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愉快的电池 · 赵孟頫小楷,老子《道德经》· 10 月前 · |
![]() |
有情有义的番茄 · 李永敬:创新是食品行业发展的灵魂-新华网· 10 月前 · |
![]() |
帅气的水桶 · 青花瓷画上的金陵折扇· 1 年前 · |
![]() |
高兴的烈酒 · 京东联盟注册方法,以及工具推荐- 知乎· 1 年前 · |
名称
|
面积( km²)
|
下辖地区
|
|||||||||||||||||||||||||||||||||||||||||||||||||||||||||||||||
---|---|---|---|---|---|---|---|---|---|---|---|---|---|---|---|---|---|---|---|---|---|---|---|---|---|---|---|---|---|---|---|---|---|---|---|---|---|---|---|---|---|---|---|---|---|---|---|---|---|---|---|---|---|---|---|---|---|---|---|---|---|---|---|---|---|
248
|
|||||||||||||||||||||||||||||||||||||||||||||||||||||||||||||||||
1177
|
由
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托管街道:
大王街道
|
||||||||||||||||||||||||||||||||||||||||||||||||||||||||||||||||
1770
|
|||||||||||||||||||||||||||||||||||||||||||||||||||||||||||||||||
2335
|
|||||||||||||||||||||||||||||||||||||||||||||||||||||||||||||||||
1568
|
|||||||||||||||||||||||||||||||||||||||||||||||||||||||||||||||||
1494
|
|||||||||||||||||||||||||||||||||||||||||||||||||||||||||||||||||
2891
|
|||||||||||||||||||||||||||||||||||||||||||||||||||||||||||||||||
1950
|
|||||||||||||||||||||||||||||||||||||||||||||||||||||||||||||||||
参考资料来源
滁州市 位置境域
滁州市地处安徽省东部,苏皖交界地区,
长江三角洲
西部,习惯上称为“
皖东
”,南据
长江
,东控
京杭大运河
。地理区域为北纬31°51′—33°13′、东经117°09′—119°13′之间,自东南向东至东北依次与
江苏省
南京市
、
扬州市
、
淮安市
为邻,自北向西至西南分别与本省
蚌埠市
、
淮南市
、
合肥市
、
马鞍山市
相依,
总面积13433平方千米。
滁州市 地形地貌
滁州市域跨
长江
、淮河两大流域,主体为长江下游平原区及
江淮丘陵
地区。滁州市区与
来安
、
全椒县
以及天长部分地区属于长江流域,
明光市
、定远等县属于淮河流域。全市地貌大致可分为丘陵区、岗地区和平原区三大类型,地势西高东低,全市最高峰为南谯区境内的北将军岭,海拔399.2米,围绕丘陵分布的平台和波状起伏地带,构成岗地区,
滁河
、淮河沿岸和
女山湖
、
高邮湖
的滨湖地带是主要的平原区和
圩区
。
滁州市 气候特征
滁州市为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气候特征可概括为:冬季湿冷少雨,春季冷暖多变,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气爽。全市年平均气温15.4℃,年平均最高气温20.1℃,年平均最低气温11.4℃,年平均降水量1035.5毫米。
梅雨期
长23天。年日照总时数2073.4小时。初霜为11月4日,终霜为3月30日,年无霜期210天。
滁州市 水文特征
滁州市境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境内河流分属三大水系,即
淮河
干流水系、
滁河
水系和
高邮湖
水系。市境淮河干流水系主要支流有
窑河
、天河、
濠河
、
板桥河
、
小溪河
和
池河
。滁河水系主要支流有
小马厂河
、
管坝河
、
大马厂河
、
襄河
、
土桥河
、清流河、
来安河
、
沛河
、
皂河
等。高邮湖水系主要支流有
白塔河
、
铜龙河
、
杨村河
、
王桥河
、
秦栏河
以及
白塔河
的主要支流
川桥河
等。市境湖泊不多,主要有
花园湖
、
女山湖
、
七里湖
以及与周边市县的界湖
高邮湖
、
高塘湖
等。
滁州市 土壤特点
滁州市土壤分为淋溶、初育、半水成、人为等4个土纲和水稻土、黄棕壤、潮土、灰质土、粗骨土、紫色土、砂姜黑土、黑色石灰土等8个土类,20个亚种、65个土属、118个土种。分布划分五大区域。丘陵区土壤上、中部多为石质土、粗骨土、紫色土和黑碎石土,下部为棕色石灰土、鸡肝土和黄棕壤。丘间谷地多为粘盘黄棕壤、马肝土、黄白土等。岗地区上部为白土和澄板土,中部为黄白土和渗马肝土。冲田多为瘦马肝土。沿淮平原区主要是黄潮土、潮马肝土和小面积的水稻土。南部圩区圩心为高位青泥骨土,高处为中位青泥骨土和泥骨土。西部浅洼平原区是砂姜黑土集中分布区。
滁州市 矿产资源
滁州市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截至2021年发现矿种39种,矿床及矿点134处,其中大型矿床12处,中型矿床8处,小型矿床及矿点114处。主要矿种有黑色金属的铁、钛、锰、钒;有色金属的铜、钼;贵金属的金;燃料矿产石油;冶金辅助原料的耐火粘土、白云岩、硅石、石灰岩,铸型用砂;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的岩盐、钙芒硝、重晶石、钾长石、硼镁矿;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产石膏、瓷石、黄沙、浮石、铸石、凹凸棒石、玻璃石英岩、天然油石、玉石、方解石、彩石及药物矿石麦饭石和矿泉水等。其中硅石、玻璃石英岩、天然油石,凹凸棒石、铸石、岩盐、钙芒硝、石膏、石油等储量,不仅在安徽省居于首位或是唯一的矿产,部分在华东、甚至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滁州市的优势矿产资源。
