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桂林市桂北平话分布及语音概况
估计有很多关心汉语方言的朋友看如下汉语方言图时,都会好奇南岭地区直到广西中部一大片难以归类的“土话”或“平话”到底是什么情况。为何会在若干大方言区之中专门列出了一个“平话”,而且这个平话还特么的就像是一坨大(ma)杂(sai)烩(ke)?

老实说,虽然我就是在这片土地上长大的,但以前我对此也是完全懵逼的状态……比如说走出家门左拐左拐再左拐,十分钟后就来到一个秃秃的小山坡,会听到那边的村民们互相之间喊——啊呜啦哇啦「('w')┏;或者去菜市场买菜时,两个结伴卖菜的老太婆一边用高(tu)端(de)大(diao)气(zha)的分尖团音的桂林话跟客人砍价,一边互相之间喊——啊呜啦哇啦「('w')┏;又或者听说某某开车路过附近一村子被刁民碰瓷,刁民躺在地上一边用桂林话喊“两百块钱!”一边跟围上来的其他刁民们互相之间喊——啊呜啦哇啦「('w')┏……反正就是各种听不懂了o(╯皿╰)o……

近来花了大量时间阅读整理桂林各平话点的同音字汇,并借助各路网友提供的感性材料,我对桂北平话在桂林市周边的分布情况终于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下面将娓娓道来。
其实整个平话分布区域当中,最易于为大家所理解(此“理解”非指“听懂”,而是指能发出“哦~原来它也不是那么乱”这类感叹的理解)的是广西中部的这一大片,包括通常所言的“桂南平话”和“融柳平话”。这类方言内部相对比较统一,而且音系与紧邻的粤语距离并不太远,通常可以基于粤语祖语(或略更改的祖语)推导而出。与上述这些跨县市尚能(即使有限地能)沟通的平话相比,桂林辖下的各平话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跨县?Sorry,桂林人表示我们的 官话 跨起县来口音都不一样,离得远的县之间不花两个月时间学习适应甚至不一定能听懂,比方说荔浦县人喊你去吃kʰi21饭fã35、桂林市人喊你去吃tsʰz21饭fæ̃24、全州县人喊你去吃tʃʰɨ33饭ɣʷɑ̃ŋ213,吃的竟都不是一锅饭。在桂林能跨县一致的怕是只有英语[doge][误]


当然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兴全灌资四县人民自称的“官话”是可由湘语祖语推导而出却未必可由桂柳话祖语推导而出的,主要因为平翘的关系,具体不展开。
下面这幅地图展示的是桂林市区及周边约30公里范围内的平话分布情况(大致)。不同的圈表示互相之间用土话通话困难,理论上同一圈内至少可进行基本的交流。虚线表示边界非常不确定或圈内各村土话关系不明。东、南郊的小圈子不方便在图上标注名称,故以不同颜色区分。
注意:漓江上有一个族群“船上人”(疍家),所说的方言“船上话”时常也被算作平话的一种。船上人逐水而居流动性强,靠近市区的地方,只在蚂蟥洲、伏龙洲、訾洲、施家园、安新洲、卫家渡、龙门、禄坊、毛村等沿江滩地有他们聚居的村子;其中,毛村是桂北黄姓疍家人公认的发源地。这幅图不专门为船上话划定界限(也没法画不是),但知漓江江面上的土话与两岸往往而不同即可;一些小点散布着客家话、闽语、湘语、粤语等的方言岛,还有少数一些自然村只说官话的,或者是其他民族语的(包括成片的茶洞语),都不画出。

