山长江水面。二是地貌类型多样。以山地为主,有中山、低山、高丘陵、中丘陵、低丘陵、缓丘陵、台地和平坝等八大类。三是地貌形态组合的地区分异明显。华蓥山—巴岳山以西为丘陵地貌,华蓥山—方斗山之间为平行岭谷区,北部为大巴山山区,东部、东南部、南部属巫山、大娄山山区。四是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发育有具特色的喀斯特槽谷景观,典型的有石林、峰林、洼地、残丘、溶洞、暗河、峡谷、
天坑地缝
等喀斯特景观。
[156]
重庆市属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年平均气温16~18℃,长江河谷的巴南、綦江、云阳等地达18.5℃以上,东南部的黔江、酉阳等地14~16℃,东北部海拔较高的城口仅13.7℃,最热月份平均气温26~29℃,最冷月平均气温4~8℃,采用候温法可以明显地划分四季。年平均降水量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在1000~1350毫米,降水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左右。
[154]
重庆市年平均相对湿度多在70%~80%,在中国属高湿区。年日照时数1000~1400小时,日照百分率仅为25%~35%,为中国年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冬、春季日照更少,仅占全年的35%左右。主要气候特点可以概括为: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空气湿润,降水丰沛;太阳辐射弱,日照时间短;多云雾,少霜雪;光温水同季,立体气候显著,气候资源丰富,气象灾难频繁。
[154]
重庆市在地形和气候双重作用下,春夏之交夜雨尤甚,因此有"
巴山夜雨
"之说,有山水园林之风光;多雾,素有“雾重庆”“
雾都
”之称。年平均雾日是104天,有世界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年平均雾日只有94天,远东雾都的日本东京也只有55天。璧山区的云雾山全年雾日多达204天,堪称“世界之最”。
[153]
巴渝山水
(3张)
据《重庆市水资源公报(2020年)》显示,重庆全市水资源总量为766.8559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930.6毫米。地表水资源量766.855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28.6877亿立方米,产水模数93.06万立方米/平方千米。
[154]
自然资源
重庆市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在500亿立方米左右
[27]
,每平方千米水面积全国第一,
水能资源
理论蕴藏量为1438.28万千瓦,可开发量750万千瓦,重庆每平方千米拥有可开发水电
总装机容量
是全国平均数的3倍,此外,还有丰富的地下热能和饮用矿泉水。
2019年,重庆市水资源总量497.28亿立方米。年平均降水量1105.5毫米。全年总用水量76.63亿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26平方千米。
[152]
重庆古树
(4张)
重庆市是中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地之一,大面积山区生长的野生和人工培植的中药材有
黄连
、
白术
、
金银花
、
党参
、
贝母
、
天麻
、
厚朴
、黄桕、
杜仲
、
元胡
、
当归
等,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黄连产量居全国第一,是著名的“黄连之乡”。
重庆市有600多种动物资源,其中兽类近100种,鸟类300余种,爬行类50余种,两栖类30余种,鱼类100多种。在这些野生动物资源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稀有陆生野生动物有50种,属国家一至三级保护的珍稀动物近100。其中,一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10种:
黑叶猴
、
川金丝猴
、
黔金丝猴
、
云豹
、
豹
、
蟒
、
黑鹳
、
金雕
、
玉带海雕
、
蜂猴
。
[152]
重庆风光
(11张)
人口
参考资料来源:
[190]
[208-212]
2012年,重庆市人口以
汉族
为主体,此外有
土家族
、
苗族
、
回族
、
满族
、
彝族
、
壮族
、
布依族
、
蒙古族
、
藏族
、
白族
、
侗族
、
维吾尔族
、
朝鲜族
、
哈尼族
、
傣族
、
傈僳族
、
佤族
、
拉祜族
、
水族
、
纳西族
、
羌族
、
仡佬族
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193万人,其中土家族人口最多,有139.8万人,其次苗族约48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重庆市人口的5.8%。
[26]
政治
交通运输
重庆的交通
(5张)
重庆市地处中西部地区结合部。也是长江上游地区唯一汇集水、陆、空交通资源的超大型城市,西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到2030年,建成“三环十八射多联线”高速公路网和“米”字型高铁通道为骨架,“两环十干线多联线”普速铁路为支撑的铁路网,形成以“一干两支六线”航道、“三枢纽五重点八支点”港口为骨架的水运基础网,加快建设江北机场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全面建成国家综合性铁路枢纽。
[140]
江北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国“八大”机场之一,以
长江黄金水道
、
渝新欧国际铁路
等为支撑,构建起航空、铁路、内河港三个交通枢纽。
重庆是定位的全国交通第4极,明确重庆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6轴、7廊、8通道的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中,有3轴、2廊、1通道通过重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重庆打造成为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
[140]
也是首批
交通强国建设
试点地区。
[35]
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是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全国唯一兼具水陆空的物流枢纽。
[134]
2022年,重庆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4002千米。
[190]
-
