蹒跚学步的孩子一不小心摔了一跤,陪在身边的妈妈一边抱着哭泣的孩子,一边拍打着地面,念叨着:“讨厌的地,让我们宝宝摔跤,看我不打你!”

和小伙伴抢玩具失败的孩子,大哭着找妈妈,妈妈一边抱着孩子,一边说:“我们不跟他一起玩了,我们自己玩去”!

孩子被同伴推了一下,气得马上抬手就给了同伴一个耳光,场面瞬间失控,孩子们乱成一团,家长们忙着抱走各自的孩子!

这样的场景,在生活中是不是很常见?面对这样的场景,家长的处理方式也大同小异,不知不觉,孩子都被养成了脾气暴躁、不依不饶的性格。


01‍

妞妞每次和陌生的小朋友一起玩,都会被家长夸“好可爱的宝贝”“好安静的宝贝”。然而,半个小时过去了,“混熟”了的妞妞很快让刚才夸奖她的叔叔阿姨们“另眼相看”:“呀,宝贝原来这样调皮呀!”

而这,还算是比较委婉的评价。

妞妞从小是被外婆带大的,外婆把她宠到了骨子里。吃的用的全都是最好的不说,对妞妞的任何要求几乎都是无条件答应。可是,即便如此,妞妞还是成了一个脾气暴躁的小姑娘,动不动就会生气,而她一生气,肯定要摔东西,把家里搞得一片狼藉。

外婆每次都气得发抖,却无法阻止和安抚妞妞。妞妈面对这样的妞妞,也是束手无策。


这让我想起曾经看到的一个视频。

教育专家兰海在帮忙管教一个情绪失控的男孩,男孩因为妈妈没有满足自己的买玩具的要求而十分愤怒:砸身边的椅子,掀翻了旁边的桌子,还把手边能够拿到的所有东西都给扔到了地上,甚至冲到旁边站着的妈妈身边,又打又踢,又哭又闹……

孩子的情绪已经完全失控,然而,妈妈却一脸平静地看着孩子哭闹,完全束手无策,仿佛也看不见孩子的愤怒。

被忽视的孩子,直到精疲力尽,倒在地上睡去,这场“大爆发”才算结束。


妞妈、妞外婆的做法和视频中这位妈妈的做法一致,都选择了对孩子的情绪“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当然,我们都愿意相信是因为无数次的无效安抚之后的无奈选择。

因为,没有哪个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

02‍

视频中的妈妈告诉兰海,每次孩子发脾气都是这样,闹得家里鸡犬不宁的,她已经习惯了,因为每次孩子自己哭累了,就好了。

兰海静静地听着妈妈讲述孩子在家发脾气的情形,询问每次妈妈的做法,却发现,当妈妈在多次安抚无效的情况下,已经放弃了对孩子的安抚和教育,只是每次都等孩子自己哭累闹够之后,采取收拾家里一片狼藉的“残局”。

孩子哭闹,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因为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情绪。如果不能及时的发泄出来,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灵都有很大的危害。


只是,任由孩子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真的好吗?

在《从出生到独立:写给父母的养育心理学》一书中, 作者写 :“闹情绪是因为孩子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当下的心情,或者没有办法理智地分析当下的心情而导致的。”

在幼儿期的孩子,因为缺少经验,负责管理和调节情绪的前额叶还没有完全发育好,因此,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处理这种不愉快的情绪。而且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也并不是孩子自然而然就能够掌握的技能。

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妥当的做法就是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方式应对,比如家长可以情绪平静地抱起尖叫哭闹的孩子,共情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说出发脾气的原因。


03

情绪绘本《苏菲的愤怒选择轮》就是讲述苏菲生气时,妈妈是如何引导她发泄情绪的。


苏菲搭建了一座很高很高的摩天大楼,可是,调皮的弟弟诺亚却把它碰到了,这让苏菲十分生气,恨不得狠狠地揍诺亚一顿。

这个时候,妈妈及时制止了苏菲的行为,并引导苏菲制作了自己的愤怒选择轮——上面画着她想到的能够让自己心情平静下来的所有办法。

比如拧枕头,比如吹气球,比如跳舞……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讲述了如何帮助孩子学会自我调节,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愤怒和正确地处理愤怒,为面对失控孩子束手无策的家长提供了很好的方法。


作为正面管教系列图书作者、正面管教培训体系联合创始人,作者简·尼尔森博士旨在帮助更多的父母使用正面管教的方法教育孩子,书中简单明了却有效的办法,能够帮助不知道如何面对情绪失控的孩子的父母,去勇敢地直面孩子的情绪,并做出正确的引导。

那么,面对孩子的情绪,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 避免说教,家长得自己需要先冷静下来。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面对情绪失控的孩子,父母应该先冷静下来,才能对孩子的激烈情绪做出更有效的回应。比如深呼吸几次,让自己安静下来,当孩子在安静的环境中时,可以适当离开几分钟,让孩子自己想办法。


记住,一定要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温柔而坚定! 苏菲的妈妈就是在冷静的情况下及时制止了苏菲的愤怒行为,并引导苏菲正确面对愤怒。

第二, 保证安全,防止损伤。

人在失控的情绪下,很容易受伤,特别是对孩子来说,或许闹情绪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但是砸东西和伤害身体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如果是在公共场合,可以把孩子带到一个僻静的地方,但不要对他大喊大叫或者说教,要让孩子远离会对他造成伤害的物品。


第三, 克制自己,不要试图压制孩子的情绪,或者用奖励的方法哄劝孩子。

这点和第一条差不多,都是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引导孩子转移注意力,帮助他正确地处理自己的情绪。

苏菲的妈妈的做法就是引导孩子表达和发泄自己的情绪,鼓励苏菲说出“愤怒的时候能够做什么事情”,帮助她建立“愤怒选择轮”。在这个过程之中,苏菲的心情慢慢平息,愤怒也渐渐消失,达到了我们都想要的效果。


第四, 了解并说出孩子的情绪和感受。

告诉孩子“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当孩子从父母的言语中知道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后,他们就会觉得舒服一点。

苏菲妈妈 抱着 苏菲:“有人弄坏了你的东西,你可以感到生气,但是不可以打人。你能相处既不伤害别人,又能帮助你平静下来的办法吗?”让苏菲知道妈妈是明白自己的愤怒心情的,而生气打人是不对的,更是不对允许的。

于是,在妈妈的引导下,苏菲想出了很有发泄愤怒的办法。这个时候, 妈妈又再一次对苏菲的做法给予了肯定, 让苏菲懂得了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做法。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当他满怀期待地来到我们身边,除了给他足够的爱和关怀,还应该帮助他成长为一个独立、坚强的人,让他在以后面对生活的艰难时,除了一往无前的勇气,还有可以傍身的技能,以及处理好自身情绪的能力。

我是一家人三座城,二胎职场妈妈,专注家庭教育,喜欢阅读、旅行和摄影,分享看过的书、走过的路和带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