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的问题应该是很多中国动画爱好者的疑问,甚至也是我曾经的疑问。的确,和其他几部美影厂的影院长片相比,《金猴降妖》的存在感一直都不怎么高。平心而论,这部片子 在叙事手法、角色塑造上的尝试和突破是非常可贵的,视听语言在发挥动画本体优势的同时也向大量吸收了实拍电影的手法。 要论观影体验也丝毫不逊于同期的美国、日本影院动画。

然而,随着对动画史学习的深入,我逐渐意识到一件事—— 一部影片是不是能广为流传、为人津津乐道,除了作品本身素质至关重要外,其诞生的历史节点、当时的主流审美倾向和播放平台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往往也是有决定性作用的。

我本人也非常钟爱《金猴降妖》,闲来就会反复地看,片子好在哪儿我基本心里有数,但是它的一些缺憾也就越来越看得清楚了。参与了空藏动漫资料馆的工作后,有机会接触了很多影片的主创,参阅了很多文献资料,对于题主所提的问题也就有了相对全面的看法。

所以,我们今天想说明白“为什么《金猴降妖》影响力相比同期的美术片来说那么小?”就得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作品本身素质;二、80 年代中期的历史背景。 我总结归纳了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点,但属于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一、如果说《金猴降妖》在剧作上最大的缺憾,可能就是 对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情节太过亦步亦趋了 。因为这个版本的情节流传已经非常广,再看动画片就很难从情节上感受到愉悦,而 观众对一部影院剧情片的兴趣首先来自故事 。这点特伟自己也说过:“现在看来,好像 太老实了一点,想象力还不够丰富 !包括后来又拍摄的一些长片,都有这些问题, 比较拘谨,节奏太慢 。”

二、 在美术风格上,《金猴降妖》走的是清新素雅的路线 ,和《大闹天宫》反差很大,整体色调不是那么浓墨重彩,造型设计不像前几部那样具有装饰感,场景设计上吸收了很多现代绘画的元素; 导演手法上吸收了大量实拍电影的手法,音乐也以西方弦乐和电子乐为主 在那个对“民族化”认识比较局限甚至比较狭隘的年代,这样的尝试并不是很讨好 ,当时在国内也确实有过一些负面的意见,今天看来很可笑。

三、最要命的就是 动画设计和角色表演水平参差不齐 。我们不否认有很多出彩的戏份,比如开头的白骨精幻化村姑、一打和二打白骨精的高潮戏还有猪八戒的一些动作戏等,但是从一部片子整体上看原画的水平很不稳定,一段戏和一段戏之间的水平落差很大,甚至有时候运动规律都处理不好,很拉后腿。 表演设计的细腻程度和对角色性格的刻画上也不尽人意 。其中原因很多,主要是那时候 原画人才青黄不接,水平最高的都做导演了 ,多数新生代的原画师水平和 WG 前那几批原画师还是没得比,靠着常光希、张澋源、孙总青、杜春甫等几个老原画也只能保证自己画的镜头的水平。而且 80 年代中期外部环境和大家心态都在起着变化,即便在体制内,面临的诱惑、选择和压力也多了 ,多多少少对创作也有影响。

上面分析的三个原因是关乎作品素质的内容,无外乎: 叙事手法见长,但立意和剧情缺乏新意;视听风格在那个年代不算讨好;动画设计整体水平不能代表美影厂巅峰期的状态。加上“西游题材”有《大闹天宫》的光环在,《金猴降妖》就更难跳出来。 下面是几点外部原因:

一、电视机普及以前动画片都是作为真人故事片加片或者有限的动画片专场放映的,但 80 年代中期以后,对于影院来说动画片占用了真人故事片排片时间,利润又不大。 小孩儿一向也不是观影的主体,动画长片一共也没几部,成人主动去看动画那就更少见,动画长片自然也不会受到多大的重视。 同时,电视机已经逐渐在城市家庭中普及了,人 们欣赏影视作品的阵地已经从影院转向了电视,孩子们更喜欢通过电视观看系列动画片, 美影厂也开始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电视动画的制作上。虽然《金猴降妖》也有五集的电视版,但是剧情结构的设计根本不是系列动画的路数,审美趣味也更偏向成人化,所以自然不像同时期或后来的《阿凡提》《黑猫警长》《葫芦兄弟》《邋遢大王》系列那样受欢迎,电视台放的就更少了。所以尽管《金猴降妖》上映时在多地举行了首映式,宣传力度也不小,但 在社会上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当时看过的人就有限,后来三十年后自然也难以广为流传。

二、 80 年代大量的外国动画片进入了中国, 尤其是电视动画,题材多样,风格多样,有益智类的,有热血向的,也有少女类的, 孩子们选择更多了,也更喜欢那些故事扣人心弦,题材更新颖,角色代入感更强的电视动画片,至于制作精良与否、风格手法如何从来就不是普通观众的着眼点。 所以同时期的《黑猫警长》尽管是儿童向动画,创作力量比较薄弱,制作水准也没法和《金猴降妖》比,但是引起的反响却是巨大而持久的。

以上几点就是我的一些思考和总结。

说了这么多《金猴降妖》的问题,但是丝毫不妨碍我对它的喜爱,并且我一直认为《金猴降妖》作为一部影院剧情片在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动画特性和电影手法上的融合是十分成功的,也是长期以来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

本想就着这个机会写篇文章,一边拉片一边聊聊《金猴降妖》的创作背景,从各个制作环节入手谈谈这部作品的得与失,最后再分析一下各种外部条件对《金猴降妖》后续传播的影响。之后的两个星期里我开始挤出时间码字,但越到后头越发现“拔出萝卜带出泥”,可聊的太多了,但一篇网络文章容量终究有限,大砍大削太可惜,长篇大论的话费尽心血又没几个人看。

于是,觉得趁春节假期再做一期知乎 Live,和感兴趣的同好们敞开谈谈与《金猴降妖》相关的一切,欢迎大家来听:

解密动画电影《金猴降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