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公共卫生行业未来会怎样?

中国公共卫生一直不被zf重视,导致待遇低,学历低,人才大量流失的现象,现阶段公共卫生专业的课程已经被临床专业作为必修课所选,导致的结果是,公共卫生专业…
关注者
745
被浏览
415,238

49 个回答

谢邀。

对于你这个问题,我只能回答一句:“我有一颗拯救天下的心,但实际是一个发放避孕套的命。” 如果你懒得往下看,你就看这句粗体就够了。

公共卫生专业就业绝!对!不!等!于!疾控中心那些工作,不要被自己的思维,和学习专业限制住了。

虽然在我国发放避孕套也是疾控中心干的,但我就是想去非洲发放避孕套怎么办。嗯,我要

@喻忘忧

一下

现阶段公共卫生专业的课程已经被临床专业作为必修课所选

我估计你说的公共卫生专业的课程变为临床的必修课,不外乎说的就是卫生统计、流行病学再加上个循证医学?如果你觉得这三门课就能代表公共卫生专业了,我不敢苟同。相反,我觉得临床专业将这一类的课纳为必修课是我国医学教育的进步。中医为什么被人吐槽?说白了是没赶上当时从经验医学转变为循证医学的浪潮。现在,国家开始重视这方面了,在课程设置里加入这些,是好事。能看文献,能看得懂文献,能写出好文献促进医学的发展,都是提高我国医学水平的前提。

当然了,我还是必须要吐槽,我国的专业学系划分是十分混乱的,尤其是医学类专业的划分十分混乱。有一次听到一个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副司长吐槽说,中国的医学学科设置是混乱的,很多时候该是专科的不是专科,该是亚专科的不是亚专科。至于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大部分都是为了申请这奖那奖,这经费那经费。

公共卫生专业会的临床也会,临床会的,公共卫生专业不会、

我觉得吧,这事情就跟一个学口译的和一个学笔译的都会说英语是一个意思的。公共卫生专业作为一个和临床有交叉的专业,出现点你会的他也会,他会的你不会,你会的他不会,不是正常的要死要死么?你要是自己专业课程学的好,有啥可怕的呢?

下面让我们举一个例子。(嗷,我想吃秋栗香了!!!)以我目前工作的协和公共卫生学院来说,我们一个学院下设五个学系,分别是

  • 流行病与生物统计
  • 卫生政策与管理
  • 营养药品与食品安全
  • 行为科学与健康传播学
  • 环境与职业健康

外加两个研究中心

  • 健康管理研究中心
  • 中国医改研究中心

所以你觉得这每个系毕业的学生学的课,临床医学都会?你是想累死临床医生吧!

来我们再举一个更具体的例子,我不得已把前一段折磨我很久的在职MPH培养方案拿出来了。

必修课:公共管理、公共政策、流行病学、人口学、卫生经济学、卫生事业管理、卫生统计学、卫生政策研究、循证医学与系统综述

选修课:全球健康、医学人文精神、环境科学与健康、营养学与食品安全、公共卫生伦理学、行为科学与健康传播、医院管理、健康管理、医改讲座

这还只是最普通的公共卫生硕士的培养方案,如果再细分方向的话要学的东西更奇怪,所以你真的觉得这些是临床专业学生都会得?

以后的公共卫生专业会不会慢慢落魄,衰亡,被临床医学吞噬?

负责任的告诉你,不会!要是这么一大坨东西都能被临床医学给吃了,临床医学就是一个胖姑娘了。不过成为一个胖姑娘也好,自动脑补花粥花大爷,瘦姑娘抱起来硌得慌,不如我健康又漂亮。

现阶段许多本应招聘公共卫生专业的单位越来越趋向招聘临床医学,今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为公共卫生专业设置岗位仅为1个。

没办法,我先吐槽。哪有 本应招聘公共卫生专业的单位 ?单位乐意招聘谁明明是看合不合适,能力行不行,而不是看应不应该吧?

其次,从宏观上来说,目前国家在推进各种改革,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简化ZF结构,可以让社会做的就让社会做。具体到医疗上,每天喊得管办分开就是这个。所以,现在国家无论是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还是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都开始走向社会购买服务这条路了。所以不招公务员是正常的,也是积极地,也是好的。

最后,学公共卫生的人可以去哪?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跑去我的dream school 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网站瞟了一眼,6%的毕业生被政府用了,38%的学生去医院和临床抢饭碗了,9%去了NGO,2%独立执业了,2%去咨询公司赚钱了,21%去大学做研究了,22%继续读书了。

2014年他们的学生大概是被如下这群机构雇佣了。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 American Indian Public Health Research Coordinator
  • Armed forces Research Institute of Medical Sciences
  •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
  • CDC/CA 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
  • Congressional Hispanic Caucus Institute, Inc.
  • Department of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 Ministry of Health
  • NASA Ames Research Center
  •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 Public Health Agency of Canada
  • United States Army
  • United States Navy
  • VA Hospital
  • World Bank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Not-For-Profit:

