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被称为三国历史上最悲壮的皇帝,他就是‘高贵乡公’曹髦。曹髦是曹操的太孙,他的父亲是东海王曹霖,曹丕和仇昭仪的孩子,极受宠爱但是性格暴躁,而就是这么一位粗暴的父亲却有了一个能够开创九言诗的儿子曹髦。
曹髦是曹魏的第四位皇帝,他上位的时候魏国基本上已经被司马氏掌控了,之所以扶他上位是因为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氏认为曹睿的儿子曹芳不好控制于是将其废为齐王,接着拥立曹髦为帝。但是曹髦并不是一个庸才,他根本不愿意做被司马氏掌控的傀儡,于是这场傀儡皇帝和窃国之贼之间的较量开始了。
众所周知曹家前几代人没有一个是庸才而曹髦也一样,他的才能和武力都相当出众,钟会评价过他:“才同陈思,武类太祖”。曹髦在上位初期先是向司马氏示弱,然后开始默默培养自己的势力,拉拢群臣,蛰伏起来等待能够将司马氏绞杀的机会,而这个机会后来也被他等到了。正元二年镇东大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起兵声讨司马氏,随后大将军司马师督师征讨淮南。激战过后毌丘俭战死,文钦逃往孙吴,在这一战中本就有病在身的司马师被文钦之子文鸯的勇力惊得眼球掉落,病上加病,最后在将大将军印传给司马昭后原地暴毙。
而这个消息被身在宫中的曹髦收到后狂喜,他意识到了这是他夺回权力的好机会,于是筹划了‘宫廷政变’,但是最终被司马昭识破没能成功,曹髦只好接受事实封司马昭为大将军,等待下次机会的到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司马昭没有给曹髦留下一点机会,终于甘露五年的一天夜里,曹髦再也忍受不了,于是召见了自己的亲信在陵云台部署甲士,召见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并说出了那句流传到现在的谚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但是被愤怒冲昏了理智的曹髦却没能想到他的这三位手下有两个都出卖了他,王沈、王业将这件事告诉了司马昭,至于王经则持中立态度。甘露五年五月己丑日曹髦带着甲士出了宫,与中护军贾充在东止车门发生了战斗,曹髦亲自执剑拼杀,士气如虹,眼看着胜利在望,却被太子舍人成济抽出长戈刺杀,曹髦终年尚不满二十。杀死皇帝的罪责司马昭也不是可以轻松抗下的,就将刺死曹髦的成济诛杀了三族,成济兄弟不服罪,光着身子跑到屋顶,大骂司马昭,被军士从下乱箭射杀。
曹髦的能力有目共睹,但是当时的魏国已经不能说是曹家的魏国了,所以纵然曹髦再挖空心思反抗也显得无力,大势之下曹髦的努力显得毫无反抗之力。
关于曹髦就到这里,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