【图注】
黑色:东江土话,据网友提供消息,东江一带共有三联、汇丰、七星、穿山4个村委的方言较特殊,不同的网友都反映其“不算土话”或是像“约变音的市区话”。《七星区志》列出了东江土话(五通、河东社区,即今解放桥东头两侧)的声韵调,网友反映的口音应该是指当地村民所讲的官话。此处悬案初步解决。
粉色:回民土话,《七星区志》列出了码坪街回民话的声韵调,这种土话大致分布在码坪、三里店、望城岗、萝卜洲、穿山村等回族聚居地。
棕色:穿山土话,已有樟木村内两个点的记录,《七星区志》认为该土话与柘木土话有相似之处,但音系显然是不同的。
紫色:柘木土话,包括柘木镇窑头、柘木村两个村委。雁山区志描述窑头村委有下窑和岭子底两个自然村讲柘木平话,窑头自然村则情况不明;该志称柘木平话“与桂林官话关系尤为紧密,在柘木镇区域使用广泛”,附近的窑头村、平山村、禄坊村船民和李家村大多数人“可听懂”柘木话,但反之则不清楚。考虑到柘木圩是以前的镇中心,被听懂尚不足以支持其合并。
黄色:平山土话,仅知分布在平山街道平山村。同心村委的瓦窑村是古代从平山老村分出来的,有理由相信其仍讲平山土话,故圈入。
橙色:二塘土话,目前除了知道各村(除茶店、北芬2屯外)确有土话分布、芬塘村话接近雁山以外,尚无任何公开资料,不清楚是否应当单列,也不清楚内部差异。现属雁山区柘木镇的李家村委在1960年之前长期与今二塘乡各村在同一区划内,所以暂且圈进来。《七星区志》提供的一条额外信息是李家村可听懂朝阳乡平话(属大圩话)。
绿色:大桥土话,包括柘木镇苏家村委的大桥村、龙潭村以及雁山镇枫林村委。
天蓝色:牛鼻塘土话,包括何家村委的牛鼻塘、瓮里和苏家村委的白竹境。
深蓝色:何家土话,包括苏家、何家村委余下的大部分自然村,无任何资料。
【以上李家、大桥、牛鼻塘、何家等村的几种土话在《桂林雁山区柘木镇岭子底土话语音研究》一文中疑似被统称“大桥话”,而《桂林雁山区柘木镇大桥土话的语音研究》一文则仅述及大桥话和牛鼻塘话不同,现暂依据当地村民提供的信息划分。村民声称由于这几种土话所在的村子互相邻近经常往来,所以大家才能互相听懂,本身是完全不同的土话。从大桥话和牛鼻塘话的音系对比来看确实差别不小。】
此外在草坪乡大田村委还分布着尚无资料的“山背话”(根据名称猜测可能是灵川潮田乡土话)。
图中一些不确定的地方: 1.秀峰区甲山街道的各村土话尚无资料,网友描述比较偏向与临桂庙岭北部的土话作为一片;2.《临桂县志》描述庙头(该地“头”“塘”同音,依桂北民俗猜测似为“塘”较妥)土话与四塘土话属于同一片,但是从给出的庙头字音来看又不像四塘,经查原庙岭乡东北部各村(含庙头)原属灵川县二都,与潭下归同一乡,而且方言呈现连续体状态,故合二为一;3.《广西灵川平话的特点》认为潭下、九屋、公平的土话类似,但是网友反映差异巨大,经核实音系决定分开;4.有年轻网友认为大镜与潮田土话类似但听不懂大圩话,可《灵川县江尾平话音系》作者指出从海洋乡往桂林沿路30公里的土话均可交流,所以这里暂不分开;5.草坪乡潜经村回民土话似乎与大圩话音系比较近似,暂且也划为一片。
各个片区的冠名主要依据本区行政中心名称,或论文上该片区代表点,或沿用当地惯用称呼。永福县的“百姓话”与两江话实际上同属一片,可以沟通;而与融安等地同名的“百姓话”(属融柳平话)音系差别显著,且地理分布上两者也并不接壤。
特大喜讯:
