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考研经验干货分享(以苏州大学机械工程840理论力学为例)

理论力学考研经验干货分享(以苏州大学机械工程840理论力学为例)

1 年前

首先简单介绍下自己,我的专业是机械工程,总分400分差一丢丢,可能是我人生一大遗憾(好像有点凡尔赛的感觉,哈哈),被英语(70都不到)拖后腿了,其他科目都很好,好像理工科的男生英语都不太好,我考研专业课考的是理论力学,教材用得上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理论力学,基本上大多数考研考理论力学的学校用的参考书都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理论力学,这本教材很经典,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后面的习题,思考题质量非常好,而且参考答案的解析还可以买到不同出版社出版的,有很多学校考研真题会从教材习题,思考题里面选几个题出题,或者简单把数据改改就当有的章节是那种很独立的章节的科目,理论力学不像有的科目那样各章很独立,理论力学所有章节几乎都有联系,越学到最后越会发现用后面的知识点去解前面章节的题会更好,很神奇,理论力学的学到第八章后面就快了,应很多学弟学妹的要求,那就写写我我的理论力学复习备考经验吧,毕竟一个个私聊我,我也很累的,希望能给学弟学妹们一些启发和帮助吧,祝大家理论力学都考得高分,一战成硕,上岸心仪的学校。

考研考理论力学的学校有: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陆军装甲兵学院、中国民航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燕山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沈阳农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江苏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大学、烟台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长江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海军工程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湘潭大学、深圳大学、苏州大学、太原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海军工程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三峡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科院大学,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湖南工程学院,宁波大学,厦门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还有很多学校考研考理论力学的我没有罗列,上面大多数考理论力学的专业的是机械工程,少数是土木工程,力学等等。

首先要买考学校指定的参考书,一般买哈工大出版社出版的最新版理论力学即可,现在主流的是第八版,当然第七版,第六版也可以,只是习题会少点罢了。然后在买2本不同的习题,思考题答案,为什么要买2本,而且必须是纸质版不能是电子版,课本和答案解析也要配套。1是因为理论力学解题方法比较多样,但是不同的方法有的简单,有的很繁琐,会的方法越多,解题越熟练。2是因为有几种不同的答案还可以避免答案出错;3是因为用电子版会难免玩电子产品哦,电子产品是考研成功的很大一块绊脚石,一定要引起重视。

我读研选的方向没有那么难,比较清闲,所以带了很多理论力学一对一学生,大多数是考研机构找我的,比如文都,海文,中公,中业,海学,海天,文登,研途,红果研,领航,启航,学府等等,也有私自找到我的,我带的学员大多数都上岸了,极个别学生三天打鱼两两晒网我也没办法。哈工大理论力学第一册这本教材,每个题基本上带着学生做过30多遍,一点也不夸张,现在看见理论力学课本里面的图,就知道它要怎么出题,会有哪些解法,哪些解法更快,哪些地方会容易出错等等。根据大家常见的各章错误,现在把苏州大学各章的解题技巧干货讲下吧,每个学校考纲不一样,但是大多学校的理论力学考研重点大同小异,主要是第二章平面力系,第七章点的合成运动,第八章刚体得平面运动,第十章动量定理,第十一章动量矩定理,第十二章动能定理,第十三章达朗贝尔原理,可以参考下哦。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第二章:平面力系

【技巧总结】

第一章,第二章放一起比较好,因为第一章是第二章的基础,第一章主要是受力分析,模型及其简化。第二章是带入具体数值的计算。(1)解题技巧一般是先整体分析后局部分析,然后找出二力杆,整体法可以先解出些未知量,局部分析可以解出相关内力。部分题先整体分析后局部分析行不通哦。(2)固定约束受力还有约束力偶,如果题中要你求固定端约束力,你也要求固定端的约束力偶,因为它也属于力的一种。(3)要知道3种滚动制支座的受力分析。(4)二力杆指的一个任何形状的刚体在2个点处受了很多力,最终保持平衡了,也就是受力合力为零,那这个物体就是二力杆。二力杆不是一个“杆”,也不是它只受2个力,它可以受无数个力,且只有2个受力点,最终合力为0,保持平衡。(5)要注意区分销轴,孔之间的受力配合关系,这属于内力,也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6)要会用三力汇交(7)要懂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

【考题总结】

对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平面力系,摩擦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基本上苏大考研必考,尤其是梁,载荷,力偶等混合在一起的题,一般会考2-3个大题。

第三章:空间力系

这一章很多学校考研考的很基础,要么就是一点都不考,实际上空间力系的很多难题还是很难的,比较抽象,苏州大学是不考空间力系的,所以我就不重点讲它了。

第四章:摩擦

本章主要以介绍摩擦的基本规律及求解存在摩擦时物体平衡的问题。在考研中的出题形式一般为单独对某个摩擦的考点进行出题,基本以小题为主。所以对于一些考点一定要很熟练的掌握。主要概念包括:库仑滑动摩擦定律;摩擦角;自锁现象;滚动摩擦定律。

【考题总结】

本章的重点是考虑静滑动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对本章的练习应做一些概念性题目(类似于思考题),从而巩固对概念的理解,当然重点还是在于计算题的掌握。摩擦滚阻不考,了解下即可。自锁和摩擦角要重点掌握。

第五章:点的运动学

本章内容的考研题型不会单独出现,常与其它知识章节一起出现。5—4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在柱坐标和极坐标中的投影和5—5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在球坐标中的投影不会考可不看。

