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分级阅读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许多家长也对其代表品牌诸如海尼曼、牛津树、培生等等如数家珍。那么,
中文分级阅读又是一个什么概念?怎么分?为什么分?是教孩子提前识字还是为了刷阅读量?
今天,团妈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我们还采访了两位在童书行业浸润多年的专业人士:
一位是
赵天一
,曾在新华文轩担任多年的童书选品官,对童书市场和家长如何选书有丰富的经验;
另一位是
罗丽
,她创办的会心阅读NANO图书馆饱受家长认可,在儿童阅读方面有独到的体会。
去年,当当网联合艾瑞发布的
《2020年中国K12阶段学生“分级阅读”白皮书》
显示,
65.9%
的父母听说过“
分级阅读
”,在这一比例的父母中,有
69.3%
的人表示是按照孩子的阅读水平进行课外阅读。
中文分级阅读的概念其实是从英语的分级阅读借鉴过来的,主要是根据孩子兴趣、认知水平等,设计个性化梯度阅读内容。
《2020年中国K12阶段学生“分级阅读”白皮书》
的数据显示,在孩子阅读方面,
94.6%
的父母有各种困扰,其中,
46.6%
来自孩子读书不专注,
45.3%
来自为孩子选书,
40.8%
来自孩子缺乏阅读兴趣。
在选书方面,父母的
三大困惑
分别是:书太多不知道怎么选、自己选的书孩子不爱读、孩子选的书自己不认同以及不知道去哪儿找专业书单。
赵天一在工作中也时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他说曾经被许多家长询问“
我的孩子现在X岁了,应该读什么样的书
”,其实,中文分级阅读就可以比较好地帮助家长解决这方面的困惑。在图书上标明读者年龄,或者是在书目上、在卖场的展示中进行分级,不仅有利于分级的指导,而且方便了家长、老师的选购。
分级的目的是为了
让孩子
提前识字
还是
爱上阅读
?
赵天一认为分级阅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识字,也不是为了爱上阅读,“
中文分级阅读是个工具,它是帮助孩子掌握中文阅读技巧的。
”
他认为,
提高识字量简单,培养兴趣则比灌输知识要难。
“其实识字本身在阅读中也不是最重要的,中文里有很多字我们其实都不认识,比如很多木字旁、虫字旁、鱼字旁的字,但其实不会影响我们的阅读,因为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技巧来猜出这个字的意思
。阅读水平到达一定阶段,识字是一个很自然而然的事情。相反,识字多也不见得阅读能力会强,我们读英文的时候,不是经常发现自己每个字都认识,连在一起读不懂吗?这就是因为识字虽然多,但阅读能力太低了。”
因此,
中文分级阅读主要是让孩子在螺旋式上升的、不同级别的读物中,逐渐提高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
换言之,它是
为提高阅读水平而设计,
不能指望它能让孩子爱上阅读
。
2019年11月,国内第一个中文分级阅读学术标准正式发布。这是首都师范大学儿童文学教育研究基地主任王蕾带领团队历时3年的研究成果。这个成果缘于该团队2014年承担的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分级阅读与儿童文学教育研究”,是国内高校首个中文分级阅读国家级学术项目。
该标准按照不同阅读资源的种类分为童话、小说、童诗、散文、绘本五大类,这五大类为当前小学阶段儿童阅读的主体内容。
此次发布的分级阅读标准为
小学阶段的分级阅读标准
,分为
读物水平
与
读者水平
两项内容,每一项都分为1—16级,每一级与小学的学段设置紧密对应。如1级对应小学一年级上学期,2级对应一年级下学期,以此类推。但到三四年级,标准的级别增加为每学期两级,即5、6级对应三年级上学期,7、8级对应三年级下学期。
分级阅读标准中读物的提供只是一方面,
重要的是成人的指导
。标准研究与推广的核心理念就是用科学的分级阅读范式,帮助每一个孩子学会阅读,真正爱上阅读,最终持续终身阅读。
目前比较知名的中文分级阅读品牌分别是人民邮电出版社的《小羊上山》、迪士尼学而乐分级读物、果麦文化和亲近母语联合出品的中文分级阅读文库、一亩童书馆原创的《一亩中文分级阅读丛书》等。
各个品牌的中文分级阅读都遵循阅读能力匹配、帮助孩子逐步提高的原则,初始年龄大多从3岁开始,对每个阶段的字词积累也有一定的要求,每个级别的识字量范围呈螺旋式上升。
例如:
《小羊上山》
根据孩子的阅读字量范围分为了14个级别,前8级为学龄前、后6级为小学1-3年级儿童阅读设计。第一级每本书用字量只有15-30个,每级增加60个生字,阅读难度较低。内容涵盖了原创文学、经典名著、科普和生活类故事几方面,主题包含了亲情、成长、勇气、智慧等等。目前,这套书1-3级共30册书的售价约在450元左右。
《一亩宝盒》
1-2级对应3-4岁,3-4级对应5-6岁,5-6级对应小学一年级。全部加起来约有上百册绘本,内容结合了科普、哲学,情商养成、生活场景等各个方面,同时搭配了APP教学。根据其分级体系来看,在阅读提升阶段,也即孩子5-7岁时,便可以阅读2000字以内的文章,识字量达2000字。这一套读物的价格也不算便宜,单单1-2级的价格就将近500元了。
