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奈曼旗积极发展绿色设施农业,持续推进有机农产品向品牌化、绿色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以企业带动、科技培训、政府引导等方式支持设施农业发展壮大,因地制宜探索和发展不同模式的发展路径,不断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发展提质增效,让设施农业成为促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的一大动能,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香饽饽”。
棚外寒风凛冽,棚内瓜香四溢。沙日浩来镇水泉道下采摘园的香瓜一成熟就迎来了销售高潮,两棚的香瓜让客户预定一空。2010年,水泉道下的香瓜有了统一的名字——“绿曼园”。
品牌是产品质量和标准的标志,也是打开致富大门的金钥匙。近年来,推动农产品品牌化发展,引导农产品“以质量求生存、以安全作保证、靠品牌抢市场”,成为奈曼旗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路径。
“今年栽了两个棚的香瓜,卖的特别好,一个大棚就赚了将近两万块钱!”姬占全家共有四栋果蔬大棚,占地1300多平米方,里面种植葡萄、桃、香瓜等多个品种。前不久,他家的香瓜大棚成熟、桃花盛开,前来体验采摘观光的游客很多,正月还没过,姬占全家大棚里的香瓜就销售一空。姬占全的腰包越来越鼓,致富的信心也越来越足。
品牌的乘数效应不仅仅体现在单个农产品的名气和价值上,更体现在区域规模发展上。
沙日浩来镇土地瘠薄,水源匮乏,依靠科技发展设施农业,沙日浩来镇打了一个翻身仗。目前,沙日浩来镇共有设施农业小区9个,可利用大棚173栋,占地近420亩。去年新建庭院春秋棚60栋,用于发展种植养殖业,推动节水高效的避灾农业和乡村文化旅游业发展,引导当地规模种植向观光休闲方向发展,推进“农业+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增加了群众收入。
“绿曼园”是奈曼旗成功打响农产品名气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引导下,涌现出了“奈曼小米”“北哈蔬菜”“青龙山粉条”等多个优良农产品。
早春三月,走进大沁他拉镇哈沙图村的蔬菜种植基地,几十栋温室大棚映入眼帘。在这里,坚持生态立业,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已成常态。
“现代农业发展一方面要适应资源环境的硬性约束,另一方面要满足人们对高质量健康农产品的刚性需求,要确保农业农村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是必然抉择。”大沁他拉镇哈沙图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明清坦言,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既是一项农业发展战略、一项生态环境保护战略,更是一项乡村振兴战略。
基于此,大沁他拉镇哈沙图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绿色生态发展,全面治理农业生产复合性污染,狠抓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强化畜禽粪污、农膜、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我们种植的蔬菜底肥全部以农家肥为主,以40-45元每立方米的价格从养殖户手中收购,种出来的蔬菜特别受欢迎,蔬菜供给奈曼旗市场,供不应求,很有发展潜力。”驻村工作队员哈斯朝鲁说。
对于这个有着多年蔬菜种植传统的村子来说,发展蔬菜大棚已经成了大多数人的选择,每年还会吸纳当地群众打零工,纯绿色、无污染让哈沙图的蔬菜受到市场欢迎。
最近,哈沙图村的王淑文每天都在自家的黄瓜大棚里给黄瓜绕蔓,为大棚放风,初春的第一茬黄瓜快要成熟了,不用化肥农药,油绿的黄瓜顶着小黄花长势喜人,“只要温度管控得当,蔬菜就长得好,我这个暖棚占地半亩,一年能挣一万多块钱,这种反季节的黄瓜现在能卖到两块钱一斤呢!”有着多年蔬菜种植经验的王淑文说。
哈沙图的蒙语译为“菜园子”。因清朝时专为奈曼王爷种菜而闻名,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哈沙图村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经营管理模式,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于2018年由村党支部、村委会组织成立了奈曼旗北哈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党支部”的运营模式,注册“北哈蔬菜”商标,在京蒙协作扶贫资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金扶持下,当年新建春秋大棚92栋154亩,现有春秋棚173栋,改造温室大棚56栋,发展裸地蔬菜1200亩,种植大葱、青椒、黄瓜等7个品种,农户实现户均增收8000元,集体经济增加2.4万元。为支持群众发展大棚蔬菜种植,村两委班子及驻村工作队积极落实产业扶贫和精准扶贫资金政策,当地农户可以一年两千元的价格租用大棚,其间获利全部为农户所有,降低了蔬菜种植部分成本,进一步推动了全村设施农业的发展壮大。
今年,哈沙图村将新增130栋大棚,以800元每亩的价格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426亩,现在进入招标施工阶段。“通过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带动观光、采摘,还种植一些经济作物来发展村集体,我们想通过这种模式发展田园综合体,相信哈沙图村会越来越好,老百姓的生活也会富裕起来。”大沁他拉镇哈沙图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明清坚定地说。
进入青龙山镇樱桃园,成片的樱桃树郁郁葱葱,长势良好,晶莹剔透的樱桃挂满了枝头,令人垂涎欲滴。放眼望去,整个大棚处处红绿交加,煞是好看。樱桃在大连一般4月份上市,每斤80元左右,单株产樱桃50斤左右。但是青龙山樱桃园通过温室种植,可比大连早上市1个月。
“咱们樱桃的品质要高于大连地区,原因就是咱们地区水比较纯一些,这里的气候温差比较大,温差大水果上糖度就高,特别是现在这个季节。”樱桃园项目经理闫亮说。青龙山镇于2017年开始发展享有“春果第一枝”美誉的樱桃,实现南果北种。同时,依托青龙山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选用反季温室种植模式,抢占市场先机。目前,正逢春节过后的价格高峰期,每斤樱桃售价达到150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他的质量和口感都不错,今天大概收了二三百斤,五天以后就是大量的,我们再过来采摘。”辽宁客商张诚桥此次准备收购一批樱桃运往北京的新发地。自从樱桃采收以来,除了采摘的游客,每天前来收货的客商也络绎不绝。“今年有批发商20个,今天有两份已经装走了,发到北京、上海、广州、长沙的水果批发市场。”樱桃园项目经理闫亮说。
看到樱桃成熟,青龙山互利村的建档立卡户刘美玲特别高兴,自樱桃园成立,刘美玲就来到公司做长期工。“我家地少,还有个孩子上学,这个樱桃园招人,我来这干活,一个月2000多块钱,干好了还有提成,一年收入将近3万块钱,在樱桃园我还学到了不少技术。”刘美玲说。
青龙山镇樱桃园位于青龙山镇四一村,一期占地300亩,投资3000万元,建设39栋温室大棚。从大连引进了树龄5年、正处于盛果初期的“美早”樱桃树,每栋棚栽植120株,一棵树最高峰时产量能达到150斤左右。今年,青龙山镇樱桃园的总产量在7万斤左右。
近年来,随着奈曼旗旅游业的发展,近郊游、采摘游、乡村游等形式发展迅速,也受到很多市民和游客的青睐。在工作忙碌之余,体验乡村原生态的自然风光以及丰收的乐趣成为很多人追捧的休闲方式,这也带动了乡村发展,加快推进了农业与旅游业有效融合。( 轩玉燕 侯云霞)
凡本网注明“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
内蒙古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6659725 新闻热线:0471-6659743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83号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