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是指将
地理位置
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
外部设备
,通过
通信线路
和通信设备连接起来,在
网络操作系统
,
网络管理软件
及
网络通信协议
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
资源共享
和
信息传递
的
计算机系统
。
[1]
计算机网络主要是由一些通用的、可编程的硬件互连而成的。这些可编程的硬件能够用来传送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并能支持广泛的和日益增长的应用。
- 中文名
- 计算机网络
- 外文名
- Computer network
- 别 名
- 计算机网络系统
- 使用领域
- 互联网
- 功 能
- 信息的传输与共享
- 类 别
- 网络操作系统
定义分类
计算机网络也称
计算机通信网
。关于计算机网络的最简单定义是:一些相互连接的、以
共享资源
为目的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若按此定义,则早期的面向终端的网络都不能算是计算机网络,而只能称为
联机系统
(因为那时的许多终端不能算是自治的计算机)。但随着硬件价格的下降,许多终端都具有一定的智能,因而“终端”和“自治的计算机”逐渐失去了严格的界限。若用
微型计算机
作为终端使用,按上述定义,则早期的那种面向终端的网络也可称为计算机网络。
[2]
从整体上来说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
地理区域
的计算机与专门的
外部设备
用通信线路互联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简单来说,计算机网络就是由通信线路互相连接的许多自主工作的计算机构成的集合体。
[2]
最简单的计算机网络就只有两台计算机和连接它们的一条链路,即两个节点和一条链路。
[2]
计算机网络就是通过线路互连起来的、自治的计算机集合,确切的说就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计算机、终端及其
附属设备
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并配置网络软件,以实现计算机资源共享的系统。
[2]
发展历程
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订票系统,终端是一台计算机的外围设备,包括显示器和键盘,无
CPU
和内存。随着
远程终端
的增多,在主机前增加了前端机(
FEP
)。当时,人们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而连接起来,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这样的
通信系统
已具备网络的雏形。
[2]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兴起于60年代后期,典型代表是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
协助开发的
ARPANET
。主机之间不是直接用线路相连,而是由接口报文
处理机
(IMP)转接后互联的。IMP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主机间的通信任务,构成了
通信子网
。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责运行程序,提供资源共享,组成
资源子网
。这个时期,
网络概念
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为目的互联起来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之集合体”,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2]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的第三代计算机网络是具有统一的
网络体系结构
并遵守国际标准的开放式和标准化的网络。ARPANET兴起后,计算机
网络发展
迅猛,各大计算机公司相继推出自己的网络
体系结构
及实现这些结构的软硬件产品。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厂商的产品之间互联很困难,人们迫切需要一种
开放性
的标准化实用
网络环境
,这样应运而生了两种国际通用的最重要的体系结构,即
TCP/IP
体系结构和
国际标准化组织
的
OSI体系结构
。
[2]
组成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一般的事物
分类方法
一样,可以按事物所具有的不同性质特点(即事物的属性)分类。计算机网络通俗地讲就是由多台计算机(或其它计算机
网络设备
)通过
传输介质
和软件物理(或逻辑)连接在一起组成的。总的来说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基本上包括:计算机、
网络操作系统
、传输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
无线网络
的传输介质就是空间)以及相应的应用软件四部分。
[3]
功能
数据通信
是计算机网络的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数据通信是依照一定的
