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桃花源
概述介绍
诗的序
桃花源记
记述一个世俗的渔人偶然进入与世隔绝之地的奇遇记。本文幻想了一个没有
阶级
,没有剥削,自给自足,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与时人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大部分
学者
认为,桃花源记是
陶潜
对当时的社会不满,希望追求一个平静和谐的社会而写的。
东晋末期
南朝宋
初期诗人、文学家、
辞赋家
、散文家。东晋浔阳
柴桑
(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
饮酒
》《
归园田居
》《
桃花源记
》《
五柳先生传
》《
归去来兮
辞》《桃花源诗》等。
地理研究
桃花源得名自陶潜的《桃花源记》。“晋太元中,
武陵
人捕鱼为业......”,由此可见,桃花源的地理位置应位于“武陵”这个地方。那么武陵到底在哪儿呢,《
通典
》卷一百八十三:“朗州今理武陵县。春秋、战国时皆属楚地。秦昭王置黔中郡。汉高更名武陵郡,后汉、魏至晋皆因之。晋赵廞问潘京云:‘贵州何以名武陵’京曰:‘鄙郡本名义陵郡,在辰阳县界,与夷相接,数为所攻,光武时移东出,共议易号。传曰止戈为武,诗称高平曰陵。’《武陵记》桃花源,即此地也。”
那么上面提到的“郎州”即“武陵”又在哪儿呢?“武陵”这一地名,最早出现在西汉初年。《汉书·地理志》记载:“武陵郡,
高帝
置,莽曰
建平
。属荆州。(领)县十三:索(今
常德市武陵区
、鼎城区、
汉寿县
地,故城今鼎城区韩公渡镇城址村)、孱陵(今湖北
公安县
与湖南安乡、澧县、
津市
、南县、华容等县地)、临沅(今常德市武陵区、鼎城区大部和
桃源县
地)、沅陵(今沅陵、
泸溪
、吉首、
麻阳
等县地)、镡成(今洪江市、
靖州
、绥宁、会同、通道、中方等县地,错入今贵州省境)、无阳(今芷江、
新晃
、怀化等县地,错入今贵州省境)、迁陵(今
保靖县
地,错入今重庆市境)、辰阳(今
辰溪
、麻阳、花垣、
凤凰
等县地)、
酉阳
(今永顺、
龙山
、古丈等县地,错入今重庆市境)、义陵(今
溆浦县
地)、佷山(今湖北长阳县地)、零阳(今慈利、石门、
临澧
、澧县等县地)、充(今
永定区
、桑植县地)” ①。武陵郡又称“义陵郡”。其来历据晋人
常林
《义陵记》云:“
项羽
弑义帝于郴,武陵人缟素哭于招屈亭,高帝闻而义之,故曰义陵。”郡治
义陵县
(一说治索县)。建置时间,据《后汉书·郡国志》武陵郡下原注:“
秦昭王
置,名黔中郡。高帝五年(前202)年更名。”[《水经注·沅水》记为“汉高祖二年(前205年)]
由此可见,陶潜所说的桃花源应该位于今天的湖南省常德市境内,并且在历代写“武陵”的诗文中,如唐
孟浩然
的《武陵泛舟》、
王昌龄
《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为题》、《武陵开元寺黄炼师院》、
司空图
《武陵路》、
曹唐
《武陵洞》、五代
王建
《武陵春日》、宋
梅尧臣
《武陵行》、
张斛
《武陵春晓》、
唐庚
《武陵道中》、
胡浚
《武陵竹枝词》(六首)等诗,基本上是写桃花源,标题却写的“武陵”,往往把“武陵”当作桃花源的代名词。
然而为了考证更加严谨,我们在此也不下定论,只是认为湖南常德桃花源更接近陶潜所描写的桃花源。
诗歌对联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间,更问神仙遂不还。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常时只记入山深,清溪几度到云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
唐 张旭《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渔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拖纶掷饵信流去,误入桃源行数里。清源寻尽花绵绵,踏花觅径至洞前。洞门苍黑烟雾生,暗行数步逢虚明。俗人毛骨惊仙子,争来致词何至此。须臾皆破冰雪颜,笑语委曲问世间,因嗟隐身来种玉,不知人世如风烛。筵羞石髓劝客餐,镫爇松脂留客宿。鸡声犬声遥相闻,晓光葱笼开五云。渔人振衣起出户,满庭无路花纷纷。翻然恐迷乡县处,一息不肯桃源住。桃花满溪水似镜,尘心如垢洗不去。仙家一出寻无踪,水流山重重。