  • ACCESS Health International
  • Alberta Health
  • American City Coalition
  • AMSANT
  •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s
  • British Columbia Cancer Agency
  • Cambridge Health Alliance
  • Catholic Relief Services
  • Center for Energy and Environment
  • Center for Health Decision Science in Harvard
  • Center for Health Info & Analysis
  • Center for Hospital-Based Specialties
  • Earth Institute/Columbia University
  • Framingham Heart Study
  • Global Support Initiative
  • Harvard Pilgrim Health Care Institute
  • Health Policy Commission
  • Institute for Healthcare Improvement
  • 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
  • Management Science for Health
  • Partnerships for Native Health
  • Partners in Health
  • Physicians for Haiti
  • Rappaport Institute of Greater Boston
  • Sheppard Pratt
  • The Broad Institute of Harvard and MIT
  • Unicamp
  • United Hospital Fund

Health Care:

  • Adheris Health
  • Alaska Native Medical Center
  • Arkansas Children’s Hospital
  • AthenaHealth
  • Baptist Health Systems
  • 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
  • Boston Children Hospital
  • Boston Healthcare Associates
  • Boston Medical Center
  • Boston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 Brigham & Women’s Hospital
  • Cathay General Hospital
  • Centro de Generica Doutor
  • Champalimaud Center for the Unknown
  • Changi General Hospital
  • Children’s Hospital of Philadelphia
  • Christus Spohn Healthcare
  • CHU Ste-Justine
  • Cincinnati Children’s Hospital
  • Clarion Healthcare
  • Codman Square Health Center
  • Coffee Regional Medical Center
  • Columbia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 Connecticut Children’s Medical Center
  • 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 Doernbecher Children’s Hospital
  • Emory Healthcare System
  • Far Eastern Memorial Hospital, Taiwan
  • Geisinger Health System
  •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Hospital
  • Hospital Physician Partners
  • Integrated Surgical Specialists
  • Jackson Health System
  • Johns Hopkins Hospital
  • Joslin Diabetes Center
  • Kaiser Permanente
  • Kyoto University Hospital
  • Lehigh Valley Health Network
  • Lewisham and Greenwich NHS Trust
  • Lutheran Medical Center
  •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 Mayo Clinic
  • McGill University Health Centre
  •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 Medical College of Wisconsin Affiliated Hospitals
  • 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
  • MGH Chelsea Health Center
  • Montefiore Medical Center
  • Mount Sinai Hospital
  • National Cerebral and Cardiovascular Center
  • New York Presbyterian Hospital/Cornell
  • North End HealthCare
  • NY Presbyterian Hospital
  • NYPH-Columbia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 Ohio State University Wexner Medical Center
  • Pametto Health
  • Providence Heart Clinic
  • Santa Barbara Cottage Hospital
  • St Luke’s International Hospital
  • St. Francis Medical Group
  • St. Micheal’s Hospital
  • Taipei City Hospital Renai Branch
  • Taoyuan Mental Hospital
  • The Phyllis Jen Center for Primary Care
  • Trillium Health Partners
  • Tufts Medical Center
  • UMass Memorial Medical Center
  • University of Maryland Medical Center
  • University of Penn-Good Shepherd Rehab
  • Vancouver Clinic
  • Westchester Medical Center
  • Western New York Urology Associates
  • Winston Eye Care

For-Profit/Consulting:

  • Affinnova
  • AMRI
  • Analysis Group
  • Booz Allen Hamilton
  • Booz & Co (Stratgey&)
  • Cardno ChemRisk
  • Covance
  • Daktari Diagnostics
  • Deloitte
  • Eyemaginations
  • Gradient
  • Health Policy Associates, Inc.
  • Hogan Lovells LLP
  • Humedica
  • ICHOM
  • Ideo.org
  • Interactive Research & Development
  • Medtronic
  • Monitor Deloitte
  • One Earth Designs
  • Pfizer
  • Powell Tate
  • Quintiles Outcome
  • RAND Corporation
  • Results for Development
  • Safety Partners
  • Sunovion Pharmaceuticals
  • The Advisory Board Company
  • University/Research:
  • Bos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 Bos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 Brown University
  • Bucknell University
  •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 Columbia University
  • Columbia University College of Physicians & Surgeons
  • Columbia University Mailm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 Drexel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 Duke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 Emory University
  • Federal University of Bahia
  • Hanyang University
  • Harvard Kennedy School
  • Harvard Medical School
  • Harvard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 Harvard University
  • Indiana University
  • Johns Hopkins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 Karolinska Institutet
  • Lisbon’s Faculty of Medicine
  • Mayo Clinic
  • McMaster University
  • MCPHS Manchester
  • Medical College of Wisconsin
  • North Shore Community College
  •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 NYU School of Medicine
  •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 Semmelweis University
  • Stanford University
  • Stanford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 Tufts University
  • U of Florida, College of Medicine
  • UC Berkeley
  • UC Davis School of Medicine
  • UC San Francisco School of Medicine
  • UC Los Angeles
  • UC San Diego School of Medicine
  • UMass Medical School
  • University of Alberta
  • University of Auckland
  • University of Calgary
  • University of Colorado, Denver
  • University of Miami
  • University of Michigan
  • University of Munich
  •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 University of Puerto Rico
  • 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
  • University of Toronto
  • University of Utah
  • University of Vermont
  • University of Virginia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 University of Vermont, College of Medicine
  • 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
  • Vanderbilt University
  • Wageningen University
  • Yale University

