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語傳聞不如親見
(百聞不如一見)
注 音
ㄔㄨㄢ
ˊ
ㄨㄣ
ˊ
ㄅㄨ
ˋ
ㄖㄨ
ˊ
ㄑㄧㄣ
ㄐㄧㄢ
ˋ
漢語拼音chuán wén bù rú qīn jiàn
釋 義義參「
百聞不如一見
」。見「
百聞不如一見
」條。
典 源
此處所列為「
百聞不如一見
」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六九.趙充國辛慶忌傳.趙充國》
時充國年七十餘,上老之,使御史大夫丙吉問誰可將者,充國對曰:「亡踰於老臣者矣。」
上遣問焉,曰:「將軍度
1>
羌虜何如,當用幾人?」充國
2>
曰:「百聞不如一見。兵難隃
3>
度,臣願馳至金城
4>
,圖上方略
5>
。
然羌戎小夷,逆天背畔,滅亡不久;願陛下以屬老臣,勿以為憂。」上笑曰:「諾。」
度:音
ㄉㄨㄛ
ˋ
,推測。
充國:指趙充國(西元前137∼前52),字翁孫,西漢隴西上邽人。善騎射,好兵法,熟悉匈奴與羌族的情況。武帝時破匈奴有功,拜中郎將;宣帝時破羌。其言屯田十二便,寓兵於農,為世所推重。卒諡壯。
隃:音
ㄧㄠ
ˊ
,遠,同「遙」。
金城:古郡。在今甘肅蘭州之西北。
圖上方略:繪製地圖,擬定攻討計畫,一同奏上。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
百聞不如一見
」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百聞不如一見」這句成語的意思是聽別人述說千百遍,不如親眼看一次來得真確。典源出自《漢書.卷六九.趙充國辛慶忌傳.趙充國》。趙充國是武帝時破匈奴的大將軍。宣帝時羌人入侵邊疆,攻城奪地,殺害吏民。宣帝召集群臣計議,趙充國自告奮勇,表示願意帶兵抗敵。宣帝問他需要帶多少兵馬,趙充國說:「百聞不如一見。軍情在遙遠的地方是很難揣測的,我願意親自到西北邊境去看看,然後擬好作戰計畫,再向陛下報告。」趙充國到了邊境仔細考察後,擬定了駐兵屯守,整治邊境,分化羌人的策略,不久西北邊境終於安定。
漢.應劭《風俗通義.卷二.正失》:「《春秋》以為『傳聞不如親見』,親見之人,斯為審矣。」
《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列傳》:「臣愚以為傳聞不如親見,視景不如察形。」
參考詞語
百聞不如一見
ㄅㄞ
ˇ
ㄨㄣ
ˊ
ㄅㄨ
ˋ
ㄖㄨ
ˊ
ㄧ
ㄐㄧㄢ
ˋ
(變)
ㄅㄞ
ˇ
ㄨㄣ
ˊ
ㄅㄨ
ˋ
ㄖㄨ
ˊ
ㄧ
ˊ
ㄐㄧㄢ
ˋ
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 (變) bǎi wén bù rú yí j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