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 本科生校友名单 (1953—1958 华中工 学院)
  • 本科生校友名单 (1926—1952 湖南大学 国民政府教育部)
  • 本科生校友名单 (1921—1925 湖南公立 工业专门学校)
  • 硕士生校友名单 (1981—2015)
  • 博士生校友名单 (1981—2015)
  • 从我毕业开始工作到现在,已经四十年了,时间如疾驰的车轮匆匆滑过,不留下一点儿痕迹,但是我的心中一直对湖南大学电气院有着深深的爱意与敬意。1973年9月,我从一个下乡知识青年变成一个学生,来到了这里开始学习、工作,之后取得一些成就,让我自己对此一生也感到比较满意,这终究都离不开湖南大学和电气院的培养,因此我对湖南大学和电气院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我今年67岁了,今天还在为学校和电气院干点力所能及的工作,发挥一点余热。

    我的经历很简单,我是湖南长沙人,高中毕业后,我作为知识青年,先下乡到湖南省华容县,再于1973年考入湖南大学电气院读书,到1976年从湖南大学电机系自动化专业毕业,之后留校任教。我在电气院开始工作时是普通教师,1983年晋升为讲师,那个时候还是全校唯一破格晋升的讲师。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之后担任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副系主任(当时的系就相当于现在的学院),1975年我升为系主任(相当于现在的院长),之后担任总支书记(党委书记),干了大概十年,直到2007年,之后我又兼任湖南大学党委党校常务副校长,2010年开始在湖南大学教学督导团工作,现任教学督导团团长。

    我这么多年一直从事的是教学与科研,但是我更喜欢从事教学工作,比起科研的奖项,我最看重的还是“我心目中最敬爱的老师”这个奖,因为这个奖是由学生们自己投票评选出来的。

    现在回想起从前的教学经历,还是有很多让我难忘感动的地方的。在这里我分享一个小故事,我于1976年毕业,之后就和熊秋思老师一起带领学生做毕业设计,现在熊老师已经去世了,当时我们两个人带的是1977届的8个学生,他们是通过“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第一次高考考进来的,那个时候因为高考刚刚恢复,所以毕业设计很少有做实际课题的。那时我们两人带领8个学生做一个马弗炉温度控制系统(一个基于微型计算机的温度控制系统),全部是自己动手做的。当时的设备条件很差,且只有8个学生和两个老师,所以条件比较艰苦,但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呆在实验室工作,最终这个课题才做成了。这些学生毕业时都很感激,他们觉得我们都挺辛苦的,每个学生就出了大约1元钱,买了两个热水瓶送给我和熊老师,让我们很感动,然而那个时候是不流行送礼的,等学生走了之后,我和熊老师就商量着怎么办,后来我们去问了系主任,据说应当放在教研室公用,就没拿回家,一直把水瓶放在实验室,放了一年也没人用,最后熊老师说,“不管了,我们还是拿回去算了”,我们这才拿回去使用了。这个故事很有意思,那时候仅仅几块钱,很便宜的热水瓶就已让我们十分感动,而且还不好意思收,说明了那个年代的风气是很纯正的,师生的关系是很纯洁的。

    我也曾经在电气院做了16年的兼职行政工作,见证了电气院的发展过程。刚开始恢复高考时,实验室条件很差,教学设备和理念也都不先进,我比较早做科研,我们当时做的实际课题是用Z80 CPU做控制器,在当时也算做的比较早,几个项目都是和老教师一起做的,那时候学校的科研水平还不行,等后来一系列政策出来后,有了政策的支持,才慢慢发展起来,然而要搞一个硕士点、博士点还是要费好大的劲。现在我们的博士点很多了,而且有两个国家级的实验基地,湖大电气院的发展相当快,这其中也有几代人的努力为电气院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他们功不可没。罗安院士就是我们当时带的8个学生中的一位,罗院士为人十分地低调、谦虚,也很尊师。熊老师是他的硕士导师,他对熊老师非常尊敬,熊老师去世前两三年,想尝尝海鲜,罗安院士就亲自开车陪他去吃了鲍鱼;他在外面和同事面前介绍我的时候,也口口声声叫我老师,一直没变,即使后来他的学术水平已经远远地超过我了。罗院士的学术水平和工作能力也都是扎扎实实的,没有任何虚假,他能被评为院士,完全是当之无愧的,也是湖南大学和电气学院的骄傲!

