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咖谈|上师大教授陆建非:“双减”下的英语教学改革须辩证看待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随后,8月3日上海教育委员会印发《上海市中小学2021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的通知》,明确指出上海全区小学阶段的考试范围只有语文和数学,英语不再纳入考试范围。

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和上海市中小学课程计划的执行,引发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英语学科在未来几年的课程定位必然影响到高校英语师范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

近日,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上海市属唯一以“英语师范”冠名的专业,上海师范大学英语师范专业从人才培养角度出发,与上海市125家教育实习基地学校联合,共同探索“双减” 政策的落实以及英语教学和人才培养改革大计。

10月16日,在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协办的“‘双减’政策下上海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改革新挑战与新机遇研讨会”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就英语学科发展和英语师范人才培养形成如下共识:

第一,上海市人才需求和培养必须符合上海市城市发展定位,“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建设上海市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掌握英语等国际交流通用语言是国际文化大都市人才的基本能力之一;

第二,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英语师范人才培养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的培养应放在首位,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是当代英语教育的目标之一;

第三,“双减”政策旨在扭转应试教育,消除资本运作对教育的控制,英语教学应以能力培养为驱动,与之相应的考核方式、教学内容和方法、作业内容和形式都须改变,课堂也应随之发生转型,课内外英语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将更加丰富和多样化,英语师范人才应具有更多的跨学科知识和多种才能和才艺。

与会专家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高质量英语人才和多语种外语人才仍是国家发展的刚需。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人尽其才既是当代社会对英语教育和英语师范人才培养的呼唤和期盼,也是对所有学科和人才培养的呼唤和期盼。

研讨会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上海分会会长、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陆建非以《准确辩证地看待和实施“双减”政策下的英语教学改革》为题,从四方面阐述了对当前的英语教学改革的诸多观点。

他提到,“双减”(double reduction)就是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目的是让教育回归本真目的,孩子要在学校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不能让资本操作教育。

以下为发言全文:

一.为何要“双减”?如何理解“双减”?

陆建非教授认为,“双减”的真正目的是:

1. 使教育回归公益的本真和育人的真谛;

2. “双减”是一个耗时费力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3. “双减”抓住了“课堂教学质量”这个根本,教师的第一战场是课堂,教好书是师者之天职;

4. “双减”推进了人的全面发展,使“五育并举”变得可能,激励学生锻造确定的能力,以应对不确定的世界;

5.“双减”之后学生需要高质量的家长陪伴,课后服务亟需转轨,培训机构改弦更张。

二.外国语是人生斗争的一种武器,也是国家发展的利器

马克思说过:“外国语是人生斗争的一种武器。”(A foreign language is a weapon in the struggle of life.)

外国语的学习教育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和发展过程中如影随形,善始善终,发挥着奇特而关键的作用。早期马克思主义文献译介是促成建党初心的一个重要原因,译介者不但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带到了中国,而且也淬炼自己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传播者、实践者。

1920年9月28日,上海《民国日报》登出《外国语学社招生广告》,事实上就是宣告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创办的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并冠名外国语的学校问世。校址在上海霞飞路渔阳里6号,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所在地。中国共产主义者要研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保持与共产国际及各国共产党的直接联系,掌握外语,特别是俄语,必不可少。外国语学社既是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大本营,又是联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座桥梁,在我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从1921年春季开始,学员们分批赴俄学习。中共第一批苏俄留学生主要来自外国语学社,刘少奇、任弼时、汪寿华、罗亦农、肖劲光、曹靖华等都是从这儿走出,踏上了赴俄的留学之路。正是学社打下的坚实基础,使得这些革命者的日后事业厚积薄发,大放异彩。

