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事迹,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被人问及,若是有来生的话,想出生在哪个地方?
汤因比回答:“如果可以,我愿意出生在两千年前的龟兹(今新疆库车),那个多民族文化交汇的地方。”
那么,龟兹到底有什么魔力,会让一位历史学家如此神往?
若说龟兹,那么必然离不开一个人,正是他的存在让龟兹的名号响彻西域,繁盛一时;可也是因为他,龟兹迎来了一场本该避免的战争。
这个人就是鸠摩罗什,东晋十六国后秦高僧。
鸠摩罗什画像
公元382年,前秦君主苻坚派遣大将军吕光率领军队前往西域,讨伐龟兹。
在这里,也许有人会疑问,龟兹远在西域且国微民寡,根本不足以威胁到前秦的政权,且在这之前,不曾听说龟兹和前秦之间有什么恩怨仇恨,苻坚为何下此命令?
这其中,固然有扩张疆域,增加前秦声威的政治打算在里面,但西域小国众多,苻坚为何会偏偏选择了与前秦相隔千山万水的龟兹?
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鸠摩罗什。
那么,一个远离红尘的僧人,为何与一国的兴衰如此紧密相连?
鸠摩罗什出生于龟兹的一个显赫之家。他的父亲鸠摩罗炎是天竺贵族,家世显赫,家中世代为相,因为厌倦做官而离开天竺东度葱岭来到龟兹国。
龟兹王对鸠摩罗炎很是敬慕,不但请他做龟兹的国师,还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给了鸠摩罗炎。
母亲是龟兹国的公主,舅舅是龟兹的王,即便是没有光环笼罩,鸠摩罗什的出身也是相当不凡,更何况,在他未出世之前,便被冠以了“贵子”的称号。
这是怎么回事呢?
据说,龟兹公主在怀有鸠摩罗什之时,善解佛经,口吐天竺之语;奇妙的是,在鸠摩罗什出生后,公主又将会天竺语这一技艺全部遗忘。因此有人断言,龟兹公主腹中的孩子,与佛法有缘,是天定的贵子。
对此,龟兹公主深信不疑,所以在鸠摩罗什七岁那年,他的母亲带他一同出了家。
而鸠摩罗什也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小小年纪便被冠以神童之名。
神童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跟你说吧,据说出家后的鸠摩罗什能日诵千偈,偈,是佛经中的唱词,每个偈有32个字,千偈就是32000个字,当时鸠摩罗什年仅七岁,一个七岁的孩子就能每日背出32000字的佛经,神童之名当之无愧。
鸠摩罗什9岁时,便跟随母亲前去罽宾(今克什米尔地区)求法。在罽宾,鸠摩罗什师从盘头达多,学习小乘佛教。
盘头达多对鸠摩罗什超人的智慧很是佩服,多次夸赞,并称他是佛陀赐下的礼物。
这话很快传到了罽宾的王宫之中,一个孩子,能有多大的本事?罽宾王半信半疑,当即邀请鸠摩罗什进宫谈论佛法,也邀请了不少颇负盛名的高僧,想瞧瞧鸠摩罗什是否如传言那般神乎其神。
鸠摩罗什没有让罽宾王失望,面对各路而来的得道高僧,他应对游刃有余,每每论战皆让对方深深折服,很快,年少的鸠摩罗什声名远扬。
“声满葱左,誉宣海外”、“诸国皆聘,以为重器”,这要是放在今天,那就是妥妥的全民偶像。
两年后,鸠摩罗什和母亲返回龟兹,因为,在罽宾,他已经学不到什么新的东西了。
在回龟兹的途中,鸠摩罗什曾遇到一位罗汉,他见到鸠摩罗什后预言:“此子若是在35岁之前严守自身不破戒,那将会成为与阿育王时期的优波掘多一样的一代宗师,建宗立派,普度众生。若是破了戒,那他只能成为一名普通的法师。”
龟兹公主对此深信不疑,但并未太过担忧。
在母子二人途径疏勒(今新疆喀什)时,鸠摩罗什放弃小乘佛法而改学大乘,在他看来,小乘只是渡己,而大乘却是渡人。
在求学途中,鸠摩罗什所见战乱之祸让无数百姓流离失所,鸠摩罗什萌生了一个想法,他想普度众生,想让百姓们免遭战乱之苦。