第六章 刚体的简单运动

1.本章是研究刚体运动的基础,但大部分内容在大学物理中已学习过,学生宜以复习,总结的方式进一步掌握本章内容,为后面学习刚体的复杂运动打好基础。

2.正确判别刚体的基本运动形式,关键是掌握刚体平移及定轴转动的定义。注意刚体平移是指刚体的整体运动,刚体内任一点的运动轨迹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任意曲线,即所谓直线平移和曲线平移。不能将刚体平移与点的直线运动混为一谈。

3.刚体定轴转动与点的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在数学形式上十分相似。即转角、角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与点的直线运动的中的坐标、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相似,可对比理解与记忆。

4.定轴转动刚体是否作加(减)速转动,由其角速度与角加速度是否同(异)号而决定。不可仅由角加速度的正负来判断。

5.定轴轮系中,对于外啮合,两轮的转向相反;对于内啮合,两轮的转向相同。在分析求解此类问题时注意正确利用这一结论。

【技巧总结】

(1)平动不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2)角速度方向要会正确表示。(3)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半径要会用矢量乘积表示(4)解题时,首先要正确判断刚体的运动形式(平移或定轴转动),然后选用相应的方法求解。(5)如果刚体作平移,通过刚体上任一点的运动表示刚体上各点的运动,可归结为点的运动学问题。(6)对定轴转动,则可根据问题的类型确定解题步骤。

已知刚体的转动方程,求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及刚体上一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此类问题一般要涉及求导运算。

已知刚体的角加速度,求转动方程、角速度。此类问题一般通过积分运算求解,积分常数由转动的初始条件确定。

运动传递问题。一般应先分析系统中每个刚体作何种运动,以及各刚体之间相互接触处的特点;如接触处无相对滑动,则连接两个刚体的接触点有相同的速度、切向加速度或加速度。然后,从已知运动的刚体(或点)开始,选择适当的公式求得该刚体上接触点的速度、切向加速度或加速度等。由于此点联系前后两个刚体,故可通过接触点的运动求得另一个刚体的运动,这样,依次分析,直到求得最终的结果。对于定轴轮系可直接按传动比公式求解。

第七章:点的合成运动

【技巧总结】

本章是运动学部分的重点章节,考研题型必有计算大题出现。

选取动点,动系,看vr ve方向时可参考下面几点tips,①动点和动系不能选在同一个物体上;②选动点时大多数(不绝对)找那种接触点,且va和vr方向已知的点;③看vr方向时假设动系禁止不动,看动点的运动方向就是vr的运动方向。④动参考系是无限大的,要多大有多大,不要局限于题中的一部分动系。④牵连点是动系上与动点相重合的那一点,它的速度方向和大小处决于动系,与动点无关,所以看ve ae的方向时,可直接把动系以外的部分会更简洁准确的找ve ae。其实动点,动系的选取自己硬着头皮去做题,把课后习题,思考题啃3遍,

ac的方向要会用右手定则(可百度,可看数学书里面的概念),如果要用vr逆时针转90°就是ac方向,一定要顺着角速度旋转方向转90°拇指的指向就是科氏加速度方向。

第八章:刚体的平面运动

【技巧总结】

本章是运动学部分的重点章节,考研题型必有计算大题出现,考查求图形内指定点加速度层面的问题。平面运动包括平动加转动,也要正确了解瞬时平动和平动的各点速度和加速度区别。对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基点法,速度投影定理,速度瞬心法的运用要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速度瞬心速度为0,但是它的加速度不一定为0.这一章是考试重点,一般会考2-3个大题。

第九章: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

本章内容在大学物理学中已学过,但不可因此麻痹大意。质点动力学基本定律是质点和质点系动力学的基础。动力学的很多定理和结论,都可以从质点动力学基本定律的基础上推导出来。
第十章:动量定理

【技巧总结】

本章是动力学部分的重点章节,考研题型经常以计算大题考查本章定理和定律的应用,既有考查单独应用的计算大题,也常在考查动力学普遍定理综合应用的计算大题中涉及本章内容。要熟练掌握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质心运动守恒定律等等。冲量一般不怎么考。在物体整体上受力也就是合力为0时,要想到动量守恒定律和质心运动守恒定律。


第十一章:动量矩定理

【技巧总结】

这一章也是考研重点,转动惯量,回转半径,平行轴定理,简单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要烂熟于心,部分公式推导最好要会。平移刚体对点O的动量矩,定轴转动刚体对转轴的动量矩,平面运动刚体相对质心的动量矩也是重点。后面动量矩定理是最重要的,如果瞬心到质心的距离保持不变,那么也可以对瞬心用动量矩定理哦。


第十二章:动能定理

【技巧总结】

这一章也是考研重点,因为中学学过,所以不是太难,刚体在平动,定轴转动,平面运动时的动能分别如何表示要烂熟于心。如果瞬心到质心的距离保持不变,那么平面运动的动能也可以用½Jcw²表示。12章后面的综合题超级nice,超级综合,很多学校都喜欢从里面抽题作为考研真题哦。


第十三章:达朗贝尔原理

【技巧总结】

这一章很多同学没有学过达朗贝尔原理,其实单独的达朗贝尔并不难,很简单,如果解题时部分题能够运用达朗贝尔,简直不要太爽,但是有的题用没啥意义。

在对刚体加惯性力时,对平移刚体、平面运动刚体,主矢一定要加在质心处。对定轴转动刚体,一般主矢应加在转轴上;若选质心为简化中心,则加在质心上,不过此时主矩也应为对质心的主矩。


第十四章:虚位移原理

【技巧总结】

这一章很多同学没有学过虚位移,这一章苏大不考,南航等选考,要特别注意正负号哈。

原创不易,转载请说明出处哦,谢谢啦

附上教材和课后思考题和习题解析书,其中第七版的陈平老师答案解析较好,其他答案解析书个人觉得很拉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