中国英语教育始于19世纪初在中国的英国传教士,中国人自己的英语教育则一般以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成立为开端。到1903年,我国大中学校开始普遍开设外语课。新中国成立后,于1964年制定了《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首次在我国的正式文件中提出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21世纪伊始,随着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上海申办世博会,国人学英语的第三次高潮已到来。中国目前至少有两亿人在学英语,以同一母语和同一文化背景学习同一外语而论,可谓人类外语学习史上之最。中国已成为“外语教学的超级大国”,能否成为世界英语教学强国,需各方努力。

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成就,其中英语普及教育的作用不可小觑。拥抱地球,且不失民族特色融入世界,我们更需要外语的助力。

中国目前至少有两亿人在学英语,可谓人类外语学习史上之最,能否成为世界英语教学强国,离不开经济背景。

面对有声音认为不应投入精力在英语上,我认为不智。

《2012年美国中央情报局世界实情书》讲到,英语技能与人均出口产值呈正相关(以能源经济为支柱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除外)。提升英语熟练程度,被视为出口强国的必要前提。中国是外贸出口大国,30年改革开放成果的取得很大部分靠的是人口红利,其次是外贸红利。现在却把外贸红利得益于英语这个重要事实给否认掉,不符合历史事实。世界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的商业经营难度指数发现,在英语不是官方语言的国家里,英语熟练度越高,商业经营越容易。各项分析都指向一个结论:

能有效使用英语,是经济全球化和个人发展的要求。

此次英语熟练度指标与一系列社会经济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比如,外向型经济的国家或城市,英语水平会高一些;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外语教学。可想一想,小班化的模式与学校设定的生师比相关,政府投钱越多,学费越高,生师比就越小。与其说这与教育观有关,不如说与经济实力相关。

这些研究结论进一步强化了我们的一个共识,即语言及语言教育不能独善其身,一定与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密切相关。这个经济纬度解释了现阶段我国的英语的水平和趋势。

我认为,政府要营造宽松的语言环境。

尤其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要向全球城市的方向发展,多种语言需共存共享。

要成为真正的文化大国,不仅在于母语文化的博大厚实,更在于母语及文化的开放和包容。

英语学习的价值是由其语言使用的国际性而客观体现的。16世纪末,莎士比亚活着时讲英语的人还不足500万,而今天把英语作为母语的人约有4亿,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并经常使用的人约有3.5亿,把英语作为外语且能流利使用的人约有1亿,有70多个国家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或半官方语言,这些国家内居住着约16亿人。

据估算,跨入新世纪时全世界英语学习者至少达10亿人,全球约有五分之一的人具有不同程度的英语交际能力,世上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经常观看用英语播出的电视节目,70%—80%的网站使用的是英语,输入全球计算机网络的经贸信息有80%是以英语显示的。欧洲自由贸易协会最终决定以英语作为其工作语言,尽管它的6个成员国无一把英语当作本国官方语言。

英语语言国际性的客观事实已被广泛认可,并成为人们学习英语的主要理由。尤其在经济全球化驱动下,跨国度、跨民族、跨文化交际变得平常和必需,掌握一门共同语言成为当代人的必要素养。

三.绝不能忽略“布罗卡斯区现象”,词汇量靠长期积累

学习英语并非是熟识一套外语语言知识,而是练就一种外语能力,以期实现顺畅、得体、愉悦、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英语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原因是多重的。

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指出,人类先天语言能力是生物遗传的结果,语言学的本质是认知心理学,而且最终是生物学的一个部分。作为言语获得基础的这种天生机制在后天必须及时地暴露在语言的反复刺激下才会被激活,而这个关键时段就在青春期之前。

据科学实验证明,人的大脑中有个“布罗卡斯区”专门负责语言功能,幼儿3至12岁期间学习语言直接储存在此区域内,12岁之后学习语言,语言信息就无法直接储存到布罗卡斯区,只能存到记忆区,使用语言时,布罗卡斯区必须和记忆区进行联系。布罗卡斯区在人的幼年时期发展得非常灵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该区的灵敏性渐呈下降趋势,所以3到12岁期间尤其是前半段,常被人们认为是学习语言的 黄金 时期。

