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韩剧《匹诺曹》?
96 个回答
我觉得这部剧拍得非常好,尤其在立意上,能够引人去思考。编剧使用外挂“匹诺曹”来进行更鲜明的表达。达布在YGN面试上的话我读了多遍。真的值得每个人反思:
人们以为匹诺曹就都会说真话。
人们也都以为记者只会传达事实。
可是无论记者和匹诺曹都应该明白,人们会无条件相信他们的话。
所以,他们应该明白自己说的话比其他人的杀伤力更大。
他们应该慎重再慎重。他们错就错在他们并不懂得这一点。
我们在社会上生存着,说着各种各样的话,我们每个人都在说着对别人有影响的话,说着试图让别人相信的话。是不是都慎重过呢?是不是都考虑过对别人造成的影响呢?记者和匹诺曹需要慎重的对待自己所说的话,其实作为一个普通人一样需要。这是一种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可是很多的人都不懂得这一点。在利益面前,甚至会有人刻意说出不真实的话,说服别人相信,造成影响,伤害他人。有些伤害没那么大,所以人们意识不到自己这么做的错处。
然而编剧使用男主角家家破人亡这样一个极端的例子来说明不负责任的言语和错误的舆论宣传对人造成的影响。匹诺曹的言语和记者的宣传好比尖锐的刀。但是普通人的言语和宣传同样是刀。普通人的刀则利在 他们以为他们的语言没那么多杀伤力,所以肆无忌惮的说。 所以对普通人来说,说话一样要慎重。
当达布当上记者时,他怀着一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心态,希望做一个更有良知的记者。他觉得他比一般人更懂得言语的分量,他觉得他能比一般人更慎重,他觉得他只会报道真实。然而第一次任务就好好的给他上了一课。健身房大婶事件困扰了他,他不断的反思:
我知道,我很慎重,我去了大婶家,去了医院,去了健身房,还能怎样慎重。
你明明知道那儿有坑,你觉得你知道怎么避免掉进那个坑, 你觉得掉进去的都是蠢货,你信心满满的走过去,结果还是掉了进去。 事实上,当我们在键盘上评价别人时,是不是我们也没有充分的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或者当你觉得别人做得不够好的时候,其实他们已经在他们所处的位置上尽力了?处在事件中的和处在事件外的,当时看的和事后看的,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必定会做出不同的抉择。
所以我们看到了哥哥和达布的不同选择。家破人亡后,以为自己孤身一人的哥哥在知道父亲死亡的真相后选择了复仇,而获得新的家庭温暖的达布却选择了利用记者的职业报道真相,避免未来再有悲剧发生。两个人的选择都非常符合人性。他俩都是本性善良的人,哥哥甚至在遇见班长三人之前都几乎已经接受了这世界对自己的恶意。可是父亲死亡的真相和班长三人的毫无悔意再次触怒了他。所以他决心报复。而达布则一直被新的家庭关心温暖着,甚至有机会从事他从前憎恨的记者行业。他的目光放在了未来,自己的家庭虽然悲剧了,但是我可以让别人的家庭不再悲剧。 当人们没有爱时,执着于失去的;当人们拥有爱时,则会想要去给别人爱。
看到哥哥走入复仇的道路,很多观众都非常心疼。但是也有很多人指出,这人物遭遇不是和听音里的闵俊国一样吗?记得朴慧莲说过,拍听音事件仓促,还有很多想法没有表达进去。这应该就是她试图表达的内容吧。观众常常会进行主角带入。当我们站在哥哥这边的时候,觉得他的动机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当我们站在受害者那一方时,又觉得他可恶至极。观众们都理解他的行为,觉得他情有可原,情有可原,但是,对于另外那个家庭呢?所以,虽然他的行为可以理解,但是仍然触犯了法律,仍会得到制裁。 当我们面对各种悲剧时,我们应该站在怎样的立场呢?
