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辩论的结合性论证
本文章是针对知乎问题 哲学无法与辩论相结合吗? 的回答。
原提问图见下:
看了 @尹航 老师的回答,我决定扩充一下我的回答。
(第一次回答是2021年1月,本次回答是2022年4月1日)
原回答是:
可以相结合,但是要区分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在辩论这项行为里面结合是必然的,但是如果是在辩论赛这样一个机制里,你得看赛制是否允许你展开,没有什么哲学问题两三分钟是能够讲清楚的。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在比赛中去讨论的话,一个完整的长陈词必须要有5分钟,这样的情况最好出现三次。
哲学与辩论的结合性论证
by 乌合之子但愿君
我本人的硕士是美学,毕业拿的是 哲学硕士 的学位,可以聊一下这个问题。
辩论类比赛我这么简单的区分一下,大约有几种类型,分别是 政策趋势推演型 、 个人情感选择型 、 社会价值判断型 、 文学场景构建型和哲学理论探讨型 五种 。 每个问题都可以推荐一本书,顺便提一句,我推荐的,我全部看过。
1、政策趋势推演型
首先说第一个,政策趋势推演型。基本上90%左右属于 政治哲学 的内容。
不管是要不要安乐死、房价该不该涨、宠物要不要无害化处理、同性恋要不要入婚姻法,你能想到的政策题目,都和政治哲学息息相关。
这里推荐一本书: 《优雅的辩论:关于15个社会热点问题的激辩》,作者是美国学者布鲁斯·N·沃勒。
@張子龍 老师在回答里说,大学里希望大家都能修一下伦理学课程。在这本书的第二章和第三章,就是借由辩论的 社会热点问题 来谈 伦理学的问题 。
这本书既是辩论,又是社会问题的大碰撞,从书中我们甚至可以真正站在旁观者视角(或评委视角)上去审视一个伦理学问题在社会演变过程中不同思想派别的影响过程。
2、个人情感选择型
个人情感,归根结底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生本能和死本能的交错。
比如“灵魂离开肉体的一瞬间,我会回看人间,还是仰望天堂”,“一年之后就要被外星人抓走了,我应该实现理想还是了结恩怨”,“临终前我要读一首诗,还是见我的家人”。
这些题目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用非常散文化的语言表达对辩题分支背后的价值选择,也是情感选择。
而感性学,还有一个名字,叫做 Aesthetics 。 这个词可能很多朋友不熟悉,但我非常熟悉,因为它的中文名字叫 美学 ,也就是我硕士和博士所学的专业。
当然,美学是不是哲学,这构成一个辩题吗?完全不构成。因为美学学科从鲍姆嘉通创造一开始,就是哲学的二级学科,在现在的图书分类号上也是这么显示的。
哲学宗教的分类是B,而美学史B83。有朋友可能会说,你上面伦理学也不是哲学呀。其实伦理学也叫道德哲学,同样是哲学的二级学科 B82 。
同样是哲学二级学科的还有 B80思维科学、B81逻辑学(论理学)、B84心理学 。
尹老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选也是哲学,其实不是的。 这个是单列的,属于A项,叫做马列毛邓论 。
关于美学的书,我在其他回答里推荐过很多,这次就推荐一本比较简单通俗的小书吧,托马斯卡特兰写的, 《每个人都会死,但我总以为自己不会》 。
3、社会价值判断型
这种辩题大部分是以 一个集体名词+一个人称代词 组成的。
比较通用的句式是: 对于青年人/当今时代的人们/年轻人/大众来说...... 我/我们/你/他......是做A好还是做B好 。
这种社会价值判断型题目的特点是,把个人置于某种社群的代表中去谈这个问题,而不是纯粹问个人意见。 纯问个人意见,那就要结合到你的心理阴影、原生家庭和过往阅历 去聊了,这个属于心理咨询或心里测试的范畴,不在我们辩论这项活动的领域之中。
在网上聊天的时候,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句式: 祝你的家人也遇到这样的场景 。或者是 你要是处于这个情况下,你还会不会这么想 。这些就是典型的个人意见强行共情,你没有办法辩论,只能尊重人家。毕竟“没有经历过的人,劝人大度”确实很难有说服力。
回到社会价值判断上,我前几个推荐的都是外国作者,那就推荐一个中国学者的书。
经济学家、社会学家 王国乡 老师的 《自主权利的道德界限:从经济学角度求解伦理学难题》 。
它的副标题虽然是经济学角度,但全书真正涉及艰深的、看不懂的(主要说的是我自己)的经济学公式、模型都不是很多,主要集中在后半段。全书通过23个大辩题,下属约50个小辩题,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社会问题。