滁州市 水资源
滁州全市多年平均面降水量为966.4毫米,降水量空间分布表现为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受季风影响明显。据实测水文资料计算,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深约200毫米,地表水资源量27亿立方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大,丰水与枯水年份径流量相差10~100倍。由于地质构造等原因,滁州市地下水资源匮乏,其蕴藏量约5亿立方米,且多分布于东南部的平原圩区,只能用作人畜饮用水的补充水源。全市可资利用的外来水源,南部地区可通过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将长江水提引入滁河,供给南谯区、全椒县、来安县沿滁河北岸地带农业用水,以及部分工业和人民生活用水。北部地区紧靠淮河,在沿河设站提引淮河水。
滁州市 动物资源
滁州全市兽类12种,分别为草兔、鼠类、狼、獐、黄鼬、狐狸、野猫、小灵猫、刺猬、猪獾、河麂、蝙蝠等,占全省兽类总数的31.3%。其中獐分布于皇甫山、琅琊山等地。全市有两栖、爬行类两栖动物9种,主要种类有中华大蟾蜍、无斑雨蛙、泽蛙、黑斑蛙、日本林蛙、小弧斑蛙、北方狭口蛙、虎纹蛙(黄狗)、青蛙(金铖蛙)。爬行类动物11种,有乌龟、鳖、无蹼壁虎、北草蜥、虎斑游蛇、水赤鲢蛇、红点锦蛇、黑眉锦蛇、王锦蛇、乌梢蛇和蝮蛇等。鸟类15目41科166种,其中留鸟46种、夏候鸟54种、冬候鸟31种、旅鸟29种、尚有6种未知。区系组成划为东洋界。鸟类中,鹭鸟系本地珍禽,有池鹭、夜鹭、小白鹭、中白鹭、牛背鹭、大白鹭和苍鹭等7种,主要分布于皇甫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姚洼、弥陀寺、刺洼和张大洼的针阔混交林中;特别是皇甫山自然保护区,每年春末夏初之际,有数万只白色鹭鸟聚集林冠,蔚为壮观。蝶类,有蝴蝶、凤蝶、绢蝶等。其中中华虎凤蝶是国内特有的珍稀蝶类,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雕、白肩雕、白颈长尾雉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大天鹅、鸳鸯、灰鹤、苍鹰、赤腹鹰、雀鹰、松雀鹰、燕隼、大绯胸鹦鹉、小鸦鹃、短耳鸮、长耳鸮、红角鸮、雕、斑头鸺、鹰鸮、蓝翅八色鸫、白鹇、白冠长尾雉、小灵猫(香狸)、河麂(羊獐)、虎纹蛙(黄狗)等。
滁州市 植物资源
滁州市树种资源丰富,乔灌木414种,包括变种35种,隶属83科187属,竹类有两属17种,占安徽省木本植物科总数的74.1%、属总数的59.6%、种总数的31.4%。其中琅琊山周围20千米范围(内)有树种270多种,草本植物六七百种。古树名木98株。全市属国家级珍稀树种名录的有银杏、刺楸、杜仲、鹅掌楸、醉翁榆、琅琊榆、厚朴、榉树等。全市属省级珍稀树种名录的有金钱松、天竺桂、凹叶厚朴、青檀等。
截至2020年11月1日,滁州市共有家庭户141.0万户,集体户4.6万户,家庭户人口为377.2万人,集体户人口为21.5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7人,比第六次人口普查减少0.39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受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影响。
截至2020年11月1日,滁州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05.2万人,占51.48%;女性人口为193.5万人,占48.52%。常住人口性别比由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03.16上升为106.8。
截至2020年11月1日,滁州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64.8万人,占16.26%;15~59岁人口为254.7万人,占63.89%;60岁及以上人口为79.2万人,占19.8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63.7万人,占15.97%。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0.94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3.58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52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22个百分点。
截至2020年11月1日,滁州市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1.6万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76.3万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33.8万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96.0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上升7894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上升9171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7.9年提高到9.77年,文盲率由9.07%下降为 2.65%。
截至2020年11月1日,滁州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46.6万人,占61.84%,首次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52.1万人,占38.16%。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83.1万人,乡村人口减少78.2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20.34个百分点,比全省快了5个百分点。
