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研究所讲师

2011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博连读,获文学博士学位,导师王宁教授

2005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

发表论文:

  • 小寒 大寒,光明日报,2024年1月5日

  • 礼乐文明的根基重建:《中庸》主旨新探,哲学研究,2023年第12期

  • 论训诂学的人文精神与阐释特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

  • 正名、裁断与统系:东汉经学一统大势中的许慎经学,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

  • 《检论·清儒》注解,章太炎研究(第一辑),2023年

  • The Modern Approach to “Xungu Leads to (Confucian) Yili”,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23年第4期

  • 章太炎的忧患与艰贞,文汇报,2024年3月8日

  • 天人古今的新秩序:刘歆与经学统一性的构建,传统文化研究,2023年第2期

  • “训诂通义理”的现代之路:论中国训诂学的阐释学方向,中国社会科学,2023年第3期

  • 文学与小学之间:黄侃手批《文心雕龙札记》发微,文艺研究,2023年第3期

  • 章太炎的忧患与艰贞,文汇报,2023年3月18日

  • 游观:范畴之外的中国哲学风景,哲学动态,2022年第10期

  • 字意与诗情,中学语文教学,2022年第7期

  • 论中国训诂学与经典阐释的确定性,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第7期

  • 天地人中的“王”道秩序——谈《说文解字》对“王”的说解,文史知识,2022年第7期

  • 由解释到训诂:先秦文献正文训诂与中国训诂学的发生,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 秦汉小学字书的历史沿革与文化精神,光明日报,2022年8月27日

  • 卮言之道:论章太炎的语言哲学,哲学研究,2021年第9期

  • 中国哲学视域中的自由平等:《齐物论释》的思想主旨与价值建立,中国哲学史,2021年第5期

  • 温故而知新:中国古典教育精神的奠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1年第1期

  • “君子以文会友, 以友辅仁”新探,文化与诗学,总第21辑

  • 《庄子》“吾丧我”思想新诠——以汉语词源学为方法,中国哲学史,2020 年第5

  • 论章太炎的平等思想——齐物哲学与中国现代价值的建立,人文杂志,2020 年第10

  • 何谓训诂:论黄侃先生的训诂界定与理论自觉,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第二十六辑) ,2020年

  • 《齐物论释》与中国语言文字之学的建立,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 年第2

  • “亡国”与“亡天下”的金石学,读书,2020 年第5

  • 说文解“鼠”:洞穴中的小生灵,文史知识,2020 年第1

  • 爱情还是教化?——从《关雎》主旨说起,团结,2020 年第2

  • 中国古人的抗“疫”之道,团结,2020 年第1

  • 做好文化科学普及大文章,人民日报,2020 年4 月14日

  • 论正名思想与中国训诂学的历史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年第5

  • 论《说文解字》的类聚思想,励耘语言学刊,2019 年第1

  • 明德的普遍性——《大学》“明德” 思想新探,中国哲学史,2019 年第2

  • 生生的秩序——汉字中的植物与时间,文史知识,2019 年第9

  • 贵族之学还是天下之学?——曾子与 《大学》,团结,2019年第6期

  • 孔子是如何学习《诗经》的?——从孔门“ 诗教”说起,团结,2019 年第5

  • 孟子的理性与凛然——重读《孟子见梁惠王》篇,团结,2019 年第4

  • 风雨飘摇, 君子乃见—— 从“人不知而不愠”说起,团结,2019 年第3

  • 平等精神的历史突破——从孔子的平民教育谈起,团结,2019 年第2

  • 君子之爱人以德——从颜回之死说起,团结,2019 年第1

  • 话题建模在中国古代文献分析中的应用,数位典藏与数位人文,2019 第四辑

  • 中国哲学的星图——读《中国哲学十五讲》,光明日报,2019 年8 月17日

  • 新原儒:论儒家的命名理据与教育精神,古典传统与个体成人,2018

  • 论《说文解字》对《尔雅》的继承与改造,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 二十二辑 ),2018

  • 论章太炎的正名思想——从语文规范到语言哲学,杭州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8 年第5期

