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京剧文化,你了解多少?

关于京剧文化,你了解多少?

1 年前

2010年,京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京剧是一种融合了吴国(以现在的苏州为中心)、河南和北京方言的方言的曲艺艺术。

京剧如何形成的?

清代乾隆年间,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一切艺术都有夸张,戏曲当然也不例外。 戏曲舞台上,角色所戴的髯口,是代表人物面部的两腮和颏下部分生长的胡须的象征物, 佩戴髯口不光是为了表示年龄,更是为了艺术表演,如生角演员的捋髯、甩髯都可表现情绪。

京剧中的念白

京剧中的念白以一种介于读与唱之间的音调将语言戏剧化、音乐化,在戏曲中常与唱腔部分互相衔接、陪衬、对比。配合表情、身段同时并举,为传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服务的。京剧表演中, 使用北京音的念白称为京白。

京剧角色划分的类型

京剧行当的划分,除依据人物的性别、年龄和身份、职业外, 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分类。

京剧舞台上根据所扮演角色的性别、性格、年龄、职业以及社会地位等,在化妆、服装各方面加以若干艺术的夸张,这样就把 舞台上的角色划分成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


这四种类型在京剧里的专门名词叫做 “行当”

● 生: 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老生、武生、小生。

● 旦: 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青衣、花旦、闺门旦、刀马旦、武旦、彩旦、老旦。

● 净: 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功为主的大花脸。

● 丑: 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分文丑(分方巾丑、袍带丑、老丑、荣衣丑,并兼演彩旦、婆子)、武丑等。


京剧脸谱艺术是广大戏曲爱好者的非常喜爱的一门艺术,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妆方法。美与丑的矛盾统一,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其图案是程式化的。 不同颜色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

01 白色

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如:曹操


02 蓝色 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如:窦尔敦


03 红色 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关羽


04 黑色 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


05 绿色 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如:武天虬


06 金,银色 表现各种神怪形象。如:杨戬


07 黄色 代表枭勇,凶猛的人物。如:宇文成都


08 紫色 表现刚正,稳练,沉着的人物。如:徐延昭

发布于 2021-09-09 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