截至2020年11月1日,滁州市常住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口为124.6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15.8万人,流动人口为108.8万人。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加84.6万人,增长211.3%,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加12.2万人,增长338.1%;流动人口增加72.4万人,增长198.7%。
截至2021年末,滁州市户籍人口454万人,比上年减少0.6万人。年末常住人口39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2.9%,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口出生率7.55‰,比上年下降1.74个千分点;死亡率5.57‰,上升0.26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1.98‰,下降2.01个千分点。
截止2022年11月1日,滁州市常住人口405.0万人,城镇化率63.12%,出生率6.64‰,死亡率8.02‰。
滁州市 综合
2021年,滁州市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3362.1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9%,两年平均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7.9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1644.8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429.4亿元,增长1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6:48.9:42.5,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9.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4263元(折合13061美元),比上年增长9.7%。
2021年,滁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50.9亿元,比上年增长11%,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5.7个百分点。从收入来源结构看,各项税收完成147.6亿元,比上年增长5.8%,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58.8%。从实现主体看,市本级完成59.2亿元,增长12.6%;县(市、区)级完成191.7亿元,增长10.5%。
2022年,滁州市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3610.0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1.5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808.0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1500.5亿元,增长3.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3:50.1:41.6,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9800元(折合13351美元),比上年增长4.8%。
滁州市 第一产业
2021年,滁州市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91.2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3.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4%;油料作物播种面积3.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8%;蔬菜播种面积3.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6%。全年粮食总产量470.4万吨,比上年增产1.0%。其中,夏粮181.1万吨,比上年增产2.0%;秋粮289.3万吨,比上年增产0.4%。经济作物有增有减,其中,全年棉花产量152吨,比上年减产88.9%;蔬菜产量105.6万吨,比上年增产5.1%;水果产量26.5万吨,比上年增产4.7%;油料产量12.2万吨,比上年增长3.8%。全年肉蛋奶总产量53万吨,同比增长9.1%。其中,肉类产量39.1万吨,比上年增长14%;禽蛋产量13.1万吨,比上年下降4.7%;牛奶产量0.82万吨,比上年增长50%。水产品产量37.2万吨,比上年增长2%。
2021年末,滁州市农业机械总动力73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3.4%,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拖拉机23万台,其中大中型3.6万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1.1万吨,比上年下降0.6%。农村用电量16.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1%。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49.1万公顷,全年完成重点水利工程112项,基建工程当年完成投资46.3亿元。
滁州市 第二产业