    湖南大学电气院的发展确实离不开科研成果的支持,现在已经步入科技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很多学校也鼓励学生参加SIT项目和各种创新设计大赛等科创活动。我在科研的道路上也走了几十年,总结我这几十年间做科研的经验体会,我觉得要做好科研工作,最重要的一条是要肯干,要不害怕吃苦,要实实在在地扎在实验室干活。像当初我们带年轻教师的时候,有时是三四个课题一起做,当时我们没多少学生,研究生很少,所有程序都是自己编,一天到晚地做。所以年轻人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想走捷径,因为科研道路上没有捷径,需要踏踏实实地做,不要怕吃苦,但是要有科学的方法,再加上时间和投入,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果;第二是需要创新,要在新的领域开辟,我搞计算机控制与应用的时候就是因为做的人很少,一些老教师都没学过计算机,而我年轻学得快,就成功了。

    再回到教育方面。我本人很喜欢从事教学工作,现在作为督导团团长,主要是督教,但是我们也关注学生,我也了解到很多大学生刚来到大学,在专业学习和课外生活安排上都会有些许困惑,现在的学生的优点是掌握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而现在每人人手一台手机,由于手机、互联网的诱惑,很容易玩物丧志,很多老师反映课堂上看手机的学生很多,这个现象不太好。如果是浏览网页知识当然也是获得知识的一个渠道,如果是玩电游就不大合适了。学习上还是须要投入,投入不是一定要多上点课,现在的教学改革就不提倡多上课,而是要让学生自由自觉地去钻研学习,但如果学生的自制力不强,就容易因此而影响其专业发展了。

    此外,有些学生反映在课堂上听不进去,这一点我觉得老师占了比较大的原因,有些老师讲得不好、讲不清楚,会导致课堂气氛活跃不起来。我们也会给老师一份督导意见反馈,给老师提建议,其实老师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很多老师都没有经过师范专业的培训,全靠自己摸索,同学们也需谅解。但是作为老师,我们还是很希望学生能主动与我们交流,或者学生也可以向学院反映一下,或是和督导团交流,我们也会主动询问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也会召开学生座谈会征求学生的意见,所以学生千万不要放弃听课、放弃学习,有什么意见建议是可以提出来的。

    大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不应仅仅是专业知识,还应学会如何做人做事,这里我认为应注重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道德,道德分为做人的基本原则和学术道德,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相信大多数大学生可以自己正确把握;而在学术方面是绝对不能作假,要养成诚信的好习惯,当前的社会作假成风,现在大学生会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真实地写好学位论文。抄作业也是一种作假,上课时我会和学生说明我的作业不打分,交了就有平时成绩,原因是不希望学生抄袭。另一方面是团队精神,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现在很少有能一个人就做出一个很好的科技成果,特别是工科,如果要做一个复杂、大一点的课题,都需要有一个团队,一起合作才能发挥集体的潜能,才更容易成功。当然,现在很多学校都提倡创新精神,实际上具体该怎么培养创新精神没有定则,但我觉得创新精神主要是一种探索精神,探究是年轻人可以学会的,就是什么问题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有好奇心,对一个现象、一个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举一反三去提问、思考,这样才有助于去激发我们的创新能力。

    总之,作为学生,还是应该珍惜短短的几年大学时光,但是珍惜不等于死读书,社团的活动也要适当参加,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在学好专业的前提下适当地参加学生工作、社团活动,这对个人的发展是有益处的。最后我也想提醒学生应注意精神方面的问题,现在年轻人中有一些人患有抑郁症等精神疾病,还有人因为恋爱问题而自杀,这部分人的思想普遍比较狭隘,并以自我为中心,这就需要我们学会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有不愉快的心事多多与同学交流,同学之间也应当互相关心,使心灵更加地成熟,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立足于社会。

    我已在湖南大学电气院当了40年的老师,兼职从事了16年的行政管理工作,见证了电气院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因此我对电气院的感情是很深的。看到她这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由衷地感到高兴,现在电气院已经有了两个国家级的实验基地,两个国家重点学科,还有那么多的博士点,而且杰出人才层出不穷等等,衷心希望她能继续不断地壮大发展,相信湖南大学的电气院一定会有一个繁花似锦的未来。

    个人简介:

    姓名:彭楚武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简介:曾担任过下列职务:

    湖南大学电气工程系(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副主任

    湖南大学电气工程系主任

    湖南大学电气工程系总支书记(党委书记)

    湖南大学党校常务副校长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湖南省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

    湖南省通信学会副理事长

    湖南省机械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

    科研教育:获得多项科技进步奖与教学成果奖

    著作论文:先后公开发表各级各类科技、教改论文40余篇,主编本科教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所获荣誉:

    湖南省普通高校“艰苦奋斗勤廉为民”优秀领导干部

    “湖南省优秀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湖南省优秀教师

    湖南大学师德标兵

    湖南大学“我心目中最敬爱的老师”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