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个回答

这是我超喜欢的一张图,学军黄昏的天。
其实,读高中的那几年我一直在想,如果当时在第一志愿填了二中,现在又会是什么样,又或者,如果在学军的三年再努力一些又会怎么样。
“可是没有如果”,被说烂的这句真理没有安慰到我,可是那些和图里一样温柔的傍晚、温柔的风却轻易地抚平了我心里所有的坑坑洼洼。
我现在知道了,每个地方都会有龃龉,在学军的时候我讨厌的那些僵化的规定、繁琐的要求以及自以为是的行政老师,其实在哪儿都有。
我现在知道了,学军食堂的饭也不难吃,中午下课也不算晚。至少那个时候的我们能在嘈杂热闹、人来人往的学生食堂按部就班地吃完一顿中餐,而不是赶在路上匆匆忙忙地解决手握饭,又或者一个人挑着筷子消化胃里的孤单。
我还记得小到死的操场,1500要跑5圈才算完。运动会前,那个时候喜欢的男孩在苦练800米,第一圈结束就开始冲刺,我慢悠悠地晃着步子,在他飞奔过身边的时候拼命压低喘气声。
我还记得折磨人的周末练,是呀是呀,对理科学霸来说,应该是一发下周末练就迫不及待地开刷了吧,语文课英语课偷摸摸地做完所有的填空选择。可对数学蹩脚的我来说,恨不得拖拉到星期天的最后,花一整个晚自修消磨掉它。
我还记得便宜好吃的胖烧,记得从小窗口第一次小心捧过冒着热气的小馄饨,讨价还价想让老板再放一把紫菜。
我还记得穿过一个路口就能看到的甘其食,记得说好要减肥省钱只吃包子,最后总是忍不住偷摸摸溜到隔壁coco打包一杯奶茶。
我记得全家和全世界最好吃的关东煮,记得宝岛金点和它装裱丑到死的生日蛋糕,记得走上15分钟就能到的EAC和赶死赶活赶到马塍路只为了吃一口麦当劳新口味的冰淇淋。
学校好像永远都在施工。进去的第一年,修群星楼修出一个豪华贵宾厕所。进去第二年,修食堂修得如火如荼,还因为某篇文采特好的讽刺介绍闻名十九楼。进去第三年,综合楼的厕所换了几个马桶,国际交流中心建成完毕,开大会终于不用挤在闷不透气的体育馆。
老师没怎么换,年级里有名的几个老师大家都认识。鱼尾裙配运动鞋永远走在潮流前线的徐大妈,可骚气可逗比的650…还有各色各样各有各共鸣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
说实话,在校期间我从没刻意地记住这些细枝末节,离别的时候也不见得有多怀念。我是它江山代代学生里最普通的一个,读书的时候名字没有出现在光荣榜和公告栏,估计未来也不会成为知名校友坐在它百年校庆的观礼台。
但我还是充满感激,感激阴差阳错又冥冥之中的命运让我们在中考那年相互选择,感激这百无聊赖又无所事事的三年。
这让我比谁都更能记清楚傍晚五点的夜色。
它没有意义,却充满回忆。
我不在乎学校到底排在国内第几,在浙江省内是不是无人能及;也不关心有几块竞赛金牌,谁谁谁又成了世界第一。比起来,我可能更关心全家当季是不是终于出了芒果口味的甜筒冰淇凌,周五的下午去晚了老街还有没有能坐下好几个人的座位。
你看,我是她最教育出的庸碌平凡的学生,当不了面向未来的领军人才,也没兴趣做万众瞩目的行业精英。终其一生,我只想做个自由自在又无忧无虑的废物,到老了,想起我短暂的青春和她交汇的一瞬,想起我发着呆哼着歌的黄昏,明明灭灭的综合楼,裹挟着年轻的心,向往的每种可能性。
#盗图#图片来自
@花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