2022年初,彭建国老师带队调查的临桂凤凰村土话,发表了同音字汇一篇。此文极大填补了桂林西侧土话调查资料的空白!极大帮助了我在西侧问号区域对一些阳声韵地理渐变的定位!同时也以详细语音材料偏向于潭下-临桂-四塘三类假说。
还有非常有趣的一点,我在拿到这篇字汇之前作的最后这版图就特意把庙岭镇凤凰村及其西南一线归为临桂-秧塘土话群,把庙岭东北部的其他村归入潭下土话群。当时的动机是借鉴明清季县界。现在来看,虽然东北部这些村子的内部差异仍然还是未知,但凤凰村在鱼虞精章组、萧宵韵、咸山摄舒声三四等、登韵、曾梗摄三四等几个方面,要是跟潭下或定江能互通,那应该算是天方夜谭了。
下图是桂林中心城区附近的方调态势图。天蓝色阴影内为桂林官话区域,以外为土话区。各色小圈为已有公开声韵调记录之土话点。可见目前东侧的调查较为完善,西侧是一片空白;从行政归属而言,甲山、二塘仍然是整乡建制的资料空白区。

我在这里有个很有趣的猜想,即各位在看本文之前很有可能会有以下两种 误解 :
(一)桂北平话像撒珍珠一样点缀在乡间,一村一语,村村不同;
(二)桂北平话大同小异,只是地理上互相远离的才听不懂。
——其实我以前也有过类似的误会。
但实际上,桂林市其周边在未远的过去恰恰是各类平话的汪洋大海,西南官话在桂林市区以及个别圩镇、小村恰如瀚海之中的若干方言岛。 给予官话人的“桂林人大都讲官话”的印象,只不过是来源于平话乡民们普遍具备的双语能力而已。(很遗憾的是,现在的青少年通常已不再具备这样的双语能力,平话正在以触目惊心的速率衰亡,甚至快于方言调查的进度。)
桂北平话在地域分布上是连续的而非散点状,在大部分地方通常横跨两三个乡镇组成一个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的片区,其中像雁山等地的平声话和大圩等地的平话通行地域相对比较广泛,而五通一带的义宁话由于历史原因地位还比较高,有不少老人会用义宁话读书。但在桂林市南郊和东郊(现均已为城中村),平话的分布相对更加破碎,一种土话通常占不到一个乡镇/街道的全部,有些距离近到鸡犬相闻的村子却属于不同的大类,甚至还有仅分布在区区几个自然村的土话。这样的地理分布格局,其成因除了山川河流(非常有限的)阻隔之外,历史原因可能更为重要,这方面仍有待研究。
说到历史,方言的语音往往能够提供独到的角度去窥视人群的过往。这里针对市郊几个桂北平话的语音举些例子。
平山土话 有如下一些较突出的语音现象:
一、鱼iəu≠虞愚y,孤例;
二、见母泰不同咍,盖ka≠该改kæi;帮组泰不同咍灰,贝pæi≠倍背pei;
三、开口皆与佳在疑影母和匣母后有别,如挨ŋæi械xæi≠涯矮ŋæ鞋蟹xæ;合口佳与夬孤例,画xuæ≠话xa;
四、祭齐有别(吊诡的是音值在舌齿~牙喉组对调,像是不同层次),如厉励例lei≠泥ni礼丽li,艺ŋi≠鸡kei系xei;
五、灰祭齐韵合口丢失u韵头,/ei/仅现于蟹摄,如废肺fei≠痱费fæi,脆tɕʰei≠翠tɕʰæ,岁ɕei≠虽ɕæ,税ʃei≠睡ʃæi,瑰kei≠龟kuei,盔kʰei,回xei,卫ei≠位uei,桂kei≠贵kuei;
六、支脂之开口,其/ɨ/仅现于之韵字和支韵精组2个字(像是混进来的),即是 之韵基本独立 ,如智ti≠置tɨ、池tɕi≠迟tsʰi≠持tɕɨ,企/器kʰi≠起杞tɕʰi,精组如紫/滋tɕɨ≠资子tɕi,字tsɨ≠自tsi,撕/丝司思ɕɨ≠私ɕi;另有支韵章组孤例翅tɕʰiɛ≠指tʃi试ʃi;
