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有人说,在高原上小便会死人,是真的吗?
前段时间,在网上刷抗日剧《东方》时,其中的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比较深刻。话说在第23集时,解放军战士进入西藏,当途径一片高原区时,几名战士找到了一个比较隐蔽的地方想站着撒尿,然后女卫生员看到此情此景,顾不了男女有别,立即高声喊叫:“不能撒尿!”并上前阻拦。然而还是晚了,这几名战士已经开始“释放”,哪能一下子收住,结果撒着撒着就突然向后方倒去昏死过去。
当时以为这是电视剧中的一种“夸张”表达,心想实际生活中哪能发生这样的事呢。后来,在与单位一位援藏的干部交流时,无意提到了这个话题,结果他的回答让我目瞪口呆,“高原上随意小便,真的有可能会死人”,主要原因就是人身体在高原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而随意小便则会加重这种反应,甚至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估计很多朋友都听说过或者亲身经历过高原反应,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归结于人体的生理机能在不利环境下的调整和适应。在平原和低海拔地区生活的人们,身体的各个器官、组织以及呼吸、消化和血液循环等系统,都已经完全适应了这种区域的气压环境,一旦突然来到高海拔的地区,低压低氧的条件就会使人发生胸闷、头疼、头晕、呼吸困难甚至流鼻血等问题,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无论人高矮胖瘦都会出现,只不过发生的程度和表现的状态不一样而已。
人的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神经中枢,也是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大脑虽然占人体的重量比例很小,但是由于它时刻都在工作,即使睡梦中有的区域也异常活跃,在处理大量信息时需要极大的能量消耗,因此供血和供氧必须要跟上,否则就会出现大脑缺氧问题,从而引发头晕、头痛、认知能力下降甚至危及生命。
在高原地区,由于海拔较高,空气比较稀薄,其中单位体积空气的氧气总量,要比平原地区低很多。所以即使不做什么运动,在其他地区生活的人们,一来到高原,都会出现胸闷气短的现象,人们不得不加快呼吸频次以获得更多的氧气供应。就因为这个原因,不经常来高原地区的人们,医生和导游都会告诫,来到高原地区后,尽量不要做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也不要抽烟喝酒,还要注重保暖御寒,否则容易加重高原反应,如果患上感冒等病症,还极有可能形成气胸,极大危害身体健康甚至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
那么,为什么在高原地区小便,也会加重高原反应,严重的还会昏厥呢?原因也比较简单,一方面,无论是大便还是小便时,人们都会本能地用劲,在这个瞬间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深吸一口气然后憋住,也就是作瓦式呼吸,待一轮动作结束后再长长地呼出来。本来高原地区就缺氧,这一套动作下来,大脑接收到的氧气量就更少了。
以上还不是最主要的。从另一方面看,在小便的时候,由于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等都会同时“联动”,使得血管的收缩加快,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有一部分会及时补充给血管作为能量来源。同时,膀胱由充盈状态变为放空,身体其他部位的血液,也会在短时间内流过来进行体液的补充,这样人体血液中的氧气饱和度就会迅速下降,身体特别是大脑就将处于比较缺氧的状态,在高原地区这种状况则更加明显。如果小便时精神高度紧张、动作持续时间太长或者太过“猛烈”,那么大脑缺氧就会越严重,从而可能引发昏厥甚至死亡。
当然,如果人们先前还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那么在高原上随意进行大小便,不进行相应地调整和保障,也极有可能诱发或者加重这些基础病症,引发比较严重的后果。不过,总体上看,在高原上小便昏厥甚至死亡事件的发生,仍属于小概率的事件,很多情况都是不加以注意、应对措施不足造成的,没有必要让我们背负太大的心理压力,只要做好一些保护性措施,就能有效地加以避免。
比如,不要长时间地憋尿,非得到不尿不行的地步才找地方解决,而是只要在合适的地点,即使没有什么尿意,也可以进行“释放”,避免集中释放时耗费大量的体力。当然,也可以在外出时,随身佩戴“尿不湿”,有意无意地可以释放出来一部分,既能缓解燃眉之急,也不至于有后顾之忧。
还有,在外出时,随着携带着小型的氧气瓶,在准备小便之前,深深地吸上一口,也能杜绝“小便高反”问题的发生。另外,要学会掌控小便时的呼吸方法,不要长时间憋气,确保气息平稳。
当然,在高原上,不要为了减少小便的次数而选择不喝水,这种做法也是不对的,因为水中含有一定的溶解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一部分氧气,缓解缺氧问题,另外多喝水也能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使机体保持活力。多喝水之后小便次数也就增多了,通过上面提到的方法,多次小解就可以了,次数越多反而越好。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