在哥哥迈向错误的道路时,许多观众说,达布应该早点与他相认,用爱感化他啊,那哥哥也许就不会犯错了。然而在剧里,达布在父亲尸首被发现时,其实是迫切的想找到哥哥的,但是当他在一个不合适的时机意外的认出了哥哥时,却不敢与他相认了。这个心理的变化非常真实。他的心底非常想念哥哥,期待再次与他重逢,可是当13年不见的哥哥以一个疑似杀人共犯的角色出现在面前的时候,该怎么相认呢?如果相认了,是不是该问案件的事情呢?如果真和哥哥有关系,是该包庇他还是劝他自首呢?他不敢面对某种结果,所以迟疑了,选择观察和了解真相之后再做决定。和过去很多爱情剧可以造误会不同,达布的这种心理变化和信息隐藏让人觉得无奈但又非常符合逻辑。这就是现实,达布不是观众,他不了解哥哥13年来的遭遇,不知道真相,不敢表明身份之后再去问。只能自己默默的躲在暗处去调查。
当哥哥成为英雄时,达布选择隐藏对哥哥不利的录音,他自然也认为这是正确的决定。老大把录音领夹还给他的时候告诉他:
不是因为你说得对才给你的,是在等待。真相不会因为你去掩盖,就会消失。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掩盖,真相都会大白于世。不论是美丽还是丑恶,都要睁开双眼看清事实。这才是记者。
尽管达布认为自己已经很了解如何成为一个好记者,但是他仍然免不了被私心所左右,下意识的想要去隐藏对哥哥不利的证据。他给自己的理由是:只是怀疑。但是如果这段录音是一个毫不相干的人,他应该会是另一种选择吧。这就是人性啊。 再善良美好的人,在面临亲情时,也很难做到客观公正。 老大所说的道理,达布如果作为局外人,也许本是明白的,但他深陷其中,却难免怀有侥幸心理。
习惯了电视剧的情节拖沓,达布与哥哥的相认显得过于快了,原本以为要到十几集呢。但是也不奇怪。他其实已经很想很想认哥哥,每次看到哥哥都很难控制住情绪,只是基于对真相的了解而迟疑。思考越多越胆怯。但是当面临哥哥和仁荷的冲突时,情感控制不住,才终于相认。这下几乎所有的窗户纸都捅破了,感觉已经让人有了非常多的思考。前边10集的表达已经相当紧凑和深入,后面的剧情如果也有一样的深度,那真是质量相当高的。
结束啦~
我从【新闻从业人员素质】方面来谈一谈这部剧吧。
16日更新:
新闻伦理道德讨论的实在太多啦,就用我朋友的朋友圈和我跟他讨论的几段话结束吧,以表明现实生活中作为记者的我们还是有思想觉悟的。也希望中国能有一天拍出这样的好片。大家再见啦~
8日更新:
这一集里面讲到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想看的新闻与应该看的新闻中,哪个应该放在前面呢】, 围绕这个问题两大电视台又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MSC依旧主旋律奥运会,而YGN选择了追踪爆炸事件给死者家属和公众一个清楚的交代。
其实我们总说受众们也该学学媒介素养了,却忘记了媒体从业者才是最该具备“媒介素养”的那个人。在前期剧集中奇河明最显著的观点大意就是“因为民众没有机会接触媒体,媒体具有了一些神秘色彩,成为了某种膜拜对象,所以媒体更该谨言慎行。”在19世纪的欧洲情形也是这样,德国工人领袖奥倍倍尔就说过:“一般说来群众相信,凡是报纸上发表的东西都是唯一正确的东西。”因此,媒介素养是要让民众了解: 大众传播作为社会的信息系统,是组织的产物,有自身的利益诉求,媒体建构的世界与真实世界是有差距的;对媒体要有清醒的认识并持一定的质疑态度。
然而我们也知道信息在传播时是会出现鸿沟的,现在的信息鸿沟不是在网民(信息接触者)和非网民之间,而是 在有能力创造知识的人和习惯于先入为主、固步自封的人之间 。因此,我认为,真正能决定“想看”和“应该看”的还是受众自身,是他们的眼球决定望向哪个频道,他们的耳朵决定倾听哪方声音。所以在当今社会,公众应当具备相当的“媒介素养”,有两名学者曾总结了六项生活在现在这个社会上必须具备的“新闻素养”:
1、我碰到的是什么新闻内容?
2、我得到的信息是完整的吗?假如不完整,缺少了什么?
3、信源是谁/什么?我为什么要相信他们?
4、提供了什么证据?是怎样检验或核实的?