七、支脂微帮组(加日母)及合口,其/æi/仅现于支韵和微韵非组字,/u/仅现于微韵微母影母云母和2个支B云母字,/u/与/æi/互补;/æ/则仅现于脂韵精组、日母和1个支B字“为”,/uei/包括微韵见晓组和脂韵其他字,/æ/和/uei/也基本互补;/ɤ/在日母之韵。换句话说, 支与脂基本不混 。如帮组碑臂pæi≠悲秘pi,日母儿ɲæi≠二ɲæ≠耳饵ɲɤ;合口支脂微,累læi≠泪læ,嘴tɕæi≠醉tɕæ,随tsæi≠隧tsæ,吹tsʰæi垂瑞ʃæi≠追锥tsuei水suei,规kæi≠龟/归kuei,危æi≠魏uei,喂(餵)/胃u≠位uei;
八、区分宵萧,宵韵帮精组为/iəu/、见组为/iau/,萧韵精组为/iau/、见组为/au/,如消宵ɕiəu≠萧箫ɕiau,骄轿kiau≠浇叫kau(宵韵照组在/əu/,萧韵端组在/au/,由于不存在同部位对立就不举例了,下同);
九、尤幽有别,优右iau≠幽幼iəu,尤韵牙喉音字全部读/iau/;
十、覃谈有别,其中非见系的/ɔ/和/an/应该是相混层,但谈韵不读/ɔŋ/或/u/,例如贪探tʰɔŋ谭tɔŋ≠担谈tɔ,拉lu≠腊lɔ;见系覃韵都在/an/,谈韵都在/ɔŋ/(/y/仅一个字),感kan含xan≠敢kɔŋ喊xɔŋ或柑ky(是阴平);
十一、咸衔有别,站tɕɔŋ杉ʃɔŋ减kɔŋ咸xɔŋ≠监kan岩ŋan;
十二、见组盐严,其严韵不出现在/iɛn/,检钳kiɛn验ŋiɛn≠剑kin欠kʰin严ŋin,这不排除是巧合;
十三、山删有别,删韵不读/ɔŋ/(非见系)或/iɛn/(见系),山黠韵不读/æ/,非见系如扮pɔŋ≠板pan,盼pʰɔŋ≠攀pʰan,山ʃɔŋ≠删san,见系如间kan眼ŋan≠奸kiɛn颜雁ŋiɛn,幻xua≠环患xæ,滑xua≠挖æ;
十四、见系仙元有别,其仙韵见系字不出现在/yɛn/或/ɔ/,元韵见系字则不出现在/yn/,如延iɛ或悬xyn≠掀xyɛn,圈kʰyn≠劝kʰyɛn,缘员院yn≠元原怨yɛn,杰kiɤ≠揭kɔ蠍歇xɔ,及像是不同层次的悦阅ye≠月越粤iɤ;此外唇音组元韵的“饭晚万”与魂文韵同在/an/(对比:元韵唇音多数在fɔŋ,弯ua),月韵的“发罚”与没韵的“脖忽”、物韵的“不”等同在/ɤ/(对比:拨八pɔ);
十五、匣母影母几个字像是先韵鉴别韵(仙元无/in/),但也可能只是恰好混入了咸摄三四等,件kiɛ轩xiɛ演iɛ或遣kʰiɛn≠现ɕin烟燕宴in;此外定母的“填”“电”在/ən/;
十六,见母谆文孤例,均kyn≠君kuan;
十七、见系合口唐阳有别,如光kaŋ旷kʰaŋ皇xaŋ≠狂kɔŋ筐kʰɔŋ王ɔŋ;
十八、庚二不同于耕,彭pʰɔŋ猛mɔŋ≠棚pən萌mən,百白pa拍pʰa陌ma≠麦mɤ,拆tsʰa宅tsa≠册tsʰɤ责tsɤ,这一点还见于阳朔城关土话;
十九、庚三不同于清:省ʃən≠声圣sɔŋ成盛ʃɔŋ,敬kiɛn庆kʰiɛn≠劲kɔŋ轻kʰɔŋ;
二十、帮组青韵有别于庚三清(庚三清不出现在/ei/,青韵舒声端组均在/ei/),平坪piɛn≠瓶屏pei,明miɛn≠铭mei;
二十一、端精组东一有别于冬几个字,同tɔŋ棕粽tɕɔŋ送ɕɔŋ≠疼taŋ宗综tsaŋ宋ɕaŋ,这在草坪潜经回民话中辖字类似;
二十二、明母屋一有别于屋三:木沐məu≠牧目穆mu;
