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五环践学”实验教学策略


眉山冠城七中实验学校 何少衡  李光元


一、构建基于 学科核心素养 “五环”实验课堂

(一) “五环”实验课堂 与科学探究深度融合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 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 科学探究 要求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科学实验探索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主动获取物理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基于 “五环践学”的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策略 和物理科学探究两种教学方法从教学结构 组织流程 课堂形态 教学价值等方面 深度融合。物理实验课堂中 让学生在 “自学质疑 创景提问 ”中提出问题,在“讨论领悟 设计实验 ”中设计实验,在“展示分享 操作展示 ”中探究体验,在“检测巩固 结论反馈 分析论证,在 “评价提升 归纳提升 ”中评估提升。

(二) “五环”实验课堂有效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自学质疑 创景提问 ”环节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学能力 质疑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等科学探究素养。

“讨论领悟 设计实验 ”环节 , 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增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 培养学生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形成科学态度与责任。

“展示分享 操作展示 ”环节,通过实验小组操作实验、精当的展示 教师点评,有效训练了学生物理学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素养彰显其中。

“检测巩固 结论反馈 ”环节,实验的目的、方法、操作在检测巩固环节得以重现与巩固落实 ,在 深化物理观念强化分析能力 形成 高阶 思维。

“评价提升 归纳提升 ”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升学生 社会参与能力,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

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用实验形成学生的物理观念 ,用实验设计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 用实验展示训练学生的科学探究 ,用实验评估拓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从而构建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实验教学理论模型 图一


图片1


图一: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实验教学理论模型


(三) “创新·互动”是实验课堂设计的宗旨,“探究·体验”是实验课堂的核心

基于 “五环践学”的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策略 ,把 “创新·互动”“探究·体验”作为物理实验课堂科学探究的核心,以生为本,生生互动,切实落实“践学”和“体验”的课堂主张,培养师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新课程的理念彰显其中。

1、教学理念的创新

物理实验课堂主张 “践学” “体验” 物理实验课堂核心 创新 ·互动” “探究·体验”作为物理实验课堂核心

2、师生关系的创新

一是 教师角色定位 “五环践学”实验课堂中,教师是根据物理实验课程的规律和特点,开发设计出符合学生身心特征、认知规律的实验课程。在实验课程中通过“互动”与“体验”引导和评价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课程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评价者。 二是 学生角色定位 “五环践学”实验课堂中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归纳总结。通过学生实践猜想,体验探究过程,探索物理规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课程实践者、体验者、探索者和实施者 三是 师生互动关系的创新 导学案是师生互动的载体、探究活动是师生互动的形式。 “五环践学”实验课堂中,教师设计学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观察现象、采集数据、得出结论;学生全程参与、师生互动,亲身体验探索,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生动 互动的实验探究方案是师生互动的载体,引人入胜的探究活动是师生 互动形式。 四是 生生互动关系的创新 组内团结协作、组间竞赛共享。 “五环践学”实验课堂中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分工协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引入竞争机制,引导各小组良性竞争,共同进步,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共享思想,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构建 “五环践学”的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策略

我们将初中实验课堂分为以下 “五环”。按照“ 创景提问 ”“设计实验”“操作展示”“结论反馈”“归纳提升”五个环节进行实验教学 图二




图片2

图二: 物理实验课堂教学基本形态


自学质疑 创景提问

自学质疑是学生收获基础知识、产生质疑、引导下一步学习的关键环节。 “自学质疑 创景提问 ”设计原则:实验课堂需要什么,自学环节就自学什么 图三

一是 自学内容 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规律)、简单运算公式、单一逻辑思维框架、已学关联实验或知识; 二是 自学形式 尝试回忆、重点标记、阅读教材、阅读科普材料、回顾生活实际情景、情景再现、实验观察; 三是 引导质疑 物理故事、演示实验、物理短视频、情景问题疑惑、场景再现疑惑、知识解答疑惑、认知冲突疑惑 四是 教师活动 分析学情研究教材、提前设计、走动巡视、发现问题、关注个体、引导质疑、自学评价

图片3

图三:自学质疑、创景提问


自学质疑是根据学生现有物理知识、科普常识、学生认知为依托,课堂中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科普材料、重点标记、回顾实验、实验情景再现等多种形式进行自学;通过教师提前设计、引导质疑,走动巡视、激励质疑;通过深度思考,深度质疑 ,激发学生实验探究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学能力,质疑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

