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热爱这片土地大家一句到尾 由自己生与死也在香港地
“香港地”后面的“地”字其实是有指示土地面积小的意思的,“香港地”意思可以说是“香港这块小地方”。大家通过社交网络传媒、电视广播传媒了解到的香港,尤其是近期,都是相当负面的,但是都传达一个和这首歌一样的信息,那就是香港人是相当喜欢抱团的,因为他们地方小,容易团结起来(当然也很容易发生争执)。
旺角在上世纪引领过香港流行文化,这个更小的地方也诞生了自己独特的文化——MK文化。MK是旺角的英文“Mong Kok”缩写。受到MK文化影响的就称为“MK人”。
许冠杰的《尖沙咀Susie》也有唱:
橙沟绿(橙色加绿色) 米衬蓝(米色衬托蓝色) 套套惹火抢眼(每套衣服都惹火抢眼)
这是典型的上世纪MK人打扮,其最典型特征是花花碌碌的上衣及窄脚裤、留着长头发。简单来说就是硬梆梆。虽然唱的是尖沙咀,但尖沙咀和旺角其实是在同一条大道“弥敦道”上,所以互相影响。
也就是说,旺角这个地方在很早就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这也间接让香港人接触到了近藤真彦、中森明菜、中岛美雪、小泉今日子等这些日本明星。八十年代的时候,香港男青年开始模仿起了杰尼斯偶像的扮相。
在信和中心你可以找到你想要的唱片、明星写真,一度把信和中心推上了主流POP界的商业旺区。信和中心满足了香港青年的需求。这里还诞生了所谓的“信和指数”——明星相片在信和中心的销量,销量越高,证明人气越高,越受爱好者的欢迎(维基百科)。
当然,也就是在八十年代,信和中心也带来了日本的漫画、电子游戏。八十年代的香港也诞生了第一批本土御宅族,这些御宅族的出现和信和中心的新现象是相辅相成的。这是信和中心第一次日本文化热潮。
加上香港人对自身的自豪,本土明星不断诞生,香港电影还在八十年代开始坐享亚洲电影界第一把交椅。八九十年代的香港乐坛上,许多本港明星翻唱了数不胜数的日本流行曲和动画歌曲,这当中不乏张学友、刘德华、张国荣、梅艳芳等等巨星。这也加强了港日明星的交流,当然也闹出了大名鼎鼎的“渣男”近藤真彦脚踏两条船(中森明菜和梅艳芳)的事件。
根据香港城市大学新闻学研究的一篇论文《「隐形少年」现形记:香港御宅族网际网路使用与社会资本建构初探》显示:远在没有网络的八十年代,香港的电视台就已经引进了大量日本动画(比如《超时空要塞》),以及日本的ACG杂志也有引进(比如《Newtype》),这几乎成了主要的ACG资讯来源。
这些香港御宅族时不时约出来,一起研究ACG杂志,并交流ACG相关情报。因为信息传播渠道并不广,也让这些御宅族专注于少量作品中,他们会去分析作品的作画、演出手法、这部作品的监督特点等等。某种意义上符合“宅王”冈田斗司夫在《御宅族你已经死了!》所说的第二世代御宅族。
到了九十年代,青年们又接着开始崇拜起了日式朋克文化和视觉乐队,《古惑仔》系列电影就是九十年代香港的典型亚文化产物。
当然,因为对日本文化的迷恋越来越深,日本商品供不应求,这时也就出现了盗版。盗版动画、漫画、J-POP。加上那时候上头对这些盗版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是助长了盗版行业发展。这阻止了正版商品的流通,加上越来越多御宅族集中在信和中心,那些时髦青年也不再来这里了。
秋叶原的御宅元素有一个突然爆发期,那就是1996年。这是因为1995年10月《新世纪福音战士(EVA)》的开播,一扫之前ACG被媒体抹黑的阴霾。《EVA》的剧场版在1997年上映之后,秋叶原就完全变成了御宅商业街了。现在秋叶原还有大量的电器商场,几乎都成了国人旅日时的“爆买”圣地,几乎每个大商场都配有中国的导购员。
回到话题,为什么说信和中心可以说是一个微缩的秋叶原?首先御宅元素原本不是这两个地方的原生居民,无论秋叶原还是信和中心,御宅元素都是因为需求越来越大才会进驻这里。简单来说,秋叶原会有御宅元素出现,简单粗暴地概括就是因为电脑的发展,信和中心则是受到日本流行文化的影响;御宅文化宛如随风潜入夜一般,在侧面也有不少影响,比如在秋叶原被同人文化入侵,这是动画和漫画文化都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现象;在香港则是早早引进了日本动画,培养了一群御宅族,也悄悄把御宅文化带入了信和中心。有意思的是,前几天有一群香港阿宅因为字幕组被捕事件而游行,他们的集中点也是信和中心。
不过信和中心的御宅文化发展也自成一套,倒不如说这种港式的御宅圣地全球独一无二。笔者对香港平民社会的印象用“柠7加菠萝油”(七喜柠檬茶+菠萝油包),这是一道非常具有香港特色的茶餐厅套餐。所以这一章就决定了一个如此拗口的副标题。
我们先来看一下信和中心有什么。由于笔者没有做充分准备,所以只能大概讲讲了。
信和中心加上地下一层,一共五个楼层。地下一层主要是以影碟唱片店为主,每家店铺都有其特色,比如专门卖二手货的,一般物美价廉;
《明日之丈》动画设定集。
这本也有寺山修司的寄语,寺山修司为《明日之丈》创作了主题曲歌词,还记录了寺山修司给里面的角色力石彻举办的葬礼。这些笔者都在专题《杂谈·寺山修司与动画漫画界》有谈,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晒完了,
参考资料: 1、VICE,曾是香港次文化集散地的旺角信和中心正随着 MK 文化的衰败而慢慢转型,http://www.vice.cn/read/hong-kong-mk-culture-today; 2、新聞學研究‧ 第一一二期,2012 年 7 月,頁233-270,研究誌要,「隱形少年」現形記:香港御宅族網際網路使用與社會資本建構初探,http://mcr.nccu.edu.tw/word/1314522013.pdf; 3、信和中心:日本潮流商品超市vs盜版天堂,http://www.cuhkacs.org/~benng/Bo-Blog/read.php?211; 4、二次元圣地的进化史:秋叶原AKIBA的前世今生,http://info.3g.qq.com/g/index5/ttnews/chinamobile.jsp?id=gamezone_20150322003691&g_f=23748&g_ut=3。

文&编辑&部分配图拍摄/塔塔君


美工&部分图片后期/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来源:微信公众号 幻想现动研

I
塔塔君Minkun

54 人关注

安利大帝
安利大帝

18396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