通信协议
,利用
数据传输技术
在两个终端之间传递数据信息的一种
通信方式
和通信业务。它可实现计算机和计算机、计算机和终端以及终端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信息传递,是继电报、电话业务之后的第三种最大的通信业务。数据通信中传递的信息均以
二进制数据
形式来表现,数据通信的另一个特点是总是与
远程信息处理
相联系,是包括
科学计算
、过程控制、信息检索等内容的广义的信息处理。
[2]
资源共享
是人们建立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之一。计算机资源包括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
数据资源
。硬件资源的共享可以提高设备的
利用率
,避免设备的
重复投资
,如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
网络打印机
;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的共享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资源,减少
软件开发过程
中的劳动,避免
大型数据库
的重复建设。
[2]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使得现代的办公手段、
经营管理
等发生了变化。目前,已经有了许多
管理信息系统
、
办公自动化系统
等,通过这些系统可以实现日常工作的集中管理,提高
工作效率
,增加
经济效益
。
[2]
分类
虽然
网络类型
的划分标准各种各样,但是从地理范围划分是一种大家都认可的
通用网络
划分标准。按这种标准可以把各种网络类型划分为局域网、城域网、
广域网
和互联网四种。局域网一般来说只能是一个较小区域内,城域网是不同地区的
网络互联
,不过在此要说明的一点就是这里的网络划分并没有严格意义上地理范围的区分,只能是一个定性的概念。下面简要介绍这几种计算机网络。
[4]
(
Local Area Network
;
LAN
) 通常我们常见的“LAN”就是指局域网,这是我们最常见、应用最广的一种网络。局域网随着整个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得到充分的应用和普及,几乎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局域网,有的甚至家庭中都有自己的
小型局域网
。很明显,所谓局域网,那就是在
局部地区
范围内的网络,它所覆盖的地区范围较小。局域网在计算机数量配置上没有太多的限制,少的可以只有两台,多的可达几百台。一般来说在
企业局域网
中,工作站的数量在几十到两百台次左右。在网络所涉及的地理距离上一般来说可以是几米至10公里以内。局域网一般位于一个建筑物或一个单位内,不存在寻径问题,不包括
网络层
的应用。
[4]
这种网络的特点就是:连接范围窄、用户数少、配置容易、连接速率高。目前局域网最快的速率要算现今的
10G以太网
了。
IEEE
的802标准委员会定义了多种主要的LAN网:
以太网
(Ethernet)、
令牌环网
(
Token Ring
)、光纤分布式接口网络(
FDDI
)、异步传输模式网(ATM)以及最新的
无线局域网
(WLAN)。这些都将在后面详细介绍。
[4]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 这种网络一般来说是在一个城市,但不在同一地理小区范围内的计算机互联。这种网络的连接距离可以在10 ̄100公里,它采用的是IEEE802.6标准。MAN与LAN相比扩展的距离更长,连接的计算机数量更多,在地理范围上可以说是LAN网络的延伸。在一个大型城市或都市地区,一个MAN网络通常连接着多个LAN网。如连接政府机构的LAN、医院的LAN、电信的LAN、公司企业的LAN等等。由于
光纤连接
的引入,使MAN中高速的LAN
互连
成为可能。
[4]
城域网多采用
ATM技术
做
骨干网
。ATM是一个用于数据、语音、视频以及多媒体
应用程序
的高速
网络传输
方法。ATM包括一个接口和一个协议,该协议能够在一个常规的传输信道上,在
比特率
不变及变化的通信量之间进行切换。ATM也包括硬件、软件以及与
ATM协议
标准一致的介质。ATM提供一个可伸缩的主干基础设施,以便能够适应不同规模、速度以及
寻址技术
的网络。ATM的最大缺点就是成本太高,所以一般在政府城域网中应用,如邮政、银行、医院等。
[4]
(Wide Area Network,
WAN
) 这种网络也称为远程网,所覆盖的范围比城域网(MAN)更广,它一般是在不同城市之间的LAN或者MAN网络互联,地理范围可从几百公里到几千公里。因为距离较远,
信息衰减
比较严重,所以这种网络一般是要租用专线,通过IMP(接口信息处理)协议和线路连接起来,构成
网状结构
,解决循径问题。这种城域网因为所连接的用户多,总
出口带宽
有限,所以用户的终端连接速率一般较低,通常为9.6Kbps-45Mbps 如:邮电部的
CHINANET
,
CHINAPAC
,和CHINADDN网。
[4]
上面讲了网络的几种分类,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真正遇得最多的还要算是局域网,因为它可大可小,无论在单位还是在家庭实现起来都比较容易,应用也是最广泛的一种网络,所以在下面我们有必要对局域网及局域网中的
接入设备
作一个进一步的认识。
[4]
随着
笔记本电脑
(notebook
computer
)和
个人数字助理
(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便携式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发展,人们经常要在路途中