国省干线公路
-
桥梁隧道
重庆市是茅以升桥梁委员会2005年年会认定的中国唯一的“
桥都
”。
[39]
截至2018年底,重庆共建成和在建桥梁有1.4万座,其中城市桥梁2000余座,城市跨江特大桥38座。重庆桥梁创造了17项世界之最,其中有8项是在建时的世界之最,有9项至今保持了世界之最的纪录。
[40]
2021年,重庆中心城区新建成通车道路桥梁4座,新建成通车隧道21座。
[137]
主词条:
重庆铁路枢纽
重庆市拥有“一大四小”五座民用机场,其中,江北机场是国家区域枢纽机场,2021年,重庆江北机场国际航线增至108条,2021年国际货邮吞吐量达到22.1万吨、同比增长46.8%,连续10年领跑西部主要枢纽机场。
[134]
2021年国务院批复的《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提出,打造国际航空门户枢纽;共建成渝世界级机场群,规划建设重庆新机场。
[135]
重庆市是长江上游乃至中国西部最大的内陆港口城市,也是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域内长江、嘉陵江及其支流形成了以重庆市区为中心的长江上游水运网,通航河流达136条。沿江建有万州、涪陵等港口和客货码头数十个,千(万)吨级轮船可终年通航。1926年至1934年,重庆两江沿岸共有渡船码头40个;1935年,先后修建了江北、千厮门、太平门、飞机坝、金紫门、储奇门码头。
截至2016年,重庆“一干两支十线”航道体系和“四枢纽九重点”现代化港口集群建设加快推进,重庆航道里程4472千米,其中四级以上航道1400千米;建成投用全国最大铁公水联运枢纽港(
重庆果园港
),龙头港建成开港。
[41]
2022年7月17日,重庆市政府和四川省政府同意印发《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实施方案》。
[121]
重庆市
被交通运输部命名为
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
[85]
重庆主城区
极富特色的交通设施与地形地貌相结合,成为了具有重庆特色的立体交通,包含
公共汽车
、
单轨
、地铁、过江索道、扶梯、电梯以及过江
轮渡
等,其中,轨道交通和公共汽车是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此外,在重庆路上几乎看不到自行车。
2020年起,重庆对公交车型无法通达狭窄、坡陡、弯急道路的短板,在渝中、南岸、渝北、九龙坡、北碚、大渡口等6区,首批试点投入70辆小型公交,打造18条“小巷公交”线路。
[136]
-
特色交通
重庆长江索道
(2张)
重庆市两江交汇,
轮渡
曾经是重庆市民过江的重要交通工具,现在兼具交通出行和旅游观光功能。2020年,重庆有轮渡航线16条,分别是江北嘴、朝天门、弹子石、野猫溪间三角航线12条,年客运量53.6万人次,日均客流量1468人次。
[136]
2021年末,全市拥有三峡游轮33艘,其中已评五星级游轮24艘,五星级标准7艘(含正申报评定2艘),经济型游轮2艘;经营重庆“两江游”企业3家,共有“两江游”游船8艘。
[144]
-
轨道交通
主词条:
重庆轨道交通
2022年,重庆市轨道交通营运里程463千米,日均客运量249.98万人次。
[190]
截至2023年12月,重庆轨道交通已开通1、2、3、4、5、6、9、10、18号线及环线、国博线、江跳线共12条轨道交通线路,运营里程523千米,覆盖主城全域,最高日客运量416.9万人次。
[42]
[105]
[226]
经济
重庆市经济建设基本形成大农业、大工业、大交通、大流通并存的格局,是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开辟
中欧班列
(重庆)国际铁路大通道,目前中欧班列(重庆)已成为亚欧之间重要的国际物流陆路运输骨干;并主导发起建设“
陆海新通道
”。
[142]
还有
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
、
[5]
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
等战略项目。
[6-7]
2023年,重庆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145.79亿元,比上年增长6.1%。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2074.68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1699.14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16371.97亿元,增长5.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9:38.8:54.3。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4135元,比上年增长6.4%。民营经济增加值17932.40亿元,增长5.8%,占全市经济总量的59.5%。
[229]
2023年,重庆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3%,其中,食品价格下降2.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0%。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下降2.5%。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上涨1.1%;二手住宅销售价格下降3.5%。
[230]
2024年7月19日消息,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重庆市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38.2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85.55亿元,同比增长3.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886.90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565.79亿元,增长5.8%。
[234]
参考资料来源:
[190]
[208-212]
2023年,重庆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40.8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税收收入1476.1亿元,增长16.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304.6亿元,增长8.4%。
[230]
重庆田园风光
(18张)
重庆市有栽培植物560多类,其中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红薯4大类,尤以
