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战争 (1618年—1683年),战争的双方,一为 明朝 ,一为 后金 (后成为 清朝 ),间或涉及第三者农民军政权。明清战争是指在清朝兴起和明朝灭亡的过程中,明清之间发生的多次战争。从1616年(明 万历 四十四年)后金建立,到1683年 明郑 灭亡,大战小战连续不断。
明清战争起自1618年四月十三日后金与明朝在抚顺首次交锋,止于1683年九月明郑政权覆灭,历时超过六十五年,其间大战、小战交替发生,从数十、数百人的武装冲突,发展为千万人的激战,再扩大到几十万人的殊死搏斗。它既有平原旷野上的往来冲杀,也有坚城之下壁垒森严的鏖战,从运筹帷幄,到决胜千里,规模之大,斗争之复杂,战局之多变,皆为亘古所少见。
明清战争是 中国历史 上所有战争中比较典型和突出的一次武装斗争。在这场战争中所运用的战略策略多为其他战争所不及,带给我们丰富的历史经验教训。
此前,努尔哈赤令大批部下假扮商人,混入城内,便于里应外合。包围抚顺城后,边攻城,边招降。城破,明游击 李永芳 率守军五百余人投降,后金得胜而归。在归途,后金兵与明援军大战于抚顺城外,明军陷伏, 总兵 张承胤、 副总兵 颇廷相战死,一军皆溃。抚顺之战,后金大胜,连下东州、马根单、抚顺三城,俘获人畜三十余万。
七月,努尔哈赤又亲领大军从鸦鹘关入明,攻破了清河城,副总兵邹储贤所部明军被歼。这两次战争也称“抚清之战”。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建州左衞都督努尔哈赤宣布脱离明朝统治,并以「七大恨」誓师,历数大明朝廷对建州女真的七大罪状以及向明朝宣战。以後便出兵偷袭辽东各堡,四月十五日,连陷抚顺、东州、马根单、抚安堡等地,东州守将李弘祖战死,马根丹守备李大成被俘。抚顺游击李永芳与中军赵一鹤等及五百守军乞降於後金,范文程兄弟亦投降後金,抚顺守备王命印、把总王学道、唐钥顺等拒降而战死殉国。辽东巡抚李维翰急命广宁总兵张承胤、辽阳副总兵顾廷相、海州参将蒲世芳、游击梁汝贵率军前往救援,於四月二十一日遭後金军反击而大败,明军阵亡3158人,仅三百馀人逃回。战后,明朝立即派援辽游击将军张旆率领五千兵马支援清河。七月二十日,后金军攻入鸦鹘关(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苇子峪镇),七月二十二日,攻占清河堡(今辽宁本溪),清河副总兵邹储贤、游击张旆、守备张云程战死,清河守军达六千四百馀人覆没。驻扎在叆阳的参将贺世贤听闻清河有变,疾驰出塞,破后金一栅,击杀百余人。抚顺、清河的失陷,致使全辽震动。
萨尔浒之战
抚顺之战,明廷震惊,决心北征后金。以消除对明朝的威胁。万历四十六年冬,明朝调募福建、浙江、四川、陕西、甘肃等地主客兵共约九万人(明实录中说明军共116万,其中九边86万,九边里精锐9万,全国精锐约十二万,萨尔浒之战出动精锐九万),集于辽东。萨尔浒之战,明朝出尽全力,
次年二月,明军军分四路,围攻后金都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老城村)。北路由总兵 马林 等率领,联合叶赫兵自开原出靖安堡;中路由勇将 杜松 等率领,从沈阳出抚顺关;李如柏在平壤帮助其兄李如松击败日本,李如柏在萨尔浒之乱前击败过努尔哈赤。南路由总兵 李如柏 等率领,从清河出鸦鹘关;东路由智将 刘綎 等率领,朝鲜援军配合他,从凉马佃出趋宽甸。明辽东经略 杨镐 坐镇沈阳指挥。明朝师期早已泄漏,后金作了应战准备。