在书的7.5节里,王国乡教授专门摘了一篇毕淑敏的散文《我很重要》,来表达出他 对中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所催化的公民要求个性解放的心声,是呼唤社会尊重个人的人的尊严与自主权利的心声,是肯定个体价值与集体价值、社会价值同等重要的心声。
这篇散文也应该成为这类辩论的代言文章。
4、文学场景构建型
这类题目往往会建立在很多文学场景、脑洞、科幻场景中出现,它往往集中讨论某个作品、作品的某个人物、人物的某个选择、选择背后的理念纷争进行。
比较脍炙人口的有甄嬛传、蝙蝠侠、楚门的世界、金庸武侠。
其实国外通俗作品有出过 XXX与哲学 的系列。
比如《复仇者联盟与哲学》《神奇女侠与哲学》《黑客帝国与哲学》《蝙蝠侠与哲学》之类的。
《蝙蝠侠与哲学》还是2022年1月出的新书,我买了一本,写得确实很好。
但是这些书都很有聚焦性,没看过作品的人就比较抓瞎。
当然还有战力排行与更适宜相处的类型。比如 宫商角徵羽辩论队 (联合创始人就是我,这个队名也是我取的)拿到的第一个网辩赛冠军赛事(小樱杯)的第一场题目: 数码宝贝和神奇宝贝谁更适合做朋友 ,就是典型的适宜相处题。
关于这方面的内容,知乎的优秀答主 @大狸 (数码宝贝专家)和 @疯癫的A兵者 (神奇宝贝专家)有非常详尽的回答,如果再遇到类似的题目,看他们的回答应该会让辩手获益匪浅。
不过我这次要推荐的书是另一本,基本囊括了自哲学学科诞生以来的90%的脑洞——其实严格的说法叫做 思想实验 ——也就是更有普遍意义的场景构建型题目 。
由 小西奥多·希克 和 刘易斯·沃恩 写的《做哲学:88个思想实验中的哲学导论》。
全书涉及哲学的推断与概念、心身统一问题、自由意志与决定论、人格同一性问题、相对主义问题与道德、恶的问题与上帝存在、怀疑论七大方面,总共有88个思想实验。里面有我们熟知的电车难题、洞穴奇案、黑白玛丽、图灵测试,当然也有一些不太熟知的,比如拉普拉斯妖、帕菲特的传送机、僵尸哲学等各种奇奇怪怪的思想实验。
5、哲学理论探讨型
这个问题其实在辩论界是很常见的,同时在很多学科的元问题里也很常见。
比如我们美学就曾有过大讨论(20世纪中后期),问 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叶朗把讨论结果写进了《美学原理》这本书里,这也是美学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必读书籍,你要是读不懂这本书,就别考美学的硕士了。
比如 快乐有没有高下之分 。这个问题其实是边沁作为功利主义哲学代表人物试图解决的问题。 为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福祉 ,这句话解释起来是很复杂的。一个通俗的理解可以看桑德尔的《公正:该如何做是好》。
这里我可以回应你说的一个问题,哲学是不是艰深难懂的语言,还真的是。但是只要给足够的时间,总能讲清楚。但哲学是不是给少部分人理解的呢,那就不是了,是为了让更多人理解。
而你说永远只有少部分人能够理解所思所想——这其实不需要攀上哲学,没有哲学理念也是一样的。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是这样的,“别人的悲欢和我并不相通”,确实只有少部分人能理解。
那么是否存在打辩论是为了传播自己的思想,同时又有用艰深晦涩的语言相结合的呢?
有,有这样的辩论,而且就在中国就有,我们称之为 佛学禅宗 。
我博导的爱人(我的师娘),她的博士论文正好就是做这个的,这就是她的博士论文 《禅宗与全真道美学思想比较研究》 。
当然,你说你不懂全真道,这没关系,我这里还有一本书,是 赖永海先生主编的《中国佛教百科全书》 。
比如,就有这么一个辩题: 点刹那(point-instants)是一种实在吗?
保证艰深晦涩,同时还保证既是辩题又是哲学。我很想知道题主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
至于说到辩论常谈的逻辑谬误,其实佛学家陈那也有心得。他通过比量式规则构筑了一个名为 因轮(Hetu-cakra) 的系统表。
整个表长这样:
我的一个比较佛教的问题(辩题)是,请问 因轮是否囊罗了所有的逻辑谬误 ?
如果是,它是怎么精确分类并做到的。如果不是,它没有囊括到的类型是什么?这个类型能否经受住比量式的真实性审查?
所以,你觉得身边的人完全不能理解你的立意,但你又很喜欢哲学,我觉得这完全没有任何问题。我们美学学科非常欢迎你继续深化研究,从事学术活动。
不要忘了, 毕业答辩、论文答辩也是辩论活动,学术论坛、圆桌会议也是辩论活动。辩论完全可以表达你的思想,只需要你不断参加各种学术峰会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