二十三、屋三烛有别,如肉iəu熟ʃəu六ləu≠辱y束su绿lu,菊ky蓄xy郁y≠局kiɔ曲kʰiɔ欲iɔ。
平山土话当中的多对重韵区分在全国各地汉语方言中并不多见。
再来看看相邻的柘木土话,以 岭子底土话 音系为例:
一、非敷母废微有别,废肺吠fuei≠飞匪费fei;
二、见系鱼虞有别,鱼渔ŋ语余y≠遇于迂雨裕芋iu,另有鱼韵的句锯ki虚墟xi,但也混入了虞韵的矩ki;
三、两个孤例,胎tʰu≠台tuo太tʰuo,盖ku≠改kai开kʰuo;
四、端组合盍,沓tʰi≠答tuo,孤例;
五、仙元有别,软in≠阮yan,冤in≠原源园远yŋ;
六、仙ɕin≠先sən,孤例;
七、见系真谆韵与欣文韵几个字有别,仅tsən≠近tsuən,军kin菌tsən≠熏薰xəŋ裙kəŋ;
八、精母东一冬有别,总粽tsaŋ≠宗tsən(东一仅“棕”读tsən,不排除是秀才识字),孤例;
九、见系东三钟,弓kaŋ≠恭供龚kəŋ,菊tɕy≠曲tsʰəu,郁育y≠玉狱iəu。
岭子底土话的音系相对来讲更加混乱,从桂林官话借入的大批文读字甚至连调值都原封不动,其原有的声调体系几乎处在瓦解边缘。由于晚近受到的强烈冲刷,该土话相当部分字本可能存在的白读音已不见。
继续向东跨过漓江,就到了穿山地界。这边的樟木村委各自然村土话相差不大,唯独东边洲较特别,但不影响沟通。由于目前只有东边洲有同音字汇,下面罗列下 东边洲土话 的一些现象:
一、影母与云以母有别,厌xei≠炎焰iei,孤例;
二、泥来母泰咍有别,如奶奈赖la≠耐来lie;
三、见系皆佳有别,如界械ka≠解kuæ蟹fæ;
四、仙元少数字有别,软ŋei≠阮ye,悦阅ye≠越ie;
五、见系谆文少数字有别,均tɕyn≠熏薰勋suən;
六、明母屋一有别于屋三:木mo≠牧目mu;
七、屋三不同于烛,如粥轴竹tsəu≠烛tɕiəu,叔缩熟sɔ≠束属su,肉iɤ≠褥yu。
从穿山再向东就到朝阳乡了,其中有同音字汇的西村土话音系已经演变较为规则,没有什么特别值得书写的,略过。

有关桂林南郊,你有必要了解的一些历史:
桂林在中古时期(南北朝-两宋)称“桂州”,当时为著名的“桂州窑”产地。明清时期这里是临桂县南乡、东乡地界,清末改为太沙乡和柘木乡,其后几经分合。今天南郊的瓦窑地区主要属象山区平山街道管辖,雁山区柘木镇的窑头村实际上也是上述广义产窑区的一部分。改革开放初期瓦窑村所属的同心村委为郊区柘木镇管辖,后来郊区撤销,同心村委划入象山区,并随城市化进程逐渐拆分出若干居委会;而窑头村留在了柘木镇,归属新设的雁山区。今天的雁山区柘木镇政府驻地仍在象山区辖下的瓦窑路就是那段历史的见证。
关于桂州窑遗址的介绍可以参见 广西桂州窑遗址_图文_百度文库 ,关于文物大家可以看看桂林市博物馆的短片: 【唐】金翅鸟建筑构件(桂州窑出土)-展览-文物故事-桂林博物馆 。谈到桂州窑遗址和窑瓷残片,还有必要提及一位民间爱好者,他叫潘宁。这位来自柳州的爱好者凭借对桂州窑的热爱,协助收集了大量的古瓷文物( 桂林“瓷痴”潘宁历时25年 搜寻到10万片古陶瓷片_广西文明网 ),并发现了新的遗址( 桂林市郊发现一个罕见隋唐古窑遗址-桂林旅游新闻-桂林国旅-桂林旅游网 )。
从我记事起,瓦窑(包括紧邻的平山村)一带的根雕行业就一直存在。经查询得知目前象山区政府打着“工匠精神”的旗号,在瓦窑和平山村一带宣传建设所谓的“瓦窑小镇”;其实应该就是在动员旧村改造。我猜想历史上的瓦窑地区作为四方杂处的烧窑工场,其独特方言的形成应该也是有赖于这种驳杂的人口构成吧。