明朝的战略是分兵合击,后金则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努尔哈赤集八旗精锐首先指向杜松主力部队。三月一日,中路明军到达萨尔浒。杜松以两万人驻守萨尔浒本营,以一万人攻吉林崖(铁背山上界凡城)。努尔哈赤便分二旗兵援界凡,亲率六旗兵冲向萨尔浒,大溃明军。随即回师夹击界凡明军,阵斩杜松,大败明军主力。杜松于初一自抚顺提兵直渡浑河生擒活夷十四名焚克二栅随乘胜追剿,二日,北路明军与乘胜北上的后金兵在尚间崖和斐芬山接战。明军再次败北,马林只身得脱。刘綎攻克马家寨,
明朝听说杜松马林战败,便令李如柏刘綎回师。东路明军亦于二日经深河至阿布达里冈,朝鲜援军到达富察旷野,距赫图阿拉仅五六十里,沿途明军颇有所获,但是努尔哈赤把在中、北两路已取胜的援军调来之后,刘綎陷入围困,力战而死,全军尽没,朝鲜援军投降。
杨镐闻三路丧师,急檄李如柏撤军。萨尔浒之战,明朝文武将吏死三百余人,军士死四万五千八百余人。在这次战争中,明朝调集了全国的兵力物力,期望通过犁庭扫穴,摧毁后金,阻止其入犯内地。
结果因为号令不一,兵力分散,上下相蒙,军无斗志而彻底失败。在此场战役中,大批明朝精锐部队遭到剿灭,为清兵入关埋下伏笔。

明清战争 开铁之战

万历四十七年六月,后金兵万骑从静安堡入,乘开原疏于防守之机,一举而下,明总兵马林战死,来自铁岭的援兵也被击败。后金从这里掠回的人畜财物运了三日犹未尽。
七月,努尔哈赤亲自领兵攻占铁岭。明辽东经略 熊廷弼 说:“开原,河东根柢也”。他把开原、辽沈和京师视作一条不可分割的防守链条。而且开原城大民众,是明朝联络女真和蒙古一些部落的重镇。万历四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1619年9月3日),后金开始攻打铁岭。明军坚守英勇抵抗,从寅时血战到辰时,但被后金内应开城,遂陷,参将丁碧以下,将士殉国者颇多,有 千总 卢孔时手执铁棍,杀死数十名后金军,力战身亡。铁岭被围时,同时向沈阳总兵 李如桢 和驻虎皮驿的总兵 贺世贤 求救,李如桢路近却不去,贺世贤路远却急驰往救,遇到援助后金的东蒙古各部联军,大战一场,因城陷而还。
后金占了开原,既形成了进取辽沈的有利态势,也导致明朝边患日益严重,还有了牵制蒙古的条件,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都有深远的意义。
万历四十八年,八旗军两入明边,略花岭山城,俘获约四百人。六月,八旗军“共二万余分为二股,一股自抚顺关进境,总兵贺世贤御之;一股从东州地方直抵奉集堡,总兵柴国柱御之”(《明光宗实录》第4卷)。后金旋退掠王大人屯等十一屯寨(国榷记载掠王大人屯等十一屯发生在七月十七,)“挖取窖里粮食”,抓走3人而归。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万历死,朱常洛即位,年号泰昌,朱常洛即位后,便借皇帝遗诏的名义,发内帑(朱常洛的工资)百万犒劳边防将士,由大内银库调拨二百万两银子,发给辽东经略熊廷弼和九边巡抚按官,让他们犒赏将士;并拨给运费五千两白银,沿途支用。朱常洛还专门强调,银子解到后,立刻派人下发,不得擅自入库挪为它用。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即泰昌元年八月,努尔哈赤带领诸王大臣统兵围懿路、蒲河(焚掠很惨,引自明实录),兵临沈阳城下。熊廷弼乘马趋救,督将策应,八旗兵在沈阳被击败,八旗兵退屯灰山(国榷记载),熊廷弼进攻灰山,努尔哈赤撤回建州界凡。努尔哈赤因师行不利,令将十余名官将捆绑,额亦都自缚请罪。九月,八旗兵又进入懿路、蒲河地方,抢掠粮食,被 贺世贤 率兵斩杀八十九人。
