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可以思考!”这是被后人誉为计算机科学之父的阿兰·图灵在1950年的一篇论文中给出的结论。为了验证该观点,图灵先生甚至还设计出了一套著名的测试方法,即图灵测试:人在与被测试者(一个人或一台机器)隔开的情况下向被测试者随意提问。如果被测试者超过30%的答复不能使测试人辨认出哪个是人、哪个是机器,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并被认为具有人类智能。
但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图灵测试就像一个科技界的“魔咒”。除了电影里的桥段,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一台计算机能够顺利通过该项测试。直到上周,在英国皇家学会举办的图灵测试中,一台由俄罗斯工程师开发的超级计算机尤金·古斯特曼(Eugene Goostman)破除了这个“魔咒”。
其实,把尤金归类于超级计算机行列,委实有些“抬举”它。因为事实上,它只是一款能聊天的智能软件。在测试中,该软件模仿了一个13岁的小男孩,成功骗过了不少测试者,其中33%的回答让测试者认为与他们对话的是人而非机器。尤金在测试中告诉裁判,“他”喜欢吃汉堡包和糖果,父亲是妇科医生。
你可能觉得Google Now和iPhone Siri语音助手已经很棒,又或许最近你还在微信群里“调戏”过微软的“小冰”;你也可能觉得,图灵测试30%的标准线并不严苛。但要让机器真正能懂你的心,确实不是一件易事。一个经典例子可以说明问题。“我们把香蕉给猴子,因为它们饿了”和“我们把香蕉给猴子,因为它们熟透了”虽然结构一样,但语义上有差别,正常人理解起来也没有太大问题,但机器就理解不了。两个“它们”就足够让机器陷入“沉思”,给不出正确的结果。这可以说明,尤金这个“小伙”有多优秀。
当然,裁判们也不是“吃素”的。图灵测试的测试员通常来自世界计算机科学界的顶尖科研人员。在本次测试的审核委员会中,还包括了著名科幻喜剧《红矮星号》的演员罗伯特·李维林和英国上院议员沙尔基。后面这两位都是在文学、科技界声名显赫的话题人物,但要做裁判确实有些勉强。
尤金也有些“狡猾”。它并没有将自己装扮成牛津大学的教授,抑或是普通人。它把自己伪装成了不以英语为母语的13岁乌克兰男孩。正如设计者弗拉基米尔所说:“我们的主要想法是,尤金可以号称自己无所不知,但受到年龄的限制,所以它不可能什么都知道。”而在2012年的图灵测试中,尤金虽然也获得了第一名,但当时的成绩是29.2%,离测试通过只差毫厘。
谷歌专家戴夫·奥尔认为,人与机器交互的方式都采用自然语言,这只是人与机器交流的第一步。只有让机器先懂得人的看法,后面才会涉及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他举了一个例子说“让机器试着用几句话总结一篇文章的要义”,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机器可以做到这一点。本次通过图灵测试的机器历经十余年的“精心培育”,也因此不具备大规模复制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使有机器通过图灵测试,倘若没有自然语言处理以及其他相关技术的快速跟进,人类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无法实现所谓的人工智能。
推荐理由:
60多年来,有机器能够首次通过图灵测试这毫无疑问是计算机和人工智能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但是,要是以此认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大门已经开启,未免有些“好大喜功”了。毕竟,图灵测试已经提出了几十年,受当时环境所限,现在来看这一标准并不严格。而且这项测试会受很多因素影响,最终作出结果判断的其实还是人。而值得警醒的一点是,随着电脑功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智能,以电脑为工具实施犯罪屡见不鲜,网络犯罪率也在不断提升。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恐怕也只有人类自己。
“计算机可以思考!”这是被后人誉为计算机科学之父的阿兰·图灵在1950年的一篇论文中给出的结论。为了验证该观点,图灵先生甚至还设计出了一套著名的测试方法,即图灵测试:人在与被测试者(一个人或一台机器)隔开的情况下向被测试者随意提问。如果被测试者超过30%的答复不能使测试人辨认出哪个是人、哪个是机器,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并被认为具有人类智能。
但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图灵测试就像一个科技界的“魔咒”。除了电影里的桥段,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一台计算机能够顺利通过该项测试。直到上周,在英国皇家学会举办的图灵测试中,一台由俄罗斯工程师开发的超级计算机尤金·古斯特曼(Eugene Goostman)破除了这个“魔咒”。
其实,把尤金归类于超级计算机行列,委实有些“抬举”它。因为事实上,它只是一款能聊天的智能软件。在测试中,该软件模仿了一个13岁的小男孩,成功骗过了不少测试者,其中33%的回答让测试者认为与他们对话的是人而非机器。尤金在测试中告诉裁判,“他”喜欢吃汉堡包和糖果,父亲是妇科医生。
你可能觉得Google Now和iPhone Siri语音助手已经很棒,又或许最近你还在微信群里“调戏”过微软的“小冰”;你也可能觉得,图灵测试30%的标准线并不严苛。但要让机器真正能懂你的心,确实不是一件易事。一个经典例子可以说明问题。“我们把香蕉给猴子,因为它们饿了”和“我们把香蕉给猴子,因为它们熟透了”虽然结构一样,但语义上有差别,正常人理解起来也没有太大问题,但机器就理解不了。两个“它们”就足够让机器陷入“沉思”,给不出正确的结果。这可以说明,尤金这个“小伙”有多优秀。
当然,裁判们也不是“吃素”的。图灵测试的测试员通常来自世界计算机科学界的顶尖科研人员。在本次测试的审核委员会中,还包括了著名科幻喜剧《红矮星号》的演员罗伯特·李维林和英国上院议员沙尔基。后面这两位都是在文学、科技界声名显赫的话题人物,但要做裁判确实有些勉强。
尤金也有些“狡猾”。它并没有将自己装扮成牛津大学的教授,抑或是普通人。它把自己伪装成了不以英语为母语的13岁乌克兰男孩。正如设计者弗拉基米尔所说:“我们的主要想法是,尤金可以号称自己无所不知,但受到年龄的限制,所以它不可能什么都知道。”而在2012年的图灵测试中,尤金虽然也获得了第一名,但当时的成绩是29.2%,离测试通过只差毫厘。
谷歌专家戴夫·奥尔认为,人与机器交互的方式都采用自然语言,这只是人与机器交流的第一步。只有让机器先懂得人的看法,后面才会涉及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他举了一个例子说“让机器试着用几句话总结一篇文章的要义”,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机器可以做到这一点。本次通过图灵测试的机器历经十余年的“精心培育”,也因此不具备大规模复制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使有机器通过图灵测试,倘若没有自然语言处理以及其他相关技术的快速跟进,人类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无法实现所谓的人工智能。
推荐理由:
60多年来,有机器能够首次通过图灵测试这毫无疑问是计算机和人工智能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但是,要是以此认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大门已经开启,未免有些“好大喜功”了。毕竟,图灵测试已经提出了几十年,受当时环境所限,现在来看这一标准并不严格。而且这项测试会受很多因素影响,最终作出结果判断的其实还是人。而值得警醒的一点是,随着电脑功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智能,以电脑为工具实施犯罪屡见不鲜,网络犯罪率也在不断提升。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恐怕也只有人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