鹿为马,龙为蛇,鳯皇避罗麟避罥。天下逃难不知数,入海居嵓皆是家。武陵源中深隐人,共将鸡犬栽桃花。花开记春不记岁,金椎自劫博浪沙。亦殊商颜采芝草,唯与少长亲胡麻。岂意异时渔者入,各各因问人闲賖。秦已非秦孰为汉,奚论魏晋如割瓜。英雄灭尽有石阙,智惠屏去无年华。俗骨思归一相送,愼勿与世言云霞。出洞沿溪梦寐觉,物景都失同回槎。心寄草树欲复往,山幽水乱寻无涯。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渔郞漾舟迷逺近,花间相见因相问。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唐
韩愈
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流水盘回山百转,生绡数幅垂中堂。武陵太守好事者,题封远寄南宫下。南宫先生忻得之,波涛入笔驱文辞。文工画妙各臻极,异境恍惚移于斯。架岩凿谷开宫室,接屋连墙千万日。嬴颠刘蹶了不闻,地坼天分非所恤。种桃处处惟开花。川原近远蒸红霞。初来犹自念乡邑,岁久此地还成家。渔舟之子来何所,物色相猜更问语。大蛇中断丧前王,群马南渡开新主。听终辞绝共凄然,自说经今六百年。当时万事皆眼见,不知几许犹流传。争持酒食来相馈,礼数不同樽俎异。月明伴宿玉堂空,骨冷魂清无梦寐。夜半金鸡啁哳鸣,火轮飞出客心惊。人间有累不可住,依然离别难为情。船开棹进一回顾,万里苍苍烟水暮。世俗宁知伪与真,传者武陵人。
文学典故
作者
|
诗题
|
诗句
|
于武陵
|
赠王道士
|
浮世度千载,桃源方一春。
|
于鹄
|
南溪书斋
|
曾逢异人说,风景似桃源。
|
储光羲
|
玉真公主山居
|
不言沁园好,独隐武陵花。
|
储嗣宗
|
春游望仙谷
|
鸡犬疑沾药,耕桑似避秦。
|
刘商
|
袁十五远访山门
|
僻居谋道不谋身,避病桃源不避秦。
|
刘商
|
题水洞二首
|
今看水入洞中去,却是桃花源里人。
|
刘言史
|
题茅山仙台药院
|
楼台争耸汉,鸡犬亦嫌秦。
|
刘长卿
|
和袁郎中破贼后军行过剡中山水谨上太尉
|
兰渚催新幄,桃源识故蹊。
|
刘长卿
|
奉陪萧使君入鲍达洞寻灵山寺
|
徘徊未能去,畏共桃源隔。
|
刘长卿
|
奉陪郑中丞自宣州解印与诸侄宴余干后溪
|
何劳问秦汉,更入武陵溪。
|
刘长卿
|
寻张逸人山居
|
桃源定在深处,涧水浮来落花。
|
刘长卿
|
会赦后酬主簿所问
|
重见太平身已老,桃源久住不能归。
|
刘长卿
|
湘中纪行十首云母溪
|
深藏武陵客,时过洞庭人。
|
刘长卿
|
石围峰
|
渡口问渔家,桃源路深浅。
|
刘长卿
|
秦系倾以家事获谤因出旧山每荷观察崔公见知欲归未遂感其流寓诗以赠之
|
初迷武陵路,复出孟尝门。
|
刘长卿
|
自紫阳观至华阳洞宿侯尊师草堂简同游李延年
|
千载桃花春,秦人深不见。
|
刘长卿
|
贾侍郎自会稽使回篇代盈卷兼蒙见寄一首与余有挂冠之期因书数事率成十韵
|
柏树荣新垄,桃源忆故蹊。
|
刘长卿
|
送台州李使君兼寄题国清寺
|
露冕新承明主恩,山城别是武陵源。
|
刘长卿
|
送子婿崔真甫李穆往扬州四首
|
殷勤嘱归客,莫话桃源人。
|
刘长卿
|
送常十九归嵩少故林
|
他日山中逢胜事,桃源洞里几人家。
|
刘长卿
|
过郑山人所居
|
寂寂孤莺啼杏园,寥寥一犬吠桃源。
|
刘长卿
|
题大理黄主簿湖上高斋
|
桃源君莫爱,且作汉朝臣。
|
包融
|
赋得岸花临水发
|
春来武陵道,几树落仙家。
|
厉玄
|
从军行
|
帆色起归越,松声厌避秦。
|
司空图
|
丁未岁归王官谷
|
将取一壶闲日月,长歌深入武陵溪。
|
司空图
|
春山
|
可是武陵溪,春芳著路迷。
|
吴融
|
倒次元韵
|
雨台谁属楚,花洞不知秦。
|
吴融
|
偶书
|
只此无心便无事,避人何必武陵源。
|
吴融
|
山居即事四首之四
|
何用深求避秦客,吾家便是武陵源。
|
吴融
|
花村六韵
|
依稀小有洞,邂逅武陵源。
|
唐彦谦
|
绯桃
|
尽日更无乡井念,此时何必见秦人。
|
乔侃
|
人日登高
|
杜陵犹识汉,桃源不辨秦。
|
奚贾
|
寻许山人亭子
|
桃源若远近,渔子棹轻舟。
|
孟浩然
|
南还舟中寄袁太祝
|
桃源何处是,游子正迷津。
|
孟浩然
|
山中逢道士云公
|
忽闻荆山子,时出桃花源。
|
孟浩然
|
送袁太祝尉豫章