但是,正当明朝辽东形势初步好转,后金挥戈南进屡受挫折的时候,明统治集团内部发生重大政治变化。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死去。其长子朱常洛于八月初一日继皇帝位,是为光宗泰昌帝。
天启元年,(后金天命六年,1621)三月十日,后金在有利形势下,开始向沈阳进军。努尔哈赤亲率大军顺浑河而下,水陆并进,十二日抵沈阳城下。明总兵贺世贤、副将尤世功等分兵守城。努尔哈赤遣侦骑挑战,贺世贤率部出城迎击,中伏败亡。尤世功出兵相救,亦战死。十三日后金占领沈阳城。此时,明援军行至浑河,其中川兵欲营桥北,浙兵营桥南。但结营未就,后金兵至。先战败桥北明军,后在桥南展开激战,明军以万余人当后金数万人,终因寡不敌众,弹尽援绝,大多英勇战死。辽阳是东北的首府,沈阳是它的屏蔽,沈阳一失,辽阳岌岌可危。明朝为保住辽阳,调集了附近营堡的兵将,挖了三四层城濠,引太子河水注濠,环城列炮把守。三月十八日后金发兵攻辽阳。明辽东经略袁应泰督催总兵官侯世禄、李秉诚等出城扎营与后金兵对垒,本人也宿营中。二十日后金兵分两路攻城,右翼攻东门,左翼攻小西门闸口。努尔哈赤在右翼指挥。他们堵塞入水口,城濠开始干涸,遂布列楯车攻城。明朝步兵在前,骑兵在后,骑兵先动摇,步兵力战不支,向城内败退,人马拥挤、践踏及堕水而死者极为惨重。攻小西门的后金兵欲挖开闸口,为明军炮火所阻,又冒着炮火夺桥而入并登上城墙。二十一日后金发起更猛烈的攻势,袁应泰督诸军应战失利。傍晚,城内起火,守军大乱,袁应泰知城已陷,遂自焚。巡按御史张铨被俘,劝降不服,自缢死。沈阳、辽阳既被攻占,辽河以东大小七十余城都迅速降服。后金从此完全走上与明朝争夺统治权的道路。当年后金迁都辽阳。天启五年迁都沈阳。辽沈成了清朝征服中国最高统治权的中心和根据地。

明清战争 广宁之战

辽沈被后金攻占后,广宁(今辽宁北镇)成为明在关外的最大基地。为了挽救残局,明朝再次起用熊廷弼为兵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驻山海关经略辽东军务,又用王化贞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广宁。熊廷弼议用“三方布置策”,集马步兵于广宁,缀敌全力;天津、登莱各置舟师,乘虚入南卫,动摇其人心;登莱设巡抚如天津制,首任陶朗先因涉脏遭免,明廷以袁可立代之;经略驻山海关节制三方。
王化贞却布置诸将沿三岔河设营,画地分守,企图利用辽人对后金的反抗、西部蒙古的援助和降将李永芳为内应,以不战取胜,对一切防守俱置不问。而熊廷弼认为“河窄难恃,堡小难容”,要求调集二十万兵马和充足的武器粮草加强防御。但是明朝内阁和兵部都支持王化贞的主张。其时广宁有兵十四万,熊廷弼仅有四千,徒具经略虚名。经抚不和,直接危害了广宁的防守。天启二年正月,后金开始向广宁进军,二十日渡过辽河,包围西平堡,守将罗一贯城破被杀。镇武堡、闾阳驿兵皆溃,王化贞弃广宁,踉跄而走,至大凌河遇熊廷弼,王化贞痛哭流涕,议守宁远及前屯。
熊廷弼说:“已晚,惟护溃民入关可耳!”二十三日后金下广宁,并占辽西四十余城。因广宁失守,明朝逮捕王化贞,罢免熊廷弼。时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于天启五年八月逮斩 熊廷弼 ,传首九边, 王化贞 缓刑至崇祯五年(1632)处死。广宁之战使后金得以巩固其在辽沈地区的统治,而明朝实际上是丧失了整个辽东。
