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现在的清明节是每年的3月12日,然而在古代,清明节又被称为植树节,而且很多地方清明植树的风俗一直流传至今。因为人们知道,清明节前后气候条件很适合树木生长,树木种植以后,树木成活率高,生长快,一些种植后,当年就能结果的果树,现在种植,兴许到果实成熟季节,就能吃到果子了。所以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说法,就是在告诉人们,抓住农时,适时播种种植。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清明的习俗有很多,如:祭祖、植树、踏青这些都是很多地方共有的习俗,清明本来就气候清洁明净,万事欣欣向荣,生机勃发的时期。人们也想通过一些方式方法,留住眼下这充满生机的时间,植树就是手段之一,所以就有了“插柳留春”的说法。


清明时节植树的好处有很多,首先是气候温度适宜树苗生长,这些就不用多说。其次就是清明节后雨水增加,刚种的树苗因为雨水足,就不用刻意去灌溉浇水也能生长得很好。清明时节正值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气过后,温度逐渐增加,尤其到端午前后,天气就已经热起来了,这时候再去种树,树苗生长就会慢很多,而且成活率也会低很多,“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说法大抵就是这样来的。


其实清明节作为植树节也只是部分地区的习俗,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气候也有差异,尤其是南北温差较大,清明植树的习俗大多是在靠北方的一些地区。对于南方部分地区来说,到了清明节的时候,气候温度已经很高了,这个时候再去植树,都已经错过了最佳的种树时间。当然,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我们说的植树节是在每年的3月12日,而不是清明节的原因。


清明植树的起源

清明植树还是跟祭祖有关,因为坟墓大都是在野外,每年只有祭祖的时候人们才会去,但是每到祭祖的时候,人们会发现坟墓往往会被杂草覆盖,有时候去祭祖找坟墓都要花费好长时间。于是就有人在坟头种植上四季常青的松柏,这样子坟墓就会更加显眼了。后来就逐渐被人们效仿,也变成了一种习俗。

还有一种说法是,清明植树跟“插柳”有关,插柳的民俗传说是为了纪念农事祖师神农氏的一种活动。柳树的生命力旺盛,插到适宜的地方基本都能成活,慢慢地插柳也变成了植树的习俗。


清明适合种植什么树

既然清明是古时的植树节,那么可以在清明种植的树有很多,至于你想选择种什么树,主要还是要看你种树的用途了,不同的用途选择也有不同。

如果想在祖上坟墓前种树的话,松柏是最好的选择了。当然松柏的种植的还有另外的讲究,如“冷松热柏”,也就是说松树种植更适合在早春,柏树则适合在晚春。

如果是为了美化自家庭院种树的话,选择就更多了,如香樟、桂花等一些花木,还可以选择一些果树,如葡萄树、枇杷树、金桔树、杏树等等。


你知道我们最早的植树节不是在每年的3月12日吗?关于清明植树的说法你还有什么观点?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