2021年,滁州市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316.6亿元,比上年增长9.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7%。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集体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大中型工业企业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36.9%、28.3%。规模以上工业中,36个工业行业大类中22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其中: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长106.0%、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59.0%,金属制品业增长38.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5.1%,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4.0%,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6.8%,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17.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6.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7%。
2021年,滁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4%,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2.7%;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达450家,产值累计增长36.4%,产值总量占全部规模工业的比重为43.4%。年末,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数达531家,工业总产值累计增长35.3%,比全市平均增速高15.6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151.9%,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6.3个百分点。年末,全市六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86家,企业数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67.5%,增加值累计增长13.4%,增加值总量占全部规模工业的70.7%,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4.8%,拉动规模工业增长9.0个百分点。
2021年,滁州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34.6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实现利税总额440.5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利润326.1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28.9亿元,同比增长8.7%。年末,资质以上建筑企业641户,全年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07.6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实现利润总额15.7亿元,比上年增长35.7%;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101.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2.9%,其中当年新开工面积1925.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0.8%;房屋竣工面积1232.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1%。
滁州市 第三产业
2021年,滁州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5.5亿元,同比增长26.5%;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额274.7亿元,同比增长35.7%。分区域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193.4亿元,同比增长27.7%;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02.1亿元,同比增长21.9%。分构成看,商品零售额1353.2亿元,增长25.8%;餐饮收入142.3亿元,增长33.0%。
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分类完成情况看,吃类商品零售额64.3亿元,增长88.0%;穿类商品零售额7.4亿元,增长41.2%;用类商品零售额177.9亿元,增长22.0%,其中,日用品类增长39.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9.1%,中西药品类增长25.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3.2%,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51.5%,汽车类增长17.2%。
滁州市 科学技术