此后,明廷用 孙承宗 为督师, 袁可立 巡抚登莱备兵辽海。

明清战争 入塞之战

宁锦大捷以后,阉党借口 袁崇焕 不救 锦州 ,迫使他一度辞职。崇祯元后( 后金 天聪二年,1628)阉党事败,袁崇焕升任 兵部尚书 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他的用兵方略是:“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守为正着,战为奇着,和为旁着。”袁崇焕到 宁远 整顿兵马,训练骑卒,加强战守。此时, 皇太极 决心占领全中国,一统天下。因有袁崇焕在宁远坚守,直接进兵北京的道路受阻,便改从长城各口入塞,长驱南下,于是明清间发生了多次“入口之战”。
明崇祯二年十月,后金十余万大军以蒙古兵为先锋,绕道喀喇沁部落,攻破长城线上的大安口、龙井关。明朝重兵皆在宁前、锦右,山海关以西军伍废弛。 后金 大军来攻,明 总兵 赵率教、督师袁崇焕、总兵 满桂 等相继率兵入援。十一月,后金军围 遵化 赵率教 战死,后金兵进迫 北京城 下,袁崇焕见状急领军赶至 广渠门 外,与后金军大战,取得广渠门之捷。皇太极设反间计以陷袁,明朝内部也有人藉此攻击 袁崇焕 纵敌入侵,袁被逮下狱,祖大寿心生不满领军东归。次年八月袁崇焕被崇祯帝以“通虏谋叛”的罪名磔杀。不少草根明粉怀疑反间计是否属实,但史学界一般都认可反间计。主要是明、清甚至朝鲜的史籍都有记载后金实施反间计。后金在永定门之战全歼满桂、孙祖寿、黑云龙和麻登云等四总兵明军援军后转而东去,内阁大学士孙承宗劝服祖大寿后联合各路明军,陆续收复了滦州、永平、遵化、 迁安 四城。三年六月,后金兵还至沈阳。
崇祯七年七月,后金再次发动入口之战。兵分四路向明朝腹地进攻,以宣府、大同为主要攻击目标,影响所及至于北京戒严。这次入塞,蹂躏逾五旬,杀掠无计其数。
崇祯九年四月, 后金 国号 为大清, 皇太极 称帝,改元 崇德 。当年六月,清军由武英郡王 阿济格 等率领,分路入独石口,进抵 居庸关 ,攻克昌平,直逼北京。明 兵部尚书 张凤翼、 宣大总督 梁廷栋 皆按兵不敢战。清军遍蹂畿内,攻略城堡,掠夺人畜十八万。九月清军从建昌冷口出边。
崇祯十一年九月,皇太极令睿 亲王 多尔衮、克勤郡王 岳托 等率领清军分两路,一入墙子岭,一入 青山关 ,至通州会师,到涿州分为八道,一路沿太行山,一路沿运河,山河之间六路并进。明督师 卢象升 十二月在 钜鹿 贾庄 被清军包围,突围奋战,马蹶遇害。次年初,清军攻下济南,明德王被执,全城焚毁一空。二月清退兵。入口共五个月,转掠二千里,攻下七十余州县,俘获人口四十六万余,金银百余万两。
清军入关 前的最后一次深入腹地是崇祯十五年,在 贝勒 阿巴泰 率领下,分路从墙子岭入,会于蓟州,然后分道,一趋通州,一趋天津。十一月,北京戒严,明勋臣分守九门。清军铁骑继续南进,直入山东,连克三府、十八州、六十七县。俘获人口三十六万余,牲畜五十五万头。次年四月北还。明朝将帅拥兵观望,无一敢战。

明清战争 松锦大战

松锦大战,又称 松锦之战 ,是由皇太极发动,明、清双方各投入十多万大军,从崇祯十二年(1639年)二月持续到崇祯十五年(1642年)四月,经历了三年,成为明清双方的最后关键一役。
