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十一月十三日)正調查三宗有流行病學關連的食物中毒個案,共涉及10人,並呼籲市民保持個人、食物及環境衞生,預防經由食物傳播的疾病。
首宗個案涉及兩名分別36歲和40歲的女子。她們十一月七日於樂富的釜山屋購買午餐並在工作地點進食,約17小時後出現腹痛、腹瀉、噁心、嘔吐及發燒等病徵。
第二宗個案涉及四名年齡介乎30至46歲的女子。她們同日於同一餐廳購買晚餐並在工作地點進食,約11至39小時後出現腹痛、腹瀉、噁心及發燒等病徵。
第三宗個案涉及四名年齡介乎30至60歲的女子。她們十一月八日於同一餐廳購買午餐並在工作地點進食,約15至24小時後出現腹痛、腹瀉、噁心及發燒等病徵。
全部受影響人士均已求醫,當中一人需入院,她的糞便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對沙門氏菌呈陽性反應。全部病人情況穩定。
衞生防護中心初步調查顯示,受影響人士曾進食共同食物,涉及的食物為紫菜包飯,材料包括紫菜、蛋絲、青瓜及醃菜。
衞生防護中心及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食安中心)人員已到該餐廳視察,指示有關處所暫停營業及進行清洗消毒處所工作,改善有關食物烹調流程和衞生,並向餐廳員工提供食物安全和環境衞生教育。調查人員初步懷疑有關食物在準備過程中受到污染。
衞生防護中心及食安中心的調查仍然繼續,不排除個案會增加。衞生防護中心呼籲曾於十一月七日或八日進食上述食肆的紫菜包飯的人士,如有不適,應盡快求醫。
要預防經由食物傳播的疾病,市民應經常保持個人、食物及環境衞生。在外進食時,應注意以下要點:
如需製作以略煮或未經烹煮的蛋為用料的菜式時,應選用經巴士德消毒的蛋、蛋製品或蛋粉;
光顧可靠及有牌照的食肆;
避免進食生的海產;
小心選擇冷盤,包括自助餐的刺身、壽司及生蠔;
預先煮熟或吃剩的食物在食用前應妥善貯存和翻熱;
進食火鍋或燒烤時,確保食物已徹底煮熟才進食;
在烹煮過程中,小心處理並要徹底分開生和熟的食物;
使用兩套筷子及用具分開處理生及熟的食物;
不要光顧無牌食物檔;
飲用經煮沸的水;
不要嘗試使用鹽、醋、酒及日本芥末殺菌,因為均沒有殺菌效用;及
進食前及如廁後要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