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0 个回答
这部剧让我很矛盾。
我一面喜欢着它的“真实”,一面却又嫉妒着那些“主角”。
很真实了。
· 试问谁没经历过文理分科呢?
· 谁又没过一两个像米乔那样肝胆相照的朋友呢?
· 每个班里总有那么几个如辛锐、徐志强那般的贫困生,英语口语差到好笑。
· 当潘主任讥讽动漫社的时候说:“你要是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早考上北大了”,我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但也正因此,很嫉妒了。
· 是,我们都经历过文理分科的抉择
可却没有一个像林杨那样的男孩子,是为了我选择的理科;

· 我也有过几个连上厕所都要一起去的朋友
但没有一个像米乔那样,替我撮合和男朋友关系更进一步的朋友,受了伤害第一时间站出来大义凛然的那种,没有。
那时候大家的友谊,似乎都有所保留;
· 我们班也有不少比较努力的贫困生
但似乎并没有特意去帮助他们改善口语的组织,毕竟那会儿大家都挺忙的;
· 嘲讽我们“心思不正”的老师家长比比皆是
但像林杨爸妈和余周周舅舅舅妈那样 支持孩子喜好的,少之又少,而凌翔茜的妈妈才是大多数。

所以阿。
这部剧很正能量了,它汇聚了我们在高中时期的所有憧憬。
可事实上……
我的青春里,没有“护妻狂魔”的林杨,没有不容人我受到一点点伤害的奔奔,没有那么多仗义的米乔,亦没有太开明的父母和老师。
不过即便如此,也并不会妨碍我很喜欢这部剧,因为它好像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我回不去的那些年少时光里的,所有缺漏。
以前得不到的,现在还会想办法要。
我们,都曾是余周周,
但我们都不曾是那个被很多人庇护着的余周周。

除了填补年少时扑空的幻想以外,剧中还有这几点让我很心水——
1.比如余周周和奔奔小时候的对话:
——骚是什么意思?
——就是漂亮的意思
——那我也很骚
——那我更骚

这种童真,就很阳光。
还有在很多细节上,比如小时候会模仿动画片和电视剧里的角色,假装自己也有超能力,也会魔法。
(我就经常看完快乐星球后,在脖子上挂了个钥匙...上电脑课的时候掏出钥匙,在键盘的空格键上用力敲一下。
然鹅,并没有穿越到快乐星球。)

2.为了监督学生学习,主任或老师经常会在窗外或门外来一个死亡凝视。
这个眼神我就怀念到不行...
我曾经就在这个蜜汁凝视下,看过小纸条,结果你懂的。
一首《凉凉》送给自己。

3.虽然是一部青春校园剧,但不会忽视别的感情。
的确,青春期的我们,对待自己喜欢的人,都有自己的方式。
就像林杨喜欢拽周周的小辫子,也会精准计算她每天出现的具体时间具体地点,远远地看她一眼。
还有在楼上偷窥凌翔茜和楚天阔聊天的蒋川,会直到楚天阔离开,自己再飞快地跑下楼,坐在凌翔茜的身旁,试探性地问候她的心事。
但青春期很敏感的我们,还有这样的亲情存在。
舅舅本来在电话里说周周妈妈的忌日,看到周周回来立刻转移话题;
为了不让周周伤心,舅舅舅妈干脆把周周妈妈忌日那天的日历给撕了;

看到日历那一页被撕掉的那一幕,是泪目的。
再暖,暖不过亲情了。

这部剧我刚看的时候豆瓣8.0分,已轻松压过很多堕胎车祸的青春剧了。
刚刚我又去瞅了一眼,8.3分。
现在已经第9集了,我一口气都刷完了,我觉得之所以评分能上升,得亏于第九集实在是燃到炸裂了...
在第八集末尾的时候,学校要组织一次很重视的晚会。
潘主任内心小九九:
“希望给自己来一首独唱《你是我的眼》,让同学们看到自己「侠骨柔情」的一面”。
甚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特别“鸡贼”地不断暗示主持人林杨,不停地说这次缺一个独唱节目,但他又碍于面子,没有直说。
林杨情商可高了,看出来潘主任的目的,所以跟他说:
“因为你不让动漫社演那个话剧,所以他们班说换一个大合唱,名字我不记得了,但好像是这么唱的...
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换。”
潘主任脸立马就绿了。


看出潘主任那点小心思,林杨立马给出方案:
“或者让它们换一个古诗词和乐器组合的话剧,您觉得如何?”
潘主任立马美滋滋的同意了!
并自告奋勇加了一个节目,独唱《你是我的眼》——潘主任。

终于到了演出当天,每一个节目结束后,潘主任都美滋滋的鼓掌,掩饰他内心的紧张和激动。
没料想,他演技太差,愈演愈烈。
因为他马上就要上场了...
结果,因为场地是租的,最后只剩下十分钟了, 独唱和话剧只能二选一。

林杨说了这件事,潘主任听了后颜色大变,威胁道:
“必须服从。
你是主任,还是我是主任?”
难以想象的事,剧情这时候突然 反转 了,潘主任脱口而出一个十分泪目的话:
“这次艺术节,使同学们的艺术节。当然是让他们演!”

“那您的独唱怎么办?”
“我哪会唱歌啊。。。”
这居然是从心心念念想要独唱的潘主任嘴里,说出来的话。

果然,不负众望,特别是潘主任的牺牲。
这一集的舞台剧堪比真正的舞台剧了,演员张力和镜头细节都不错,最让我震撼的是所有人的台词,特别是周周的同桌, 最后杜甫再吟《早发白帝城》的时候,配合着大提琴和钢琴的伴奏,真的超级带感。
那才是所谓的凝聚力吧。

一个小小的舞台剧,演绎出的是那时候充满热血和最赤诚的我们,意气风发,不负时光。
这段把每个人物刻画的都很好,特别是 辛锐 。
那个从逃跑开始,虽然赶到还是错过了登台, 只能自己小声的念着台词的辛锐,像极了很多时候费劲全力却还是错过的我们自己。
“都这么努力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实在难受。

而这时候,林杨依然是那个林杨。
余周周的大提琴出了点问题,林杨是个多么细致的男孩子阿...他就在底下小心翼翼地拖着,

还不忘跟余周周约定的三十条准则——
不许走过来,不许对我笑。
他说,这次我是滚过来的。

演出的最后一分钟,同学们也很有心。
将心比心嘛,给了潘主任“圆梦”,最后30s,老潘唱了他那首歌的高潮部分。
他说,我的学生遍布大江南北,而你们,都是我的眼。

看着长在鲜花里的潘主任,一身喜感,不免好笑又想哭。
可遗憾的是——
我不会再有机会,遇见这样的老师了;
不会再有那样一个阳光的男孩子,在我逝去的青春里,护我周全;
不会再有那种在课堂上看漫画书都心惊肉跳的我自己了。
而那些非要等到以后再说的“秘密”,因为没有见面,后来也再没有讲。
“好像我身边的人,都是来不及说再见,就再也不见了。”

也许。
这世上有些人,你早就见过他最后一面了。
——
微博@龚莞婷的莞
公众号:龚莞婷(ID:gwt961228)同名知乎专栏已开通

新书
《孤独患者拯救指南》
,当当、淘宝、京东、亚马逊均火热发售中。
签名版:
http://
product.m.dangdang.com/
25181202.html?t=1511776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