  • 论黄侃先生“系统条理之学” 的内涵与渊源,励耘语言学刊,2018 年第1辑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光明日报,2018 年8 月27

  • 汉字,以怎样的面貌走向大众,光明日报,2018 年11 月14

  • 说文解“月”—— 汉字中的家国情怀,万象,2018 年C1

  • 清代学术的历史总结与思想突破——章太炎《清儒》的四重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7 年第1期

  • 章太炎研究数字资源库的建设与开发,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第十九辑 ),2017 年(合作,第一作者)

  • 《说文》小篆与秦刻石篆文字形之差异,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年第2

  • 语言文字是中学国学教育的基础,中学语文教学,2017 年第6

  • 说文解“春” :汉字中的磅礴生机,中国艺术,2017 年第3

  • 《说文解字》取今文经学考,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第十八辑) ,2016

  • 《訄书详注》训诂献疑,长安学术( 第九辑 ),2016

  • 朱熹《观书有感》赏析,小学语文,2016 年第5

  • 《童蒙须知》:细致入微的行为规范,中华活页文选,2016 年第8

  • 《名贤集》:通俗易懂的格言辑录,中华活页文选,2016 年第10

  • 论《说文解字》对《毛传》的继承与发展,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第十五辑 ),2015

  • 今天我们为何要谈论钱穆,光明日报,2015 年8 月2

  • 传统文化入门阅读书目参考,光明日报,2015 年11 月17 日(合作,第二作者)

  • 论《说文解字》的训释优化,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4 年第1

  • 论“儒” 的训释与儒家的历史特点——兼论训诂学在历史文化研究中的独特价值,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第十四辑) ,2014

  • 王维《鹿柴》赏析,小学语文,2014 年第6

  • 论《说文》文字学思想与《周易》的历史渊源,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第十一辑 ),2013

  • 曲园老人的学弊与心病——由俞樾《古书疑义举例》谈起,中国图书评论,2013 年第4

  • 论《说文》小篆理据重构的体系性,先秦两汉学术,2013 年第19

  • 论中学生古文学习的语言文字能力构成,古文素养培养研究,2013

  • 大学何以向蒙学“取经” ,人民日报,2013 年8 月24日

  • “蒙学热”中的一剂清凉,杂文月刊,2013 年第9

  • 论《说文解字》对两汉方言学的吸收与改造,台州学院学报,2012 年第2

  • 论春秋“出奔” 现象中的亲亲之道,社会科学论坛,2012 年第6

  • 章太炎的国学概念及其品格与精神,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年第6

  • 对《中庸》中“诚” 的文化内涵的历史阐释——兼论训诂学在历史文化研究中的独特价值,社会科学论坛,2011 年第2

  • 首届汉语言文字学高级研讨班学术综述,古汉语研究,2011 年第1

  • 《说文解字》“姕”“ 妓”解,辞书研究,2011 年第6

  • 论《说文》形义统一原则的历史来源,励耘学刊( 语言卷) ,2011 年第2辑

  • 《论语疏证》书评,《人文中国学报》第16 期,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 论苏轼、程颐在困境中的文化思路——以《苏氏易传》《程氏易传》为比照,台州学院学报,2010 年第4

  •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考—— 兼论词汇意义系统论的诂经价值,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七 辑),2010

  • “汉字调整”期待学术界与公众沟通,人民日报,2009 年8 月27

  • 追源溯本,明理求实——论宋永培先生的《说文》词义系统研究,《宋永培先生纪念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

  • 出版专著和主编参编教材:

  • 《齐物论释疏证》,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

  • 校点《庄子解故 齐物论释》,福建人民出版社,2022年

  • 《章太炎讲佛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

  • 《章太炎讲诸子》,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

  • 主编《论语集成》(八辑,360册),巴蜀书社,2020、2021年

  • 《汉字就是这么来的》(共6 本),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20年

  • 《给孩子的国学漫画:孔子曰》,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年

  • 主编《经典诵读与书写》(一至九年级,共18 册),人民出版社,2017

  • 参编《古代汉语》(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

  • 参编《古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 参编《大学课堂教学方案设计》,江西高校出版社,2015

  • 翻译《中国历史中的情感文化》,商务印书馆,2009年 (与谢琰等合译)

