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下海报的释义文字:
海报中,阿丽塔站在钢铁城的废土之上,手持大马士革刀,用利刃直指天空城撒冷,她身后的赤色云霞更是如同一双巨大的翅膀,似乎预示着不屈命运的阿丽塔即将逆天崛起,核能少女与邪恶势力的战役变得一触即发,令人热血澎湃。
整个海报版面形成“S”型
其中的主题文字组合版式
值得大家放大欣赏
人物造型,画面氛围
中国区独家海报
和官方其他海报对比
有明显的风格差异
上一年的设计的《影》、《龙猫》、《小偷家族》非常优秀,有人说,黄海把中国电影海报设计拉至了国际水平,他将艺术、灵魂和故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连日本网友都纷纷表示惊艳:
是因为中国国土面积广阔?
中国人视角下的大自然,
仿佛藏着一种对秘境的憧憬。
构图好棒!
仿佛能听到她们的欢声笑语,
还有毛茸茸的感觉。
黄海的设计太美了!
这种人大概就是天才了吧。
非常的美,而且引人入胜,
把龙猫的故事完美融入到这张海报中。
没错,操刀此次设计的,
让BBC和好莱坞夸赞
“中国设计正在崛起”
的海报设计大师
2018年有口皆碑的大片,
少不了黄海活跃的身影。
80万人打出9分的国产神作
《我不是药神》。
斩获金马奖年度四个最佳
最佳导演、最佳美术
最佳造型、最佳视觉
的《影》。
是枝裕和的催泪大作
《小偷家族》,
韦斯安德森的环保动画
《犬之岛》,
贾樟柯的《江湖儿女》,
姜文的《邪不压正》。
只要跟着黄海的海报走,
你就能找到好电影。
电影圈更是盛传:
一张好海报价值2000万票房。
黄海的设计,
就是电影的那层金缕玉衣。
可是黄海,
并不是一开始就做设计。
1999年从厦门大学毕业,
明明学的是设计,
却一头扎进电视台,
当了3年社会新闻记者。
体味过人间百态,
方知设计始终。
2002年,他跳槽到北京。
进入了“广告界的黄埔军校”
——奥美广告公司,
师从台湾广告文案大师刘继武先生。
(刘继武为台湾左岸咖啡馆创作的经典文案)
5年艰苦的广告从业经验,让黄海迅速成长。离开奥美,来到远山文化做美术总监,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把远山做成
中国第一家专做“电影海报设计”的广告公司。
转型总是艰难的。
他不再苦苦等待,
而是四处投标。
没想到姜文一眼相中,
他的海报设计
从几百份作品里脱颖而出。
也许黄海自己也想不到,
第一次做电影海报设计,
就遇上了《太阳照常升起》这样的大作
。
更想不到的是,
这张红底海报,
在戛纳电影节艳惊四座、迅速蹿红。
他又接连给《太阳照常升起》
设计了另外几款海报,
质量稳定而高超,
一下子扬威国际。
2012年,时机成熟。
黄海决定自己创办公司,
就是现在的竹也文化。
从此在电影海报的路上越走越远,
越走越宽。
他设计的电影海报总让人眼前一亮,
受到国内外无数粉丝追捧。
但是黄海为人十分低调,
不接受采访,
不故弄玄虚,
只用实力和作品说话,
“我只是为电影做嫁衣的人”。
哪怕这样,
来找他的导演依旧数不胜数,
甚至是国外的电影团队。
用过他作品的导演,
再也不想找第二个人来设计。
就在他之前,
中国的电影海报,
还停留在用明星吸引观众的阶段。
一张张大脸往海报上堆砌,
似乎明星才是一部电影的主心,
哪有什么审美底蕴。
意识到这一现象,
黄海决定先破后立,
打破这一惯性。
在他设计的海报里,
电影本身才是重点,
电影中的角色才是主角,
明星那张脸,
只是体现电影内涵的一小部分而已。
(《白银帝国》海报,晋商坐于水墨之上)
他的设计风格很多变,
没有把自己圈定在某个固定的面上,
堪称“多面手”。
可小清新、也能蒸汽朋克,
可泼墨重笔、也会极简写意,
可中国风、也能营造国际大片感。
比如王家卫拍的
《一代宗师》
,
有功夫,也重情义,
所以黄海把两样东西都画进去,
拱门之内,
功夫与情义相缠。
冯德伦拍的
《太极》
,
主要想表现
工业革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但是电影中颇具遗憾,
黄海就用海报帮他弥补这样的遗憾。
狼叔休·杰克曼主演的电影
《超能查派》
,
请他设计大陆版海报,
黄海的作品一出,
秒杀了原版海报。
最有意思的是赵薇主演的
《花木兰》
,
简单到让人忍不住去臆测,
没有刀光剑影,
没有沙场折戟,
只一具头盔,
扣上一抹红唇,
两个元素放在一起,
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气被放大无限倍。
还有
《让子弹飞》
国际版,
简单到只剩下意念,
一片羽毛,
托起一颗子弹。
2014年,
电影《黄金时代》,
因为绝美的海报备受关注。
未播先火,
惊艳了BBC,
直接被列入威尼斯电影节最值得期待影片。
白纸浓墨,
汤唯顽强伫立纸上,
小人物置身大时代的洪流之中,
女作家萧红的故事历历在目,
似乎预示了一生的飘零。
这组海报一共有五个国际版本,
花费了黄海半年多时间,
向来对细节严苛的导演许鞍华看后,
仅以“好”字蔽之,
便无一处修改。
最贴合萧红的一生,
以笔为刀,以墨诛心,
有一种人生在她笔下穿透纸背的感觉。
一笔一人,
寒梅傲立,
看来简单到近乎萧条的废铁般的人生,
灵魂却丰裕如黄金万贯,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文人,
在炮火和磨难中拼出的一抹金色……
糅合了当地的文化特色,
女人的萧索,
文人的倔强,
两种极致的矛盾放在一起,
变成了浪漫的组合。
天地水墨之间的两个嬉戏的小人,
首次在海报上呈现,
两个主人的爱情。
以“悲伤”为侧影,
简洁而深入人心。
即使身世如浮在水面的羽毛,
也可以心中有天地,
“一切都是自由的”。
2016年,
《我在故宫修文物》,
可以说是口碑爆棚,
而这一组让人惊叹
【国之匠心】
海报,
就是黄海的作品。
(明代“边景昭 竹鹤图轴”)
这6幅图看似简单,
实则大有乾坤,
每一幅图的裂缝处,
都有一个小小的修复师正在潜心工作,
如此创意和构思,
实在叫人拍手称快。
(明代“锡红水仙花纹图盘”)
(清晚期“掐丝珐琅万寿无疆中碗”)
(明代“自在观音像”)
(宋代“汝窑天青釉弦纹三足樽”)
(清代“黑色绸绣菊花双蝶图竹柄团扇”)
黄海最爱的,
还是中国风的东西。
还记得《大鱼海棠》吗?
它的海报过分惊艳
,
每一张都能当做壁纸来保存。
它们正是黄海和插画师sheep联合设计的。
《大鱼海棠》中的人物,
也有独立的设计,
每一张都有淡淡的中国气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