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困于假货和履历造假风波,聚美优品股价一路下跌。
2016年2月,陈欧认为聚美优品被市场严重低估,于是联同联合创始人戴雨森、大股东红杉资本等,提出以每股7美元将公司私有化,也是从这时开始,舆论对于陈欧的评价彻底走向负面。
当时陈欧给出的7美元/ADS私有化价格相比较当时聚美5.8美元/ADS的市场价格,溢价率约为21%。但由于当时距离公司上市仅不到两年,而私有化价格仅为IPO发行价22美元的三分之一,IPO新增股东很难接受不到两年时间损失近2/3的噩耗。
陈欧的私有化要求招来骂声如潮,知名投资人朱啸虎直接在朋友圈称陈欧为“陈七块”,愤怒的中小股东联合抗议陈欧以及红杉资本故意低价私有化,事情甚至闹到了美国证监会。
尽管历经波折,但那次私有化最后也没完成,2017年11月,陈欧撤回了私有化要约。
私有化风波让聚美优品在资本市场上声誉严重受损,但故事没有到此为止。
今年1月,陈欧再次提出聚美优品私有化要约,计划用每20美元/ADS的价格购买买方集团尚未持有的股份。但实际上,在陈欧1月12日发出私有化要约前的一个交易日,聚美优品收盘价为17.43/ADS,其溢价率仅为14.7%,甚至低于2016年那次私有化要约提出的21%的溢价率。
在舆论场上,陈欧再次遭受质疑,有股东称其“开着联合收割机割韭菜”,这一次,“陈七块”变成了“陈两块”。
这几年,陈欧受到的质疑不只是在私有化上,在电商业务持续低迷的情况下,陈欧做影视剧、进军智能家居、投资共享充电宝,涉足的领域与聚美优品的主营业务风马牛不相及。虽然陈欧将这番操作称为“多元化战略”,但在投资者和市场看来,这更像是盲目追赶风口的“不务正业”。

形象好、学历高,还是纽交所史上最年轻CEO,2014年的陈欧是时人眼里创业偶像,但和他所创办的公司一样,在风头最盛的时候,陈欧迎来了自己的名誉危机,其在新加坡的创业履历被曝造假,明星光环开始暗淡。
受困于假货和履历造假风波,聚美优品股价一路下跌。
2016年2月,陈欧认为聚美优品被市场严重低估,于是联同联合创始人戴雨森、大股东红杉资本等,提出以每股7美元将公司私有化,也是从这时开始,舆论对于陈欧的评价彻底走向负面。
当时陈欧给出的7美元/ADS私有化价格相比较当时聚美5.8美元/ADS的市场价格,溢价率约为21%。但由于当时距离公司上市仅不到两年,而私有化价格仅为IPO发行价22美元的三分之一,IPO新增股东很难接受不到两年时间损失近2/3的噩耗。
陈欧的私有化要求招来骂声如潮,知名投资人朱啸虎直接在朋友圈称陈欧为“陈七块”,愤怒的中小股东联合抗议陈欧以及红杉资本故意低价私有化,事情甚至闹到了美国证监会。
尽管历经波折,但那次私有化最后也没完成,2017年11月,陈欧撤回了私有化要约。
私有化风波让聚美优品在资本市场上声誉严重受损,但故事没有到此为止。
今年1月,陈欧再次提出聚美优品私有化要约,计划用每20美元/ADS的价格购买买方集团尚未持有的股份。但实际上,在陈欧1月12日发出私有化要约前的一个交易日,聚美优品收盘价为17.43/ADS,其溢价率仅为14.7%,甚至低于2016年那次私有化要约提出的21%的溢价率。
在舆论场上,陈欧再次遭受质疑,有股东称其“开着联合收割机割韭菜”,这一次,“陈七块”变成了“陈两块”。
这几年,陈欧受到的质疑不只是在私有化上,在电商业务持续低迷的情况下,陈欧做影视剧、进军智能家居、投资共享充电宝,涉足的领域与聚美优品的主营业务风马牛不相及。虽然陈欧将这番操作称为“多元化战略”,但在投资者和市场看来,这更像是盲目追赶风口的“不务正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