崇祯十二年(1639年)明廷调任 洪承畴 蓟辽总督 ,系东北边防,防卫清朝。崇祯十三年(1640年)三月,皇太极命 济尔哈朗 多铎 等人领兵修筑义州城(辽宁义县),“驻扎屯田,令明山海关外宁锦地方不得耕种”,锦州守将 祖大寿 向明廷报称:“锦城米仅供月余,而豆则未及一月,倘狡虏声警再殷,宁锦气脉中断,则松、杏、锦三城势已岌岌,朝不逾夕矣。”明廷命洪承畴领 王朴 杨国柱 唐通 白广恩 曹变蛟 马科 王廷臣 吴三桂 总兵 ,步骑十三万,援锦州解围。 洪承畴 不敢冒进,驻扎 宁远 ,窥探锦州势态。由于当时明朝财政困难, 兵部尚书 陈新甲 主张速战速决,催承畴进军。崇祯十四年七月二十六日承畴在宁远誓师,率八总兵、十三万人,二十八日抵锦州城南乳峰山一带,二十九日,命总兵杨国柱率领所部攻打 西石门 ,杨国柱中箭身亡。后双方在乳峰山战事胶著,“清人兵马,死伤甚多”,清军失利,几至溃败。
崇祯十四年八月十八日 皇太极 带病急援,“上行急,鼻衄不止”,昼夜兼行500余里,到达 锦州 城北的戚家堡(辽宁 锦县 齐家堡),紧紧包围在 松山 一带,洪承畴与清军决战于松山、锦州地区,皇太极秘令阿济格突袭 塔山 ,趁潮落时夺取明军屯积在 笔架山 的粮草十二堆。明军“因饷乏,议回 宁远 就食”,决定分成两路突围,届时“各帅争驰,马步自相蹂践”, 总兵 吴三桂 王朴 等逃入杏山,总兵 马科 、李辅明等奔入塔山。承畴等人突围未成,困守 松山城 ,几次组织突围,皆告失败,不久“转饷路绝,阖城食尽”,松山 副将 夏承德 遣人密约降清,以为内应。崇祯十五年(1642年)二月十八日城陷,总兵 邱民仰 王廷臣 曹变蛟 被杀, 洪承畴 祖大乐 兵败被俘至沈阳,三月八日, 祖大寿 率部献城归降,清军占领 锦州 。四月二十二日,清军用红衣大炮轰毁杏山城垣,副将吕品奇率部不战而降,松山、锦州、杏山三城尽没,至此 松锦大战 结束。洪承畴为表示忠于明室,宣布绝食,到了五月剃发降清。洪承畴投降以后,明朝不知道他已经变节,思宗闻之大震,辍朝特赐祭九坛,祭到第九坛的时候,又得到军报,说洪承畴降清了,京城大哗。据《清太宗实录》记载:“是役也,计斩杀敌众五万三千七百八十三,获马七千四百四十匹,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件。明兵自 杏山 ,南至 塔山 ,赴海死者甚众,所弃马匹、甲胄以数万计。海中浮尸漂荡,多如雁鹜。” 松锦大战 标榜著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的完全崩溃,明朝在辽东的最后防线仅剩下山海关的吴三桂部。从此,明朝山海关外,仅剩下 宁远 一座孤城. 关宁锦防线 彻底被摧毁。
松锦之战使清朝取得了进占辽西的决定性胜利,为占领北京进一步扫除了障碍。但在 清军入关 之前, 李自成 领导的 大顺 农民军已于崇祯十七年三月攻入北京,推翻了明朝。清入关后便转入同 大顺 南明 的作战了。

明清战争 泰昌朝记载

《明光宗实录》:辽东巡按御史陈王庭疏言东夷入犯查劾失事官员本年六月十二日(万历四十八年六月十二)奴贼共二万余分为二股一股自抚顺关进境总兵贺世贤御之一股从东州地方直抵奉集堡总兵柴国柱御之斩级四颗贼退去其所属王大人屯百官人屯共十一屯尽破掳去男妇三口(七月十七后金攻克王大人屯等十一屯并抓走男女三人,此段引自国榷。)查核失事游击祖天寿周守廉革职戴罪立功游击冯大梁酌议降处是役也按臣言贼谋不在抢掠而在攻克志不在村屯而在沈奉幸经略屯兵豫设二帅力御贼始少却然屯堡一空中朝不无异议而经略熊廷弼遂萌谢事之志又廷弼疏言各官功过不掩有,明实录中的这段话的意思是后金进攻沈阳和奉集堡被贺世贤和柴国柱击退,但是后金进攻不归贺世贤和柴国柱防守的王大人屯等十一屯时,后金攻克十一屯,在当地防守的祖天寿周守廉冯大梁被击败并受到降级等惩罚。 满文老档对这场战争的记载: 十二日,率步兵掠粮,入抚顺路,直至沈阳城外十里处,杀明兵百人,俘获四千,掘取窖粮载归。明清战争史略:六月十二日后金进一步采取的军事行动证明它不想舍近求远。