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的孙若微和胡善祥
正史中朱祁镇是孙皇后的儿子,朱祁钰是吴贤妃的儿子,胡善祥根本没有儿子。胡皇后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原配,在朱瞻基还是太孙的时候因为素有贤名,被选为皇太孙妃。胡善祥只是一位锦衣卫百户的女儿,这贤德名声是怎么传到皇宫呢?这可能跟她的姐姐有关。
胡善祥是父亲胡荣的第三女,她的姐姐胡善围是宫里的尚宫(现在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大明风华》中胡善祥是故尚仪的养女)。尚宫是宫中女官,胡善祥能够成为皇太孙妃,应该跟姐姐的近水楼台有关。

做为原配,朱瞻基登基后她被立为后。这位胡皇后虽然仁善贤德,但却并不得宠,只为朱瞻基生了两个女儿,没有儿子。朱瞻基非常宠爱孙贵妃,这位孙贵妃也是位关系户。孙贵妃是朱瞻基外祖母彭城伯夫人的同乡,十岁时便被彭城伯夫人推荐给了朱瞻基的母亲,后被养在宫中。所以这位孙贵妃与朱瞻基是青梅竹马一块长大的,感情也非常好。朱瞻基登基后,虽然封了胡善祥为皇后,孙氏为贵妃,但为了表达对孙贵妃的宠爱,在册封她时给了她金册和金宝。要知道按照规矩贵妃是有册无宝的,朱瞻基却为了她专门破了例。这孙贵妃不仅得宠,肚子也争气,宣德二年,为朱瞻基生下了长子朱祁镇。朱瞻基非常高兴,对孙贵妃更加宠爱,同时为了不委屈爱妃和爱子,朱瞻基有了废掉胡皇后立孙氏为皇后的想法。

于是朱瞻基便跟大臣们说了自己要废后的想法,并编造了一系列的理由,如皇后无子呀,多病呀等等,他还逼着胡皇后主动让位。胡皇后本就不受宠,又没有儿子,人也本分老实,根本没有资本为自己争取什么,也就只能乖乖的让贤了。胡善祥被废后,做了道姑,从此青灯古佛度过了一生。世人对这位无错被废的皇后很是同情,太后也对她格外怜惜,在她被废后经常照拂她,后来的朱瞻基对自己无故废掉这么位贤德皇后也很后悔。但再多人的怜悯也改变不了她孤苦、凄凉的一生!

相比故皇后的老实本份,孙皇后要精明能干的多。朱瞻基在废掉胡善祥的同时立孙氏为皇后,她的儿子朱祁镇为太子。孙皇后是非常幸运的,皇帝的宠爱,皇后的名份,太子的宝座,这个世上最好的东西她都得到了,相比胡皇后她这一生是非常幸福的,但中间还是有曲折的。

朱瞻基在位十年,38岁就去逝了,太子朱祁镇继位,就是朱英宗,孙皇后被尊为太后。如果没什么意外,孙太后应该就这么平安顺遂的过一辈子,但可惜自己生了个拎不清的儿子。
明朝自从建国以来,北部边疆一直都受到蒙古的侵扰。面对外敌干扰,明朝的皇帝跟其他各朝都不同,一直都是实行不和亲、不赔款、不纳贡的政策,简单明了就是硬杠。面对外敌,皇帝经常是御驾亲征,所以人们都说明朝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英宗朱祁镇的上几代皇帝都是“天子守国门”,可到了他这里就成了“君王死社稷”了!1449年,瓦剌数此入侵明朝边境,明英宗大怒,不听于谦等大臣的劝谏,带领二十五万大军御驾亲征。结果被瓦剌几万军队包围,不仅死伤惨重,他本人也被瓦剌军队俘虏。

明英宗被俘后,京城大乱,很多老臣建议迁回南都。这时的孙太后果断摒弃了南迁的建议,采纳了于谦的建议,没有立自己年幼的孙子,而是立了明英宗异母的弟弟朱祁钰来稳定局面。但他同时也表明朱祁钰只是暂任皇帝,等明英宗回来了之后还是要还回去的,而且还要立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但皇位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得到了谁还愿意再还回去呢?第二年,明英宗被送回,可暂代皇位的朱祁钰却不准备还回皇位,为此他把明英宗给囚禁了起来,几年之后更是废了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做太子。或许是老天看不惯朱祁钰这么言而无信吧,他的儿子被立为太子后不久就病逝了,哥哥朱祁镇更是趁他病重的时候又把皇位夺了回去。

朱祁钰做了八年的皇帝就好像一场梦,梦醒了自己还是原来的郕王。孙太后在这这期间做出的决定,也很让人称赞,她的生活虽然有这么个插曲,但总体还是非常圆满的。