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门塔、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均在这片土地上默默伫立千年。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名君大舜、神医扁鹊、名将秦琼、名相房玄龄……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黄庭坚,词人李清照、辛弃疾,著名小说家刘鹗,近代文豪老舍等都曾在济南生活工作游历,故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之佳誉。
济南,不仅人杰辈出,更有天赋地灵,风景秀丽,泉水众多,城内72名泉争涌,尤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千佛山峰峦秀丽,守护南界;大明湖润物无声,滋润北城。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也成为济南的独特风光。
济南,在4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诸多古老建筑、千年大树、特色名吃、名家桥段、奇人轶事、隽永典故。济南,值得去追本溯源,值得去重走一遍,值得去再书画卷。即日起,大众网济南站推出人文地理类新闻栏目——《城·事》,在现实中勾勒济南背影,在往事中讲述济南印象,在历史、现在、未来的穿越交错之间,记录济南,爱上济南。
大众网记者 范明昱 济南报道
又是一个龙年到来之际,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龙”寄寓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太平安康的美好愿望。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龙”已经渗入中华民族始祖崇拜的文化脉络,贯穿中华文明发展的汤汤长河。
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中后期,有一个阶段被称为龙山文化时期或龙山时代,它上承彩陶文化仰韶文化,下启青铜文化二里头文化,是黄河中下游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文化,年代在距今4000-5000年之间。位于章丘区龙山街道的城子崖遗址,则是龙山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
近日,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全国考古遗址保护展示十佳案例宣传推介活动初评会在北京召开,遴选出20个项目入围终评。其中,济南章丘“城子崖史前文化研学”项目入围终评名单。历经千年沧桑,龙山文化可以说是史前文化星空中极为灿烂的一颗星星,它从哪里来?又将去向何方?
出土:穿越4000余年时光的文明
城子崖遗址博物馆所在的城子崖遗址,是龙山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也是中国第一代考古学家自主发现并发掘的第一个史前遗址,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展铺垫了重要的基石。
鉴于城子崖遗址的重要意义,1961年该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那么城子崖遗址与龙山文化到底有何联系?
记者查阅资料了解,龙山历史悠久,其名最早见于《魏书·地形志》:“蠡吾有龙山,县治未详。” 商、周时属谭国,战国时属齐国,秦时属齐郡。汉称巨里,后建巨合城、平陵城。元人于钦《齐乘》云:“巨合城,自宋为龙山镇。”
唐朝著名地理风水学家杨筠松在其撰写的《疑龙经》中提到:“古人建都与建邑,先寻顿伏识龙关。”堪舆学中也记载“两水之间必有山”,龙山村东西两侧分别为武原河和巨野河,故此有龙山源于“龙脉”之说而命名的推断。
1928年3月24日,是考古学家吴金鼎第一次前往龙山的日子,此行目的是考察两汉时期济南国的国都——东平陵故城。在龙山镇教师张绳五的引导下,吴金鼎与同行考察者出村过河,河东岸即见一条大沟,劈开一处宽阔的台地。吴金鼎在其撰写的《平陵访古记》中是这样描述的:“沟之两壁上微露灰土及陶片等物。余颇异之。惟以东访平陵之热忱,迫不及待。故未暇以片刻功夫从事考查也。”
显然,沟底两壁的陶片引起了吴金鼎的极大注意。1928年4月4日,吴金鼎第二次前往龙山,这次考察带给他重要发现。吴金鼎与张绳五一同去往村北深沟勘察,在一高土丘向镇东远望时,遥见一小城垣状的台地。张绳五表示,那便是3月份吴金鼎前往平陵所经过的台地,乡人称之为 “鹅鸭城”,即“城子崖”。
“崖上之灰土包含层极为显著。中含陶片,石块及贝骨等物。颇与吾人所常见者不同。未几,掘获骨质之锥二枚。其制造之粗糙颇足代表其年代之久远。余心不禁狂喜。盖前次余所疑者,今日得其实据矣……” 吴金鼎在《平陵访古记》记录下了当时的心情。同年7月31日,他再次到城子崖遗址发掘,发现1个完整的石斧。后来吴金鼎又数次来到龙山,并在遗址深处挖掘出了一种从没见过的漆黑发亮的陶片。
1930-1931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与山东省教育厅联合成立的“山东古迹研究会”对城子崖进行了发掘。城子崖,终于揭开了尘封4000多年史前文明的神秘面纱,并有力地粉碎了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成为中国考古学史上一座丰碑。
因为城子崖所在的地方为龙山镇(现为龙山街道),且为首次发现, “龙山文化”就这样因名而来。据悉,如今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属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大部分龙山文化遗址分布在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区。
黑陶:一捧泥土的蜕变之美
城子崖在沉睡了4000多年后,又重新展示在众人眼前。据悉,1930年至1931年组织的两次城子崖发掘中,下层出土的陶器均以黑陶为主,为早期居民的遗存,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可以说,龙山黑陶闪耀着人类文明的光芒,更被史学家誉为“东方文化的瑰宝”。考古发掘出土的龙山黑陶种类复杂,主要有鼎、鬲、甗、盘、豆、杯、盆、罐、瓮、尊、罍、甑、器座、器盖等。这些器具被用于储食、蒸煮、汲水、饮食、饮酒、祭祀、随葬等。
我们能够想像这样一幅场景,也可以说是龙山时代济南先民们生活的样子:4000多年前,在城子崖,古人们住在自家的屋舍里,黑陶作为生活的必需品诞生,让大家能够饮酒,淘洗食材,蒸煮食物……
黑陶的巅峰之作,当数被誉为“地球文明4000年最精致之制作”的蛋壳陶。2023年12月,经过3个多月的文物遴选、专家论证、征求意见等工作,蛋壳黑陶高柄杯被最终确定为山东文物标识实物原型。这款蛋壳黑陶高柄杯为1973年日照东海峪遗址出土,属于龙山文化早期,收藏于山东博物馆。山东大学教授栾丰实介绍:“蛋壳黑陶高柄杯体现了龙山文化时期极高的制陶工艺水平,达到了当时人类社会陶器制作水准的巅峰。”
