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数据资产市场定价机制,加快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湘江实验室主任陈晓红提交了一份《完善数据资产市场定价机制的提案》。
陈晓红建议,我国应多措并举完善数据资产市场定价机制,破除“难点”,形成数据资产定价闭环管理模式;打通“堵点”,建立数据资产定价交易标准体系;消除“痛点”,确立数据要素深度开发利用机制。
陈晓红院士长期致力于决策理论与决策支持系统、数字经济与数字技术、生态文明与“两型社会”、数据智能与智慧社会等领域的研究,是我国资源高效绿色开发和环境智慧管理领域的主要开拓者和“两型社会”的重要建设者与推动者。
陈晓红向记者表示,当前,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算力的总规模以及数字经济规模均居世界第二,为充分释放数据资产价值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我国在数据资产定价领域仍有不足,亟须构建数据资产市场规范、统一的定价和管理机制,加快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具体而言,陈晓红认为,我国数据资产市场定价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资产管理体系亟待完善。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同步导致各省市间数据资产流动性不足。不同省市间由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一致,缺乏统一的数据流动与交易平台。二是缺乏多主体关联的数据资产信息共享平台导致管理效率低下。目前缺乏“政府—市场—企业”关联数据资产统一管理平台,相关部门需要耗费大量精力识别数据资产。
其次,价格形成机制有待明确。一是数据特有的成本计量特性导致难以确定数据资产自有价值。数据资产成本结构中的重置成本分为建设、运维与管理三类成本,准确识别和估计其各时段成本存在困难。二是数据资产交易具有较高的场景依赖性,但传统价格理论尚未考虑场景因素。数据资产交易的固定成本较高但边际成本很低,卖方容易实施价格歧视,买方可能多次倒卖,使得监管追踪难度大。
再次,资产开发效率仍需提高。一是大量数据无法有效流动与应用。目前数据资产存量的价值挖掘利用缺乏高效技术手段、大规模应用路径,导致数据开采过程中频现源数据更改、数据意义含糊等问题。二是数据资产挖掘与业务发展割裂导致数据活力不足。当前部分数据资产管理停留在集成和存储上,数据业务化应用少,数据挖掘和业务发展“两张皮”,导致数据开发效率较低、活力不足。
在陈晓红看来,为加快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应多措并举完善数据资产市场定价机制。
一是构建数据资产市场定价全链条政策闭环,打通定价前后关键节点,助力数据资产准确合理定价。其中前置环节包括数据资产的确权、登记、评估,从各项数据权属入手,进行关键数据信息登记与资产评估,为数据资产市场定价建立基础;后续环节包括促进相关法规政策完善与会计准则优化,形成数据资产目录清单,分类推动数据资产入表。二是围绕数据资源化、资产化制定数据资产估值与定价策略。
“数据资产定价时,借鉴传统信息产品模式,从成本定价入手,结合数据与应用场景,定制化开发模型算法,实现买卖双方在收益方面的分成与定价。”陈晓红说。
其次,应打通“堵点”,建立数据资产定价交易标准体系。
一是加快市场进入数据资产统一定价场景,设置层次化、场景化的产业标准,辅助市场主体选择安全效率兼顾的数据交易模式。根据数据资产特征差异,设置考虑不同行业与应用场景的数据定价机制,化解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依循数据资产的“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三级数据价值实现机制与数据资产交易市场分级机制,探索不同层级下数据资产定价模式。
“制定定价标准时,考虑数据资产的主要特征,综合运用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法定价。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一级市场明确数据加工使用权经营权,确保数据可靠性;二级市场引导鼓励数据资产的多元化配置与多样化服务,促进数据流动活力。”陈晓红说。
再次,应消除“痛点”,确立数据要素深度开发利用机制。
她表示,一是适应不同类型数据资产特点,以实际应用需求为导向,探索建立多样化的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机制。鼓励数商、数据交易所等主体促进数据资产、开发技术、应用场景深度融合,满足各行业需求,推动数据资产有序定价。二是推动各省市数据资产管理平台统一建设。综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搭建政府、市场、企业联动的数据资产共享平台,发挥数据局统筹协调功能,搭建数据资产管理门户,推动全国数据资产管理一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