2020年,滁州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53.2亿元,同比增长5.1%,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为1.81%。2021年全市拥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20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50家,比上年增加150家;国家级科技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4家、省级孵化器4家、省级众创空间13家、市级众创空间10家、省级院士工作站9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个、省级高新区2个。全年获省级科技成果登记2976项、省级科技进步奖10项。
滁州市 教育事业
2021年,滁州市各级各类学校(不含高等教育)共有1123所,在校生59.7万人,教职工4.8万人,专任教师4.0万人。其中幼儿园622所,在园幼儿数12.3万人,教职工1.3万人,专任教师0.8万人;小学225所,在校生24.5万人,教职工1.3万人,专任教师1.5万人;普通中学261所,在校生18.8万人,教职工2.0万人,专任教师1.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9所,在校生4.0万人,教职工0.2万人, 专任教师0.2万人。特殊教育学校6所,在校生820人,教职工152人,专任教师133人。
滁州市 文化事业
截至2021年末,滁州全市公共图书馆藏书量246.4万册,电子图书533.1万册。全市广播电视台7个。全市广播综合覆盖率100%,电视综合覆盖率99.8%。广播全年播放时间4.2万小时,其中自办栏目播放时间2.4万小时;电视全年播放时间5.6万小时,其中自办栏目播放时间1.2万小时。
国家一级图书馆:
天长市图书馆
、
明光市图书馆
、
凤阳县图书馆
、
全椒县图书馆
、
定远县图书馆
滁州市 体育事业
2021年,滁州市组织开展各类群众体育活动976场次,组织千人以上群体活动10场次。2021年新增体育场地813个、面积58.9万平方米。截止2021年底全市共有体育场地13694个、面积895.9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5平方米。新成立体育社团13个,目前共有体育协会数182个、俱乐部59个。2021年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1037个,目前,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2577人,其中国家级66人,一级1240人,二级1320人,三级9951人。
2021年,滁州市共有国家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122所,国家级特色幼儿园20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7所,市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171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2所,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5所。全年输送后备人才53人。举办中小学体育比赛12次,开展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32场次,开展扶贫定点帮扶活动2次。承接了2021年安徽省青少年锦标赛排球、足球、手球、体操共15个比赛项目,组织了59支代表队1082人参加,共获得金牌71枚、银牌60枚、铜牌84枚。
滁州市 医疗卫生
2021年末,滁州市共有卫生机构191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65个,疾病控制中心9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全市卫生机构实有床位26027张,比上年减少1%,其中医院、卫生院实有床位24967张,比上年减少259张。卫生机构从业人员3.32万人。其中,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2.32万人,执业医生7215人,注册护士11506人。
滁州市 城市建设
2021年,滁州市本级共承建重点项目185个,总投资756.5亿元。续建项目77个,总投资505.3亿元。其中,市政道桥26个,园林景观、市容卫生、环境治理20个,房建、公建项目31个。其中:菱溪干渠综合整治工程、敬梓路(丰乐大道~二贤路)、紫薇路上跨清流河桥、菱溪路二期(世纪大道~扬子路)、明湖大道(阳明路至滁州大道)、滁州市实验中学高中部运动场、滁州城市职业学院E7学生宿舍楼等46个项目已完工。新建项目108个,总投资251.2亿元。其中,市政道桥40个,园林景观、市容卫生、环境治理30个,房建、公建项目38个。其中:上海路(凤阳路至世纪大道)快车道提升改造、武警支队反恐训练场建设项目、经一路、滁州市车驾管业务综合服务中心周边路网一期工程、人行天桥项目、安置小区电梯安全鉴定及二次供水改造、紫薇路公交停保场、滁州学院会峰校区地下过街通道、镜园红源广场公祭广场展示馆布展等25个项目已完工。
截至2021年末,滁州市市辖区建成区面积110.6平方千米,比上年末增加6.8平方千米。年末自来水日生产能力达到41万立方米。全年市辖区天然气供气总量2.38亿立方米,比去年增加4529万立方米。
2021年11月,滁州市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名单,为期2年,重点探索城市更新统筹谋划机制,探索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及探索建立城市更新配套制度政策。
滁州市 环境保护