打通布罗卡斯区是学习语言的“捷径”,但走捷径并不轻松。

真正要让孩子把英语作为第二母语,形成母语思维必须得有科学的方法和大强度、高频率、持续的刺激,真正作用于布罗卡斯区,形成母语思维,因此,决不能把母语的学习方法和外语的学习方法完全割裂开。

我认为,目前学校教育要求的英语词汇量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到高考时还只有3000左右的词汇量。如果要成为一个可以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人,学生至少需要达到6000个以上的词汇量。如果再要做学术研究,那到研究生阶段要达到10000个以上的词汇量。

我国高考对英语词汇的要求总体偏少,最高要求仅为3500个词。而且,现在还有部分省市打算减少高考英语词汇。但事实上,适度足量的英语词汇是顺畅有效交际的必要前提。1932年民国时期,高中就是8000个单词的要求,日本的高中英语词汇量是5900个,我国台湾地区的高中英语词汇是6600个,而俄罗斯高中英语词汇是8000个。青少年的记忆储存空间特别大,只要有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和科学的词汇学习方法,较大幅度地扩大高中英语词汇量是可行的。

在16、17世纪的时候,英国一个普通农民基本上500到800个单词就可以与人交流了,但在“知识爆炸”的信息化时代,我认为至少要有8000个单词才算初步具备专业学习和应用能力。

其实,低龄化的现象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了布罗卡斯理论的泛化影响,低龄并非越小越好,也有个适宜的低龄。说到家长走入应试化的误区,这是难免的,几乎无人能独善其身,不受到现行教育体制的影响和传统教育观念的熏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很多家长认为学习掌握英语是一种出人头地的门道,拿着这块敲门砖,可跻身精英社会,这是目前普遍存在的误导理念。

实际上,布罗卡斯区的打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无论是学母语还是学外语,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据权威统计,真正能实现无障碍地跨文化交际者只占学习者的5%左右。

我国的优质教育资源既匮乏又不均衡,竞争异常激烈,家长抱着跟风从众、不能输在起跑线的心态让孩子尽可能早地学习英语,但绝大多数家长不懂外语,缺少时间督促孩子的学习,缺乏帮助孩子巩固和强化课堂外语的课外通道。不同于母语,外语的语义场非常有限,一旦没有持续的强化和刺激,外语学习就不会获得好的效果。只有大量的记忆输入,才可能实现少量的记忆输出。记忆对英语的学习必不可少,学习外语就是同遗忘作斗争。

四.不能把母语和外语割裂开来,“兴趣”萌发自“习得”

母语和母文化的退化是“世界现象”,不能只怪英语。我们决不能把学习母语和学习外语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淡化学习外语的功利性,运用母语“习得”的规律,不断创设各种场景和方式,这是英语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而且必然是长期的艰辛探索和科学实践。

随着“深度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浅阅读、泛阅读、碎片化的阅读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人们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功能退化,再也没有耐心阅读长文章,深入缜密的思考少之又少,这样的学习惯性也会影响英语的学习。

实践证明,如何打通教英语和学英语的屏障、课堂英语和生活英语的藩篱,这是一门大学问。

实际上就是要疏通“学得”和“习得”的关系,尽可能在教学英语时,多采用一些“母语习得”的方法和途径,这对于英语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的中小学生在学习英语上存在哪些问题?