5、其他可能性解释或理解是什么?
6、我有必要知道这些信息吗?
这些不仅仅是传统媒体工作的要领,也是我们受众应当学习和具备的。曾经韩国有一个以“每一个公民都是记者”的口号扬名的韩国公众记者网站(On my News),一度进入全球浏览排名前100名,后来跌落到无足轻重的17341名,最大的原因就是它完全依赖民众,而忽略了民众是很难长期保持对新闻实践的兴趣和追求的。 专业新闻工作者+公民新闻 才是发展的方向。
因此我们可以切身地感受到,当前的新闻工作没有过时,只会变得更加复杂,复杂性在于以前的新闻是专业新闻工作者决定的,而现在在新闻生产传播过程中民众们参与进来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这一因素将新闻过程丰富成了很有内容的对话,甚至有时候演变成一场博弈。
那么回到剧集中,到底专业新闻工作应该向民众提供怎样的服务呢,也有人总结了以下8个方面:
1、媒体帮助民众证明哪些事实是真实和可信的。
2、新闻工作者适当扮演“释义者”的角色。
3、新闻工作者继续发挥作为公共调查者的功能。
4、媒体帮助民众见证一切,付出专门的努力采编一般人采访不到的新闻。
5、媒体是向民众传授获取新的知晓方法的中介。
6、媒体成为聪明的网络信息的聚合者。
7、由新闻工作者创建便于民众交流的公共论坛。
8、媒体成为监督权力者、公民记者学习的榜样。
因此,可以说剧中两大电视台分别选择了不同的为民众服务的渠道和方式。奥运会也不是说只是公众想看的,它也是应该看的关乎国家的盛事;爆炸案件后续也不单单是应该看的,它也是很多公众想看的。媒体工作者在工作时的侧重和衡量决定的不仅仅是对事件的导向,更能体现出自身的态度。
这里有人会质疑,媒体怎么能有“态度”呢,它不是应该公正客观吗,那【网易】口号又为何叫“做有态度的新闻”?态度是一种甄别和挑选,是权衡和筛选,新闻中包含了很多事实、宣传、谣言、怀疑、线索、希望等等,那么新闻工作者有义务将这些混乱无章的信息整合排列,这工作没有那么神圣, 但也是记录社会生活、让新闻成为人民行为的依据以及让人们通过媒体了解外部世界的途径。
———————————————————————————————————————————
4日更新:
目前剧集已经发展到一个普通韩剧的样子了,就等证据确凿将高潮导火索交给达布和凡潮妈来引爆。
2014年SBS演绎大赏里最大的赢家依旧是《来自星星的你》,但还没有播完的《匹诺曹》却也凭借着演员和剧情捧获了诸多奖项,尤其是,李钟硕啦!!!!2014年我的韩剧最佳CP是:《星你》里那对、《没关系是爱情啊》孔姐姐李寅成那对,还有就是《匹诺曹》里叔侄这对啦~虽然有人说钟硕和李宝英努娜更配哈哈哈!
好吧下周见……
25日更新:
看完14集我就忘了13集讲了啥了,最近脑容量真的是不够用,光去记些有的没的。
第14集又一次出现了废弃工厂爆炸事件,而这一次遭殃的奇浩尚第二是安灿秀。宋车玉在某些利益集团的驱使下将报道的苗头指向了他,妄图将失火的责任推卸到他身上。
宋车玉对待灾难事故性新闻的处理方式是有目共睹的煽情和不理智,图爆点和善于搞媒介审判。关于这方面大家可以看前些日子的医生自拍事件—>
医生手术台自拍事件反映了哪些问题? - 新闻在新闻讨论会上宋车玉说:“你们这样是不对的,应该去找一些观众们想要看的素材呢!”结果被所有人盯住然后她说:“好吧好吧当我没说。”这说明其他人心里是有杆秤的。如何做好 灾难新闻 ,到底媒体应该及时向公众呈现的是什么呢?