|
相逢武陵客,独送豫章行。
|
孟浩然
|
题李十四庄兼赠綦母校书
|
归客莫相待,寻源殊未还。
|
孟浩然
|
高阳池送朱二
|
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
|
孟郊
|
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
|
惊彼武陵状,移归此岩边。
|
崔涂
|
江雨望花
|
避秦不是无归意,一度逢花一断肠。
|
崔涂
|
王逸人隐居
|
不逢秦世乱,未觉武陵深。
|
张九龄
|
与生公寻幽居处
|
疑入武陵源,如逢汉阴老。
|
张仲方
|
赠毛仙翁
|
待我休官了婚嫁,桃源洞里觅仙兄。
|
张南史
|
寄静虚上人云门
|
方同沃洲去,不似武陵迷。
|
张说
|
岳阳石门墨山二山相连有禅堂观天下绝境
|
长揖桃源士,举世同企羡。
|
张说
|
翻著葛巾呈赵尹
|
桃花春径满,误识武陵源。
|
张贲
|
和袭美醉中先起次韵
|
何事桃源路忽迷,惟留云雨怨空闺。
|
戎昱
|
寄梁淑
|
悔学秦人南避地,武陵原上又徵师。
|
戎昱
|
送吉州阎使君入道二首
|
莫遣桃花迷客路,千山万水访君难。
|
戴叔伦
|
晚春
|
桃源宁异此,犹恐世人闻。
|
戴叔伦
|
桂阳北岭偶过野人所居聊书即事呈王永州邕李道州圻
|
他时愿携手,莫比武陵源。
|
戴叔伦
|
桂阳北岭隅过野人所居聊书即事呈王永州邕李道州圻
|
乍疑秦世客,渐识楚人言。
|
戴叔伦
|
汉宫人入道
|
霄汉九重辞凤阙,云山何处访桃源。
|
戴叔伦
|
赠韩道士
|
桃源寂寂烟霞闭,天路悠悠星汉斜。
|
戴叔伦
|
送吉中孚校书归楚州旧山
|
为问桃源客,何人见乱时。
|
戴叔伦
|
过友人隐居
|
春花正夹岸,何必问桃源。
|
方干
|
睦州吕郎中郡中环溪亭
|
为是仙才登望处,风光便似武陵春。
|
施肩吾
|
送绝尘子归旧隐二首
|
云水千重绕洞门,独归何处是桃源。
|
曲信陵
|
移居洞庭
|
重林将叠嶂,此处可逃秦。
|
曹唐
|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
玉皇赐妾紫衣裳,教向桃源嫁阮郎。
|
朱湾
|
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
|
路傍樵客何须问,朝市如今不是秦。
|
李君何
|
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园花发
|
地闲分鹿苑,景胜类桃源。
|
李嘉祐
|
送韦司直西行
|
湘浦眠销日,桃源醉度春。
|
李嘉祐
|
送韦邕少府归钟山
|
祈门官罢后,负笈向桃源。
|
李峤
|
送司马先生
|
蓬阁桃源两处分,人间海上不相闻。
|
李德裕
|
尊师是桃源黄先生传法弟子常见尊师称先师呈迹今重赋此诗兼寄题黄先生旧馆
|
洞天应不夜,源树只如春。
|
李涉
|
赠长安小主人
|
仙路迷人应有术,桃源不必在深山。
|
李白
|
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
绿水接柴门,有如桃花源。
|
李白
|
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却之武陵立马赠别
|
去去桃花源,何时见归轩。
|
李白
|
和卢侍御通塘曲
|
行尽绿潭潭转幽,疑是武陵春碧流。秦人鸡犬桃花里,将比通塘渠见羞。
|
李白
|
拟古十二首
|
海水三清浅,桃源一见寻。
|
李白
|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
|
李白
|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
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
李白
|
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
从兹一别武陵去,去后桃花春水深。
|
李白
|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群远怀亦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寄之
|
方从桂树隐,不羡桃花源。
|
李白