接听电话
、发送传真和
电子邮件
阅读网上信息以及登录到远程机器等。然而在汽车或飞机上是不可能通过有线介质与单位的网络相连接的,这时候可能会对
无线网
感兴趣了。虽然无线网与
移动通信
经常是联系在一起的,但这两个概念并不完全相同。例如当便携式计算机通过
PCMCIA卡
接入电话插口,它就变成
有线网
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有些通过无线网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的位置可能又是固定不变的,如在不便于通过有线电缆连接的大楼之间就可以通过无线网将两栋大楼内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4]
无线网特别是无线局域网有很多优点,如易于安装和使用。但无线局域网也有许多
不足之处
:如它的
数据传输率
一般比较低,远低于
有线局域网
;另外无线局域网的
误码率
也比较高,而且站点之间相互干扰比较厉害。用户无线网的实现有不同的方法。国外的某些大学在它们的校园内安装许多天线,允许学生们坐在树底下查看图书馆的资料。这种情况是通过两个计算机之间直接通过无线局域网以数字方式进行通信实现的。另一种可能的方式是利用传统的
模拟调制解调器
通过
蜂窝电话系统
进行通信。在国外的许多城市已能提供蜂窝式
数字信息
分组数据
( Cellular Digital Packet Data,
CDPD
)的业务,因而可以通过
CDPD系统
直接建立无线局域网。
无线网络
是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无线网络的研究是由巨大的
市场需求
驱动的。无线网的特点是使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入计算机网络,而这一特性使其具有强大的应用前景。当前已经出现了许多基于无线网络的产品,如
个人通信系统
( Personal CommunicationSystem,
PCS
)电话、无线
数据终端
、便携式
可视电话
、个人数字助理( PDA)等。无线网络的发展依赖于
无线通信技术
的支持。无线
通信系统
主要有:低功率的
无绳电话系统
、模拟蜂窝系统、
数字蜂窝系统
、
移动卫星系统
、无线LAN和无线WAN等。
[4]
性能
1.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性能指标从不同的方面来度量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5]
(1)速率
计算机发送出的信号都是数字形式的。
比特
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单位,也是
信息论
中使用的
信息量
的单位。英文字bit来源于binary digit,意思是一个“
二进制数字
”,因此一个比特就是二进制数字中的一个1或0。网络技术中的速率指的是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
数字信道
上传送数据的速率,它也称为
数据率
(data rate)或
比特率
(bit rate)。速率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速率的单位是bit/s(
比特每秒
)(即bit per second)。
[5]
(2)带宽
“带宽”有以下两种不同的意义。
[5]
①
带宽
本来是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信号的带宽是指该信号所包含的各种不同频率成分所占据的
频率范围
。例如,在传统的
通信线路
上传送的电话信号的标准带宽是3.1kHz(从300Hz到3.4kHz,即话音的主要成分的频率范围)。这种意义的带宽的单位是赫(或
千赫
,
兆赫
,
吉赫
等)。
[5]
② 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因此
网络带宽
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这里一般说到的“带宽”就是指这个意思。这种意义的带宽的单位是“比特每秒”,记为bit/s。
[5]
(3)
吞吐量
吞吐量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吞吐量更经常地用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网络的一种测量,以便知道实际上到底有多少数据量能够通过网络。显然,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例如,对于一个100Mbit/s的
以太网
,其额定速率是100Mbit/s,那么这个数值也是该以太网的吞吐量的绝对上限值。因此,对100Mbit/s的以太网,其典型的吞吐量可能也只有70Mbit/s。有时吞吐量还可用每秒传送的字节数或
帧数
来表示。
[5]
(4)
时延
时延是指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时延是个很重要的性能指标,它有时也称为延迟或迟延。网络中的时延是由以下几个不同的部分组成的。
[5]
发送时延=数据帧长度(bit/s)/信道带宽(bit/s)
[5]
③ 处理时延。
主机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组时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处理,例如分析分组的首部,从分组中提取数据部分,进行差错检验或查找适当的路由等,这就产生了处理时延。