那时后金乘熊廷弼巡阅边境,离开辽阳的机会,分兵两路,一路由抚顺入,一路由东州堡入,进至仅距沈阳十里的浑河,抢走了大批的粮食和人口。当时沈阳有总兵贺世贤、柴国柱防守《明光宗实录》,卷4,又《清太祖朝老满文原档》译注,第2册,230页。。这是后金一次真正进攻沈阳的预演。明朝文武将吏对此非常重视,经略熊廷弼先奏报:“奴贼招降榜文一纸,内称后金国汗,自称曰朕,皆僭号也。大略贼自言为天所祐,中国为天所怪,逾各将率城堡归降,各屯堡人民,纵投山海关西,我兵不免随后又到,不如投朕保全家室。”《明神宗实录》,卷595。继而又对努尔哈赤的新动向作了认真分析,看出后金的目标不把辽沈得到手不会罢休。他指出:“惟倾巢引其人马,移住新寨,添筑山城,扎屯关口,专心并力以图我辽沈。谓辽沈得,而宽、叆、镇江可无更举,此贼扼要之计。昨六月十二日之举,虽被堵截,怏怏而去。然大众尚全屯抚顺城下,图为再举。”熊廷弼:《扶病看边疏》,见陈子龙:《明经世文编》第6册,5285页。辽东巡按御史陈王庭也有同样的看法,认为“贼谋不在抢掠,而在攻克,志不在村屯,而在沈、奉(集堡)”《明光宗实录》,卷4。泰昌元年十月是万历四十八年十月,泰昌元年八月(万历四十八年八月),熊廷弼因为在王大人屯等十一屯的战争中失败,马上被弹劾,十月朝廷派袁应泰代熊廷弼为辽东经略。熊廷弼在统治集团政治斗争中被挤下台。

明清战争 天启朝记载

《明熹宗实录》里的天启六年二月:○兵部尚书 王永光 奏据山海关主事 陈祖苞 塘报二十四五两日虏众五六万人力攻宁远城中用红夷大炮及一应火器诸物奋勇焚击前后伤虏数千内有头目数人酋子一人遗弃车械钩梯无数已于二十六日拔营从兴水县白塔峪灰山菁处遁去三十里外扎营李卑授兵尚在中后李平胡援兵不满六七百人已退在中前并无进援虏退未远尚宜戒严逗遛诸将亟当正法得旨宁远以孤城固守击退大虏厥功可嘉贼势进退尚属叵测援兵不集孤城安能壮胆且兵少不济事还著经督镇臣星夜亟发重兵出关直趋宁远以为后劲相机追截务收万全
○乙亥 兵部尚书 王永光言辽左发难各城望风奔溃八年来贼始一挫乃知中国有人矣盖缘道臣 袁崇焕 平日之恩威有以慑之维之也不然何宁远独无夺门之叛民内应之奸细乎本官智勇兼全宜优其职级一切关外事权悉以委之而该道员缺则听崇焕自择以代若周守廉历年哨探在在先逃宜枭示军前以为惯逃者之戒得旨袁崇焕已奖谕加升周守廉情罪待经督奏报定夺
○丙子经略高第报奴贼攻宁远炮毙一大头目用红布包裹众贼擡去放声大哭分兵一枝攻觉华岛焚掠粮货二十八日总兵 满桂 开南门追剿去讫得旨虏遭屡挫打死头目此七八年来所绝无深足为封疆吐气关门既已无虞宜亟发重兵相机追剿以收全胜所获功次一体优叙
○丁亥大学士 顾秉谦 等题昨晚接经略高第塘报奴贼溃败东归已于初十日尽数过河去讫臣等伏思奴贼自抚顺发难于今九年彼大入大利小入小利辽沈广宁相继陷失而我兵非望尘奔北则闻风先逃曾不能以一矢加遗以全力而屈于一隅之丑虏岂强弱之势殊哉法不立诛不必文武不和调度无法故鲜克济耳 皇上年来励精图治朝列既清纪纲大振丧师失地者断以尝刑宣力封疆者时加体恤惩柳河之失亟易马世龙而威令克张念宁前之重责成袁崇焕而缓急有赖一时中枢经督镇道诸臣孰非 皇上所特简而新任者乎惟委任方新故精神振励且一闻贼报人心皇皇我 皇上本之以忧勤出之以镇定悬有功之赏严失事之诛 圣谕一颁士气百倍无何而宁远捷音至矣是役也遏十余万之强虏振八九年之积颓四夷共凛 天威九塞咸称庙筭所关恢复大计实非眇小臣等备员密勿力短心长但见两旬以来 皇上宵旰焦劳披览章奏随上即下事无留行固知 九重虽高而于边疆之事未尝顷刻忘也因得奴贼败归过河之报辄敢具揭恭慰 圣怀伏惟 慈鉴抑臣等又有说焉功或隳于垂成病每加于小愈今之东事是小愈之时非垂成之日也关门兵力单虚西虏乘机窥伺且奴贼失利以去其计益深卷土重来更为可虑前 皇上奖谕边臣而戒其毋以小胜自满真 大圣人之用心超出寻尝万万者安不忘老有备无患是今日第一著数臣等夙夜兢兢业与大小臣工共相规勉复因恭慰而并及之伏惟 圣明留意封疆幸甚