同样在2023年12月,由济南市博物馆联合九市15家文博单位举办的“汤汤大河 生生不息——山东地区黄河文明特展”启幕。展品中不乏重量级展品,济南市博物馆藏的一级文物蛋壳黑陶高柄杯,出土于章丘城子崖遗址蛋壳陶质地细致紧密,表里透黑,其杯口最薄处只有0.2毫米,重量仅70克,轻巧可见一斑。
据悉,龙山黑陶制作技艺主要有选料、配料、选型、翻模、注浆、干燥、脱模、修坯、压光、烧制等14道工序。在烧制上,其重点采用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结合的循序升级渗炭法,再加上烧制过程中铁元素还原反应的控制,使产品达到通体透黑,产品黑度越高、表面越亮,质感细腻润泽,光泽沉着典雅,充分展现黑陶的特色。
在2022年以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为故事原型的央视热播剧《三泉溪暖》中,黑陶技艺传人“疯子张”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现实里,这位人物原型就是山东省级龙山黑陶代表性传承人张国庆。
“想要掌握好拉胚手艺,就需要长期锻炼。要想拉到30厘米到40厘米的高度上,没有3年的功底是达不到这个水平的。” 20世纪80年代末,张国庆进入龙山镇黑陶工艺研究所,从此与黑陶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的心里,蛋壳陶工艺更为复杂,考验的是手艺,磨炼的是耐心。如今专注于“蛋壳陶”技艺复原工作的他,经过多年反复实验,不懈努力,目前所制作的蛋壳陶陶璧最薄可至0.1毫米,可谓是现代蛋壳陶巅峰之作。
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先生在《龙山文化——中国文明史前期之一》中写道,拥有龙山文化的人民是世界上最为精巧的陶工,其形式的轻巧、精雅和清纯之处,也只有宋代最精良的瓷器可以与之媲美,这类陶器中最占优势的是黑色,所以龙山文化在命名之初也有“黑陶文化”的称号。
城子崖遗址博物馆
城子崖遗址博物馆“陶艺制作”研学现场
使命:在“保护”中传承,在“创新”中发展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济南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厚土、泉水滋养、英贤辈出的历史文化名城。当下,这座拥有26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正在努力提升“软实力”,希望“借古说今”,让文化“两创”落地开花,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023年10月25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公布“山东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名单的通知》,城子崖遗址博物馆入选“山东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整个博物馆是1994年建成的,主体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展厅面积3000平方米,主要突出展示城子崖遗址1930、1931年及1990、1991年两期发掘的重大成果。” 城子崖遗址博物馆馆长张宗国告诉记者,博物馆一直注重时代发展需求,以创新思维挖掘文化传承发展新路径。2018年结合自身优势,博物馆创新开展了“城子崖史前文化研学”活动,以城子崖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旨在全方位、立体式地向广大青少年呈现4000多年前先民的生活画卷。
“在参观博物馆、探访城子崖遗址的基础上,我们建设了‘史前工场’,常年开展陶艺制作、植物拓染、钻木取火、石器磨制、考古发掘、公众考古、城墙夯筑等一系列体验活动,让青少年在体验中找到乐趣,在乐趣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张宗国表示,“城子崖史前文化研学”在2019年荣获“全省博物馆十佳社会教育案例”称号,也在近日入围全国考古遗址保护展示十佳案例终评,受到了各地中小学、大专院校、企业、社会机构及广大群众的好评。同时,城子崖遗址博物馆也带动了整个龙山街道研学旅行的蓬勃发展,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双赢。
除此之外,城子崖遗址博物馆还积极与山东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等高校大力推进馆校合作,共同开展的学术研究项目在多个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为了深入展现龙山文化的独特魅力,“原始部落”进校园等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活动、宣传,让更多的学生得以领略龙山文化的深厚底蕴,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
历史文化遗产连接着过去与未来,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在探索文化遗产“破圈”“出圈”的路上,济南市章丘区持续发力,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把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生活。
2023年7月底,由章丘区政协举办的“保护活化历史遗址 讲好龙山文化故事”商量座谈会在城子崖遗址博物馆召开,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群众代表围桌而坐,畅所欲言,积极为活化龙山文化、赋能经济发展出点子、想法子、探路子。
2023年12月28日,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公告,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据悉,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城子崖遗址为核心区,规划总面积132万平方米,分为7个功能区:遗址展示区、管理服务区、博物馆展示区、滨河遗址风貌区、陶艺展示区、考古体验区、农耕区。自景区创建工作启动以来,章丘区龙山文化传承保护中心在区文旅局、龙山街道配合支持下,严格按照国家A级景区管理办法做好各项工作,完善景区设施、提升服务质量,终于为社会各界交了一份满意答卷。
如今像城子崖遗址这样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当下的济南不断焕发新生,打造出文化“两创”特色品牌,共同赋能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辉。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主办 Email:
[email protected]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