水稻
居首。经济作物名优品种主要有油菜、花生、桐子、生漆、茶叶、蚕桑、甘蔗、黄红麻、烟叶等。果树作物主要有柑桔、甜橙、柚、桃、李等,尤以
柑桔
最具盛名。饲养动物有60余种,生猪、羊、牛、兔是优势畜种。重庆市有江河鱼类120多种,鱼类养殖遍及各区县,
长寿湖
、大洪湖是重庆的鱼类养殖基地。
2023年,重庆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26.37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038.90万亩。粮食综合单产360.6公斤/亩,增长3.2%。全年粮食总产量1095.90万吨,比上年增长2.1%。其中,夏粮产量123.95万吨,增长1.3%;秋粮产量971.94万吨,增长2.3%。全年谷物产量765.79万吨,增长1.2%。其中,稻谷产量492.00万吨,增长1.4%;玉米产量258.58万吨,增长0.9%;小麦产量6.24万吨,下降0.5%。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212.22万吨,增长5.1%。年末生猪存栏1173.20万头,下降2.0%;生猪出栏1974.91万头,增长3.7%。全年水产品产量58.89万吨,增长4.0%。
[230]
2023年12月11日,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2023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2023年重庆市粮食播种面积2025.9公顷,总产量1095.9万吨,单位面积产量5409.3公斤/公顷。
[219]
抗战时期,全国械弹2/3是‘重庆造’
(4张)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开埠后,重庆工业大致经历了四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一是开埠通商的萌芽发展期;二是抗战时期大量企业搬迁到重庆的基础培育期;三是依托三线建设布局一批重大项目的巩固发展期;四是直辖以来的快速发展期。
2023年,重庆市实现工业增加值8333.35亿元,比上年增长5.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8.5%,股份制企业增长7.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3%,私营企业增长4.9%。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9.6%,制造业增长6.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1%。
2023年,重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分产业看,汽车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3%,摩托车产业增长13.1%,电子产业增长0.8%,装备产业增长4.8%,材料产业增长10.3%,消费品产业增长6.4%,能源工业增长9.7%。分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3.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7.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5.9%,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1.4%,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8.8%,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0.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7.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1.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4%。
[229-230]
2023年,重庆市建筑业增加值3365.79亿元,比上年增长8.4%。
鸟瞰重庆
(15张)
2023年,重庆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073.81亿元,比上年增长9.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191.07亿元,增长9.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635.06亿元,增长10.6%;金融业增加值2590.89亿元,增长5.2%;房地产业增加值1605.48亿元,下降2.7%;其他服务业增加值7275.66亿元,增长5.6%。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5874.88亿元,比上年增长8.2%。
[230]
2023年,重庆市货物运输总量14.05亿吨,货物运输周转量3917.19亿吨千米。全年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22342.48万吨,增长8.2%。空港货物吞吐量38.89万吨,下降6.5%。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187.86万标准箱,其中,铁路吞吐量56.11万标准箱,增长18.5%。
2023年,重庆市完成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18.60亿件,比上年增长20.0%。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1309.84万件,包裹业务56.09万件,快递业务14.09亿件。全年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收入222.70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397.98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全市电话用户4899.97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4305.23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34部/百人。移动互联网用户3655.33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739.77万户,5G移动电话用户1981.46万户。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