|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
|
谪官桃源去,寻花几处行。秦人如旧识,出户笑相迎。
|
李白
|
酬王补阙惠翼庄庙宋丞泚赠别
|
薜带何辞楚,桃源堪避秦。
|
李益
|
寻纪道士偶会诸叟
|
见说桃源洞,如今犹避秦。
|
李端
|
归山居寄钱起
|
谁知武陵路,亦有汉家臣。
|
李端
|
闻吉道士还俗因而有赠
|
柳市名犹在,桃源梦已稀。
|
李端
|
送郭参军赴绛州
|
蒲泽逢胡雁,桃源见晋人。
|
李端
|
送马尊师
|
武陵花木应长在,愿与渔人更一寻。
|
李群玉
|
恼从兄
|
武陵洞里寻春客,已被桃花迷不归。
|
李群玉
|
自澧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
|
谁昔探花源,考槃西岳阳。
|
李群玉
|
赠花
|
金谷园无主,桃源路不通。
|
李群玉
|
送秦炼师
|
锦洞桃花远,青山竹叶深。
|
李质
|
宿日观东房诗
|
曾入桃溪路,仙源信少双。
|
杜牧
|
酬王秀才桃花园见寄
|
此花不逐溪流出,晋客无因入洞来。
|
杜甫
|
不寐
|
多垒满山谷,桃源无处求。
|
杜甫
|
北征
|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
|
杜甫
|
奉汉中王手札
|
悲秋宋玉宅,失路武陵源。
|
杜甫
|
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
|
故山多药物,胜概忆桃源。
|
杜甫
|
寄从孙崇简
|
庞公隐时尽室去,武陵春树他人迷。
|
杜甫
|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
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
|
杜甫
|
巫峡敝庐奉赠侍御四舅别之沣朗
|
传语桃源客,人今出处同。
|
杜甫
|
春日江村五首
|
茅屋还堪赋,桃源自可寻。
|
杜甫
|
赤谷西崦人家
|
如行武陵暮,欲问桃花宿。
|
杜甫
|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
春草封归恨,源花费独寻。
|
杨凭
|
千叶桃花
|
若教避俗秦人见,知向河源旧侣夸。
|
杨发
|
南溪书院
|
曾逢异人说,风景似桃源。
|
欧阳衮
|
和项斯游头陀寺上方
|
步入桃源里,晴花更满枝。
|
武元衡
|
春斋夜雨忆郭通微
|
桃源在在阻风尘,世事悠悠又遇春。
|
武元衡
|
桃源行送友
|
武陵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
|
殷遥
|
友人山亭
|
一见桃花发,能令秦汉迷。
|
汪遵
|
东海
|
同作危时避秦客,此行何似武陵滩。
|
汪遵
|
短歌吟
|
匣里有琴樽有酒,人间便是武陵溪。
|
沈佺期
|
入少密溪
|
自言避喧非避秦,薜衣耕凿帝尧人。
|
法振
|
月夜泛舟
|
漾舟人不见,卧入武陵花。
|
独孤及
|
伤春怀归
|
源桃不余欺,先发秦人家。
|
独孤及
|
送别荆南张判官
|
欲识桃花最多处,前程问取武陵儿。
|
王勃
|
出境游山二首之一
|
源水终无路,山阿若有人。
|
王昌龄
|
武陵开元观黄链师院三首
|
欲访桃源入溪路,忽闻鸡犬使人疑。
|
王维
|
和宋中丞夏日游福贤观天长寺寺即陈左相宅所施之作
|
桃源勿遽返,再访恐君迷。
|
王维
|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
王维
|
田园乐七首
|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
王维
|
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
|
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
|
王维
|
蓝田山石门精舍
|
笑谢桃源人,花红复来觌。
|
王维
|
送钱少府还蓝田
|
草色日向好,桃源人去稀。
|
王绩
|
游仙四首
|
斜溪横桂渚,小径入桃源。
|
王绩
|
田家三首
|
不知今有汉,唯言昔避秦。
|
王绩
|
田家三首之二
|
不知今有汉,唯言昔避秦。
|
白行简
|
赠毛仙翁
