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童林传》里记述,童渊是张绣、张任的师父。童渊收徒两人,一人是北地枪王、“宛城侯”张绣,另一人是西川的大都督益州(今四川一带)西川枪王张任。两人均学了他的“百鸟朝凤枪”,并且创下了极高的名望。另有一说,童渊晚年收赵云为关门弟子,传其毕生所学,赵云在“百鸟朝凤枪”的基础上创造出他的成名绝技“七探盘蛇枪”。
但是在元代戏曲设定和部分民间小说中,赵云是童渊晚年所收的徒弟,但是在正史、《三国演义》中却没有记载。
但按照《三国志》记录,北地枪王张绣青年期间就是当地豪杰,在降曹之前,宛城也确切是一支不成小觑的军阀势力。民间野史普通以为张绣,张任,赵云三人为童渊的门徒。张绣在宛城干掉了曹操的一子一侄,曹操本人也差点被干掉,关键是同时还干掉了武力排行榜第三的典韦!
民谣一吕二赵三典韦。排列三国武力榜二三名的猛人,一个是师弟,一个是部下败将。若是张绣本人被描述成武力孱弱,上阵脆弱畏敌,就有些不合适故事逻辑了。
野史记录,张绣是武威祖厉人, 董卓旧部张济之侄, 凉州出善马,人善骑射,且从史料上看,张绣屡立军功,在董卓身后曾经积功官至建忠将军宣威侯,武勇用兵上想必也是有些才气的。张济带董卓残部进犯刘表的穰城被流箭射杀,张绣管辖他的部众。张济的部众如何在史料中无载,但估计有一定比例的凉州马队,华夏不产马,多步卒,且战乱当中经济被严重粉碎,估计也缺少战胜骑兵的重装步卒,张绣带领的有马队虽然普通,但很有能够有一支精锐马队的军队,在华夏混战中以质取胜据有一席之地也就层见迭出了。如此一支精锐之师,以质量上风与曹操的数目上风(数量上风是经由过程屯田等一系列轨制成立起来的,比一时的质量上风更有效果)打出了一个势均力敌的宛城之战,因而有曹操淯水之败,以后的连年征伐张绣势力也没能占到多大便宜。张绣投降以后,官渡之战、南皮之战力战有功,或许张绣带着他的凉州马队,与曹纯的豺狼骑、张辽、徐晃的并州马队,和袁氏的河北马队、乌桓马队展开过出色的马队对决,但统统都已被历史简单地一笔带过藏匿。官方传说纷歧定是空穴来风,枪神张绣或许才是最接近真正实在的张绣。
贾诩评价张绣: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
此一段引自三国志,贾诩的评价说明,张绣至少是一个不亚于曹军诸多名将的优秀将领。分析张绣的出身和经历,也可以知道他并非等闲之辈,屡败曹操不仅靠贾诩之智,也有张绣之勇。
演义终究是演义,评话毕竟是评话。为了取得最好的故事效果,艺术家们对于历史人物或黑化或美化的艺术加工,就没有必要去苛责与深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