好的我回答完了。

@Siyu Yang

你说的,我回答了这个问题就给我找男朋友的!!!!

编辑于 2015-01-09 14:03

先讲个故事吧。

去年暑假本科毕业回家,我去理发,这家理发店是我爸推荐的,说是性价比高。进去的时候,理发的阿姨正在为一个中年大叔理发,招呼我先在旁边坐一会儿。我应了声,就坐在旁边玩手机。可能是专业的缘故,习惯性的看了看店里的卫生许可证和评分:C,嗯,学校附近的饭店都是这个级别。这时座位上的大叔和理发的阿姨就开始聊起了天,两个人应该认识,八成是熟客,我不经意间听了会儿:

叔叔:诶?你们这不开空调吗? 阿姨:刚开了一会儿,屋里也没啥人,也不算热,就不开了,你要是热我再打开? 叔叔:不用了,还行。我看你这店里设备还挺齐全的,还有什么捕蝇的东西。 阿姨:害,别提了,前两天通知说要卫生检查,说什么理发店必须要有什么卫生消毒的东西,还必须要从他们那买,自己买的不行。就我那个卫生许可证还要重新审批半天,工商局的经营许可证也审批了好久,这个证拿不到另一个证就不给发。哦呦,折腾了好久,麻烦死了,我一个人跑了好几天。 叔叔:这么麻烦吗? 阿姨:是啊,前两天还告诉我,以后要每个月还是多久,都要来检查卫生状况,采样说的是,采什么空气啥的,那一天不让开业什么的。还要买他的什么捕蝇的,消毒的,要不然卫生许证要收掉说的是。 叔叔:哎,那都是年轻人,一般是刚入职的。诶?你没找我们局的谁谁谁说一声吗?说一声以后就不用在检查那么多次了。那年轻人进来啥都不知道,喜欢搞这些。 阿姨:是吗?那我该找谁啊?就是,我一看也是年轻人,我记得以前也没搞过这些啊,是吧?以前哪有这些,我那会儿理发的时候,哪有什么检查。 叔叔:没事,你到时候找我们局里谁谁谁,跟管你们这片的打声招呼就好了。 阿姨:哦,是吗,那谢谢你哦。 叔叔:小事情。

理发店的卫生状况,包括有室内空气卫生状况、理发用品的采样及检测、室内理化状况的检测等等。这些都是要根据相应的国家标准进行定期采样、检查的,这些检查会根据GB(国标)的限值进行评级,进而对卫生状况进行评价。对理发店及其;理发用具的常规检查,保证了清洁程度,起到保护大众安全和监督理发店卫生状况的作用。

理发店,只是公共场所的一小部分。而公共场所卫生状况又只是公共卫生的一小部分。


那么公共卫生主要是干些什么呢?作为公共卫生学院的医学生,他们学了些什么,或者说社会培养他们,希望他们做些什么?这也就算是我回答题主的问题吧。

公共卫生学院所开设的几大专业课程: 环境卫生 (管天管地管空气), 职业卫生 (职业人群的工作环境及健康状况), 营养与食品卫生 (一般人群和特殊人群的饮食、营养、食品安全状况),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 (特殊人群的健康状况与疾病研究)。这些都是建立在利用 《流行病学》 《卫生统计学》 作为工具,结合 《社会医学》《健康教育学》《公共关系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政策与管理》《卫生法律法规》 等以及所有的 临床课程(内外妇儿生理生化传染精神) ,共同研究提升人群健康的方法,从而影响政策,使得卫生研究成果能够成为国家政策,利用政府机器成功的应用下去。
举个例子:前阵子多种药物进入医保名录,其实这里离不开卫生经济学和卫生政策起到的作用,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这是公共卫生存在的价值和根本意义。