我国的灾难事故类新闻一向做得不甚理想,但是从90年代抗洪救灾到08年汶川地震、11年温州动车事故到13年的芦山地震,其实是有着相当长足的进步了。 “灾难报道要以尊重人的生命和尊严为前提“ 的理念成为行业共识。目前有矫枉过正的嫌疑,使得采访扎堆,造成过度反应、盲目报道的情况。一旦造成与灾难量级不匹配的报道规模又会带来新的问题。我不知道剧情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情况所以也无从揣测宋车玉13年前和这次都选择如此做法的动机,但是这一次她又选错了立场。传媒的镜头应该只对向灾区、灾民和救援者,做好对民众的心理抚慰和疏导,提供精神鼓励。同时尤其要注意报道的方式是否会引发公众的质疑和批评,不可妄下结论,根据一段监控录像或是路人的指证就将某人呈现在众人面前成为众矢之的,这是不负责任的。
超喜欢YGN的老大,又帅又有良心,他说,13年前也是这样,一个人揪出了奇浩尚作为噱头新闻之后,大家就都疯了纷纷转移了注意力,不去追究到底是不是他就去扒各种材料。“好像是村子里的一条狗叫了,其他狗也跟着叫起来。最后才发现原来我也只是一条狗。”
恪守理性,冷静客观,杜绝一切的公关作秀自我营销,我国媒体的问题恐怕最大的还是“官本位”吧。
———————————————————————————————————————————
19日更新:
桃子讲的那个事件蛮好,也很典型。这里大众传播有一个 议题设置 的功能。就是它可以通过议题设置引导大众舆论。从事情报不报道、报道的突出强调部分、报道的先后顺序,大众会在心中给事件定型定性,无形中其实是媒体给我们决定了哪些是大事哪些是小事。
就像12集里哥哥说的: “真是有趣,根据剪辑,可以让一个人变成恶魔,也可以变成英雄。” 所以有人说你能看到的只是媒体想让你看到的。
也正是不同媒体议题设置的不同,让人们可以进行对照甚至发现事件中的不真实,让这些漏洞无可遁形。
至于真实性和时效性,有时确实不可兼得,这也是传统新闻人对新媒体诟病的地方。这是一个 “全民记者” 的时代,并不是说人人都完全具备了职业记者的技能和素质,而是这种“参与式新闻”对于事件的发现挖掘、信息搜集整合起了积极的作用。不可回避的是,当然“全民记者”的真实性客观性的确值得商榷,同时报道从采写到发布的中间没有经过第三方或权威进行审查的情况居多,造成偏差不可避免。也正是因着这主动出击的特性使不少突发事件得以曝光。
这“真实性”与“时效性”很大程度上是不能消除矛盾的。除开人的思考需要一个过程,事件的起因结果需要一个整合,中间种种细小的因素都有可能被忽略或者误解。很多新闻专业从业人员都尚且无法领会真正的“客观”,哪里能让没有经过专业思维训练的人做到完全呢。因此桃子的事件中记者们开始询问,这将发布源当成了一个信息渠道,而他们也在时刻观察和警惕中。
而没有做到尽善尽美的报道怎么办呢,那就回到我之前(下文)中讲的 更正答辩制度 ,没办法,犯错要站直,毕竟对象是这么多的公众。我们也要相信总有一个真相的,洋葱也总会剥到头的。
有这种信念,是因为我本身也是个特别特别特别热爱真相的人。
在第12集里的公交车司机“自杀事件”是由于宋车玉记者没有从第三方处公证核实出死亡诊断书就轻信了一方的信源,下了错误的结论,导致整个舆论倒戈给公交车公司老板造成无法避免的损失。而事到如今,她碍于颜面和地位又无法正视自己的错误,不甘心就这样被“拿下”,更是错上加错。
(这里在13集里面出现反转,原来是老板自己捏造了假的死亡证明,宋车玉歪打正着地又对了一次。但也要记得得出重大结论是必须得要官方证明,不可妄自揣测。)
【匹诺曹】在剧中是一个虚构的病症,作为记者,不一定要得这种病才能不说假话,才能为公众所相信,而是,一定要有【做不说谎话的记者】的信念。
“只有不能说的真话,但从不说假话。”
———————————————————————————————————————————
13日更新:
哈哈终于大侄女都知道了达布叔的过去,说明还不笨嘛。这两集有涉及到“ 媒介审判 ”这么个话题。就是说犯罪嫌疑人还没有被法院判决是否有罪,传媒已经在报道中将其定罪,或者作出有倾向性的评论和判断。这是严重违反新闻职业道德和新闻职业规范的行为。