回到龟兹后,鸠摩罗什开始苦研大乘佛教。
在他20岁这年,龟兹王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法会,邀请西域各国高僧前来辩论佛经教义,这中间,就包括了鸠摩罗什在罽宾的老师——盘头达多。
这场盛会,持续了整整一个月,在龟兹万千民众的见证下,鸠摩罗什在斗法中胜出,他也被龟兹王奉为新的国师。
鸠摩罗什因此而声名大噪,西域诸王纷纷慕名而来,为他打造金狮子法座,他们无比虔诚地跪在地上,献出自己的肩膀让鸠摩罗什以此为基踏上法座。
那个时候,可以说,他是整个西域的神明,盛名也因此传到了中原。
此时的鸠摩罗什还不知道,不久的将来,会有一场接着一场的磨难等着他。
公元376年,苻坚出兵前凉,大获全胜。雄心勃勃的苻坚并不满足于统一北方,他有更远大的抱负,那就是一统西域。
公元382年,苻坚点兵7万余人,派遣悍将吕光前去征伐西域。
临行前,苻坚曾对吕光说:“
朕听闻西域有个名叫鸠摩罗什的高僧,深解法相,善闲阴阳,此等贤哲者,当是国之大宝。大将军若是攻克了龟兹,请即刻将人带回来。
”
公元384年,一路战事顺利的吕光一举攻破龟兹,杀龟兹王白纯,将白纯之弟白震立为新的龟兹王。
白震生性懦弱,一切唯吕光之命是从,包括,交出鸠摩罗什。
克孜尔千佛洞广场上鸠摩罗什的雕像
吕光虽是行伍出身,可他惯会审时度势。在他看来,西域小国众多且分散,仅凭着他身边的七万骏马想要征服幅员辽阔的西域,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攻下一个国家后,你得派兵驻守吧,若是攻克一个国家便要派出去一部分兵力去镇守,那么久而久之,等待他的,只有西域诸国的联合反攻,吕光很清楚这一点。
所以,以武力征服西域,此乃下下之策。
于是,吕光想到了鸠摩罗什,你不是被整个西域奉为神明吗?只要你一声令下,那么西域谁还敢不臣服于我?
只要将鸠摩罗什掌握在手中,那么,不需费一兵一卒,整个西域都将是他的囊中之物。
可吕光攻克龟兹后,先是斩杀了鸠摩罗什的舅舅白纯,紧接着又坑杀了龟兹的降兵,无恶不作,这让一心以普渡众生为己任的鸠摩罗什如何能容忍得下,更不要说对这样的人俯首称臣了。
鸠摩罗什的一再拒绝,终是惹恼了吕光。
在吕光的眼中,鸠摩罗什不过是一件他攻克龟兹的战利品而已,何以敢拒他?苻坚只说要将鸠摩罗什带回去,可没有说是以怎样的方式。
恼羞成怒之下,吕光心生一计。你不是出家之人,酒色不沾吗?那我就偏偏以此来胁迫你。
据慧皎《高僧传》记载:光既获什,未测其智量,见年齿尚少,乃凡人戏之,强妻以龟兹王之女,什距而不受,辞甚苦到。光曰:道士之操,不踰先父,何可固辞?乃饮以醇酒,同闭密室。什被逼既至,遂污其节。
饮以醇酒,同闭密室!鸠摩罗什不过一介肉体凡胎,如何能反抗?
鸠摩罗什十二岁那年遇到的那位罗汉的预言就此应验。绝望的鸠摩罗什深感愧对佛祖,数次想要一死了之,可是吕光又怎能让他如愿?
自那以后,吕光多次将鸠摩罗什带往闹市,让他身骑恶牛劣马,看着鸠摩罗什一次次被甩下牛马之背,受尽践踏,洋相百出,吕光心里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就是要当着整个西域民众的面将鸠摩罗什拉下神坛。
而鸠摩罗什任由吕光肆意折辱而心志不变,在数度自杀未果后,他忽然想起母亲前往天竺之前对自己说的话,“孩子,你身上担负着前往中土传播佛法的使命,虽然此行道路艰难曲折,会让你历尽人间煎熬,但你切不可放弃。”
母亲的话犹如一记重锤敲在了鸠摩罗什的心头,他幡然醒悟,母亲说得对,
自己还有更大的使命在身,预言又如何?中土混战不断,只要能普度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便是不能成为一代宗师,那又有何妨?吕光在他身上所加诸的痛苦,不过都是佛祖对他的考验,只要一心向佛,即便是破了酒色二戒,吕光又能奈他如何?