|
更说桃源更深处,异花长占四时天。
|
皇甫冉
|
春早
|
草遍颍阳山,花开武陵水。
|
皇甫冉
|
赋得荆溪夜湍送蒋逸人归义兴山
|
花源君若许,虽远亦相寻。
|
皎然
|
兵后西日溪行
|
我来隐道非隐身,如今世上无风尘。路是武陵路,人非秦代人。
|
皎然
|
西白溪期裴方舟不至
|
应向秦时武陵路,花间寂历一人行。
|
卢照邻
|
三月曲水宴得尊字
|
门开芳杜径,室距桃花源。
|
卢照邻
|
过东山谷口
|
桃源迷处所,桂树可淹留。
|
祖咏
|
题韩少府水亭
|
宁知武陵趣,宛在市朝间。
|
秦系
|
山中赠耿拾遗湋兼两省故人
|
如今非是秦时世,更隐桃花亦笑人。
|
秦系
|
春日闲居三首
|
一似桃源隐,将令过客迷。
|
秦系
|
题章野人山居
|
向此隐来经几载,如今已是汉家朝。
|
窦群
|
假日寻花
|
武陵缘源不可到,河阳带县讵堪夸。
|
綦毋潜
|
若耶溪逢孔九
|
人言上皇代,犬吠武陵家。
|
罗虬
|
比红儿诗
|
疏属便同巫峡路,洛川真是武陵溪。
|
羊士谔
|
郡斋读经
|
迹似桃源客,身撄竹使符。
|
聂夷中
|
题贾氏林泉
|
地非樵者路,武陵又何逢。
|
胡曾
|
早发潜水驿谒郎中员外
|
青野雾销凝晋洞,碧山烟散避秦溪。已是大仙怜后进,不应来向武陵迷。
|
萧颖士
|
蒙山作
|
方驰桂林誉,未暇桃源美。
|
薛涛
|
牡丹
|
常恐便随巫峡散,何因重有武陵期。
|
苏广文
|
自商山宿隐居
|
闻说花源堪避秦,幽寻数月不逢人。
|
裴迪
|
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
裴迪
|
春日与王右丞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
闻说桃源好迷客,不如高卧眄庭柯。
|
贯休
|
江边道士
|
何妨将我去,一看武陵春。
|
贾岛
|
夏夜上谷宿开元寺
|
带月时闻山鸟语,郡城知近武陵溪。
|
郑愔
|
奉和幸上官昭容院献诗四首
|
无云秦汉隔,别访武陵花。
|
钱起
|
中书王舍人辋川旧居
|
谁谓桃源里,天书问考槃。
|
钱起
|
初黄绶赴蓝田县作
|
居人散山水,即景真桃源。
|
钱起
|
寻华山云台观道士
|
桃源数曲尽,洞口两岸坼。
|
钱起
|
山居新种花药与道士同游赋诗
|
宛谓武陵洞,潜鹰造化移。
|
钱起
|
岁暇题茅茨
|
桃源应渐好,仙客许相寻。
|
钱起
|
洞仙谣
|
秦人入云去,知向桃源里。
|
钱起
|
登覆釜山遇道人二首
|
忽忆武陵事,别家疑数秋。
|
钱起
|
石井
|
那知幽石下,不与武陵通。
|
钱起
|
送毕侍御谪居
|
桃花洞里举家去,此别相思复几春。
|
钱起
|
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
|
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
|
钱起
|
题嵩阳焦道士石壁
|
幸入桃源因去世,方期丹诀一延年。
|
陆希声
|
阳羡杂咏十九首桃花谷
|
何必武陵源上去,涧边好过落花中。
|
韦庄
|
江上别李秀才
|
前年相送灞陵春,今日天涯各避秦。
|
韦处厚
|
桃坞
|
终期王母摘,不羡武陵深。
|
韩偓
|
六言三首
|
桃源洞口来否,绛节霓旌久留。
|
韩偓
|
无题
|
棹寻闻犬洞,槎入饮牛津。
|
韩愈
|
同窦(牟)韦(执中)寻刘尊师不遇(以同寻三字为韵。愈分得寻字)
|
秦客何年驻,仙源此地深。
|
韩愈
|
同窦书寻刘尊师不遇
|
秦客何年驻,仙源此地深。
|
韩愈
|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
|
桃源迷路竟茫茫,枣下悲歌徒纂纂。
|
韩翃
|
寄武陵李少府
|
桂水遥相忆,花源暗有期。
|
骆宾王
|
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
|
闻君招隐地,髣髴武陵春。
|
骆宾王
|
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之一
|
缉芰知还楚,披榛似避秦。
|
骆宾王
|
畴昔篇
|
时有桃源客,来访竹林人。
|
高适
|
同熊少府题卢主簿茅斋
|
自堪成独往,何必武陵源。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