[5]
这样,数据在网络中经历的总时延就是以上四种时延之和:
[5]
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5]
(5)时延带宽积
把以上讨论的网络性能的两个度量—传播时延和带宽相乘,就得到另一个很有用的度量:传播时延带宽积,即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
[5]
(6)往返时间(RTT)
(7)利用率
2.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特征
这些非性能特征与前面介绍的性能指标有很大的关系。
[5]
(1)费用
即网络的价格(包括设计和实现的费用)。网络的性能与其价格密切相关。一般说来,网络的速率越高,其价格也越高。
[5]
(2)质量
网络的质量取决于网络中所有构件的质量,以及这些构件是怎样组成网络的。网络的质量影响到很多方面,如网络的可靠性、
网络管理
的简易性,以及网络的一些性能。但网络的性能与网络的质量并不是一回事,例如,有些性能也还可以的网络,运行一段时间后就出现了故障,变得无法再继续工作,说明其质量不好。高质量的网络往往价格也较高。
[5]
(3)标准化
网络的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既可以按照通用的
国际标准
,也可以遵循特定的专用
网络标准
。最好
采用国际标准
的设计,这样可以得到更好的
互操作性
,更易于升级换代和维修,也更容易得到技术上的支持。
[5]
(4)可靠性
可靠性与网络的质量和性能都有密切关系。速率更高的网络,其可靠性不一定会更差。但速率更高的网络要可靠地运行,则往往更加困难,同时所需的费用也会较高。
[5]
网络在构造时就应当考虑到今后可能会需要扩展(即规模扩大)和升级(即性能和版本的提高)。网络的性能越高,其扩展费用往往也越高,难度也会相应增加。
[5]
(6)易于管理和维护
网络如果没有良好的管理和维护,就很难达到和保持所设计的性能。
[5]
相关应用
21世纪人类将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要实现信息化就必须依靠完善的网络,因为网络可以非常迅速地传递信息。因此网络现在已经成为
信息社会
的命脉和发展
知识经济
的重要基础。网络对
社会生活
的很多方面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3]
这里所说的网络是指“三网”,即
电信网络
、
有线电视
网络和计算机网络。这三种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服务不同。电信网络的用户可得到电话、电报以及传真等服务;有线电视网络的用户能够观看各种电视节目;计算机网络则可使用户能够迅速传送
数据文件
,以及从网络上查找并获取各种有用资料,包括图像和
视频文件
。这三种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其中发展最快的并起到核心作用的是计算机网络。随着技术的发展,电信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都逐渐融入了现代计算机网络(也称
计算机通信网
)的技术,这就产生了“
网络融合
”的概念。
[3]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因特网(Internet)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已从最初的教育科研网络逐步发展成为商业网络,并已成为仅次于全球
电话网
的
世界第二
大网络。因特网正在改变着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已经给很多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并加速了全球
信息革命
的进程。因特网是人类自
印刷术
发明以来在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现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交往都已离不开因特网了。
[3]
为什么会建立这么多的计算机网络,主要还是因为计算机网络的运用受到个人和公司的青睐。
[3]
一、商业运用。
1、主要是实现资源共享(resource sharing)最终打破
地理位置
束缚(tyranny of geography),主要运用客户-服务器模型(client-
server
model)。
[3]
4、通过Internet与客户做各种交易。如:书店、音像在家里购买商品或者服务。
[3]
二、家庭运用
1、访问远程信息。如:浏览Web页面获得艺术、商务、烹饪、政府、健康、历史、爱好、娱乐、科学、运动、旅游等等信息。
[3]
2、个人之间的通信。如:
即时消息
(instant messaging)运用<
QQ
、
MSN
、YY>、
聊天室
、
对等通信
(peer-to-communication)<通过中心数据库共享,各大
网盘
,但是容易造成
侵犯版权
>。
[3]
三、
移动用户
以无线网络为基础。
[3]
1、可移动的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PDA、3G手机。
[3]
2、军事:一场战争不可能靠局域网设备通信。
[3]
3、运货车队、出租车、快递专车等应用。
[3]
四、
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