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 甲金文象刀形,古兵器。上邊是刀刃,下邊是刀柄。《說文》:「刀,兵也。象形。凡刀之屬皆从刀。」
甲骨文用作方國名,《合集》33035:「辛亥貞,王正(征)刀方。」表示王征伐刀國。又用作地名和人名。
早期金文用作族氏名,戰國金文用作重量單位,三年壺:「冢(重)四百七十四刀之冢(重)」。八年匜:「冢(重)七十刀之冢(重)」。
傳世文獻「 」假借作「 」,表示小船,此義後加「 」作「 」。《詩.衛風.河廣》:「誰謂河廣?曾不容刀。」鄭玄箋:「小船曰刀。」
此外,「 」本有「 」音,表示姓氏的「 」最初也用「 」來表示,後來才變「 」的一撇為一趯,分化出「 」字(王鳴盛、裘錫圭)。
」是先秦時期一種金屬鑄幣,其形態由青銅工具削刀演變而來。(參黃錫全)如《荀子.榮辱》「餘刀布」,楊倞注:「刀、布皆錢也。」《史記.平準書》:「農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參見「 」。
391 字

相關漢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