迪士尼学而乐分级读物
分为了三个层次:我会自己读、流利阅读以及疯狂阅读。其中1-8级为“我会自己读”,针对的年龄从学前到一年级,阅读字量范围也从50个逐步提升到1100个。
该系列分级读物的内容以迪士尼经典故事为蓝本,级别越低,故事越被简化到只剩一两句话。目前,迪士尼“我会自己读”1-4级(套装共24册)的价格约在400元左右。
果麦文化和亲
近母语
联合出品的
中文分级阅读文库
共分为9个级别,每个级别12册书,总计108本。它的涵盖年龄只针对学龄儿童,主打6-15岁孩子的自主阅读。每个级别内的图书体裁和内容不同,有文学、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目前,K1级别(面向6-7岁孩子)的12册图书售价约在400多元。
值得注意的是,“亲近母语”今年4月份发布了
亲近母语分级阅读书目·幼儿版
(2021),这套书单共包含320本书,面向0-6岁的孩子,内容分为文学和认知百科两大类别,从书目上来看,许多知名的、优秀的绘本都包含在内,可谓“包罗万象”。
一方认为,让孩子阅读与之能力水平相匹配的书有利于他们的认知发展,而且分级阅读可以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另一方则坚持,阅读不应有明确“界限”,过于“按部就班”的阅读反而会形成约束甚至误导,而且分级读物不能替代所有的阅读。
罗丽
是不赞成分级阅读的那一方。
她明确表示,如果图书中没有涉及到色情和暴力,那么就不应给孩子设限,孩子可以并且需要从超出自己认知能力的部分获得增长的空间,她提到自己的孩子,从亲子阅读过渡到自主阅读,虽然她并没有指读,但孩子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识字的能力。
现在,家里放满了大人图书的书架和她创办的图书馆中的图书向孩子自由开放,孩子可以随便挑选。作为一名四年级的小男生,孩子目前的阅读书单包括《精选实用电工电路300例》《牛津简明科学百科全书》《原动画基础教程》以及绘本《迈克捡到一个词》等等,口味清奇,阅读范围非常丰富。
赵天一则认为,这些观念属于一些平时对孩子关注较多、比较重视孩子阅读的家长的意见,并不能代表所有家长。他说:“
许多家长并不很懂得怎么给孩子选书,分级阅读多少还是可以帮到他们。
”
在罗丽创办的图书馆里,团妈碰到一位来为孩子借书的妈妈面带难色地表示,以前,孩子小,亲子阅读氛围还不错。现在,孩子上学后,渐渐地不爱看书了。她很忐忑,不知道借回去的书,
孩子是否喜欢看?不喜欢看该怎么办?
对此,罗丽的答复是“
没关系,先尝试。只要孩子愿意读,就是向好的方向发展。
”她分析了孩子渐渐不爱阅读的原因,“孩子进入学龄段后,有些家长会认为,既然你都已经识字了,那你就自己看书吧。我就不用给你读了。其实孩子认识字,并不代表他会阅读。此时,家长不应该过早放手,再坚持亲子阅读一两年,让孩子始终保持对阅读的热忱,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赵天一
则建议家长把中文分级阅读当成一个工具。
如果孩子通过分级阅读建立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可以慢慢摆脱这根“拐棍”的时候,可以多带他去书店,让他自己挑选。不是说一定得是名著才行,一些少年小说“哈利波特”、“纳尼亚传奇”、“汤小团”等,“虽然不如托尔斯泰、雨果这些经典大家作品的文学性强,但是可以帮助孩子快速提升阅读量和阅读速度,这种书我觉得可以多读。慢慢地,孩子读书品味上来了,也就会脱离这些少年小说,逐渐开始读那些伟大的文学作品了。”
最后,怎么从浩瀚的书海当中为孩子选到合适的书呢?按照年龄?还是按照兴趣?还是说非虚构就一定比虚构的书要好?
赵天一和罗丽观点一致地认为,
好书不分虚构还是非虚构。
在罗丽的会心阅读NANO图书馆,家长无从下手时,她会结合孩子的年龄和性格推荐“
定制书包
”,里面搭配了不同类型的图书,包括绘本、文学、科普,尽可能地帮助家长
找到孩子的阅读兴趣所在,以此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
赵天一说,
认定非虚构一定比虚构好,这显然是一种工具主义的观点
,把书分为了“有用”或者“没用”。实际上,正是那些“没用”的东西,往往是一个人一生幸福的重要来源。阅读,兴趣是最重要的。
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需要投入一种“只要能获得一点价值,书就买得值”的信念
。
因此,我们也更建议家长多带孩子去书店,多关注孩子喜欢读什么书,多给他自主选择权。
不要“我觉得你应该读什么”,而是观察“他喜欢读什么”,把孩子往他感兴趣、擅长的领域去引导。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中国青年报、
《2020年中国K12阶段学生“分级阅读”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