《象山区志》的地名篇介绍了各个自然村的来历,绝大部分村子都是明清时期由外地迁来,只有平山诸村(含瓦窑村)是自唐初(约公元620年)就一直延续至今,所以平山话应可算得本地土著方言了。而历史第二长的自然村是二塘乡仁头山村,始祖陈氏于元至正年间(约公元1360年)方才迁来安家。
参考文献:
此处仅列公开的音系研究著作,迄今为止仍没有任何公开专著的平话标记“无”。祈盼这样触目惊心的标记能越来越少。
-穿山土话
《桂林市穿山东边洲土话研究》
《桂林市穿山乡平话》
-大桥土话
《桂林雁山区柘木镇大桥土话的语音研究》
-大圩话
《广西灵川县灵田土话元音格局》
《桂林朝阳土话音系及语音特点》
《桂林潜经回民土话研究》
《桂林潜经土话音系》
《桂林市朝阳(西村)平话音系》
《桂林市西村平话音系》
《灵川古东平话研究》
《灵川县大圩镇高桥平话研究》
《灵川县江尾平话音系》
-东江土话
无
-二塘土话
无
-高尚话
《兴安高尚软土话研究》
《兴安高尚土话研究》
-公平话
《广西灵川青狮潭(岩山)平话同音字汇》
《灵川青狮潭(岩山)平话的声韵调》
《灵川县青狮潭(岩山)土话语音研究》
-何家土话
无
-九屋话
无
-两江话
《崇山土话词汇研究》
《广西永福桃城平话音系》
《桂北平话和桂南平话语音比较研究——以临桂渡头平话为基点》
《临桂两江平话同音字汇》
《临桂两江平话研究》
《永福塘堡平话研究》
《永福县“百姓话”考察报告》
《临桂两江平话的声韵调》
-灵川话
《广西灵川(三街)平话语音系统》
《广西灵川镇木马村平话方言调查》
《灵川平话语料集》
《灵川三街话研究》
《灵川县定江土话语音研究》
《灵川县灵川镇大面村平话的音韵特点》
《灵川县雍田平话语音》
《双洲土话语音词汇研究》
-临桂-秧塘土话
《广西临桂凤凰土话同音字汇》
-码坪回民土话
无
-牛鼻塘土话
《桂林市牛鼻塘人学习普通话的方法》
-平山土话
《桂林平山土话语音研究》
-平声话
《桂林雁山灵口土话研究》
《临桂六塘镇三塘村土话音系》
《阳朔葡萄平声话研究》
《阳朔忠南村方言的语音特点及其系属》
《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会仙平话语音特点》
-四塘话
《临桂四塘平话同音字汇》
-潭下话
无
-阳朔话(不在图示范围内)
《广西阳朔城关土话音韵研究》
-义宁话
《广西临桂黄沙义宁话研究》
《广西临桂县义宁话的音系及其归属》
《临桂县义宁话同音字汇》
《临桂义宁话研究》
-柘木土话
《桂林雁山区柘木镇岭子底土话语音研究》
-疍家话
《广西疍家话语音研究》
《桂林市区船上话语音语法研究》
《灵川县大圩镇毛村话语音》
-综合性
《广西汉语方言研究》
《广西灵川平话的特点》
《桂北平话内部分片探讨》
《桂北平话语音比较研究》
《桂北平话语音研究》
《粤语平话土话方音字汇》
以及各省、市、县志等
PS :哪位大神可以弄到北京大学赵媛2016年的学位论文《桂北平话音韵比较研究——以灵川平话为切入点》、广西师范大学张聪燕2009年的学位论文《柘木镇牛鼻塘土话语音、词汇研究》以及同校同年闫岩的学位论文《临桂镇土话语音词汇研究》这3篇的任何一篇,在下都将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