鸠摩罗什剧照
沉下心来的鸠摩罗什继续研习佛经教义,对于吕光的折辱面不改色,平静如常。
公元385年,吕光率军返回。行至姑臧(今甘肃武威)一带时听闻苻坚在淝水之战兵败被杀的消息,遂自立为王,建立后凉。此后便是后凉、北凉、南凉、后秦等政权长达十多年的混战。
被当做战利品的鸠摩罗什也因此被软禁在这里,与犯人无异。
鸠摩罗什神色淡淡,他如之前一般,在军队中、在大街上为民众说经传法,只要他愿意,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是他的修行之地。
被软禁在凉州长达十七多年的时间里,鸠摩罗什在说经传法的同时,也不忘学习汉文,熟读经籍,当然,这十七年的积淀也为他后来在长安的译经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401年,后秦君主姚兴攻伐后凉。
他早就听闻过鸠摩罗什的盛名,也深深钦佩其学识,在攻克后凉后,亲自将鸠摩罗什迎入长安,封鸠摩罗什为国师,建立逍遥园,为其派遣五百僧众,组织了规模宏大的译场,请罗什主持译经事宜。
长安逍遥园草堂寺
虽然有国君的支持,但跟随鸠摩罗什译经的毕竟大多都是远离红尘的方外之人,鸠摩罗什身为佛陀弟子破了佛门十戒之首乃是不争的事实,在佛教的教义里,这样的佛门弟子死后都是要下阿鼻地狱的。
更何况,到长安后,鸠摩罗什还接受了姚兴赐予的十个宫女。
其实,姚兴此举的用意并不难猜测,表面说是鸠摩罗什身有大智慧,这样的人若是没有后,实在可惜。
但深究下来,也就是宗教和政权之间的冲突。
在姚兴的眼中,他请来鸠摩罗什译经是为了更好的巩固王权,但若是鸠摩罗什在民间的呼声远高于他,那就是直接威胁到了他的王权,那这无疑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譬如,佛教中常常倡导的那一句:众生平等。倘若是众生都平等了,那么他的皇位还能坐得稳吗?
思量之下,姚兴想到了吕光当年的举措,若想自己的位子坐得安稳,那就必须效仿吕光,让鸠摩罗什的身上再多一个污点。
我想,对于姚兴的计划,鸠摩罗什应当是知道的,可他没办法推辞,眼看着传播佛法于中土的愿望就要实现,他不能在这个时候惹恼姚兴,前功尽弃。
既然已身在地狱,又何惧再多一层枷锁?
姚兴的目的达到了,常有僧众,其中不乏德高望重的大师,以此事攻讦罗什,译经工作并非一帆风顺。
面对此种情况,鸠摩罗什只得自嘲:“臭泥中生莲花,但取其花勿取臭泥也”。
每每读到这里,便会忍不住潸然泪下,破酒色二戒本就非他所愿,这事落到一个自小就以佛门清规戒律为准则的出家人身上,该是多么痛苦,这个污点就这样,如影随形,困扰了他一生。
不,依照佛教中人有轮回的说法来看,这个污点伴随的不只是他的这一生。
但鸠摩罗什顶着世俗的压力坚持下来了,他将晦涩难懂的梵语译成通俗易懂、优美动人的文字,方便汉人去学习。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等都是出于鸠摩罗什之手,他摒弃了前人直译的做法,以意而译,既不脱离原有的教义,也同时褪去了梵语本身的佶屈聱牙,读起来朗朗上口,在160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广为流传。
公元413年,鸠摩罗什在长安逍遥园圆寂,临终时曾对弟子言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弟子后火化其身,果真“薪灭形碎,唯舌不灰”。
而他所翻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妙法莲华经》、《金刚经》、《维摩诘经》等历经千年在后世广为传播,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鸠摩罗什译经画像
鸠摩罗什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他诸多身不由己,从头至尾他所争所斗,皆是因为心中信仰与所作所为截然相反,这其中的痛楚无人能体会。可他还是心怀希望,捱过了漫长的岁月,离开西域,一步步抵达长安,终究是做到了渡己渡人。
若史书记载属实,我倒真的希望作家小春所写的《不负如来不负卿》能变成现实,在那段日日煎熬的岁月里,会有一名像艾晴一样的女子伴在他身侧,陪他度过那些孤单的日子。
如今,吐鲁番盆地的风沙依旧,辉煌一时的雀离大寺经过千百年的风沙洗礼,早已成为一片断壁残垣,也或许只有满目疮痍的苏巴什遗址会记得曾经有位僧人在此出家,历经磨难。
他是生长在西域,盛放于长安最耀眼的曼珠沙华!
参考资料:
央视纪录片《河西走廊》——造像
央视纪录片《新丝绸之路》——一个人的龟兹
《高僧传》——慧皎
《不负如来不负卿》——小春
图源网络,若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本账号予以删除。
本文系账号挽袖南山下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