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删改过的几张鲁迅照片

关注“老丁晒书”
老丁晒书 》伴着您,一同欣赏图书馆里借不到的好书。


《鲁迅家庭大相簿》从鲁迅之子周海婴的视角,记录了鲁迅父母直到鲁迅重孙一家五代百余年的生活历程。书中有周家家藏珍贵照片353余幅。书中同时还配有周海婴的撰文,讲述照片背后的真实故事。


《鲁迅家庭大相簿》中,周海婴指出几张曾被删改过的鲁迅照片。

被删改的照片,全都是鲁迅和别人的合影。

鲁迅在世的几十年,是中国历史中动荡又自由的年代。


(一)

这幅照片拍摄于1927年1月2日,厦门南普陀。

鲁迅和几个青年在坟地里的合影。
照片中的长衫青年,都是厦门大学泱泱社的。唯一的西装男子,是介绍鲁迅去厦门大学任教的林语堂。

林语堂(1895—1976)是福建龙溪人。这个比鲁迅小14岁的年轻人,和鲁迅多有交集。

林语堂曾与鲁迅的关系很好,介绍鲁迅去厦门大学任教。没想到,后来两人竟成了陌路。

1929年8月29日《鲁迅日记》中记载,“小峰来,并送来纸版,由达夫、矛尘作证,计算收回费用五百四十八元五角。同赴南云楼晚餐,席上又有杨骚、语堂及其夫人、衣萍、曙天。席将终,林语堂语含讥刺,直斥之,彼亦争执,鄙相悉现。”

看得出,鲁迅写日记的时候,气还未消。“林语堂语含讥刺,直斥之,彼亦争执,鄙相悉现。”

林语堂在日记里也有记录:“八月底与鲁迅对骂,颇有趣,此人已成神经病。”


当时在场的郁达夫说这是个误会。

鲁迅和林语堂的交恶,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段公案。

2009年,崇文书局出版过一本《孤岛过客——鲁迅在厦门的135天》,对鲁迅在厦门的经历,有比较详细的描述。


周海婴在照片下面说明:“在这张照片里,父亲倚坐在一块许姓的墓碑旁,左边躺着的是林语堂。曾看到不少报章或出版物刊出此照片,林语堂被处理成一块大石头或者干脆被涂掉,时风世习,荒谬若此,可发一叹!”

想找一张被涂掉林语堂的照片做对比,未能如愿。

(二)


这张照片拍摄于1933年2月17日。萧伯纳到上海,鲁迅参加了在宋庆龄宅中举办的欢迎午宴。
《鲁迅日记》中记载,“午后汽车赍蔡先生信来,即乘车赴宋庆龄夫人宅午餐,同席为萧伯纳、斯沫特列女士、杨杏佛、林语堂、蔡先生、孙夫人共七人,饭毕照相二枚。”

这张照片有两个删改后的版本。

1.


周海婴先生在这张照片下的说明是:“被处理过的照片之一,消去了两人。”
被消去的两人是伊罗生和林语堂。

2.


这幅照片下,周海婴写到:“被处理过的照片之二,消去了三人。”
除了伊罗生和林语堂,这次连蔡元培也被消失了。将鲁迅直接挪到了宋庆龄身边,摆放在蔡元培的位置上。


(三)

这张照片拍摄于1933年2月24日,在上海中央研究院国际文化物品交换处。
照片里的另两人是杨杏佛和李济之。


杨杏佛(1893—1933)是宋庆龄、蔡元培等人发起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执行委员和总干事。拍完这张照片不到四个月,就被暗杀了。
鲁迅在6月20日记录“午季市来,午后同往万国殡仪馆送往杏佛殓。”

李济之(1896-1979),名李济,字济之。是人类学家,中国考古学之父。早年留学哈佛大学人类学,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中国学者最早独立进行的考古发掘——山西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就是李济之主持的。
李先生1948年去了台湾,是台湾的中央研究院院士。


这张照片有两个删改后的版本。

1.


周海婴在这张照片下的说明是:“与杨杏佛合影,1933年2月24日摄于上海中央研究院国际文化物品交换处,李济之没有了。”

2.


照片下的说明是:“1933年2月24日摄于上海中央研究院国际文化物品交换处,杨杏佛没有了!”

(四)


这张照片拍摄于1927年10月4日,上海。《鲁迅家庭大相簿》中有这张照片,周海婴没有提到这张照片被删改的情况。



网上找到这张照片的删改版,后排的孙福熙及林语堂两人被删掉了。


当年的照片修改,不像现在,有各种软件,轻而易举。

那些年月,修改照片必须得靠专业人士。把原照片翻照后修底片,再进暗房,再晒印……

想要在照片上看不出修改的痕迹,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


《鲁迅家庭大相簿》里附有一张书签。一面是鲁迅的手书,一面是勘误表。


历史总是在不断被湮没和删改,所以常会感觉扑朔迷离。

向海婴先生的严谨、认真,表示敬意!


编辑于 2022-12-02 06:02 ・IP 属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