(二) 讨论领悟 设计实验

基于 “五环践学”教学策略 的初中物理实验课堂中讨论聚焦 实验 操作关键环节、核心步骤、重点注意事项、重点器材使用、电路图等的核心知识的深度理解。讨论领悟作用在于鼓励学生相互讨教,解答自学中疑惑;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实验细节,相互学习为实验做准备;促进学生相互讨论,启迪智慧,拓展、改进、创新实验 本环节关注以下三个维度:一是 内容设计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器材使用、实验步骤 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实验变式、拓展延伸 二是 讨论方式 以导学案为引导,问题设计循序渐进;以学习型小组为单位、四人围坐站立讨论;

三是 教师活动 分析学情、深入研究实验、合理设计问题、讨论中走动巡视、引导讨论。其操作流程一般为 图四


图片4


图四:讨论领悟、设计实验流程


学生安静仔细阅读讨论主题,结合实验器材独立思考 →组长确定分工方案,组长组织,分小组站立,结合器材,实践探索→教师指导,讨论归纳,求同存疑,形成初步实验探究方案→教师引导,小组分享,优化改进,形成最优方案,为实验探究做准备。

展示分享 操作展示

一是 展示内容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发现、实验改进、实验创新 准确表达、严谨思维、科学精神 二是 展示方式 规范操作、语言表达、文字描述 数据表格、图像绘制、数据处理 实验报告、改进器材、创新方案 三是 展示形式 个人展示、小组展示、教师展示 四是 教师活动 巡查状况、技巧提示、参与探究、指出不足、鼓励分享 。( 图五

图片5

图五:展示分享策略


首先,学生观察实验器材,熟悉实验步骤。 其次,组长统筹,小组分工,完成实验探究。最后,教师鼓励展示,小组中心发言人用规范语言表达实验流程、实验操作员规范操作。通过学生个人展示、小组展示准确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规范描述实验结论。

“五环践学”实验教学课堂展示分享环节,以实验探究、实验展示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探索。通常以学习型小组为单位展示实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师生互动探究,学生再展示实验操作过程与结论,分享所学所获、所感所悟,师生互动突破课堂难点,环环紧扣提升课堂效率。

检测巩固 结论反馈

传统的检测巩固在教学中会遇到诸多问题如:习题不知如何设计;检测的质量不高,形式单一;难易程度的把握不当;巩固时机难以把握,不能及时巩固反馈。 本成果 检测巩固环节,检测内容一般围绕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方法、数据处理、误差分析、拓展延伸等 开展课堂设计 环节注重: 优选检测习题 创新 检测的形式 注重 课堂及时反馈。检测巩固 结论反馈 环节可以 加深学生对实验的认识,拓展学生思维,培养 学生 实验素养。

基于 “五环践学”的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检测巩固课堂教学策略:一是 检测设计 —— 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方法、数据处理、误差分析、拓展延伸 二是 习题设计 —— 针对性检测、巩固性检测、综合性检测、拓展性检测 三是 检测形式 —— 规范操作、真题检测、抽查完善、实验报告 四是 检测反馈 —— 个体检测、小组检测、交流评估、展示分享 四是 教师作用 —— 整体把握、个别辅导,难点知识与方法,精讲点拨补充,适时调控,多采取激励性评价和矫正性评价 。( 图六

图片6

图六:检测巩固策略


评价提升 归纳提升

基于 “五环践学”教学策略 的初中物理实验 课堂 评价提升环节,目的在于 画龙点睛 让学生交流评估、得出结论 帮助学生厘清易混淆的实验现象、易错的实验步骤;引导学生改进实验、拓展思维、开阔视野;理解和灵活运用实验结论 让物理走向生活 走进社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

评价提升常用方法:一是归纳提升法 ——采用思维导图、图表对比等简明扼要地概括基本知识点,突出重点,明确关键,建立联系,揭示规律,系统化知识;二是归纳创新法——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探索方法,激励学生类比探索新知,逐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三是应用实践法——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运用于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深度的知识的兴趣,提升学生将知识与生活结合的实践能力,从物理走向社会;四是生活实验探究法——在学习到《光的反射 》《力》《浮力压强》《简单机械》《电路》等章节的时候,在 “评价提升”这个环节,本成果采用了体验式教学,趣味提示,让物理回归生活。利用生活用品开展实验探究 录制实验视频 利用物理实验探究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利用物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是激励评价法 —— 激励学生在课后开展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科学 DV,为学生能够创设展现自我的平台。利用微信、学科活动、科技创新大赛不断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评价提升环节实现知识拓展深化、知识创新运用、开阔学生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提升学生社会参与能力,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


(何少衡系眉山冠城七中实验学校校长,李光元系眉山冠城七中实验学校教导处副主任;此成果获眉山市第六届教学成果一等奖,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