公共卫生能做的有很多很多。不仅限于题主所说的临床也可以做的职能。

公共卫生的设立,说白了就是在卫生系统内部划了一道不明显的界限,公卫和临床始终是互相交融,互相帮助的。十多年前的医革,撤去了公共卫生的处方权,禁止预防医学专业考取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证,其实就是在某种意义上设定的专科方向。临床好好治病救人,公卫好好管理卫生提供决策,二者相辅相成。只是现如今,我国的公卫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发展模式,而临床又在一直短缺的、倒三角的(三甲医院体量大于社区医院)状态下发展,伴随着社会重视程度的偏差,大医院职能越来越广,而公卫进步的愈发缓慢。


为什么现如今的公共卫生行业这么弱,答案其实就在我讲述的这个故事里。

1、健康教育工作的匮乏与不重视,“有病再治”比“防患于未然”流行的多。 理发店的老板不会清楚,为什么要常规检查,为什么审批需要这么复杂的程序,为什么自己买的消毒用品就不能用。这些知识很多从业者不会理解,也很少有人耐着性子去告诉他们这些是为什么。因为人群所产生的问题和个人所产生的问题,性质是不一样的。拿最简单的控烟来说,你告诉李大爷每年多少人的死亡与吸烟有关,他会告诉你我抽了大半辈子烟了啥事没有,我爸爸我爷爷也抽烟活的照样健健康康。因为公共卫生研究的是人群问题,一个人群的体量是巨大的,但是到了某个人的时候,“落不到我头上”的心理往往阻碍了健康行为的改善。

2、社会不重视,巨大的投资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看到回报,没人愿意去做 。一个真正好的卫生体系,需要有很强大的监测和预警系统,这背后付出的人力物力是巨大的。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疾控有定期去超市采样,去水渠采样,去抓虫子,抓蚊子等等。这些工作任务繁重,但必须有人做,因为你如果不知道环境中某些危险因素的增加,你就不会确定我们是不是处在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中。在医院,很多疾病的数据都要上报给疾控,而大部分医院的填报都是胡填乱填。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临床医生也很累,忙完了这么多事情,还要给疾控报数据,又不给钱,干这些干什么。这怪不得谁,这是因为医疗人员短缺造成的任务过多,任务质量过差,也就可能导致某些疾病在摇篮中逐渐发酵。更不要提行为监测预警了(利用人群中不良行为的监测数据,预测人群中的疾病发生情况,为政策提供防范处理依据),这些监测数据从来就没有多高的质量,大多是胡乱填报的。提高质量,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谁来做?企业吗?没有盈利的公益谁愿意做呢?国家来做,那么这么大体量的工作,用什么来支撑呢?所以进展就尤其缓慢,这一切都需要经济决策来评定:值得不值得。而我说的这一切还只是公共卫生的一角:监测系统。

3、相应的职能决策部门却没有几个真正明白自己在做什么的专业人员。 故事里的叔叔,不知道为什么愣头青喜欢这么认真,打点关系就能解决的小事情,没必要这么严格。此次的新冠病毒肺炎的爆发,必然掀开了许许多多职能部门的遮羞布。你知道你在做些什么吗?你知道这些工作意味着什么吗?李医生等人的上报必定是进了系统产生了预警,那么报上去的数据到哪里被截断了呢?是被利益链隐藏了?还是被没有敬畏的无知所截断了呢?现在还不得而知。非典时期所谓的疾控中心就是防疫站,现在问老一辈人,疾控中心是啥,他就会告诉你:哦,防疫站啊。那会儿疾控中心,养的是闲人,多半是什么也不懂的某某机关领导的七大姑八大姨小舅子。现在自然要好得多,但仍存在很多诟病没有解决,很多小城市的工作人员没有专业知识,反正要做的也就是些“文书工作”。这也就导致了问题出现时,手忙脚乱,解决的成本极大。


总而言之: 公共卫生能做的有很多 ,只是目前的卫生体系职能划分不清,人才流失大。比如直接对口的部门——疾控,它的很多事情因为显得“不那么重要”,“赚不到什么钱”,工资自然就很低,与付出同等时间精力的医学行业相比,真的低了太多。我很多师兄师姐毕业都去了外企,药企。说白了,就是对口工作薪资待遇不理想。知乎上只要是和公共卫生就业相关的话题,下面绝对哀声一片。这些现状都需要改善,毕竟想马儿跑,不能不给马儿吃啊?

未来的公共卫生体系,我还是十分有信心的。健康中国规划:预防为主,还有这次疫情的沉痛教训,都对公共卫生行业打去了一盏照明灯:你现在是什么样?你应该是什么样?我们能为你的成长做些什么?

我希望能有更多人关注第三个问题,让这个行业赶快成长起来,让这个为人群健康状况提升的行业真正得到发展。

(以上都是一个才疏学浅的医学生的一些看法,略显幼稚,还请见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