  • 讲授课程及读书会:

  • 古代汉语(上)(下)

  • 四书精读(通识)

  • 文献精读——《论语》《孟子》精读(专业)

  • 文献精读——《大学》《中庸》精读(专业)

  • 文化原典研读——《左传》《说文解字》

  • 经学小学导论

  • 中国传统语言学与文言文教学专题

  • 训诂学入门

  • 汉语音韵学(硕士)

  • 章黄学术研究——《齐物论释》(硕士)

  • 文献阅读与文史研究方法(博士,合开)

  • 2011 年至今,主持清议读书会、章黄读书会,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生、研究生讲解《论语》《孟子》《礼记》《庄子》《说文解字注》《日知录》《经义述闻》等经典文献。

    主持和参与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历代训释资源库的中国特色阐释学理论建构与实践研究”子课题“中国历代训释资源数字化平台”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说文解字》经学渊源考论”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说文解字》疑难释义丛考”

  • 北京市共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

  • 北京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优秀青年创新团队项目“基于数字人文的《说文》学跨学科研究”

  • 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科研基金资助项目“《说文解字》与先秦思想范畴的历史还原”

  • 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四书精读”“文化原典研读Ⅱ”

  • 北京师范大学跨学科沙龙项目“计算机技术与汉语言文字学的创新”

  • 横向项目“章黄国学推广”

  • 横向项目“《论语集成》编纂项目”

  • 横向项目“贫困地区传统文化教学体系研究”

  • 横向项目“章黄国学: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播”

  • 横向项目“ 《说文解字》与汉字‘识写- 文化’教学研究——以5-10岁儿童为中心”

  • 横向项目“乡村少年经典阅读体系研究(第一期,第二期)”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专项学术团队项目“中国训诂学的理论总结与现代转型”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数字化《说文》学及其研究平台构建”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国际化、标准化的古籍印刷通用字字形规范研究”

  •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汉字构形演化数字化技术与系统”

  • 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重点科研项目“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点校整理”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乾嘉经史考据笔记纵论”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汉语词源理论及上古汉语同源词库”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说文解字》词汇语义范畴化的功能- 认知研究”

  • 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人文社科项目“基于训诂学的汉语词汇语义学研究”

  • 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团队建设项目“‘传薪章黄’——中国古典学术传承发展项目”

  • 横向项目“《新华字典》(第11 版)APP 用‘新华说字’栏目合作项目”

  • 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负责人,2023)

  •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2013

  • 第二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2014

  • 第十六届文津图书奖(《汉字就是这么来的·走进汉字世界》,2021)

  • 中宣部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汉字就是这么来的》,2022)

  • 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全国总决赛网络商务创新应用特等奖指导教师(2016

  • 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2

  • 北京高校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最佳演示奖、最佳教案奖、最受学生欢迎奖(2013

  • 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2021)

  • 北京高校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奖(2019

  • “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特色展示项目(“章黄国学”公众号,2017

  • 北京师范大学第十二届“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佳教师”(2022)

  • 北京师范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四书精读,2021)

  •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教学优秀奖(2019

  • 仲英青年学者(2019

  • 大成国学奖教金(2018 、2019

  • 北京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2018、2021

  • 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新生导师(2017、2022

  •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示范课程奖(四书精读,2016

  • 励耘奖学金优秀青年教师奖一等奖(2016

  •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优秀实习工作者(2015 、2016 、2018)

  • 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本科生论文指导教师(2015

  • 北京师范大学“通鼎”本科生教学奖(2014

  • 北京师范大学第十三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文科组一等奖第一名、最佳语言奖、最受学生欢迎奖(2012

  • 第三届“全民阅读·书店之选”活动之“十佳少儿科普作品”(《汉字就是这么来的:字里字外的人体世界》2021)

  • 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全球华人国学新秀奖(2020

  • 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二等奖(《齐物论释疏证》,2019)

  • 第二十三届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奖一等奖(《齐物论释疏证》,2019)

  • 第二十五届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奖二等奖(《庄子解故 齐物论释》,2022)

  • 首届华夏古典教育研究奖教师组优秀论文奖(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