截至2021年末,滁州市共有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24万公顷,当年人工造林面积4740公顷。年末森林面积48.9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2175万立方米。全市共有环境监测站和监察大(支)队18个,环保专项资金2.39亿元。共有污水处理厂4座。城市污水处理率97.2%。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耗能下降3.2%。全年滁州市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上属于良好水平,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的天数为79天,符合二级标准的天数为221天,一、二级标准的天数总计为300天,占比82.2%。全年轻度污染55天,中度污染9天,污染天数占比17.8%。
滁州市 社会保障
截至2021年末,滁州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19.3万人,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9.3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9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47.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27.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37万人。全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7.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62.1万人。
自2021年12月3日起,依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滁州市区的最低工资标准为1500(元/月)。
滁州市 交通
南北向的京沪铁路和京沪高铁在境内设站,从滁州到南京仅18分钟,到上海1小时34分钟,到北京仅3小时52分钟。东西向的沪汉蓉高铁设有滁州全椒站,向西可达合肥、武汉、成都等城市。即将开工建设的北沿江高铁将在滁州与京沪高铁并轨设站,滁州将是京沪高铁和北沿江高铁东西两大高铁枢纽唯一交汇的城市。
从市区驱车,1小时左右即可达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南京马鞍国际机场;1个半小时可达合肥新桥国际机场。高铁1小时40分钟到达上海虹桥机场。
滁州周边分布有4个主要水路港口,分别为滁州汊河港、南京新生圩港、南京龙潭港和南京长江七坝港,通过这些港口可通江达海。七坝港丰水期和龙潭港可走万吨以上货轮,实现江海联运。
滁州的高速公路通车和在建里程均位居安徽省第一,合徐、宁连、宁洛、合宁、徐明、滁马等11条高速穿境而过。104、205等5条国道和诸多省道在市境纵横交错。从滁宁快速通道、合宁和宁洛高速、104国道等均可直达南京城区。
一号线(运营):连接京沪高铁滁州站、城南新区、市经开区、苏滁高新区、汊河新区至南京北站。全程55.351公里,设17个车站(滁州境内49.663千米,设站15座,南京境内5.688千米,设站2座)。宁滁城际于2018年12月30日开工建设,南京段于2021年12月28日开工建设,滁州段于2023年6月28日开通运营。
二号线(规划):连接琅琊新区、老城区、滁州站、全椒站,全长38.0千米,设车站24座。
三号线(规划):连接来安、苏滁高新区、滁州北站,线路全长27.48千米,设车站15座。
四号线(规划):连接滁州站、乌衣镇至南京北站,全长41.18千米,全线设车站8座(滁州境内5座)。
滁州市 运输
截至2021年,滁州市全年货物运输周转量375.3亿吨公里。其中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313.7亿吨千米;水运货物运输周转量61.6亿吨千米。全年旅客周转量7.5亿人千米。2021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58.2万辆,比上年增长9.3%,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57.3万辆,增长6.8%;私人轿车拥有量46.5万辆,增长7.5%。
2021年,滁州市邮政行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7.2亿元,同比增长25.5%,其中邮政寄递服务业务收入为1.3亿元,同比增长2.6%。全行业业务总量累计完成18.8亿元,同比增长33.4%,邮政寄递服务业务量为9305万件,同比下降2.9%,其中快递包裹为4686万件,同比增长19.6%。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4529万件,同比增长65.6%。全年电信业务总量[6]37.5亿元。年末,全市拥有电话430.1万户,同比增长6.5%,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数38.4万户,同比下降5.5%;移动电话用户数391.7万户,同比增长7.8%。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46.3万户。
滁州市 地名由来
滁州得名于滁河,滁河古称“涂水”,滁州由古代“涂中”沿革而来。滁州地名从“涂”到滁的演变,是古人对客观发展的认识在造字法上的运用,可以用来解析滁州山水形胜的地理特点。滁河代替“涂水”,正式见于唐代典籍,故《辞海》注:涂水,古水名,唐改“涂”作“滁”,即今安徽省滁河。直到北宋初,文字学家徐铉整理审核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才把“滁”字作为新附字收入其中。
滁州市 方言
滁州方言
因其地理位置与人口迁徒等因素,内部语言呈现多样化特点:南部五县市即滁州市区、来安县、全椒县、定远县和天长市属于
江淮官话
洪巢片
,北部两县即凤阳县和明光市处于江淮官话与中原官话的交界地带,具有鲜明的双重特征。
滁州市 文物
|
![]() |
愉快的电池 · 赵孟頫小楷,老子《道德经》 10 月前 |
![]() |
有情有义的番茄 · 李永敬:创新是食品行业发展的灵魂-新华网 10 月前 |
![]() |
帅气的水桶 · 青花瓷画上的金陵折扇 1 年前 |
![]() |
高兴的烈酒 · 京东联盟注册方法,以及工具推荐- 知乎 1 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