剧中作为消防员的奇爸爸被一名“匹诺曹”患者看到了逃逸的行为就被传媒报道,塑造成了一名畏罪潜逃者的形象,被公众舆论指责谩骂造成全家人的心理创伤和严重压力。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不得不说宋车玉真的是相当求爆点啊,是黄色新闻和煽情主义的坚决拥护者。
讲个典型的“媒介审判”案例,就是不&厚的事件。我们必须明白,媒体只是精神单位,而不是专政的工具,是不能审判别人的。在一个成熟的法治社会,传媒不具有配合和推动打击犯罪的职能。 在案件判决前传媒不可以做定罪、定性报道,对当事人正当行使权利的言行也不可以做倾向性的评论。 哦,李某某的事情也是如此。在判决之前,大众被媒体含有严重倾向性的言语所左右。
其实媒介审判是一个相当不良甚至恶劣的现象,对于无论是舆论导向而言,还是对法院的判决而言,都有不好的影响。我们应当相信,一个有法可依依宪办事的国家是值得信赖的,而传媒的这种自以为是的审判行为对我国的法治形象,只有损害而无益处。
———————————————————————————————————————————
昨日看到最新更新后与在【界面】实习工作的友人交流了一通。
除了女生间花痴赞叹我钟硕唇红齿白秀色可餐在纷飞雪花烂漫灯火中那一吻让人想立刻委身,直喊:“让我做大侄女!”外,我们也聊到了新闻道德和新闻价值的矛盾。或者说是新闻职业素养在专业主义和伦理道德上的矛盾。
友人说,她看到仁荷那样觉得感同身受,因此她也不愿去做民生新闻(是的丫跑去做了财经,据说以后还想跑科技,我也是开心)。记得上大二(还是大三?忘了)的时候柴静和闾丘露薇的事情轰动一时,甚至被老师当成案例在课堂上陈述。其实作为媒体从业者,始终应该记得的是要以第三方立场去报道利益冲突事件。不能给人一种感觉: 我要不站在传媒同情的一方,道德上说不过去。但如果将舆论引导到了既定的目标,你能保证这个目标就是足够准确和正确,是从社会责任角度去想的吗?
同时期《新闻编辑室》(newsroom)第三季也是最终季在同步更新。正巧这一集里面Jim的女友Hallie从ACN辞职去了一家鱼龙混杂的新媒体写专栏,专栏的内容甚至需要出卖个人隐私去赢得爆点。这不仅激起了双方对于新闻从业素质的争论,而对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不同特点展开了较量。当然,最终,是,break up收场……
《匹诺曹》中叔叔由幼年时的仇恨其实已经在身上烙下了“新闻从业人员鲜有道德的烙印”,也让他对这个行业恐惧中带着敬畏,又有一种征服。这与大侄女初生牛犊不怕虎不一样,他的身上热血的痕迹很少,谨慎小心是常态。可最终还是疏忽掉了细节,让“健身房事件”走错了方向。这就要涉及到 不能以自己预设的立场去判断事件,就是说主观统领客观事实必然会造成新闻的不真实 。在剧中我没有看到YGN在后来对假新闻中的错误信息进行过更正,这也提醒传媒要遵循“ 更正答辩制度”,如果发生差错,后面的报道应当主动纠正前面报道的差错;没有必要连续报道的, 应当就差错部分进行更正。 可惜我国传媒也鲜有能做到这点。更不要说对受众道歉了,只是悄悄删除而已。但在网络媒体普及的今天,假新闻不进行更正仍会搜得到会可能产生极其负面的影响。
MSC主编教导仁荷的话其实可以总结为:
在进行新闻活动时要将事实与意见(包括价值判断和个人情感)分开,以超脱的中立态度去表述事实,努力做到公平平衡,给事实涉及的各方提供应答机会、给受众提供全面的信息。
人肯定是有情感的,但新闻工作需要良好的自控素质,懂得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把握分寸。 现实中确实很多地方存在着行政不作为导致人们生活受到威胁伤害的地方,传媒的职责是披露和批判这些现象,是调查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传媒不能越权。 这些都是基本的新闻从业者的行为界线。
【待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