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科大图书馆笃学讲堂举行

9月22日下午,《今注本二十四史》赠书仪式暨学术讲座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图书馆笃学讲堂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新清,副校长朱昌荣出席并讲话,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孙晓、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赵凯,历史学院党委书记闫雷、文学院党委书记沈健平、哲学院执行院长周勤勤、图书馆馆长周军兰、副馆长田杰以及教师和学生代表五十余人参加捐赠仪式。赠书仪式由图书馆馆长周军兰主持。

王新清发表讲话

朱昌荣介绍图书捐赠情况

朱昌荣介绍了图书捐赠情况。朱昌荣指出,《今注本二十四史》开“史家注史”之先河,校勘精良,注释考究,反映了当代二十四史研究的最高水平,2020年始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此次赠书为目前已出版的18种,共计273册,已全部完成编目加工,入藏社科院大学图书馆参考工具书阅览室。

捐赠仪式上,孙晓、赵凯向社科大赠书,王新清接受赠书并代表社科大向孙晓、赵凯颁发了赠书纪念牌。

王新清对孙晓、赵凯的捐赠表示了衷心的感谢,指出《今注本二十四史》是一份非常珍贵的礼物。强调学习和研究历史是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研究的基础。认为中华民族精神延绵不绝,与中华民族写史、读史的传统有着直接的联系,并希望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够注重历史的学习和研究。

孙晓表示,非常高兴能够看到《今注本二十四史》有人读、有人看、有人用,并表达了对母校的感谢。将《今注本二十四史》捐赠给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能够使赠书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更加突显了其价值。

孙晓作“《史记》与《历史》”讲座

赠书仪式后,孙晓以“《史记》与《历史》——谈东西方史学之异同”为题进行了讲座。讲座主要围绕轴心时代的希罗多德和司马迁,希罗多德是“历史之父,还是谎言之父”,《史记》是“文学著作,还是历史著作”,修昔底德眼中的希罗多德与班固笔下的司马迁,记事与记神、记人与记事五个方面,探讨了东西方史学的差异。孙晓在讲座中强调行万里路,才能写万卷书。并根据“history”的含义出发,希望学生们可以在重视研究的同时,也重视调查。

赵凯作“‘史家注史’与今注本二十四史”讲座

赵凯为在座的师生带来了“‘史家注史’与今注本二十四史”的学术讲座。讲座主要介绍了《今注本二十四史》的学术特点,主要包括“史家注史”、全面注释、新辑佚本、图文并茂、“树”“果”一体的特点。以今注本《汉书》为例,具体探讨了何谓“史家注史”以及“史家注史”的特点。包括版本的改误纠谬、史实的正义疏通以及史料的补充增益。并强调了《今注本二十四史》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重要价值。

至此,《今注本二十四史》赠书仪式暨学术讲座活动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