○辛卯蓟辽总督王之臣查报犒赏优恤山海宁前军士用过银一万八千三百六十六两有奇兵部覆叙宁远功次先是巡关御史洪如钟题据袁崇焕报正月十八日奴贼率众渡河左辅萧昇邓茂林陈兆兰等俱从右屯等处收回二十一日城外收聚毕时城中士卒不满二万总兵满桂副将左辅参将祖大寿皆习见奴兵未可争釒夅以死守争大寿遂发塞门之议诸将朱梅徐敷奏并王喇嘛皆主大寿议而何可纲按剑决之于是王喇嘛请撤西洋大炮入城彭簮古率勍兵挽而登之尽焚城外民舍积蒭令同知程维模查察奸细通判金启倧按城四隅编派民夫供给饮食卫官裴国珍鸠办物料诸生守巷口有一人乱行动者即杀城上人下城者即杀满桂提督全城而以东南首冲身任之左辅分西面祖大寿分南面朱梅分北面盖二十二日而城中部署定二十三日贼薄城矣先下营西北远可五里大炮在城上本道家人罗立素习其法先装放之杀贼数十人贼遂移营而西二十四日马步车牌勾梯炮箭一拥而至箭上城如两悬牌间如猬城上铳炮迭发每用西洋炮则牌车如拉朽当其至城则门角两台攒对横击然止小炮也不能远及故门角两台之间贼遂凿城高二丈余者三四处于是火球火把争乱发下更以铁索垂火烧之牌始焚穴城之人始毙贼稍郤而金通判手放大炮尧以此殒城下贼尸堆积次日又战如昨攻打至未申时贼无一敢近城其酋长持刀驱兵仅至城下而返贼死伤视前日更多俱抢尸于西门外各甎窑拆民房烧之黄烟蔽野是夜又攻一夜而攻具器械俱被我兵夺而拾之且割得首级如昨二十六日仍将城围定每近则西洋炮击之贼计无施见觉华岛有烟火而冰坚可渡遂率众攻觉华兵将俱死以殉粮料八万二千余及营房民舍俱被焚次日贼引去是役也守城力战之功满桂提督四面功宜首叙左辅独当西面功次之朱梅当北面而应援西北角次之祖大寿当南面而应援西南角次之徐敷奏又次之正面亦有陈兆兰枪手功又次之萧昇功又次之张邦才功又次之邓茂林功又次之刘邦功又次之窦承功率援兵五百名在城下至午时方调之上城功又次之吕应蛟李永培萧昇之所属功又次之其都司以下官守中千把百如孙绍祖等各有可见之劳者也通判金启条派城内士民供守兵饭食手自击贼至火伤而死此为文职首功程维楧次之经历孙正气刘应鹤训导张大观又次之而掌印屯捕卫所官生□民人如裴国珍等各有可见之劳者也西夷不抚奴势不狐王牧民与朱梅祖大寿孙怀忠王世忠王喇嘛李喇嘛此抚夷有功者也然中右不坚宁远失其据矣参将刘永昌力居多苦马爌挺身赴援松锦本道令回守中右与都司尤岱孔登科张奇化王承荫俱与有功中后不坚中右亦摇其壁而劲守者副总兵杨应乾王牧民都司孙怀忠等之力也中千把等官与马前屯则总兵赵率教发其属兵一千五百名守备陈应元等援锦松而贴守宁远此宁远后劲首功也参将徐应垣都司金国奇郑一麟加御都司任韬与闲住游击娄云龙加衔游击杨朝文及守千把等官皆与有力也中前所加衔游击郑世彦亦能坚壁本所辽民西徙者多依之其合营之劳自不可泯若同知毛宗苌训导贺君卿经历滕自新与印捕陈志尹等俱与有力者也然经略部院之运筹实多而总督部院之缨冠往救巡关御史之执法诘戎及主事陈祖苞牢闭关门不放一逃卒参政石维屏等总兵许世臣等俱与有劳者也角□羊送军器至宁远太监刘应坤胡良辅纪用陶文等俱有成劳其有功死而当恤者金启倧与广武营千緫守备王胜材官尝明德与宁远城内阵亡各官兵是也其觉华岛败而死忠足录者姚与贤李士登王锡斧王鳌李一葵张其性翟继皋徐国蕃金冠金士麒与中千把诸人俱当录者也计上首虏至二百六十有九皆得其名系降夷与回乡所识认者西虏乘隙肆暴邀绝吾□贾掳掠我堡军我军极力逐杀割首级亦一百一十五颗功亦非细觉华岛兵之丧者七千有余□民男妇杀戮最惨与河东堡笔架山龙官寺右屯之粮无不焚毁其失非小但此番奴氛甚恶攻宁远不下始迁戮于觉华倘宁城不保势且长驱何有于一岛哉且岛中诸将金冠先死而姚与贤等皆力战而死视前此奔溃逃窜之夫尚有生气金冠文□□子会武举金士麒以迎父丧出关闻警赴岛遣其弟奉木主以西而率义男三百余人力战三百人无生者其忠孝全矣今宜厚恤者也至是尚书王永光议奏恢边胜筭以宁远为第一功而灭奴要会以叙宁远为第一务文武将吏从此立为脚富贵功名从此发轫 