在应试化的背景下,现在的孩子学习英语都是围绕着教学计划以升学考试为目的,并不是出于交流沟通的需要和兴趣使然,这恰恰背离了语言学习的真谛。

从学习方法上看,中高考的英语是选拨的工具,没有人和生活的意义,语言学习中很多随意即兴的交流往往是其魅力所在。“学得”与“习得”是不一样的,“习得”更自然,更生活化,更习俗化,容易吸纳,不易忘记。其实学习语言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而实现交际的基础是无障碍的交流能力,需要孩子掌握丰富的词汇量,至少要达到8000个词的标准,而现在的高中生一般词汇量在3500个左右,大学生即使到了毕业的时候能够达到8000个词汇标准的学生也不足一半,在语言沟通方面就存在着不小的阻力。

从思维方式上看,东西方人存在着不小的差异。

西方人比较注重逻辑思维,而东方人比较注重辩证思维。

学习英语的好处是可以让我们的思维方式更加综合化,既讲辩证又有逻辑性。

由于所强调的思维方式不同,东西方人的关注重心也不尽相同。西方人更注重个人的自主作用,而中国人更看重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在观察事物的视点上明显不同。在思想方法上,西方人思维比较开放,而中国人比较保守。在写作上外国人关注事情本身,而中国人关注语境。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不只是学习语言本身,我们还要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彼此借鉴,相互关照的这种人文情怀也十分重要。

外语的学习是一种终身的学习,需要不间断地强化,它不只是一种考试的工具,不要过于功利。

学习外语时应该让孩子保持适度的压力感和焦虑感,但要把握好度,还要注意营造宽松融洽的语言学习环境。

如何让孩子和家长正确对待英语,如何在孩子小时候进行有效的英语启蒙,培养他们对语言的兴趣?

在学习中会发现女孩的成绩往往要好于男生,这与我们目前的选拔机制有关系。女孩在语言学习上的天赋其实是优于男孩的,

女孩开口说话早,在表达上占优势。

对于语言学习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兴趣就会保持持续的关注度,也不会觉得累。可以采用“以情拴情”的方法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老师的作用时常是隐形的,关键在于要“蹲下来”和孩子对话,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对学生多采取“隐形”的指导,把课堂还给学生。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自己全身的热情和激情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故意地关照暂时居后的孩子,经常给予孩子鼓励。

我主张,比如作文的批改上要多给孩子提建议,让学生自己修改,老师不要包办或者大量地标红批改,这样无形中会使学生心理产生挫败感,降低英语学习的兴趣。

外国老师在作文的批改上顶多提出几条修改意见,首先给予学生肯定。在我们课堂上老师往往不舍得表扬,批评的多。课堂上老师尽量不要评价孩子的对错,多采取“同伴”评价,在现在的竞争关系中,来自学伴的肯定和表扬十分缺少。学生的相互评价有助于在可控状态下营造合理竞争的氛围,效果远远好于老师的评价。

在课堂上,要多给孩子展示、“露一手”的机会,如果学生可以用英语表述清楚自己的一件事是很了不起的,长期坚持自我表述对英语的表达帮助很大。

对于低幼孩子来说游戏对英语学习的帮助也是很大的。

要提倡随时随地随意的学习,在不经意间习得的知识往往记忆深刻。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生活中学习英语的机会,比如商标上的英语单词、药盒上的英语说明,都可以从中吸纳积累词汇。

一个单词只有在不同的语境中见到过6至7次,才能真正地记住。

努力营造一种英语学习的氛围,把主要的英语国家的地图、报纸、杂志、钱币、邮票、国旗等标志性东西在特定区域内进行展示,让孩子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和传统。

氛围的营造可以让孩子产生文化的认知感和刺激感,同时还应加入国外的体育活动进行体验。兴趣应是多方位持续性的刺激。

当孩子兴趣处于低潮时也不要逼迫他,可以采取适当的放松,等到适当的时机再调动起来就好。

多鼓励孩子体验多重感官的刺激,多看外语的动画片、电影等,能看懂外国的电影是很不简单的,既增添了学习的有趣性,同时还可以锻炼孩子听说读的能力。眼下开展的用英语讲中国故事、中英文辩论、电影双语模仿秀、英语播音秀、演唱中英民族、民俗歌曲等,都是练就语言交际能力有效载体和形式。

英语教育的价值不仅仅是为了交流、获取信息,还对人的智力发展、较早融入国际社会、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包容等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