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小眼睛的毛豆  ·  Strawberry Thief ...·  2 月前    · 
逃跑的槟榔  ·  小型冷库全面介绍- 知乎·  1 年前    · 
帅气的投影仪  ·  Search·  1 年前    · 
第二,苏联最高领导人在世时一般都不指定身后的接班人,列宁特别反对这一点。接班人是在领导人去世之后由最高领导集团(或其中的少数人)一起讨论决定或暗箱操作,然后在一定范围内(一般是党中央委员全体会议),以选举的形式予以确认。这样产生的接班人,往往是各方面权力平衡的结果,或是某一些领导人的推荐占了上风的结果,完全不是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考察和锻炼出来的。至于选举,也只是走走程序而已。在这种情况下,接班人在各方面是否符合最高领导人的条件便无法加以全面的考虑。最为明显的是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的上台。他们都是在非常仓促和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出任最高领导人的。安德罗波夫虽然有较强的领导能力,群众中的威信也较高,但他的健康状况很不好。据苏联解密医疗档案显示,他很早就有肾功能不全症,自上世纪70年代末起,又先后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结肠炎、关节炎、痛风等多种疾病。就任不久,他多年的肾病加重,于1984年2月去世,在位仅15个月,终年69岁。至于契尔年科,更是一个临时决定的最高领导人。他的理论水平和实际领导能力都很平庸,就任时已经73岁高龄,在位仅13个月就去世。

第三,新任最高领导人上台后,在其领导地位还未巩固的情况下,一般都强调要实行“集体领导”(实际上是与领导集团中的几个人适当分权)。因为这个口号能争取到大部份干部和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然后,新领导人便不断扩大自己的权力,同时通过不同形式的夺权斗争,最后掌握全部权力。

这种党内斗争,以斯大林执政初期最为激烈。如前所述,列宁对斯大林作为自己接班人是有所保留的。但由于斯大林的能力,在党内外的影响与威望,以及多数领导人的支持,他还是在列宁去世以后召开的中央全会上以明显的多数票被推荐为总书记,并在紧接着举行的党代表大会上顺利当选。斯大林上台后,首先扳倒了最主要的政敌托洛茨基,接着又经过激烈和复杂的斗争,先后排除了其他政敌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和布哈林等人。这一系列党内斗争中前后延续了大约五年之久。在斗争过程中,不可否认有路线分歧问题,但权力斗争的成份是十分明显的,其中造成的冤假错案,数十年后才得以平反。差不多到了1929年,斯大林的最高领导人地位才最终确立。

赫鲁晓夫上台之初的党内斗争也相当激烈。斯大林从1941年起就兼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他既是党的第一把手,又是政府首脑,而在党内外和他本人更重视后者。3月7日,《真理报》公布了苏联党中央、部长会议和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联席会议的决议:马林科夫被任命为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贝利亚、莫洛托夫、布尔加宁和卡冈诺维奇四人为第一副主席。赫鲁晓夫为由10人组成的党中央主席团的委员,排位第五,专门负责党务。所以在斯大林去世后的短时间内,接替斯大林的苏联最高领导人是马林科夫。马林科夫表现得很谦虚,再三强调要实行“集体领导”。当领导层中一位元老在一次会上称他为“斯大林的接班人”时,他立即郑重地说:“我们大家都是接班人,斯大林同志没有唯一的接班人。”1953年9月,赫鲁晓夫当选为总书记。为了掌握最高权力,他首先必须排除权力很大、并与马林科夫关系密切的贝利亚。1953年7月,赫鲁晓夫与马林科夫等联手(尽管后者在行动中并不坚决),以“反党反国家”的罪名清除了贝利亚。此后,在赫鲁晓夫的策动下,终于在1955年2月,以“忽视发展重工业”和与“列宁格勒案件”有牵连为由,解除了马林科夫部长会议主席和党中央主席团主席的职务,同时任命其为苏联电力部部长,并在名义上保留了中央主席团委员和部长会议副主席的职务。但是权力斗争并没有就此结束。直到1957年6月清除了所谓的“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莫洛托夫反党集团”以后,赫鲁晓夫才完全掌握了权力,真正成为斯大林之后的苏联最高领导人。

在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上台初期,党内斗争相对比较缓和。勃列日涅夫一开始也特别强调“集体领导”,并声称赫鲁晓夫之所以失败,原因之一就是违反了这一原则,实行个人专断。当时,在政治局内形成了由勃列日涅夫、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和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波德戈尔内组成的所谓“三驾马车”。但勃列日涅夫不断扩大自己的权力。没有多久,“三驾马车”开始瓦解。勃列日涅夫取代波德戈尔内兼任了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柯西金的实权也不断被削弱,勃列日涅夫最终独揽了全国党政军大权。

第四,国家元首(最高苏维埃主席)和政府领导人(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并不是终身制,不过没有固定和明确的任期,经过一段时间,或是在一定情况下可以更换,程序同样也只是走走形式。党的最高领导人有时兼任国家或政府的领导人,即使不兼,政府领导人也没有多少决策权,而最高苏维埃主席只是一个名誉上的职务而已。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