皇上深嘉清野坚壁之伟伐酬报于前而姑免失粮弃岛之深求策励于后将有功大小文武诸臣论功升赏以普 皇仁伤亡军丁照例议恤并将失事在逃者正法革职庶功罪不淆而激劝无穷矣得旨宁远挫贼恢复有机朕心嘉悦内外文武各官功既经勘明具覆宜加褒叙元辅顾秉谦特加进光禄大夫太保荫一子锦衣卫正千户世袭赏银五十两纻丝四表里加赐坐蟒一袭次辅丁绍轼黄立极冯铨各加少保兼太子太保改户部尚书进武英殿大学士各荫一子锦衣卫副千户世袭还各赏银四十两纻丝三表里仍各赐坐蟒一袭原任辅臣孙承宗改吏部尚书余官如故荫一子锦衣卫正千户世袭赏银四十两纻丝三表里都照新衔给与应得诰命厂臣魏忠贤缉获巨奸潜消衅孽预发大器大壮军威功虽奏于封疆谋实成于帷幄特加恩三等赏银五十两纻丝四表里荫弟侄一人与做锦衣卫都指挥使世袭给与应得诰命其先角□羊军器刘应坤赏银三十两纻丝二表里荫弟侄一人与做锦衣卫正千户世袭胡良辅纪用陶文各赏银三十两纻丝二表里荫弟侄一人与做锦衣卫百户世袭俱与应得诰命王永光加太子太傅荫一子锦衣卫正千户世袭赏银四十两纻丝三表里袁崇焕加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照旧巡抚荫一子与做锦衣卫正千户世袭赏银四十两纻丝三表里给与应得诰命巡关御史洪如钟升京堂用满桂赵率教各升右都督荫一子本卫副千户世袭各赏银二十两左辅实授都督佥事赏银二十两朱梅授署都督佥事祖大寿授副总兵各赏银一十五两何可纲升都司佥书赏银十两彭簮古邓茂林萧昇陈兆兰各授游击各赏银十两徐敷奏实授都司佥书实承功授游击靳国臣钟宇王成曹参成加都司佥书职衔陈应元孙继武张弘谟高如彩孟继孔实授守备程维楧补员外郎仍加俸一级金启倧赠三级袭陆三级仍给优恤银八两罗立授把緫赏银二十两王胜等十员各照本职赠一级袭升一级各给优恤银一两尝明德给优恤银十两王家伦赏银十二两孙绍租等二百八十一员名各抚夷大小武职官各赏银六两刘定邦吕应蛟李永培张邦才准复原官王喇嘛给副緫兵廪给增其徒从余俱依拟

明清战争 崇祯朝记载

《度支奏议》卷9 :回奏督师军中粮料疏 :二十日戌时,始闻督师战捷,收兵札营于广渠门下。
《平虏传》:又兵部一本,奏逆酋被事。奉旨:据奏逆酋败,截其遗孽。督师总领将士,用此奇捷,朕心嘉悦。奴如潜遁西山一带,相机尾孽。袁崇焕、孙承宗、刘策,着侦探出奇制胜,务使匹马不还。祖大寿子阵亡,深可怜悯,念着即与优恤,该部知道。
《明季北略》:“都中又喧言崇焕导虏入犯,上甚切齿。先是,虏出猎,掳我多人。中有二珰,上命侦崇焕者,亦被掳。虏视之,知为珰也,乃设一计,佯为袁遗书约犯边,答云:“知道了,多谢袁爷。”又佯惊云:“乃为珰闻,缚珰亟斩之”又故遗一奴私放珰归。珰归,上其事。上再召崇焕入,即下诏狱。此言周延儒亲语余者,延儒久与虏比,虏每输情,故知其言不诬。又余乡一缙绅从虏归,言前辽事甚悉,以语卧子,卧子奋臂而殴其绅者,即此时之事也。”
《清太宗实录》:“先是。获明太监二人。令副将高鸿中。参将鲍承先。宁完我。巴克什违海监守之。至是还兵。高鸿中。鲍承先。遵上所授密计。坐近二太监。故作耳语云。今日撤兵。乃上计也。顷见上单骑向敌。敌有二人来见上。语良久乃去。意袁巡抚有密约。此事可立就矣。时杨太监者。佯卧窃听。悉记其言。
○庚戌。纵杨太监归。后闻杨太监。将高鸿中。鲍承先之言。详奏明主。明主遂执袁崇焕入城。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