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之情早已铭刻心底,如陈酒,历久愈香。

1979年,一群来自天南海北的青年,满怀“杀敌卫国”的一腔热血,奔赴“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

激烈的战斗中,朱豫刚和王幼连、周幸福、小高等人成为最亲密的弟兄。

1981年法卡山主攻的前一夜,四位年轻人对天盟誓:活下来的人要代牺牲的战友照顾好家人,要为牺牲的战友扫墓。后来的惨烈战斗中,三位战友血洒山冈,长眠边陲。朱豫刚也身负重伤,一只耳朵失聪,但幸运地活了下来。

他没有忘记当初的誓言。

退伍一年以后,朱豫刚考上了大学。他第一时间前往广西把喜讯告诉牺牲的战友。

那次他坐了一天一夜火车,又疾走了十几里小路。来到法卡山英雄纪念碑烈士陵园时,已是夕阳西下。“碧血尽,忠魂泣。头颅悬,国门立。莫道他无名,青山作证。”看到英雄纪念碑的那一刹那,他百感交集,顿时泪流满面。 战友的墓碑前,在告慰战友的在天英灵后,朱豫刚打开特别准备的桂林三花酒——战前他们喝的就是这种酒,斟满两杯酒。左手一杯,右手一杯。

“战友们,朱豫刚看你们来了!请与我干杯!”他把两个酒杯一碰,酒水和着泪水一饮而尽。

一会喃喃自语,一会痛哭流涕,朱豫刚不知不觉中,两瓶55度烈酒灌入衷肠。

这一夜,他倚碑而睡。直到一个冷颤把他惊醒,睁眼一看,已是第二天晨曦初露。

人生自有真意。

三十多年过去了。每年的清明节,朱豫刚都千里迢迢赶赴广西缅怀战友,向战友们汇报一年的情况。

当初的热血青年,如今已两鬓泛白。

今年清明节,在法卡山英雄纪念碑烈士陵园朱豫刚(左五)缅怀战友。朱豫刚供图

“战友的家人就是我的亲人”

“朱哥,我得了脑瘤,一家人还怎么活呀!”2007年,牺牲战友王幼连的弟弟在湖南长沙脑科医院确诊病情后,哽咽着打电话给朱豫刚。当时,王幼连家中只剩下年迈的母亲和双双下岗的姐弟,生活非常拮据。 朱豫刚忙安慰他:“你哥哥在天之灵一定会保佑你,你绝对能挺过去!”随后朱豫刚就赶到赶到长沙脑科医院,问清详细情况后,把王幼连弟弟转到了163医院进行全面治疗。 但医药费是最大的难题。其时,朱豫刚已转战商海,他经营的企业当时也问题重重,举步维艰。为了不影响王幼连弟弟的治疗进度,他言辞恳切地对主治医生说:“他是我天堂里战友的弟弟,您一定要想方设法把他治好,尽力不让他留下后遗症。医药费无论如何我也会想办法凑起来!” 两天后,医院便确定了完整的手术方案。手术进行了8个小时,相当成功。院方告诉病人家属:“如果再晚来两天,病人将会出现大小便失禁,语言障碍等等症状……”如今,王幼连的弟弟恢复得很好,又能重新工作了。 王幼连弟弟只是朱豫刚帮助的众多战友家人中的一位。“战友的家人就是我的亲人”,在他看来,这是他的承诺,也是他应肩负的责任。

“他是好儿子、好兄弟、好父亲。”战友们的家人对他评价。

多年来,不管认识与否,全国各地只要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友来长沙,无论是探亲、旅游还是办事,他都会像对待亲人一样热情接待,妥善安排好他们的吃住,以尽地主之谊。

很多人劝他,为许多不认识的人买单,傻不傻?朱豫刚对此都是一笑而过。

“不求大富,但求大爱。”朱豫刚先后资助了湖南湘西龙山县、浏阳农村、邵阳等地多名困难儿童,帮助他们走出贫困和病痛的折磨。

“永远的战士”

“作为一个男人,一定要铭记,不管生活对你有再多的不公平,哪怕被摔得疼痛难忍,你都要学会承受,坚忍站起。因为,你肩上的担子和责任不容许你颓靡,一定要让心中装满整个春天,装满整个阳光天气。”这是朱豫刚写给儿子的一封信。

战场上磨练出的铮铮铁骨、钢铁意志,成为他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1998年,朱豫刚的企业急需资金周转,他从银行贷了一笔款,可是不久,老天就跟他开了一个玩笑——他被确诊为癌症晚期。银行得知此事后,第二天就派人到他的病床旁让他签字,要拍卖他的所有资产来还贷。

朱豫刚咬牙签了字。但他未向命运屈服,而是调整好心态,积极锻炼身体——病情竟奇迹般地好转了。

即便在他企业最困难的时候,朱豫刚也没有向国家、组织伸过手。他的右耳在战场上致残,也未向国家申请过伤残补贴。

他视自己为“永远的战士”。战魂早已烙到了骨子里。

直至今日,他仍习惯性地关注边疆局势。“我是一个老兵,仍能上阵杀敌,愿随时听从国家召唤。”朱豫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